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问我登泰山有什么感觉的话,我可能只回复你一个字,累!但是,除了累就没有其他的了吗?细细想来,应该还是有的。
我们怀着满心期待出发,没多久就看到了刻有“孔子登临处”的石坊。虽没有夏天的郁郁葱葱,现在的石坊上只有几只光秃秃的藤条,但仍难以掩盖它本身的端庄。石坊前的刻碑“登高必自”出自《中庸》“君子之道,譬如行远比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这正是儒家典型践行之道的体现,石刻也是典雅的体现。看这两处后,你不免会被石刻典雅、石坊端坐所打动,你也会仿佛看到孔子所慨叹:“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随着高度的增加,我们逐渐感受到了累。但这点累却也在我们看到更多石刻的震惊、赞叹中消失了。
到中天门时,大部分同学都已经累了,但是当老师问到有没有坚持不住的同学的时候,没有人说不行。这也让我佩服起了我们班同学的坚持。
继续往上爬,明显感觉台阶陡峭了不少,同学们也都无暇拍照了。在感到累的同时也不禁让人想:现在已经这么陡了,那么十八盘该怎么样呢?在刚登山时,我就在想,我能否有幸看到传闻中的挑山工呢?我也确实见到了,在登山途中,我见到了不少挑东西下山上山的挑山工,他们也确实如冯骥才先生所写:没什么表情,只低头看着脚下的路,一个劲儿往前走。我也确实敬佩他们,在我们一个个累得迈不开脚时,他们看起来仍大气都不喘。我好像也确实对“挑山工精神”理解更深了。
至龙门时,研学老师和我们说:“自开山至龙门为‘慢十八’,至升仙坊为‘不紧不慢十八’,至南天门为‘紧十八’。”当我抬头看时,也确被直插云霄的阶梯所震惊了。在十八盘上,你会感到自己的脚刚走几步就抬不起了,腿也一直是酸痛的。这突然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在我十几岁学跳舞时,为感觉最累最痛的不过是压腿、劈叉时的感受;在初中体考时,我感觉最累的不过是那两圈的八百米;而爬山时,我感到最累的,是登又陡又长的十八盘。而这些,我都是坚持了下来,结果呢?结果是我忍受了下叉的疼痛,我的劈叉可以达到接近200度;在忍受了两圈的跑步后,我体考的成绩是满分。在坚持爬山十八盘后,我也登上了泰山的顶端。
当到达南天门时,我在敬佩自己坚持的同时也感到仿佛累得不是我了。在吃过饭后去到日观峰,我看到了亚洲最高的气象站,也感受到了杜甫《望岳》中所写“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概。
十八岁,只有一次,而在十八岁成人礼中,我登上了泰山,且从中体会到了坚持、忍耐、吃苦的真正含义,这是一次不可多得的、一次宝贵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