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学龄前孩子要不要报美术班
学龄前的孩子要不要报美术班?这个问题,我问过周围很多的家长,但在大部分人的眼里,这似乎不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嗨,当然不能报啦,孩子这么小,手部力量还没发育好呢,不报!”
“嗨,就是让孩子去玩玩呗,有些色彩的认知,培养下兴趣,去年就报啦!”
“嗨,绘画多好啊,越早开始越好,我们家宝贝去了之后进步很大呢!”
……
看到家长们这么自信,我知道,他们是没有真正意识到培养孩子绘画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更不知道在培养孩子绘画能力方面家长正确的打开方式。
01-a. 我报美术机构的体验
前些天,我给孩子报了一个美术机构的体验课,进门后感觉非常好。老师很温柔,对待小朋友也非常有耐心,重点是她们的体验课是通过讲绘本的方式引起孩子的兴趣,然后再开展绘画,一节90分钟的课下来,四岁不到的孩子全程没有休息,超乎我的想象,可以说这节体验课到此是非常成功了。可是当我看到孩子作品的时候,原本很期待的笑容却僵在了脸上,任凭老师怎么夸赞孩子有观察力,怎么专注也觉得不香了。
孩子画的是自己,但是画的太形象了,根本不是4岁的小朋友该有的作品,全是大人教授的痕迹。
小金鱼的自画像
为什么我会那么在意大人教授的痕迹呢?(不教授的话,要老师干什么呢?(小点声))
01-b.绘画,与生俱来的能力
读过日本著名亲子教育专家鸟居昭美《培养孩子从绘画开始》这本书的家长都知道,不要教孩子画成人的画,成人教授的是成人的画,而不是孩子的画,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画家,不遵循孩子的认知规律,提前教授了成人的画,那是拔苗助长,会抹杀孩子的想象力,甚至阻碍孩子的成长。
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这本书畅销数十年的魅力所在。
绘画是我们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能力,在我们还不会说话的时候,就会绘画了。只要一支笔和一张纸,幼儿就能在纸上恣意发挥,1岁开始画点,2岁可以画封闭的圆,3岁可以画简单的形象……即便大人从来不教孩子绘画,孩子也会画。但是在学龄前,尤其是低幼儿时期教授孩子绘画,反而会让孩子对绘画失去兴趣,甚至抹杀孩子的创造力。
我们先选取两幅画来对比感受一下。
左边的一张画,大人教授的痕迹非常明显,可以看出来,笔迹非常刻板,那个小女孩的样子是我们大人想看到的结果,并不是孩子自己通过印象的方式表达出来的;右边的画,是非常自然的画,连我一个不懂画的人都会觉得画得非常流畅,看上去很舒服,那正是孩子真情实感的流露。
01-c.成人教授,为什么会阻碍孩子的成长
通过上面两幅图的对比,我们可以很直观地看到教授过的画确实不如孩子自己的画好,而现实带给孩子的影响却远远不止如此,提前教孩子绘画无异于是在荼毒孩子。
1- 失去兴趣
这个我自己有亲身体验,并且一度让我非常不解。
我们家宝贝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拿笔胡乱画了,以前小的时候,都是由着她自己胡乱画,随着孩子的长大,老母亲我开始自以为是地陪着孩子一起画。不用说,我可以很快就画出一个很形象的人物或事物,但是孩子却不行。我又很自以为是地、很热情地跟孩子讲我画的是什么,我是怎么画的,巴拉巴拉……
我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孩子起身走开并说:“我不喜欢画画”。
“好嘛,为啥突然不喜欢了呢?刚才不是画得很开心吗?你画得也很好啊!巴拉巴拉…… ”
话讲到这里,明眼人早就看出来了,这是孩子的自信心受挫了。
没错,孩子需要的不是大人自以为是的对她好,她需要的是自己的感受被倾听,被认同。而绘画正是她自己思想的表达方式。
大人教授,其实是喧宾夺主,是越位了。
2- 阻碍语言能力
语言被称作是第二信号系统,像盘子和碗这样的具体事物,即使现在不在眼前,我们也可以通过语言的描绘来想象它们的样子,因此,当听到“妈妈在做饭”这句话时,我们就会在大脑中想象这一情景,并且能够把它画出来。
但是,一旦教授了成人的画,孩子就不再依赖作为第二信号系统的语言,而是按照成人教授的形象来画画,如此,孩子的绘画就被改变成否定语言作用,孩子语言表达能力也会受到限制。
3- 抹杀想象力和创造力
按照成人的方式画画在阻碍语言能力的同时,也否定了通过语言想象在脑海中重现影像的能力,孩子都没办法在脑海中重现影像,又谈何想象力呢?
很多家长可能知道,不能给孩子学简笔画,因为简笔画会抹杀孩子的想象力。其实,成人的方式教孩子画画也是同样的道理,孩子的思维已经完全被眼前这个具体的形象给限制了,就不会再去发展自己的想象力,没有了想象力就更不用谈创造力了。
再来举一个《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中的一个例子。
对于上面这副画,老师评价的原话:这幅画是孩子在幼儿园听保育员讲《龙子太郎》的故事后画的,而不是看了绘本书上的画后画出来的,如果是看了绘本的画,不会有这么丰富的表现力。
这幅画充分体现了孩子凭听到的故事就能在脑海中形成事物印象的非凡能力。我们家长一定要好好保护好孩子的这种能力,不要不经意间就抹杀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01-d.到底要不要报美术机构
通篇看下来,好像我一点也不赞成学龄前孩子去美育机构接受成人绘画指导,其实这并不是我写这篇文的本意。我的本意是希望家长们都能意识到孩子有与生俱来的绘画能力,在学龄前我们要保护好他们的这种能力,而不是好心办坏事,抹杀了他们的想象力。
至于学龄前要不要报机构学习,我觉得还是要看家长自己的意愿吧,报机构有一点非常棒,那就是会有很多小朋友一起画,这种氛围是非常利于激发孩子绘画热情的。这个时候就非常考验家长犀利的眼神了,毕竟别人推荐的不一定就是真的利于孩子发展成长的,而要看机构的课程设置是不是真的利于孩子发展,要看机构的理念是不是符合孩子的成长。而这必须要家长亲自给孩子把关才行。
02 如何选择美术机构
很多家长都会选择给孩子上各种兴趣班。尤其是美术这种门槛比较低,同时又能培养孩子创造力的兴趣班,让家长们趋之若鹜。毫不夸张地说,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学龄前孩子会在机构(线上或线下)学习美术课程。
大街小巷,遍地美育机构,我一个没有任何艺术背景的普通家长自然没有资格,更不会去否定他们的存在、他们的课程设置。俗话说,存在即合理。但作为家长,我们还是要擦亮眼睛,从良莠不齐的机构中选择真正能遵从孩子发展规律的机构,而不仅仅是口口相传的好口碑。
虽然我们不懂美术,但我们知道培养孩子的绘画能力要符合他们的发展规律,不能拔苗助长。
02-a. 要看机构的课程设置
我理想中的美术机构4-6岁小朋友课程设置:
1-情景引入,激发孩子共鸣
前面我们也提到,孩子是通过在脑海里的印象来画画,那是他们思想的表达方式。因此,要激发孩子的热情,让他们对一个场景、一个事物产生兴趣,完全可以通过参与一个游戏、讲一个有趣的绘本、参加户外的活动等等模式来让孩子完全释放天性,让这些事物在他们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时候,孩子就非常有可能对画刚才玩的项目产生共鸣,会迫不及待地想分享他们的想法,进入自主绘画环节。
2-自主绘画
老师可以和孩子一起探讨刚才的玩的场景,和孩子一起定一个绘画的主题。剩下的,就是孩子自主绘画,自由发挥。不要老师指导色彩,更不要指导该怎么画。当很多小朋友在一起的时候,他们自然会有绘画的热情,同时,绘画是一个专注的过程,是一个表达自己真正内心的过程,不需要别人的思想来限制自由发挥。
3-分享自己的作品
当绘画完成后,每个小朋友可能画出来的作品都不一样,他们会基于自己的理解添加不同的元素,因此,每节课应留下时间,以便他们能分享自己的作品给大家,让他们大胆地到给大家讲一讲自己画的是什么?自己为什么要这么画?
当然这仅是我理想中的样子,每家机构的课程设置不同,这需要家长自己有能力去辨别是不是真的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多跟授课老师聊聊,看看他们都是什么理念。
02-b. 机构的教育理念
说到教育理念,家长们心里都有杆秤。但我还是忍不住要再强调一遍(重要的事说三遍嘛),不是自以为是的为孩子好,而是要真正懂孩子各个年龄段的发展规律,包括心理上、生理上等各方面,只有符合这些,才能谈得上是好的教育理念。
很多机构教孩子画画,并不完全从有利于孩子发展的角度出发,更多的是为了迎合家长的审美。孩子小,根本不可能画出来很形象的事物,就算画人都是缺胳膊少腿的,但那就应该是他们这个年龄段应该画的画。可是去机构画出来的都是很规整、颜色很亮丽,让家长们看到会哇喔的画,让家长们看到会禁不住说:“我家孩子画的真不错呢,这钱没白花啊” !
因此,机构的教育理念非常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家长的辨别能力。
02-c. 机构的师资力量
师资力量呢,我觉得仁者见仁吧,毕竟教授学龄前小朋友画画,重在激发他们的绘画热情,而不是绘画技巧,所以,不用非得是名师。之所以会提到这个问题,是因为师资不单单是老师的知名度,更重要的是老师的责任感。
我们选择机构的时候,不可能通过一节体验课就看出来老师有没有责任感,但是有一条硬性指标,就是老师有没有教师资格证。因为考过教师资格证的,都是多少懂一些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当一个人知道了儿童的发展规律后,就会对孩子表现出的一些“无理取闹、莫名其妙”更有有耐心、更包容。因为会知道那不是孩子在闹,那只是他们的天性。
讲到最后,1-3岁是小朋友的涂鸦期,只要在家随意画就行,真的没必要去报班。
以上仅是个人经验的总结,非专业意见,仅供参考。
下篇文章我们一起来谈论,培养孩子的绘画能力家长正确的打开方式。我是践行与孩子一同成长的小金鱼妈妈,欢迎大家点赞关注,让我们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