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市袁锡荣、陈宏良入选第六届省道德模范名单,一起看看他们事迹。
用爱守候 不离不弃
——袁锡荣主要事迹
袁锡荣,男,1968年6月出生,上杭县白砂镇下早康村党支部委员。结婚第43天妻子下肢永久性瘫痪,29年来用爱守候,不离不弃,悉心照顾妻子,成为当地佳话。
祸从天降 突遭变故
1990年6月21日,袁锡荣永远无法忘记的日子,结婚第43天,还沉浸在幸福中的妻子李淑英遭遇了人生中一场大灾难。
那天,李淑英对袁锡荣说,她要上山砍柴,袁锡荣嘱咐她要多加小心。但谁都没有想到,后来却发生了灾难性变故。
当时,李淑英到了山上,爬到10多米高的树上,把那些枯枝砍下。突然,因一脚踩空坠落在地,顿时,下肢一阵剧痛,她便哭喊别人帮忙。幸好,隔壁山头也有人砍柴,赶紧回家叫人施救。在乡亲们的帮助下,李淑英被送往上杭县医院救治。
在县医院治疗了三个月后,虽然李淑英的生命保住,但下肢永久性地瘫痪了。医生告诉家属,李淑英要一辈子在轮椅上度过。作为一个对生活充满憧憬的新娘子,李淑英怎么也接受不了这样残酷的现实。
用爱守候 不离不弃
“当时听到这个消息时,我内心彻底地被击垮了,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那几天情绪非常低落,想到未来,自己的脑子更是一片空白。”李淑英告诉笔者:“幸好,我老公一直鼓励我,劝我不要担心,不要害怕,他会是我最有力的后盾。听了他讲的话,我非常感动,我也有了活下去的勇气了。”后来,不仅有了丈夫的支持和鼓励,丈夫家的每一个人,都坚强地站在了李淑英的身后,用无微不至的关怀、照顾,给了她活下去的信心。
袁锡荣说:“我们夫妻是自由恋爱的,我喜欢的人,总不敢遗弃。
“不敢遗弃”,就是这样的一个朴素的念头,袁锡荣和父母兄嫂一起,开始了对李淑英长达29年的照顾。
然而,过日子就要涉及油盐酱醋茶,袁锡荣家里又缺少劳力,为了在家照顾妻子,他不敢外出务工,日子过得很艰辛。1991年9月,1995年2月女儿、儿子相继出生,家庭负责进一步加重,为了照顾妻子、养育子女,这份责任压在袁锡荣的肩上,为了这份爱、为了这份责任,袁锡荣凭借县水产局学到的兽医知识,起早摸黑地工作。以前由于交通不便,袁锡荣骑自行车到养猪户那里给猪治病。到了冬天,天气特别冷下着雨时,他也要起床,穿着雨衣奔走在临近乡村的养殖户和各个猪场,最忙时,一天也要跑五六个村庄。
刚开始两三年,李淑英整天躺在床上,一动不动,连翻身都不会。因常年躺在床上,李淑英的臀部也长了褥疮,袁锡荣心里也很心疼。一有空就来到妻子李淑英的床前,不断地给她揉揉腿,活动活动筋骨,翻动身子,每天还要为妻子擦身洁体。这些简单的动作,在常人看来似乎很简单,但要坚持几十年,就不是件简单的事情。
冬去春来,年复一年。袁锡荣毫不嫌弃地照顾着李淑英,为妻子擦身洁体、换洗脏衣裤的是他,把好吃的先给妻子的是他,始终无怨无悔。“其实,她也够苦了,心情够不好了,那么年轻就要过这样的日子,我不忍心她这样子。”袁锡荣说,幸好经过简单的床上运动,李淑英的病情有些好转,并渐渐地开始可以坐轮椅了。
悉心照顾 病情好转
经过丈夫和家人的悉心照顾,李淑英的病情有些好转,并渐渐地开始可以坐轮椅了。
现在每天早上,丈夫袁锡荣就把妻子李淑英抱到轮椅上坐上三十分钟左右,然后又抱回床上;然后则是重复地帮李淑英揉腿,舒活筋骨。
29年无微不至的悉心照料,让李淑英看在眼里,感激在心里。29年细致入微的照顾,让李淑英从最初只能卧床,到可以坐轮椅上活动。由于照顾到位,李淑英衣着光鲜、脸色红润,乍一看,谁也不会相信她瘫痪了20多年。子女长大,忧喜参半,忧的是,在原本艰苦的情况下,多了培养好子女责任和压力;喜的是,李淑英一对儿女逐渐长大成人。如今女儿在厦门读卫校毕业后在厦门一家医院做护士,只要有空,她就回家;儿子也已经考上厦门华厦大学,今年要毕业了。李淑英说女儿读卫校是丈夫的意思。李淑英说“我老公跟我商量,像我这样子,女儿读这个卫校比较好,方便以后更好地照顾我。”
乐于奉献 潜心工作
袁锡荣,对工作认真负责,深得广大村民和党员的信任,多次被选入村党支部班子,是下早康村党支部现任支部委员。班子里,团结班子成员,出谋献策,积极支持书记、主任及其他班子成员工作;工作中,尽职尽责,履行好工作职责,能深入群众,了解所需所盼,热心为群众排忧解难,不怕苦不怕累,兼任扶贫协理员,能为贫困户考虑,分析贫困原因,提出建议,精准施策,按期脱贫,多次为主管部门推荐,评为先进工作者;工作这余,热心帮助别人,谁家有事,都会尽力帮助解决,他在村里任文书,群众要到镇里办事,只要不需要本人亲自到场,都会代为办理,深得群众好评。
袁锡荣同志工作上兢兢业业,生活上积极乐观,近30年来用爱守候,不离不弃,悉心照顾妻子、培育子女、要照顾年迈体弱多病的父母,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深受邻里爱戴,传播着孝老爱亲正能量。
袁锡荣先后被上杭县畜牧水产局评为优秀“动物防疫员”;被中共白砂镇委员会授予“优秀共产党员”;被福建省妇女联合会和福建省委文明办授予“福建省最美家庭”;上杭县妇女联合会和上杭县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授予“夫妻和睦最美家庭”;获中国劳动保障报福建记者站、《就业与保障》杂志社授予“福建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最美协理员”;被中华妇女联合会授予第十届“全国五好文明家庭”;被白砂镇授予“最美家庭”荣誉称号;被中共白砂镇委员会选为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入选孝老爱亲“福建好人榜”。被授予“龙岩市道德模范”称号。
盲人茶王,竖立行业诚信标杆
——陈宏良主要事迹
陈宏良,男,1967年4月生,福建鑫宏峰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龙岩市盲人协会会长,先天性弱视盲人。从事有机农茶生产14年,却不添加任何化肥农药,在茶园安装智能装置,实现全天候无死角监控茶叶生产全过程,竖立行业诚信标杆。解决近百名盲人就业,带动300多户贫困户致富。
拉煤小子、早点小贩、伐木工人、柔道高手、斗茶茶王、道德模范、创业模范,陈宏良靠着自己艰苦努力,收获了艰辛而精彩的人生:获得福建省残疾人运动会6块金牌,入选“福建好人”榜,受到全国残联主席张海迪亲切接见。
苦难童年,不屈人生
陈宏良,1967年生于福建省武平县的一个贫苦农村家庭。母亲怀孕时的一次食物中毒,导致他先天性弱视,视力只有微弱的光感,3米之内的物体只能模模糊糊地看见轮廓。
探摸,是陈宏良最常说的一个单词。他说自己儿时记忆里最多的片断是无数次的摔跤和常年的饥饿。老家的大屋,是典型的南方院落式寨子结构,四面都有天井水池。儿时的陈宏良虽然弱视却很顽皮,没人看管他时就会一个人摸索着走到屋子外面去玩耍,但稍不注意就会被绊倒,他记忆里最恐怖的事是跌倒在水池里大声哭喊救命。
因为看不见走路,怕他找不到学校,也怕小朋友欺负他,七岁时,父母不让他上学。但强烈的读书愿望,却无时不刻挠着他内心的渴望。为了能够上学,他跟着小朋友探摸从家到学校的那段路,哪里有沟有坎,哪里有桥有田埂,都一一的熟记在心里。这段三华里的求学小道,一般人二十分钟就能轻松走过,渴望读书的小宏良却整整用了三年。别的小朋友上学是一路雀跃飞奔,而可怜的小宏良是手脚并用的探摸。但小宏良第一次跟着比自己小三岁的孩子去参加新生报名时依然被校长挡在门外,理由很简单:他坐第一位也看不到黑板上的字。陈宏良说当校长拒绝他报名时,他当场哭晕在地。多年后回忆此事时,陈宏良依然泪崩如雨。
一位好心的老师看他实在可怜,同意将他接收在自己班里。这位老师用报纸和纸板,把拼音字母、数字和汉字放大数十倍教他认字。也正是这位老师的关爱,在幼小的陈宏良心里播下了一颗善良的种子。成人后的陈宏良每年都会在中秋和春节去看望老师,直到前年老师去世。多年来陈宏良怀着这份感恩的心,一直坚持的一件事就是以残助残,不断去帮助那些比自己条件更差的残疾人。
追梦“有机”,成就理想
“盲人”陈宏良很爱面子,他几乎不用拐杖,平日里戴着一付眼镜,看上去像个文弱的书生。在人生最低谷时期的陈宏良,经常和朋友在一起喝茶解闷。因为看不见,他的嗅觉和味觉却被锻炼得要比普通人敏感很多。有一位朋友给了他一条建议:你品茶这么厉害,不如去经营茶叶。这条建议却无意中成就了陈宏良的人生理想。
为了生存,陈宏良拉过煤球、垡过木,练过柔道、当过长跑运动员,卖过早点(专做当地特产簸箕粄),甚至给人补过天花板,但陈宏良最终根据朋友的指点,选择了制茶行业,茶也成了他的最爱。2004年春,陈宏良决心争夺“茶王”称号,打造自己的品牌。那虽是陈宏良第一次参赛,却一举获得了武平县炒绿类“茶王”称号,在当时的茶叶界造成了不小的轰动。随后十多年的制茶生涯里,他参加斗茶大赛,三次夺得“茶王”封号。
2004年秋天,陈宏良针对有机茶产量少,投资回报率低,风险大等情况,认定有机食品是大自然最根本的东西,是良心食品,未来市场一定有广阔前景。2005年底,他选定了适合种植有机茶的腊石岌,承包下了3000亩山地,开始建设他的有机茶种植基地。
腊石岌其实没有路,仅有原居民砍柴时走出来的一条羊肠小道。那段时间,陈宏良所有积蓄加上贷款都花在了腊石岌的茶场建设上,还经常拉上茶叶专家来指导种植技术,终于将第一批茶树种下去。首期茶园建成后,他已负债累累。为了生产出极品有机茶,他四处拜师学艺,请来省、市、县,甚至加拿大的专家、技术员指导生产加工。有机茶的生产和加工费时费力,要求很高。为了弄清有机茶的特性,那些年,陈宏良每天在茶山摸爬滚打,经常摔得鼻青脸肿。十多年的时间里,他在那人迹罕至的三千亩山头,肩扛手挑,修出了十多条总长将近二十公里的盘山水泥路。十多年来,他在茶园里大量种植野樱花、山杜鹃、丹桂等名贵花木。“茶旁的花,花间的茶”是陈宏良自己设想的茶园的美化标准。如今的鑫宏峰茶场,到处是花香阵阵,鸟鸣啁啁。功夫不负有心人,陈宏良的辛勤汗水,终于迎来了他人生的第一个春天。
茶神赐字,缔造传奇
一段天赐奇缘,成就了陈宏良制作极品茶的梦想,助他走上制茶巅峰。2007年的一次茶展上,中国茶界泰斗张天福先生心疼这个制茶盲人的执着与艰辛,特别给陈宏良留下了联系方式并邀请他去自己家里讲茶论道。被称为茶神的张天福先生还专门为陈宏良题赠一幅墨宝“俭清和静”。
如今陈宏良把“俭、清、和、静”这四个字当做自己的座右铭,成为自己“做人的标准、制茶的境界”。
在张天福先生的悉心点拨与指导下,陈宏良凭着一份对制茶事业的执着,更凭着一股艰苦创业的激情,收获了一项项殊荣:福建省“著名商标”、中日韩国际茶文化交流会茶王赛国际优质奖、第七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2008年北京残奥会中国代表团指定用茶,入选《2017年度全国名特新农产品目录》。
树立标杆,打造诚信
有机食品的原生态,必然有更严格的环境要求和生长过程,这自然会增加制造成本。所以有机行业里“暗度陈仓”成为很多黑心商人谋利的潜规则。
有人劝陈宏良别那么“傻”,种茶时,适当用些化肥农药什么的,外人也不一定知道。但是,陈宏亮却做了一件“傻事”,那就是用自己多年的积蓄,投巨资在茶园里装上了智能监控,全天候无死角的监控茶叶的生产过程,任何人都可以随时通过手机察看他的茶园。
这在有机茶行业里是个创举,目前在全国也是唯一。很多人认为不值得、不必要。不过,在陈宏亮的心里,却有自己的一杆秤—— 诚信才是无价之宝。他想竖立的,是整个行业的诚信标杆。
感恩关怀,践行善行
“一花不是春,孤雁难成行。”习总书记引用的这句古诗,也成为了陈宏良的立志创业、诚信做人的座佑铭。
陈宏良承受了命运对自己的诸多不公,更感激生命中有那么多帮助过自己的人。自己致富的同时,陈宏良没有忘记回报社会,带动更多残疾人实现梦想。
他多次组织当地按摩师为盲人培训,并组织残疾人到外地学习种植、养殖技术,每年解决近百名盲人就业,并带动300多户贫困户致富;2008年,陈宏良向中国残奥会代表团赠送了价值20万元的茶叶,他把在省残运会所获得的奖金尽数捐给残联,参与康复加点油项目捐款,参加“失学儿童春蕾献爱心”捐款活动,捐助聋哑学生学杂费,积极推动福建省首个市级盲人协会在龙岩成立。十多年来,个人生活极为俭朴的陈宏良公益捐款累计100余万元,并带领龙岩市盲协每年帮扶残疾人做好事近千件。
陈宏良先后获得三次“茶王”赛金牌;龙岩“优质茶”,福建“名牌农产品”称号;福建“著名商标”;福建省“名茶、优质茶、茶王”;中日韩国际茶文化交流会茶王赛国际优质奖;第七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全国“自强创业之星”;福建省“助残先进工作者”;龙岩市“残疾人自强模范”;获得“最美农民”荣誉;福建省残疾人运动会6块金牌;入选 “福建好人”榜;获得2008年北京残奥会中国代表团指定用茶资格、获得2010年第五届特奥会指定用茶资格;入选《2017年度全国名特新农产品目录》、代表龙岩地区首家获得有机食品的官方认证;“龙岩市道德模范”荣誉称号。
上一篇:闽西职业技术学院成人高考详情解析
下一篇:事业编制!龙岩这些单位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