本报讯(记者王岚 实习生应张磊 通讯员龚颖)近日,市民刘师傅因为孙子的英语学习费用退回问题与某教育培训机构发生不愉快。最终,双方在海曙区消保委白云消保分会调解下达成一致。
记者从市消保委获悉,由于受到“双减”政策影响,我市各大培训机构出现较多变动,退费现象此起彼伏。如何在新形势下正确选择教育培训机构,同时避免消费陷阱?市消保委从查资质、慎签约、会付款三个方面发出消费提示。
根据国家“双减”政策,我市教育部门已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重新审核登记,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所以,家长在选择培训机构时,首先要学会查资质。
家长可以通过“企查查”“天眼查”等,查看企业营业执照信息;登录“宁波民办教育网”查看企业是否已获取办学许可证;前往现场查看证照时,要确认培训机构是否具有有效期内的相应学段学科的办学资质。另外,也可登录全国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服务平台,查看培训机构位列“白名单”“黑名单”“整改中”类属情况,避免误入“黑学堂”。
教师资质不明确?那就认准证件或致电相关教育部门。家长可以核实教师资格证书是否为从教者本人证件,所教学段学科是否与证件匹配。
在签署合同前该做哪些准备?仔细核对签约主体是否与营业执照一致。谨慎向第三方账户支付学费,要尽量保留教育培训机构指定缴费账户的书面或聊天信息,缴费凭证或电子支付凭证等应当作为证据留存。
签订合同最好采用《宁波市校外培训机构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或教育部和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制定的《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作为签署合同的模板,避免因课时、课程优惠、培训时间和师资等问题产生不必要的纠纷。
记者了解到,根据《关于加强宁波市校外培训机构预收学费监管的通知》,在市教育局监督管理下,校外培训机构一站式服务平台“甬信培”已经上线。各大教育培训机构及在甬分支机构均在该平台开设唯一的预收学费专用监管账户,家长选择通过该账户付费,可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冲动消费、过度充值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