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张听雨
为推动北京管乐艺术不断发展,进一步提升北京管乐指挥理论修养与实践能力,搭建北京地区管乐指挥交流学习的平台,9月2日至4日,由北京音乐家协会主办,北京音乐家协会管乐专业委员会、北京音乐家协会指挥专业委员会承办,“北京音乐家协会会员培训暨首都管乐指挥骨干人才培训班”在京顺利举办。此次培训邀请中国音协管乐学会主席、指挥家于海,中国音协管乐学会副主席、中国乐器协会管乐专业委员会会长赵瑞林,解放军军乐团指挥、中宣部“四个一批”专家张治荣,北京音协指挥专业委员会主任、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李刚,四位专家与参训的北京地区社会及学校管乐团指挥及具有三年以上指挥经验的近50名学员面对面、零距离,围绕乐队指挥法、管乐器演奏法、管乐作品训练、声音建设与指挥技术运用等内容开展了精彩纷呈的讲授与分享。据悉,这是北京首次举办大型管乐指挥人才培训。
亟需培育基层管乐指挥人才
近年来,学生管乐团的发展愈加普及,而随着特长生政策的变化、疫情的冲击,管乐教育正面临着新的挑战。作为乐团的主心骨,指挥只有不断提高业务能力,乐团才有可能取得长足的进步。
于海谈及中国学生乐团的管乐指挥发展现状,于海表示:“我们国家基层管乐教育的提高,亟需一些高水平的指挥。许多老师对指挥不够熟悉、专业性较弱,尽管多数人有音乐专业的学习经历,但大部分都没有受过专门的指挥训练。国家之间相比,欧美和日本的管乐值得我们学习;国内合唱领域内,合唱指挥事业相对做得比较好。”
李刚而谈到管乐指挥人才培养的意义,李刚表示:“中国管乐指挥,尤其是基础教育一线管乐团的指挥缺乏系统正规的指挥技法训练。作为文化中心,北京的管乐事业更有着辐射引领全国的意义,我觉得这是我们办这个培训班的初衷。”负责此次活动的北京音乐家协会管乐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刘文栋表示:“这次活动共收到了一百余份报名资料,我们根据资历与程度从其中选出了50位学员。从报名与学习的情况看,大家都十分积极踊跃。”
张治荣张治荣表示:“这次活动对于北京地区的非职业管乐指挥水平的提升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通过老师授课,大家增长了对指挥的进一步认识,明白了指挥的作用和功能,对于指挥技法各自有了不同程度的认识与了解,这无疑对今后北京地区非职业管乐团的提升又助了一把力。指挥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乐团的高度,所以,我们今后应该有计划、有步骤、有专题和针对性地多举办这样的培训班。”
全方位无死角授课
3日上午,北京音乐家协会驻会副主席、秘书长赵金波主持了此次培训的开班仪式。这次培训可谓多方专家共同会诊,全方位无死角授课。对于管乐指挥,指挥技术是必须掌握的根基。于海和张治荣对学员都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于海从规范的图示开始手把手教学,使每位学员感受到了不同的指挥动作对音乐表现的不同作用。于海表示:“作为指挥需要对每个声部、每个音符了如指掌,对乐队团员的准确演奏作出清晰而准确的呼吸预示和拍点提示。同一个乐队同一首曲目,因指挥不同,演奏的效果可能千差万别。指挥要把作曲家的思想通过你的理解、修养和水平传递给团员。”同时,于海认为成熟的指挥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工作就是“练习”。指挥要通过自身千万次的挥拍练习和大量的排练把艺术思想灌输给团员,在反复的打磨中作到精益求精。张治荣在讲座“指挥技术与作品表现力提升”中提出,指挥的作用是引领乐团完成作品,首要任务便是在理性上认真对待指挥技法。他从指挥棒的规范、常用节拍的图示规范讲起,将指挥时最容易忽视的问题一一揭示,将学员最易养成的错误习惯细致纠正。李刚讲解的“走进乐队指挥艺术”专题内容,系统讲授了指挥的发展历史、基本技法、指挥艺术原则、不同指挥艺术风格等内容,将庞大的指挥知识进行了高度凝练。赵瑞林另一方面,管乐指挥要对各种管乐器的性能“如数家珍”,只有这样才能找到合奏中的症结。赵瑞林以“认知管乐,走进交响”为主题,结合自己丰富的教学与演奏经验,对管弦乐团、管乐团的各门类乐器进行了细致讲解,为许多没有接触过作曲技术理论的学员上了一堂乐器法课,补上了这一重要的缺口。他从“管弦乐团和管乐团”“管弦乐队弦乐、管乐和交响管乐队声部编制”“乐队每个乐器声部演奏特点、音色区别”“乐器群组音域分布”“乐队组合、训练和表演”五个方面展开,将满满的干货深入浅出地传递给在场的每位学员,对管乐指挥在管乐团的日常组建、训练、演出等各个方面提出了切实的专业建议和指导。有了指挥技术、了解了乐器性能,指挥应在此基础上深化排练的技巧与方式。张治荣在排练过程中对于乐队音色的调整、平衡的把控上给出了十分中肯的意见。
平台积聚向上力量
9月3日晚,会场召开“管乐艺术论坛”,邀请育英金帆爱乐乐团艺术总监李轩、北京十一学校金帆乐团常任指挥贾贞禹、史家小学金帆管乐团常任指挥范汝梅、人大附小金帆管乐团常任指挥孙莉、中国长笛专业委员会理事徐炳辰等6位培训班代表上台发言。6位指挥结合自身多年指挥和乐团管理经验,畅所欲言,围绕管乐团尤其是北京学生管乐团的指挥、招生、建设、管理和训练分享了各自的见解和思考。这些老师各有所长,李轩在学校担任着地理老师,他将地理知识结合到管乐合奏的系列主题音乐会“中国地图”中,备受关注;贾贞禹想方设法根据自己学校的情况调整乐团编制和曲目,不但促进了管乐团的发展,甚至还演出过马勒《第三交响曲》第一乐章这样的大部头作品。范汝梅、孙莉躬耕多年的史家小学、人大附小管乐团都是近年来受业界瞩目、评选上“金帆”的管乐团。范汝梅谈到自己通过管乐育人的理念,孙莉则分享了自己在管乐团招生中的一些十分实用的“妙招”,徐炳辰从专业教师的角度谈了管乐训练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几位指挥表示,对管乐的坚持源于自身的无限热爱,管乐事业需要一代一代地传递下去,也希望通过管乐,让孩子一生热爱音乐。教有温度的音乐,做有品质的教育。
像这样的培训也激励了学生学习指挥的热情,这次活动对学员也有着很大的触动,参加本次活动的学员张露丹表示:“从60周年到70周年国庆,再到建党百年,李刚老师三次带领首师大分指挥团队在大典现场指挥千人合唱,我也有幸担任了其中两次活动的分指挥,所收获的远远超越指挥艺术本身。而此次在培训的现场,几位专家的倾囊相授也同样让我获益良多,无论是最基础的挥拍技法,还是复杂作品的指挥处理,抑或是老师们从事管乐行业的宝贵经验,都让我对管乐的魅力产生了更为立体的认知。”
疫情常态化之下,举办如此一场培训并不容易。赵瑞林认为:“中国的管乐事业大有可为,这些年来我国很多城市的管乐事业正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张治荣说道:“希望越来越多的非职业乐团的指挥(教师)多参与培训班,继续提高自己的艺术鉴赏力和指挥能力,提高驾驭作品的能力和排练能力。希望被聘请的专业老师更好地把学生的演奏理念、演奏能力以及基础方法打得更加坚实,作为指挥抓好乐团的合作意识训练,对乐器的音质音色、节奏律动、音乐内涵及表现有进一步的完善和追求。真正使孩子感受到音乐的美,真正意义上的美育教育得到有成效的落实和体现,为我国管乐合奏事业的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为和国际进一步接轨,打造更多非职业的优秀乐团而努力。”李刚表示:“结束亦是开始,此次培训将作为纽带,聚集更多优秀管乐指挥工作者和爱好者,积聚向上力量,共享优质资源,共同推动首都管乐事业的蓬勃发展,提升北京首善之区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共同谱写北京管乐教育的华彩乐章。”
- THE END -
“星标”音乐周报微信公众号不错过每条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