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中华传统文化创新戏剧教学研修班
加强交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澳门中华传统文化创新戏剧教学研修班以戏剧教育为专题,为澳门中小学师生开展青少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搭建研讨交流平台,加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交流共建,不断培育弘扬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专业人才队伍。”日前,在由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港澳台办公室)指导,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主办的内地与港澳文化和旅游交流重点项目——澳门中华传统文化创新戏剧教学研修班上,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副院长卢娟说。
该研修班以融合多学科以及多元文化艺术形式的戏剧教育为载体,特别是通过开展互动体验,激发了大家参与的热情。大家纷纷表示,研修班加强了澳门与内地教育从业人员的戏剧教育理念交流与实践经验分享,收获满满。
创新互动体验式工作坊
推动戏剧教育理念交流
在互动体验式工作坊中,IDEAC(戏剧教育应用与合作大会)组委会成员、IDEAC广州教研中心研发总监苏毅表示,这次研修班包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创新戏剧教学”两个重要关键词。
“我们通过情景式呈现传统文化如何影响苏轼的一生,激发老师主动参与,让他们在思想深处形成认同、共鸣。比如,通过夜游体验让他们真切感受苏轼第一次被贬时的心路历程。”苏毅表示,作为内地和澳门教师交流和分享传统文化教育的平台,这次研修班深入探索传统文化教育的趣味互动教学方法,让两地教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共鸣,坚定文化自信,增强爱国担当与文化认同感、归属感。
澳门广大中学英文科主席苏贝甄认为,这几天的培训给了她新的启发。她表示,体验式教学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戏剧是一个新的领域,可以让学生明白英文单词的意思,并感受其意义。我今后会尝试在课堂上翻译一些故事,让学生在故事里学习英语。”苏贝甄说。
探索教育人才联合培养
拓展教育领域深度合作
教育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修订组专家兼戏剧组负责人,中央戏剧学院人文学部主任、博士生导师麻文琦以《戏剧(含戏曲)课程标准精神再解读》为主题与学员进行分享。麻文琦表示,开设戏剧课并不只是为了培养专业的戏剧工作者,更重要的是培养“戏剧式的创造性思维”。戏剧课标的制订只是第一步,从教材编写到教学环环相扣。
澳门是一个中西文化融合的城市,也是一个旅游城市。澳门自由职业者陈咏恩表示,旅游可以助力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拓展文化传播的思维,期待可以到内地更多的城市实地感受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这次培训让我学习到可以用戏剧化的教育手段去帮助学生理解一些文学作品。”在劳校中学附属小学教导主任李雪梅看来,这次交流能够让澳门师生真正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践行爱国思想,坚持中国人的良好品质。她期待教育专家能开发出新课程,发掘和创作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题材的剧本。同时,让内地和澳门有更多的学习交流机会,希望未来带领澳门的孩子到内地了解更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澳门零距离合作社大会主席戴碧筠表示,通过本次培训,内地和澳门的连接更加紧密,将邀请更多内地的朋友到澳门感受这座城市的文化氛围。
增进文化认同
坚定文化自信
内地与澳门血脉相连、休戚与共。澳门中华传统文化创新戏剧教学研修班的举办,是促进内地与澳门交流合作,共同推动我国艺术教育特别是戏剧教育探索和研究。
本次研修班以与思想文化关键词关联的经典传统故事和神话为素材,用戏剧中的“声台行表”元素,以戏剧教育综合性和多元化的互动开展传统文化的情境体验式教学,更好地挖掘和发挥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使传统文化的教学和传承更好理解和内化,提高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工作者的教学和传播能力。
圣若瑟教区中学(第五校)助理主任陈琦丹表示:“作为学英国文学的中国人,我需要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英文将其更好地传递给外国人,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出一份力。”目前,陈琦丹正在努力尝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的教育当中。通过此次培训,她真正了解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包括传统节日、中华美食,还包含很多礼节、工艺、技法等。“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可以用英文教授表达,同时也能让孩子在生活中更好地传承和实践。”陈琦丹说。
作为一位中文老师,澳门新华学校中文科组长何佳倍平时采用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这次的研修班学习,让何佳倍找到教学的更多方法和可能性。“让学生真正去理解和感悟作品,而不只是停留在书本的表面学习。在互动体验式工作坊中,我感受到戏剧教育是要激发学生的生命力,激发每个人的‘情趣意’。”她强调,“中文课首先要承担着一份责任和使命,让孩子去理解、去传承和创新我们的文化。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有责任去梳理自己的文化,传播自己的文化。”(本报记者 程 佳)
来源: 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