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5月,李跃儿芭学园开启了面向行业内的“园所咨询”工作。“园所咨询”,旨在为全国各地践行芭学园教育理念的园所进行七大板块的咨询,包含教师队伍建设、课程体系架构、家园共育、大型活动、儿童帮助、园所文化建设、环境创设。
承担这一工作的张利老师走进全国各地在践行芭学园教育理念的幼儿园,5月份去到了山东省“聊城芭学园幼儿园”,江西省“九江至善学园”,江苏省“宜兴童予幼儿园”,湖南省“益阳缇香芭学园幼儿园”这5所幼儿园,跟园长和老师们有了更多交流,并有幸走进这几所幼儿园的课堂。
今天分享的这个案例,发生于张利老师在宜兴童予幼儿园和老师们一起工作的过程中。
文/张利(曾任李跃儿芭学园王府园区园长,现任李跃儿芭学园高级讲师)
(宜兴童予幼儿园课堂一幕,坐在后排的为张利老师)大班语言课进行中,孩子们热情地跟老师互动着,每个孩子都频繁举手,希望能被老师选中到讲台上完成老师的问题。突然,有个孩子暴跳如雷,怒发冲冠,离开座位,走到一个角落准备开始与“全世界”对抗。配班老师走过来蹲在他身边,耐心地讲道理来让孩子理解和接受现状,而孩子则是身体的每个细胞都在越发与老师对抗。看到这里,我的想法是:首先,孩子们对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肉眼可见;更重要的是,孩子能够在课堂上这样表达自己的情绪,说明孩子平时不惧怕老师,日常的师幼关系是平等的。在这种关系里孩子感到安全,就会产生信任,在信任的人面前比较容易以最直接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只不过他需要学习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跟老师沟通,如何解决自己感到生气的问题,如何面对和缓解自己的负面情绪。也正是因为老师给了孩子安全感,给了孩子可以表达自己负面情绪的空间,孩子才得以有了这样成长的机会。我跟旁边的老师说,为了使得孩子成长起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处理自己负面情绪的能力,接下来需要做两件事:第一,认可孩子此时的情绪:“你那么努力地举手了好几次,老师都没叫到你,所以你觉得很失望很生气,如果是我,我想我也会生气的”。第二,鼓励孩子主动去找老师沟通和解决问题,比如可以先告诉老师自己的感受,然后跟老师一起沟通问题本身,一起想办法解决。老师很快领会了意思,再次去跟孩子沟通,第一步刚说出口,孩子明显地从跟老师对抗和暴怒的情绪中转为委屈和伤心,红了眼眶。而当一个人的情绪从暴怒转为委屈的时候,沟通就变得容易了。接下来老师鼓励孩子去找主课老师沟通,一开始孩子还有点抗拒,这很正常,我们成年人都很难跨出这一步。(李跃儿芭学园全国教师培训现场一角)我抓紧时间跟主课老师提前沟通,如果孩子来找你,需要做三件事:1. 认可孩子的情绪,不评价,不否定,情绪没有应不应该和对不对。2. 把老师面临的困难,比如很多孩子都在积极举手,总有人不会被叫到的难免情况讲给孩子,并真诚地邀请孩子与你一起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3. 感谢孩子遇到问题时来主动找你沟通。至于语言怎么组织,话术怎么说,根据孩子的反应靠老师灵活组织啦。由于师幼关系和谐的基础,在老师的引领下,小男孩很快来到主课老师面前说道:“我刚才举手好多次,你都没有叫我回答问题,我很生气也很伤心。”(接纳自己的负面情绪并学着用描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真诚沟通,直面问题)主课老师:“非常抱歉带给你这样的感受,老师抱抱你。”(无条件接纳孩子的情绪,被接纳是沟通的第一步)一个用心的拥抱后,主课老师真诚地看着孩子的眼睛说:“有很多跟你一样的小朋友都在坚持举手,可是老师不能叫到所有小朋友,你能帮我想一个办法吗?”(也使得孩子理解老师,并站在解决问题的立场去一起探讨解决问题,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情绪层面或者以自我为中心地指望他人单方面为自己做出改变)注意:老师这么问的目的不是质问孩子,而是抱着开放的态度,真诚地与孩子探讨这种情况下更多的可能性,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接下来孩子想到的这个办法让我欣慰得不得了,他说:“你可以一次邀请两个小朋友来上讲台回答,这样更快,也会有更多的小朋友有机会”。是呀,我一个十几年的老师都没想到这个办法,谁说的每次只能邀请一个小朋友上台来回答问题,没有人规定过呀!为啥这么简单的办法是被孩子想到的,哈哈哈,果然我们成年人特别容易固化,把自己套在里面死死的。最后,主课老师认可了孩子的办法,约定好下次可以尝试用这个办法,最后感谢孩子愿意积极主动跟老师沟通,而且还帮忙想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孩子非常满意地离开,走到搭建区很快融入好朋友的工作中。就是这样,孩子的学习热情被再次保护,调节情绪的能力被引领,解决问题的智慧被唤醒,最重要的是,孩子遇到问题时的心态——主动解决问题,主动沟通的习惯和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会一点一点地建构起来,而这些可以陪伴他一生。这是任何情景任何时代下都需要的基础能力吧。(张利老师与宜兴童予幼儿园蒋园长交流)与老师而言,接纳,真诚,平等,开放,看似是为孩子,但实际上这让我们作为教师有机会看到一个孩子最本质的成长,体验到生命中接纳、真诚、平等和开放的力量,于是我们也获得了成长,是生命意义上的成长。● 延展阅读,点下方标题可看:做的每一个练习都是与自己内心的链接
园长何苦如此“为难”这群6岁孩子
一夜失眠之后,她的教育实践改变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