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进校园 校园更出彩
——湘潭县科协科普进校园活动掠影
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振宇
为配合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双减”行动,教育部办公厅和中国科协办公厅于2021年11月15日联合发文要求:各级教育部门和科协组织共同开展和促进科普进校园活动。为此,湘潭县科协主动作为,与教育部门、学校联合,通过科普进校园的方式让孩子们的校园生活更加出彩。
在9月15日全国科普日到来之际,我们同湘潭县科协工作人员一起走进校园,共同分享“七彩校园”建设的丰硕成果。
云龙教育集团
实现科普教育全程化
随着天易中学今年首招高中生,湘潭县云龙教育集团成为湘潭县首个实现从幼儿园到高中全覆盖的民办教育机构。在办学规模的变化与延伸过程中,该集团一直坚持把科普教育融入教学的理念,并不断充实完善。
在云龙国际幼儿园,集团率先创办了全县第一所少儿军校。少儿军校除供集团所属幼儿园、小学教学使用外,还向社会开放。
这所经湘潭县人武部、县团委和县教育局批准成立的少儿军校,是一个集“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素质教育、健康教育、挫折教育、生命教育、劳动教育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于一体的现代化国防教育基地。基地设有军事训练场、拓展训练场、练功场、演艺厅等,并添置了仿真军体器械等适应幼儿、小学生开展军训、夏令营、军事游戏和野外生存训练、拓展活动的设备设施。幼儿园教学大楼楼梯间与走廊里到处悬挂着与国防和军事有关的挂图,还设有专门的国防教室,配有专职的军事教官和玩具兵器等。老师在日常教学中给孩子们讲革命传统故事、教唱爱国主义歌曲、认识各种兵器。
除国防军事教育外,劳动教育是集团办学的又一特色和亮点,集团将劳动教育贯穿于从小学到高中的整个过程,小学培养劳动习惯,初中培养劳动精神和技能,高中打造工匠精神。
为此,集团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生理和心理发育特征,编制了一套完整的教学方案流程及考评标准并严格执行。为更好地完成劳动教育,集团在中学部开辟了面积达8亩多的劳动实践基地,安排专任老师带领学生劳动,教授劳动技能。
为使学生接受更好的素质教育,学到更多的科普知识,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打好基础,集团投入巨资在天易中学打造了总面积近3000平方米的未来教育馆、生命教育馆、禁毒馆、湖湘文化馆以及藏书5万余册的图书馆。其中未来教育馆以理学、医学、信息、工程为主线,是为学生呈现科学、智慧、多元、立体的前沿科技阵地,主打VEX机器人课程,深受同学们喜爱。
乡村小学里的“幸福湾”
刚走进射埠镇中心小学校门,六年级学生欧阳语涵便告诉我们,学校的“幸福湾”是她和同学们最喜欢去的地方,并执意邀请我们前往参观。
原来欧阳语涵所说的“幸福湾”是3年前学校在校园里一片荒坡上开辟出来的劳动实践基地。尽管基地不大,只有1500平方米,学校还是在坡顶上相对平整的地方划出了面积相等的方格,分配给每个班级作为“责任田”。
该校校长许志明说:“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在各班级中开展劳动竞赛,让孩子们在养成劳动习惯、学习劳动技能和农业知识的同时,培养荣誉感和责任感。”
在这片不大的实验田里,孩子们不仅种植了五彩稻(盆栽),还种植了辣椒、花生、玉米等多种作物,较陡的坡面上还种植了桃、李等多种水果。校园里绿化树木不足千棵,但品种多达64种,每棵树上都标明树种名称以方便同学们识别。教学楼的走廊上还种上了灵芝(盆栽)和多种蘑菇,学校还开辟了农耕文化展览室,让同学们尽可能地在潜移默化中学到更多的农业科学知识。
学校经常请镇农技站技术人员和种田能手与同学们一起劳动,传授农业知识和劳动技能。
劳动实践基地为什么叫“幸福湾”?欧阳语涵说:“在这里,我们养成了劳动习惯,学习了劳动技能和农业知识,还能分享劳动成果,真的是收获满满、幸福满满。”
老学校办出新特色
位于易俗河镇的烟塘中心小学是一所有着70多年历史的老学校,在校学生达1400多人。
为让学校办出特色,近年来该校走出了一条科普与劳动教育相结合的特色办学之路。
每年5月中旬,学校都会举办“劳动周”活动,并把科技创新融入其中。“劳动周”活动根据不同年级组织学生学习各种劳动技能,一二年级练习折衣服、系鞋带,三年级学会剥豆子、择蔬菜,四年级制作水果拼盘,五年级整理餐桌、拖地、做家务,六年级缝缝补补练习针线活,活动丰富多彩。
在该校,航模制作、“三小”(小创新、小制作、小论文)科技活动、无人机操控与编程等各类科技兴趣小组多达30多个,参加兴趣小组的学生每年均保持在400人左右。
为保证科普教育和科技创新实践的需要,该校通过引进来、送出去(培训)等多种方式,培养了一支强大的科普教师队伍,全校72名教职工中能胜任科普教学老师的多达23人,被称为该校教工队伍中的“最强战队”。
在“最强战队”精心指导下,近年来,该校学生多次参加省级比赛并斩获了近20枚奖牌。学校被中国科协授予“全国农村青少年课外科普活动试点单位”“全国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示范单位”称号,被教育部和中国科协联合评为“全国优秀活动示范单位”。
该校还是湘潭市“科技创新教育”特色学校,曾连续9年获得湘潭市青少年科普“六个一”活动优秀组织奖,并于2021年成功创建为“湖南省知识产权试点学校”。
非遗文化进校园
湘潭县拥有包括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青山唢呐在内的国、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7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8项,丰富的非遗资源为非遗进校园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青山唢呐发源地石鼓镇,该镇歇马中学2011年就办起了青山唢呐培训班,学员最多时达100多人,十多年来培养学员达400多人。
培训班全部由青山唢呐传承人和当地老艺人授课带徒,由学员组成的唢呐队多次参加省、市、县比赛和汇演,并取得了良好成绩,还有不少人成了青山唢呐新一代传承人。
除青山唢呐外,石鼓镇还拥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石鼓油纸(布)伞制作工艺”。该非遗项目除在当地走进了中小学课堂外,遍地开花的油纸(布)伞生产厂(作坊)也为青少年提供了勤工俭学的机会。“石鼓油纸(布)伞制作工艺”传承人周汉宇还在韶山游客转运中心设有石鼓油纸(布)伞制作与展示中心,每天都有不少游客来此参观体验;周汉宇利用办展和讲学方式将石鼓油纸(布)伞制作工艺带到了大江南北。
如今,随着3D打印、电脑编程等技术被应用到油纸(布)伞制作工艺中,为石鼓油纸(布)伞制作工艺传承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12万人接受素质教育培训
并不是所有学校都像这些学校一样具备良好的科普教育、劳动教育、素质教育条件。如何做到科普教育和劳动教育、素质教育全县全覆盖,湘潭县青少年素质教育培训学校发挥了巨大作用。
该校原名湘潭县青少年综合实践基地,成立于2017年。经过几年的发展与完善,目前已形成了同时接纳1500名学生住校培训的能力。
学校设有教育展览馆、禁毒科普教育馆、人防科普教育馆、消防科普教育馆、交通安全科普教育馆、国防科普教育馆、心理健康科普辅导室、VR体验馆、航空航天模型展览馆和心理健康科普辅导室等10多个馆室。
此外,学校还建有科普E站、军事训练场、消防演练通道、障碍训练场和救护训练场等设施,同时聘请退伍军人和相关专业人士担任教官。
根据统筹安排,全县每年都有2万多名学生来此开展军训和科普学习训练,5年来累计培训学生达12万人次。最近,学校又流转了30多亩耕地,准备开发成农业劳动与实践基地,届时培训内容将更加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