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教育部委托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对北京、上海、南京等10个城市11个非学科类培训服务项目的市场价格开展了监测。特别要注意的是,上一次看到是这种市场均价的监测结果是2022年4月份,正好过了一年。这一年当中最能反映市场晴雨表的价格,在非学科教培市场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正好可以做一个比较。
有涨有跌,风口和政策是双刃剑
受到监测的11个非学科科目分别是基础体能、足球、乒乓球、游泳、围棋、中考体育、声乐、钢琴、舞蹈、美术、编程。从对比图中,我们可以看到:
11个科目当中,有7个科目的均价在上升,另外有4个科目的均价在下降。其中涨幅最大的是基础体能,也就是我们在市面上经常看到的少儿体适能场馆。从2022年4月的116元/小时上涨到23年4月份的152.1元/小时,同比增长31%。而其中降幅最大的是中考体育,从2022年4月的136元/小时下降为23年4月的106.4元,同比下降21%。另外要注意的是,作为艺术培训行业第一赛道的美术市场均价也出现了明显的下滑,从22年4月的98元/小时下降为23年4月的80.7元。
这三个科目的价格发生变化,各有各的原因。大家都在说少儿阶段的体育培训会是新的风口,如果回顾到三年前或者五年前,体适能场馆这个项目几乎已经被证明是一个被淘汰的项目,因为看起来什么都在练,却又好像什么都没有练。但是经过疫情的长达三年的持续教育之后,小朋友需要加强锻炼已经深入人心,真的应了那句话,站在风口上,猪都能起飞。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我一直非常看好感统项目,原因就在于,感统项目几乎涵盖了所有基础体育的训练内容,甚至是有过之而无不及,非常可惜的是目前的感统训练被业内定义在一个非常狭小的专业领域。
而另外一个中考体育项目貌似也是属于一个政策性的风口,特别是体育进中考在这两年已经成为现实的情况下,去年的价格自然也就站在了高位。而既然是政策性的红利,那就是成也萧何败萧何,因为成为考试一部分的体育科目,在目前中小学的科目设置当中,真的已经实现常态化了。很多小学目前基本上都能做到每天至少上一节体育课,而且,对于有天赋有特长学生,还会每天提前到校进行专项训练。这样一来,校外的面向中考的培训机构就自然处在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
而对于美术科目而言,问题就复杂的多。很多人都有一种经历你随便问一个小朋友喜不喜欢画画,大概率你会得到一个肯定的答复,美术就是这种普遍存在的市场需求。很多时候你根本说不清楚,一家美术机构没什么宣传,也没什么营销,就自然而然的开起来了,孩子们就过来了。这也意味着在如今就业成为一个非常头疼的社会性问题的时候,如果你恰好又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开美术班自然就成为一个性价比极高的投资。而当一个市场里,进入者突然的增多,还伴随着低龄段的孩子越来越少这种情况,贬值就是必然。
其他科目基本上变化不大,围棋、舞蹈、声乐、足球、乒乓球、钢琴等都有一定的上浮,但是上涨幅度并不大,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些科目自2021年开展价格监测以来,已经实现了连续两年的持续增长。编程略有下降,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和美术比较类似,另外一部分原因可能和中考体育比较相近,但是变化幅度毕竟很小,总体平稳。
本想做一下地域的对比,但是没有找到2022年的城市均价的数据,所以没有办法做对比,直接引用广泛发布的内容供参考。当然,西安如此亲民,让人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不知道西安的教培从业者日子过的好不好,难怪我很少接到西安及周边的咨询辅导项目,看来是有原因的。当然官方发布这个均价主要是从减负的角度出发,但是这个城市均价还是可以体现出当地居民在教育支出上的消费力,仅供参考吧。
量降价升,涨价是大趋势
宏观数据体现出来的并不能完全反映微观现实中的真实情况,但是却代表着行业趋势的走向。而且这已经是连续三年的数据了,我们也能看到一些行业变革的端倪。
都说艺术类科目没有刚需属性,没有市场竞争力,而一些传统科目,除了美术因为入局者众多在下降,其他的科目均价都在持续上升,这意味着市场是有明确需求的,否则就不可能会有价格的上涨。另一方面,从经营者的角度来说,新增人口下降是客观现实,面对收缩中的增量市场,只有涨价才能维持机构的持续发展。
当然这种调价是否能覆盖生源下降所带来的营收下降,具体的问题要具体分析。除此之外,对于行业里存量市场的蚕食也是一个必然,新客户不都多,那就从老客户下手。老客户不是说自己机构里的学员,而是其他同行手里的学员们。两条路,要不然去兼并那些小机构,要不然具直接挖墙脚,这无关道德,这事关生死。
要支撑起这两个方面的动作,必然离不开更有效率的运营模式。比如通过常态化招生和滚动式开结班,实现现金流的快速结转。比如通过更为精确的营销策略,明确自己的市场定位,形成在某个细分市场里的领先地位。比如,通过人力资源的健身和投入,实现内部有效汰换,让团队的执行力更有力度,不断提升人效,用更少的人创造更大的业绩等等。
另一方面是政策导向的问题。这里面需要关注两个层面,一个是双减层面的,规范是大势所趋。6月30日是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要完成非学科机构的登记工作。原则上来说,6月30日之后,未办理办学学科证的机构都属于违规办学。当然具体执行必然会延后,这个行业越来越规范是个必然,目前各地政策、流程、手续、要求都已经出台,还是要持续关注当地的政策执行力度,以免不必要的损失。
另一个是双增层面的,美育、体育、科学素养都在不断地纳入中考,伴随着校内教育所存在校外培训机构,面对的是一个政策的双刃剑。学校里开设的更多的非学科科目,从有利的一面来说是进行了舆论宣传,强化家长的关注度。从不利的方面来说,学校学过了,为什么还要在校外学。所以,一直困扰教培行业的同质化问题,已经从同行之间的同质化,转变成和校内教育的同质化。所以,转型升级也已经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在这一轮变革中,非学科机构显然是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机遇。这种新的发展形势之下自然需要一种新的做法,也对于机构运营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什么会一直强调精细化?在一个以人为本,倡导个体差异化培训的大趋势之下,如果不能做到更为精确的市场定位,更为细致的执行流程,对于非学科类机构而言,这种机遇就不会是机遇,而是一种挑战。目前所有非学科机构在经营上所遇到的困惑,都来源于此。
结合多年机构运营辅导的经验和对行业的思考,我专门整理出一套运营指导书——《教培机构(非学科)精细化运营手册》,暨新师道精研会持续报名中,详情私信:“运营手册”。付费项目,非诚勿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