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舞蹈培训机构,学生不过几百人,却一直不舍得拓科生怕影响了自己的纯粹,另一方面又抱怨生源流失,招新艰难。最终想到的解决办法是,换个地方,这就是典型的自己做不出来题目,怪出卷子的老师。
一家教钢琴的机构,区区数十名学生,一直行走在亏损和盈利的边界上,却始终不适合增加一个科目,因为不符合自己的经营理念。
当然,做艺术培训也不全是这样充满着情怀理想主义者,一家三千人的舞蹈培训机构,已经是所在县城里的第一名,在当地已经找不到任何的对手。这种情况下,还是选择了主动拓科,美术在校生源很短的时间里,从3000人变成了4000人。
同样也是舞蹈培训机构,不过300人的小不点,第一步拓科美术和声乐,第二步拓科托管,所以半年时间里,从300人成长为600人,人数翻了一倍。
拓科的收益显而易见,为什么很多人拒绝拓科
人数的增长意味什么营业额的增长,对于教培机构来说,复购就等于是招新,一方面从社会上招生的难度越来越大,一方面又看着自己身边的数百位孩子无动于衷,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到底是缺少方法,还是缺少决心?一般来说,一家单科机构的生源,只要到了200-300的区间,你就必然面临着两个选择,一个是拓校区,另一个就是拓新科目。而相对于拓校区,拓科明显风险更低,收益也更加可预期。
为什么很多人还是会拒绝拓科,坚守所谓的单科?看起来有各种理由,比如说精力不够,比如说新科目不熟悉,比如说影响品牌的纯粹性等等。这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实际上都经不起推敲,本质上就是没弄清楚自己开设这家机构的目的是什么,到底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情怀,还是为了挣钱。
那些坚守单科的经营者,一般都有一个艺术家的情怀,我只做舞蹈,我只做美术,因为我热爱这个专业,我相信我的专业,我相信我的专业可以改变世界。然而人一旦相信自己可以改变世界,很多时候都会被世界狠狠的揍一顿。举个例子,山西的一家舞蹈机构,自己有六百多位学生,环境很好,教学也很好,口碑也很棒,团队也都很努力,作为一家单科机构来说,确实很优秀。但是偶然间在我的友好提醒下,她发现在她这里上课的孩子们,基本上也都在周边的各种美术、口才、书法之类的机构报名了。也就是说,某种程度上,她在养活了自己的同时,还顺带养活了别人,而且最可恨的是,她的舞蹈机构还只能招女孩子。
如果这个揍法揍的还不明显的话,当学员出现流失的时候,你除了苦口婆心的说服,根本就没有别人备选方案。因为只要是适龄儿童,大概率都会选择学习一个兴趣类的科目,而你这里只有舞蹈,孩子们逐步长大之后,会有自己的兴趣点,而不会像过往那样简单的服从家长的安排。这个时候他们很可能会觉得,同时在学习的美术、语言、跆拳道会更有意思,自己也更喜欢,但是你这里没有开设,所以,你想留就是留不住。特别是今年老百姓收入都不是很美好的情况下,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支出是必然。
所以,这些错过的或者流失的到底不是业绩,还能是什么?是因为你留不住吗?是因为你自己做的不好吗?都不是,只是因为你没有,所以就真的没有了。非学科的本质是什么?不就是在争夺孩子们的课外时间?你占据的时间越多,你的营收就会越高,你占据的时间和频次越少,你的营收就会越低,就这么简单。而如果你坚守单科,除了换得一个纯粹、专业,有情怀的好名声,其他什么都留不下。
拓科让艺术培训机构的盈利模式变得更加多元
首先,更多的科目会增加更多的复购。当然拓科不能选择无限制的拓展,一方面要注意经营幅度,另一方面要注意关联性,一般来说3-6课是比较理想的数量,这和经营者的精力和组织架构有关,而且过多的科目,必然会增加管理成本,同时会影响教学品质,所以对于大部分机构来说,4-6课就是极限。
另一方面是关联性,增项的目的是为了拓科,让同一个人群可以报名多个科目,比如说,舞蹈和美术,一动一静,可以形成一个互补效应,而且舞蹈拓美术的概率要远高于美术拓舞蹈。比如说,美术和书法本身就是属于一个类别,考虑到书法的普及型,既可以作为引流科目转化到美术,也可以作为平行的主营科目。
其次,更多的科目会增加人员的效率。培训机构的人员层面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市场端的人员,一个是教学端的人员。教学端的人员有专业限制,可以通过兼职的方式解决,而市场端就是在做一件招生的工作,因此,所获取的客户信息可以有更多次处理转化的机会。从营销层面上来说,结合不同的科目做不同主题的活动,不仅可以从不同方面吸引用户,也可以让活动主题、内容和形式变的更加的丰富。
也就是说,如果你是单科,你卖的就是单一科目的价值,而如果你是多科,你售卖的就是艺术素质教育的理念。如果更详细一点拆解,在个性化教育普遍成为新卖点的情形下,对于单科机构而言,你的说辞只能是教学环节中的个性化关怀,而你如果是多科目机构,显然就可以从科目的搭配和设计上提供更为完整的解决方案。
再次,多科目会更利于市场竞争。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孩子们的时间就那么多,家长的消费力就摆在那里。你能多拿走一些,别人就少拿走一些,让孩子有更多的理由留在你这里,就意味着他们去别的地方的可能性更小。而如果是单科机构,是无法形成区域内的垄断优势的,因为单科所占据的孩子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
单科机构如果要形成自己的区域优势,或者说社群优势,前提是在于你所选择的科目是一个极其细分的小众市场,比如说成人舞蹈和女性美学的结合。对于少儿段的兴趣类的培训市场,毕竟关于社交的诉求和身份的诉求都明显更弱,因此单科机构只能是越走越艰难,特别是如今新增人口逐年减少的大环境之下。
最后,多科目会形成平台效应。教育综合体本身也不是个陌生的名词,从商业模式的角度来说,教育综合体就是一种平台概念,特别是如今非学科类培训行业,充满着各种小微个体的情况下,这些个体就不具备合规的办学条件,又没有更多的能力进一步扩大化,那就需要类似教育综合体这样的平台,吸纳他们的介入。
按照这种逻辑,对于多科目机构而言,把现有的科目作为单独的项目提取出来,做成单独的事业体,不仅可以降低经营成本,也同样可以实现品牌效应的最大化,更为重要的是,对于这个平台之下的各个科目的负责人,实际上的身份的转化,从过往的打工者转变成现在合伙人,这也意味着整个的经营模式发生了调整,而单科机构显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而且这种模式,实际上是让自己的机构成为一个孵化中心。
所以,看起来是多科和单科的问题,实际上是经营理念的问题,坚守单科的机构在过往的增量市场的年代里,当然是有自己的优势。而在如今的存量时代里,继续坚守单科,继续坚守自己的情怀,显然就有点刻舟求剑了。
最后,早拓科,早超脱;晚拓科,赶不上;不拓科,完犊子。
结合多年机构运营辅导的经验和对行业的思考,我专门整理出一套运营指导书——《教培机构(非学科)精细化运营手册》,配合年度直播课程,从营销和用人两个维度,全方位助力教培机构实现业绩持续增长,同时寻找一批志同道合的伙伴们,构建精细化运营的社群。发送私信:“运营手册”,了解详情。付费项目,非诚勿扰。
作者王文杰老师,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师,新师道研习社创办人,中小企业精细化运营辅导顾问,从事企业运营辅导工作十余年,为数百家中小企业提供运营辅导,特别善于系统梳理、快速发现、以点带面、量身定制的方式有效推动中小企业提升经营效率,有力推动盈利可持续,增长可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