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是国家层面作出的决策。
国家看出了教培行业喧宾夺主,资本过度涌入,被资本控制严重影响了国家教育公平和安全,预收费资金风险过高,家长过度焦虑,学生学习内卷,教培消费较高等问题。这些状况的出现,严重影响了国家教育政策的实施,阻碍了国家的发展,有碍国家安全,国家做出双减的应对是正确的。
双减分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校内的增质提效,加大教育公平;一个是对校外培训的规范,减少学科类培训机构,规范校外培训市场。
校内的方面不多说,目前来看效果不大。
校外方面,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来说,各种政策落地已基本明确了教育部门是校外培训机构的主管部门。明确了校外培训机构是民办教育的一种类型,必须进行前置许可。同时,明确了教育部门的执法权,管理权等职能和权限。这是一个重大的进步,有利于教培行业的规范化管理。
尤其是涉及中小学生,幼儿园学生的培训机构,包含体育类的,艺术类的科技类等,之前的文件一直不能明确主管部门。现在明确后,全部纳入教育前置许可管理,是有利于保证行业的稳定、规范和学生预收费的资金安全的。
我对于学科类在各地大力压减之后,学科类营转非后,各地在压减的基础上,学科类只减不增。从数据上看全国普遍下降了百分之九十多。甚至很多地方数据报学科类为0。但就我的看法来说,目前各地的学科类不可能为零,只是少了持证学科类机构而已。事实是,制造了更多分散的、在小区和各种隐秘场所的小的培训班。当然,从就读的人数来说,学科类是整体下降了。
从这一点来说,“双减”对学科类的打压,目前来说,有效但并不完全成功。究其原因,主要是校内的教育公平,增质提效等还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而当中考和高考的指挥棒仍然没变的情况下,无论怎么打压校外的学科类辅导,需求还在,市场就还在。学科类就会以不同的形式生存在隐秘的角落。
但在国家双减政策不变的情况下,学科类的路在何方?难道就这样走在和国家政策对抗的死路上吗?应该不是的。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除培养人的品质、人格、德行外,就是要培养一个有自我学习能力,自我纠正能力,自我创新能力,能自我进阶的人。这是学校教育主要方向。国家最不希望的是培养只会被动学习,只会考试的学习机器。所以,学科类培训未来的方向是,一定要抛开分数、抛开与重点学校挂钩、为民办学校做密考招生等等的盈利方式。而是要从激发学生本人的内在潜力上,让学生从原生的学习能力、自主能动性和坚韧性等本质性的方面进行设计和研究,走真正有利于国家人才培养的路线,这才是正途。同时,必须减少过分趋利的经营模式,回归教育的本质。
上一篇:教培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