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赶快写写吧。我最近已经接盘了好几个被甩下的研学旅行团了。看着孩子们累病了,我都忍不住掉眼泪。研学真不是这样搞的,像现在这么弄是要出事的。”
当我向资深的研学旅行从业者洁茹(化名)提出采访请求时,她这样说。
我注意到,最近媒体上有非常多的人在吐槽孩子参加的北京研学旅游团太坑人。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我还注意到了《三联生活周刊》最近发表的一篇对不幸中暑去世的导游龚贺的报道。文中说:
“龚贺出事时所带的研学团,是一家名叫明德雅行的旅行社派的单。工商信息显示,这是一家成立于2022年的新社,圈内导游大都没听过,可能是刚做研学不久。最近,好多疫情期间倒闭的旅行社又改了个名,重出江湖了。”
于是,我决定写一篇关于研学市场乱象的文章。找到洁茹采访时,她说需要匿名出镜,因为她要披露的一些行业黑幕会让她被恨死。为此,她宁愿失去一次宣传自己公司的机会,只想呼吁大家了解研学旅行的真正内涵,呼吁有关部门抓紧整治研学旅行市场种种乱象。
伪研学旅行黑幕:普通旅游团披研学外衣
当洁茹在清华的校门口看到一群年仅6岁的孩子在中午1点多顶着40度的高温暴晒几个小时排队,只是为了能在校门口拍上一张照片,以证明这家旅行社履行了合约,她忍不住哭了,胸中那团被市面上打着“研学旅行”旗号疯狂搞钱乱象激起的怒火,再也忍不住升腾起来。
学生研学
“并不是在清华、北大的门口或校园里拍上一张照片,就能叫做研学旅行。”
“研学最重要的是设计内容。研学不是游学,更不是旅游。”
“研学这个词现在已经被玩坏了,被彻底做烂了。现在市面上有些所谓的研学营、小状元营,完全是在作秀,就是利用孩子和家长对首都、对名校的向往心理实施的一场作秀,没有任何实质性的研学内容。”
“日前,清华和北大虽然已经恢复了校园参观,但因为需求实在太多,预约仍旧非常困难。那些承诺了要带学生们参观清华北大的研学机构,你知道他们是怎么操作的吗?
他们之中有的与学校的保安队长合作,给保安队长塞钱偷偷把人带进去;有的与学生会主席合作;总之,都是勾结内鬼操作,悄悄带人进去,在费用上是层层牟利,最终全转嫁给了学生家长。”
听到这里,我想到了就在北大开放校园参观的第一天,北大就在网上贴出来的违规处罚通知。这些人就是把钱塞进自己口袋的内鬼吧。
北京大学保卫部7月7日发布的违规情况通报
洁茹接着向我介绍:
“我今天去清华门口接的这个转手团,因为行程里写了要去清华,所以他们就让这些孩子大中午在校门口排了几个小时的队,只为拍照。
这40度的高温,好多孩子都晒哭了,有的喊头疼,有的流鼻血。而这家公司的队医带的医药箱里竟然连清凉油都没有。这要是出了人命,谁能担得起?这还是研学旅行的初衷吗?
另外,市面上的这些伪研学营为了省钱,操作极不规范,配置的随队工作人员也不符合相关规定。”
相关规定显示:研学旅行的主办方至少要为每20名学生配备一名带队老师;承办方要为研学活动配备一名项目组长,还应该为旅行团队配置安全员、研学导师、导游人员。
洁茹向我介绍说:
“按照我们公司与合作学校的操作习惯,每个研学营的工作人员与孩子的配比要达到1:6,也就是每名工作人员负责照顾6个孩子,最多照顾8个,顶到天10个。
我们公司规定,研学营必须安排有相关经验的人员随队服务,不可以是新人。而市面上的这些研学接待公司找来的所谓辅导员其实就是暑期打工的大学生,没有任何经验,什么都不懂,连自己都照顾不好,根本不知道该如何照顾小孩。我今天在清华门口看到随队老师们一个个嗓子都喊哑了,根本照顾不过来。”
洁茹顿了顿,又接着向我介绍:
还有一些研学机构承诺安排名校讲座,其实就是随便找一个清华或北大的学生,与孩子们见个面,随便讲几句就打发了。而这种形式主义的名校游学究竟给孩子们带来了哪些提升和成长呢?
研学旅行原本是个非常小众的市场。这个市场的起步很晚,是从2016年才有的“研学”这个词。在2016到2019这三年间,整个研学市场的爬坡很慢。
从2020年开始,旅游业因为疫情停滞,有大批旅行社都看中了研学这个市场,一下子都涌了进来,纷纷转型做起了研学。绝大多数公司对于研学的真正内涵一无所知,就是给旅游线路披上研学的外衣,换汤不换药,用低价格杀入市场,把研学市场搅得一塌糊涂,把真正的研学产品挤到了市场边缘。
听了洁茹这席话,我感觉如今的研学市场有点像被零负团费给搅烂了的旅游市场一样让人无奈,这就是劣币驱逐良币效应。
洁茹说:
这些伪研学团还不如零负团费旅游团呢。参加零负团费的客人在报名的时候就知道是低价劣质团,是自己贪便宜选的,并不吃亏。而这些劣质研学团,你知道价格有多黑吗?
以北京研学团举例,有些产品最终给到家长的价格是9千元到1万元,而实际的执行成本只有3千元。我今天接手的这个别人做不了甩下的研学团,给到最终执行方的费用只有2千元,而家长交的是多少,我就不清楚了。做一个研学旅行团,在销售的中间环节恨不得有800个人都要来分钱,层层剥皮,完全把学生和家长当成唐僧肉。家长出了大价钱,孩子却还得受罪,什么也学不到,钱都被中间人拿走了。
如今市面上涌现的伪研学旅行团背后的黑幕令人震惊。那么,真正的研学旅行应该是什么样子的?研学机构与旅行社之间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研学≠ 游学 研学核心在于内容设计
对于研学产品,设计课程内容才是第一位的,也是最重要的,最后才考虑景点的匹配。是根据课程内容来匹配景点,不是为了去景点而去景点。研学不是游学,研学也不是夏令营。让孩子们通过这些天的课程学到什么东西,获得什么收获,这才是研学产品的研发核心。
原国家旅游局于2016年12月发布的《研学旅行服务规范》中明确指出:
研学旅行是以中小学生为主体对象,以集体旅行生活为载体,以提升学生素质为教学目的,依托旅游吸引物等社会资源,进行体验式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教育旅游活动。
首先,从定义上解析,研学旅行侧重的是体验式教育和研究性学习,与市场上的打卡式“研学游”有本质区别。
美国高校开设了一种夏校课程,英文名叫summer school,不是summer camp。这是面向中小学生开放的一种暑期学习课程,有明确的教学设计方案,在结课时会颁发结业证书。参加过夏校的学生一般会把这段学习经历放入简历,在申请大学的时候是有用的。研学旅行本身以教育为主,在学习之余当然可以安排游览当地景点作为点缀。
研学的本质其实更接近美国的夏校,而不是夏令营。真正的研学应该非常看重研学课程的设计、研学教师的遴选,也非常看重颁发的结课证书的价值。
谈到研学旅行的服务提供方,《研学旅行服务规范》中明确规定:在一个研学旅行服务项目中,服务方应该有主办方、承办方、供应方,由这三方各司其职。
研学机构与旅行社之间应该是承办方与供应方的关系。常规的旅行社应该是专业研学机构的一个供应商,负责解决吃住行等问题,并在孩子们去景点游览时提供导游和用车服务。但现在市面上的某些只游不学的伪研学团,大都是丢给旅行社直接操作,只游不学,完全背离了研学旅行的涵义。
谈到这里,我忽然想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便向洁茹请教。
今年的故宫确实超级难约,你刚才也说了看见孩子们在烈日下暴晒很心疼。那么,作为专业研学机构,会如何解决故宫进不去这个难题?能否提供一些解决思路?
洁茹回答说:“在往年,专业研学机构是有专门的故宫预约通道的,不过今年改了政策,一刀切了,我们确实也没办法,也会遇到故宫约不上的问题。然而,研学产品不同于旅游产品,学习的内容才是最重要的。
比如,对于故宫这个研学主题,我们要讲的课程是中国的古代建筑文化、北京的历史文化。无法实地走访故宫,这确实是个很大的遗憾,但北京目前就是这种现状,无力改变。我们要考虑的是如何调整活动内容,尽量弥补孩子们无法实地走进故宫的遗憾,但依然能给他们一个很好的学习体验。比方说,我们可以把孩子们带去首都博物馆参观学习,首都博物馆里面有北京中轴线展览。我们也可以带孩子们去紫檀博物馆,里面有故宫角楼等多个知名古建筑的紫檀木模型。
研学,最重要的是课程内容,而不是形式。我们要讲的是关于故宫的故事。进不去故宫,我们坐在教室里也可以围绕故宫这个主题给孩子们设计课程,给他们做讲座,设计绘画、手工、演讲等活动让孩子们参与。
在明知道故宫进不去的情况下,却非要带着孩子们排队暴晒几个小时只是为了给旅行社免责,只是为了证明进不去故宫不是旅行社的责任。与其这样做,为什么不与带队老师协商调整替换方案呢?
在任何情况下,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应该是放在第一位的。那些打着研学的幌子,却只会串景点打卡的所谓研学机构为什么不做调整呢?因为他们根本就不懂研学的内涵,不会设计内容。如果进不去故宫、清华、北大,他们就不知道该如何安排内容来填上这一天的日程。”
伪研学泛滥市场 乱象根源在何?
真正的研学旅行遭到挤压,而劣质的伪研学旅行却在市场泛滥。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出在“利益”这两个字身上。
研学市场的行情,目前是渠道为王。掌握着研学市场生源的学校与各类培训机构位于这条食物链的顶层,也是各大研学机构争抢的资源。在这条食物链上的每个人都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把学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因此,在挑选合作的研学机构时,很多学校首先考虑自己能从中获得多少好处,而不考虑研学产品的质量。那些高价劣质研学旅行团就是这么诞生的。实际执行成本只有3000元,但经过层层剥皮,到了学生家长的手里就变成9000元、1万元了。
真正有内涵的研学产品受到市场冷落的原因,除了销售渠道的黑幕之外,我还想到了另外一个可能的原因。根据多年的旅游从业经验,我研究过为什么高品质、深度游、价格贵的旅游产品非常难卖,而大烂团却占据了旅游市场。或许真正的研学产品难卖也是出于同样的原因。
市场上愿意为高品质、深度游的旅游产品埋单的客人需要具备两个特点:消费能力强、识货能力强。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特点的客人才愿意报名参加游览体验好、但价格高的旅游产品。
销售一条品质稍好的旅游产品对于消费者和零售人员的识货能力的要求尚且这么高,那么销售研学产品对于消费者和中间商的识货能力的要求之高就可想而知了。研学产品与旅游产品相比,更是看不见、摸不着,难以说清楚优质与劣质产品的差异究竟在哪里,难以解释清楚优质研学产品的内容究竟好在哪里了,贵在哪里了。
旅游产品的成本终究还是透明的,无非是首先找到具有消费能力的客人,多费点口舌,还是能够讲清楚深度旅游产品的优点。而对于研学旅行产品,这个教育界与旅行界的新生儿,外界看它犹如雾里看花,确实很难分辨质量优劣。
在没有亲身体验之前,学生和家长根本无法了解研学老师的水平高低,无法了解参加这次研学旅行究竟能收获到什么。由于研学产品的课程知识含量较高,成本也不透明,很难判断其真实价值。
在看不清产品使用价值的情况下,没有人愿意为贵的东西埋单,这是人之天性。
其实,假如没有中间渠道的层层加价,洁茹他们公司开发的研学产品的定价本身并不贵。然而,当中间人无利可图的时候,自然就不会推荐这个产品了。如果洁茹公司的研学产品也照着前面提到的“实际成本3千元,到家长手里1万元”这样操作的话,到了家长的手里就变成天价了。学校和培训机构显然也不愿意给家长推荐这么贵的研学产品。这也是劣质的伪研学能够占据市场的根本原因。
洁茹表示,当前亟待出台研学旅行的规范性指导文件。目前,研学市场实在是太乱了,没有定义,没有标准,大家各有各的理解,各有各的诠释。
在洁茹看来,研学不是短平快,研学需要沉淀,研学产品的设计需要慢工出细活。目前,在研学这个领域还没有真正的头部企业,没有专家,没有多少人真正懂研学,大家都是摸索着前行。目前,北京市场上只有数得着的几家机构是专业做研学的,起步早,产品比较规范成熟。研学旅行究竟应该怎么搞,其实目前行业内还没有规范性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