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2017年黎族传统竹木器乐培训班日前在保亭文化馆黎族竹木器乐传习所正式开班。通讯员曾令菊摄
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黎族竹木器乐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黄照安悉心教授。通讯员曾令菊摄
南海网、南海网客户端保亭11月22日消息(南海网记者刘丽萍通讯员曾令菊)黎族同胞能歌善舞,传统竹木乐器源远流长,为了让这股清新的“民族风”继续散发文化韵味,11月22日,南海网记者了解到,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2017年黎族传统竹木器乐培训班日前在保亭文化馆黎族竹木器乐传习所正式开班,来自全县各乡镇具备一定黎族竹木器乐基础的文艺骨干共32人参与,旨在传承民族文化的同时培养一批高水准“传承人”。
“学习乐器,一定要把握好气息,学会正确的运气、呼气。”在培训班上,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黎族竹木器乐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黄照安悉心教授,通过向学员传授识谱方法、音阶调序、乐曲演奏指法、演奏气息控制及演奏技法等内容,计划在培训期间让学员全面掌握演奏技巧。
黄照安介绍说,培训班将结合保亭实际和非遗传承人队伍特点,采取理论及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对黎族竹木器乐非遗名录项目及黎族传统器乐种类的介绍,以及乐理及音阶理论知识、鼻箫演奏姿势与技巧、灼吧演奏姿势与技巧等内容的教授,为保亭培养一批具备专业水准的黎族竹木器乐传承人。
南海网记者在现场看到,黎族竹木乐器培训很受欢迎,32名文艺骨干小心翼翼的“把弄”着每一件竹木乐器,讲到演奏指法、技巧等地方,每一个学员都瞪大眼睛、伸长脖子观摩老师演奏。
此次培训学员中最年轻的林先生说:“我从小酷爱音乐及各种乐器,近年也与同乡镇的几名爱好者组织成立了乐队。希望加入此次培训班,能够学习我们保亭本土民族乐器,为弘扬和发展黎族民间传统器乐贡献微薄之力。”
据了解,黎族竹木器乐取材于民间丰富的竹木资源,其乐器不少于40种,传统乐器主要有独木鼓、叮咚、口弓、鼻箫、灼吧等,竹木器乐曲中蕴含着原生态的音乐特征,曲体结构灵活自由,旋律顺畅,音调古朴清纯,它融汇了黎族的传统文化、审美意识、民俗风情等诸多元素,为黎族人民喜闻乐见,是祖国民族器乐宝库中的瑰宝,2008年6月7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近年来,保亭不断加强宣传引导,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不仅免费开放县非遗名录陈列馆、举办培训班,更是在“三月三”、“七仙温泉嬉水节”、“文化遗产日”举办黎族传统竹木器乐展示活动。
保亭文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凝聚新时代新征程发展动力,着力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新时期文化发展繁荣,我们将力争在非遗文化探索的道路上,逐步形成老、中、青三代相结合的黎族竹木器乐传承人队伍,实现对传统文化的有效保护和传承发展。
据悉,此次培训班由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委组织部、保亭县文体局主办,县文化馆承办,培训为期10天,自11月19日开班至今已进入第四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