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碧江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部署和要求,紧密结合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干部成长需要,坚持“三个导向”,紧扣“三个精准”,健全“四项机制”,推动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提质增效。
坚持“三个导向”,提升培训质效。一是坚持“需求”导向,增强培训针对性。结合碧江发展实际,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找准培训定位和切入点,聚焦基层干部培训需求,围绕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城市基层治理等有针对性举办27期专题培训班,培训党员干部7400余人次;针对重点岗位和业务骨干,举办产业大招商、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等专题培训班10余期,培训人数达1500余人次,确保内容紧跟需求走、规划紧跟形势走、形式紧跟对象走。二是聚焦“问题”导向,增强培训实效性。把解决问题作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及时了解掌握基层一线干部本领上的短板、知识上的弱项,将教学内容与解决问题相结合,先后开展市域治理现代化专题培训班、新型城镇化专题培训班、村集体经济产业发展培训班、农业现代化和旅游现代化专题培训班等6期300余人次。针对基层干部工学矛盾问题,将短学制、小规模、高频次和分段式培训相结合,围绕1-2个专题设置为期3-5天的“小班”,有效缓解基层干部培训工学矛盾。三是突出“目标”导向,增强培训实用性。把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与加快推进碧江“五区一中心”建设结合起来,按照“五精”工作要求,紧紧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助力乡村振兴、推进基层治理等中心工作,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举办乡村振兴、产业大招商、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等各类专题业务培训班29期,实行分级分类分批分岗位的“菜单式”精准培训,培训干部3400余人次,不断提升教育培训质效。
紧扣“三个精准”,精心组织实施。一是精心设置课程。认真谋划每期专题培训班的培训课程、人员师资。建立培训课程策划、讨论机制,联合区委党校、区直部门对培训课程反复讨论,认真修改,确保每期培训聚焦主题、紧跟形势。结合干部实际,量身制定中青班和科干班培训课程,邀请省市专家学者10名、县级领导13名、区直部门主要领导5名为学员授课。二是精准选派对象。加强对各级各部门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统筹调度力度,强化培训对象审核把关,结合培训主题精准选派培训对象。建立优秀年轻干部培养机制,每年选派35岁以下优秀年轻干部参加中青班,选派新提拔的科级领导干部参加科干班。截至目前,举办中青班10期,科干班3期,培训中青年干部500余人次,科级干部150余人次。三是优化培训方式。根据培训内容要求和干部特点,拓展教学方式方法,让党员干部能够听得懂、学得会、记得住、用得上。在周逸群革命烈士陈列馆实训点探索运用访谈教学、论坛教学、实践调研等方法,调动学员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通过教师总结点评,帮助学员重构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健全“四项机制”,构建培训格局。一是构建单位联动机制。完善全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运行制度、联席会议机制、工作指导机制,统筹抓好分级分类指导,各部门各单位根据党员干部培训需求提出年度培训需求计划,区委党校统筹乡镇党校制定年度培训班次计划,根据调研情况,制定碧江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年度计划,推动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截至目前,开展培训需求调研2次,召开联席会议2次。二是强化专兼职师资管理机制。依托东西部协作和省市区干部培训资源,建好用好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师资库,推进优秀师资共享。目前师资库共有100余人,专职教师20余名。完善领导干部、先进典型上讲台制度,落实党员干部教育讲师聘任制,搭建专兼结合、优势互补的师资队伍。截至目前,全区兼职教师30余名。三是强化培训经费保障机制。出台《碧江区党政机关培训费管理办法》,落实区级培训经费,区财政解决党员培训经费16万元,干部教育培训经费60万元,东西部协作培训经费150万元,保障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顺利推进。四是强化培训效果评估机制。制定《碧江区干部教育培训管理与评估暂行办法》,精心设计考试测评、专题答辩、跟踪问效等考核方式,建立由学员、教师、专家、跟班管理人员、教学管理部门等多方参与的评估机制,坚持训前考核、训中考核和训后考核,将述学、评学和考学深度融合,促进学用结合、学用相长。(碧江区人民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