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可以免费看展,还可以自己动手临摹,现场有各种临摹材料提供,还有专业老师指导,收获太大了!”
“临摹的时候可以自由选择,让我找到绘画的感觉了,原来艺术创作这么有趣。”
“对于宁波市美术教育指导中心来说,将社会艺术资源引入美育教学,打通社会课堂和学校课堂,这是全新的尝试。”
这几天,纳得美术馆和宁美艺术馆里人头攒动,热闹非凡。随着“2023美院毕业作品临摹大赛”的举行,前来观看展览、临摹创作的人络绎不绝。尤其8月12日的集中临摹日这一天,就有来自宁波各个学校的七八十位同学参与了临摹。
宁美艺术馆临摹现场
纳得美术馆临摹现场
“这次临摹的是美术学院优秀毕业生绘画创作,因为学生的毕业创作扎根于现实生活,是我们熟悉并可感可见的生活,这会让临摹者感到由衷的亲近,更让初习绘画者体会到绘画表现生活的魅力,这是一次很有意义的尝试。”中国美术学院绘画学院院长、著名油画家邬大勇对这次比赛表示肯定。
本次活动由宁波市美术教育指导中心、宁波市鄞州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中国美术学院绘画学院、中共宁波市鄞州区委宣传部为指导单位。
打通学校课堂和社会课堂
宁波三中的高一美术班学生张昕然,已经连续三四天在纳得美术馆临摹。她临摹的作品名字是《天黑请闭眼》。这是她自己喜欢的一种游戏方式,对喜欢的内容临摹起来自然就更有感觉。她说相比于学校里的临摹更自由也更轻松。“当然每一幅优秀毕业生的作品都有我值得学习的地方。高中毕竟是打基础的阶段,技巧还是很重要,必须把每个细节都画得扎实。所以我会慢慢琢磨,把作品完善下去。”
宁波市美术教育指导中心副主任、宁波美术学校副校长桂志华是这次活动的大力推动者。他告诉记者:“把暑期的艺术课堂放在美术馆和艺术馆,让爱好美术的学生零距离接触优秀的原作,对于提升审美视野有很大的作用。同时也补充了校园内美育资源和师资的缺乏。对于宁波市美术教育指导中心来说,将社会艺术资源引入美育教学,打通社会课堂和学校课堂,这是全新的尝试。以后我们将逐步完善这种模式,整合更多的美育资源,组织公益美育导师,积极促进课堂美育和社会美育课堂对接。让更多的孩子走进美术馆和艺术馆接受熏陶,同时也让这些好展览发挥更大的价值。”
中国美术学院绘画学院院长、著名油画家邬大勇认为,临摹是学习绘画的基本方法和路径之一,这在美术史上有诸多佐证,绘画也由此传承有序、脉络清晰。中国传统绘画方法所说的师古人,正是强调临摹过往经典的重要性,但临摹大师的作品,对于基础美术爱好者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而这次临摹的是美术学院优秀毕业生绘画创作,因为学生的毕业创作扎根于现实生活,是我们熟悉并可感可见的生活,这会让临摹者感到由衷的亲近,更让初习绘画者体会到绘画表现生活的魅力,这是一次很有意义的尝试。”邬大勇说。
延展到全社会的美育教育
作为本次临摹大赛的现场指导老师之一,马善程博士表示,这次临摹作品不是平常训练的中考高考内容,他们来临摹,是希望带来更多的视野、创意、艺术素养、更开放性的思维模式,“养育”艺术思维,真正体现社会美育的价值,这对于当下的艺术教育也是一种启发。其实,如今的美术高考也已经把速写科目改成了命题创作,更强调创意,且不限创作材料。
毕业于浙江纺织服装学院的蔡佳辉如今在写字楼工作。虽然工作和绘画没有关系。但因为大学学习过油画并爱好油画,他一直坚持着这个爱好。他在已经临摹了一半的《林中空地》前,和记者聊自己的故事。“因为杭州展出的时候很遗憾没去成,所以纳得美术馆展出的第一时间我就来看了,现在的美院毕业生画得真的很好。然后偶然发现有临摹大赛,居然还有成人组的,于是就在双休日边欣赏边临摹。画画对我说是件很享受的事情。”蔡佳辉的作品很有调性,他也会参加美协的一些比赛和活动,对他来说,每一次都是学习的机会,也是他生命中的诗和远方。
在宁美艺术馆,宋赵桥中学初二的女生严意威在临摹动漫,一幅外星球题材的作品,每一笔都很精准,几乎和原图一模一样。她很喜欢各种绘本和卡通漫画,以后想专门画插画。小小的年纪,对于绘画却有清晰的认识,“我是偶尔发现自己有这方面的天赋。”已经得了很多奖的小姑娘淡定地告诉记者。
三原色美术培训学校的老师钱孝迪直接带了二三十个学生过来参加临摹大赛,主要以初中生为主,但是学习绘画时间长短不一,天赋和能力也不一,所以需要不同的教学方式。他对临摹大赛表示欢迎,“从来没有带学生去美术馆临摹,这次从培训课堂到宁美艺术馆,让我们大开眼界,有俄罗斯油画、林绍灵水彩画、美院附中毕业作品展,欣赏之余临摹,方式更丰富,学生专注力更好。下次我们带高年级的学生来临摹油画。”
市民张女士特意带着6岁的女儿前来参与体验。“孩子正在学习国画,希望通过活动能够进一步陶冶她的艺术情操,也希望这样的活动今后能多多开展。”张女士说。
从学校到社会,让艺术走向公众,让公众亲近艺术,让美育延展到全社会,真正提升公众的艺术修养和文明素质,这也是这次临摹大赛展览的意义。
作者 陈晓旻来自艺术宁波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