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今日惠州网
原标题
汇聚众智谋发展 乘风奋楫向幸福
——市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大会发言摘登
■市政协委员钟华
建设花卉交易中心推动花卉产业发展
钟华。
惠州气候条件优越,土地资源丰富,发展花卉产业大有可为。近几年,我市花卉产业发展取得一定成绩,出台了《2021-2025花卉产业五年发展规划》,筹建了花卉培育中心,惠城、龙门、博罗等县(区)的花卉产业园建设加快推进。全市花卉产销具有一定规模——种植面积21325.6亩、销售额3.05亿元,花卉产业联农带农、振兴乡村效应逐步显现。
目前,我市花卉销售渠道不畅,市场零星分散,交易方式落后,缺乏综合性的大型花卉交易中心。如何推动我市花卉产业持续加快发展,真正形成有规模、有效益的产业,最关键、最紧迫的是要尽快规划建设花卉交易中心。
建议尽快把花卉交易中心的建设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将交易中心全力建设成集花卉交易、现代物流、科技研发、信息服务、教育培训、拍卖与出口及花卉全产业链综合服务中心;同时,创新业态,综合利用,融入休闲观光、科普教育、花卉文创、花艺服务、花卉博览等,着力打造珠三角东岸花卉交易新亮点。政府在用地保障、金融扶持等方面出台政策,实行精准帮扶,提升建设效率,增强对优质花卉企业的吸引力。完善交通、环境、商检、报关等功能配套,形成有效的社会化管理和服务体系。尽快出台支持花卉产业发展的系列政策,支持、鼓励花卉企业以及相关行业做强做大。
■市政协委员许伟忠
将白盆珠水库水源接入市区供水系统
许伟忠。
惠州除了拥有一流的东江水源外,还有更加优质的供水水源,就是白盆珠水库。白盆珠水库是粤港澳大湾区第一大水库,水量充沛,总库容达到12.2亿立方米,每年可调度的库容达10.47亿立方米。白盆珠水库水质优良,常年稳定保持国家Ⅰ类地表水标准,完全符合城市供水水质要求。将如此充足、优质的水源接入市区供水系统,不仅可以增强城市供水的安全保障能力,还能进一步提升城市供水质量。
建议将白盆珠水库水源接入市区供水系统作为一项重要民生实事,纳入“十四五”城建规划,结合白盆珠水库的生态补水、水量调度、水力发电、农田灌溉等各项功能,在“十四五”规划前期开展研究论证、统筹谋划,在“十四五”规划后期完成项目筹备、启动实施。
据初步测算,白盆珠水库库区距离惠城区约70公里,如建设3米直径的管道,工程建设预算约60亿元,可以满足“十四五”规划的城区人口规模增加一倍的供水需求。管道建成后,可直接接入市区供水管网,为市区提供安全、可靠、洁净的主要水源,而东江则成为市区供水的备用水源,从而彻底改变市区供水只从江河直接调水的单水源现状,构建起江河、湖库多水源调度的供水格局,这对提升市区供水安全系数,无疑是双重保障、有力支撑。
■市政协委员朱文转
建设具有惠州特色的市级儿童公园
朱文转。
据不完全统计,我市儿童人口总数约144万人,约占常住人口总量的30%,且年均增长6.5万人,对公共游乐活动场所和设施的需求不断增大。目前,我市儿童公共空间还无法满足儿童活动需求。一方面,对于室内活动场所,室内儿童游乐设施较多分布在商场,这类设施摒弃自然元素,极度人工化,减少了儿童认识自然并从中获得快乐的机会;另一方面,对于室外活动场所,我市近年来建设的综合性公园和社区公园更多满足于成年人的活动需求,缺少儿童专属活动空间或仅占较小区域,小区内的儿童活动场地基本为标准化供给,存在数量少、空间小、功能单一、安全措施不足等问题。
珠三角其他城市绝大部分已建成市级儿童公园,如广州市建成并对外开放13座儿童公园,包括1座市级儿童公园、12座区级儿童公园;江门市儿童公园、肇庆市儿童公园均于2020年正式开园。我市仅大亚湾建设了一座区级儿童公园,目前尚未开放;中心城区尚未建设市级儿童公园。
为促进广大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满足儿童户外活动需求,建议在我市建设一座功能全面、主题鲜明、具有惠州特色的市级儿童公园。公园建设应体现惠州特色,可借鉴肇庆市儿童公园以鼎湖和荷花为特色的经验做法,将我市儿童公园与西湖、金山湖等特色景观相结合,打造具有惠州特色的儿童公园。同时,合理划分功能区,满足幼儿、少儿等不同年龄段儿童的需求,打造集认知性、参与性、创新性、互动性于一体的活动空间和景观场地。园区应突出公益性,建成后向社会免费开放,可适当安排经营性玩赏项目,有利于以园养园。
■市政协委员唐尤超
以健康医疗大数据助推数字经济发展
唐尤超。
近年来,我市在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主动作为,积极抢抓数字经济变革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卫生健康行业在不断完善顶层设计的同时,不断夯实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医疗信息标准化机制,实现区域内公立医院诊疗数据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初步形成全员人口、电子病历、电子健康档案三大数据库,并不断探索深化便民应用。此外,多个信息系统项目相继落地,为我市探索“互联网+卫生健康”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通过调研发现,我市卫生健康行业信息化建设存在互不联通,“信息孤岛”普遍存在;标准不一,数据质量相对偏低;应用不全,便民服务较为缺失;作用不明显,产业发展缺乏支撑等方面问题。
建议我市抢抓数字政府建设机遇,以健康医疗大数据助推惠州数字经济发展。以“惠民、助医、兴业”三大着力点,扎实推进集深度开发、集成融合、业务协同、广泛应用于一体的健康医疗大数据共享平台建设。此外,采取“政企共建”模式,由惠州市政府所属国资企业投资、参建,成立惠州大数据公司,公司以健康医疗大数据平台建设为切入点,结合全国多个健康大数据中心建设经验,推动平台在本地短期高效落地。由政府授予该公司对健康医疗相关全量数据的治理、转化、运营等权利,并对上述数据应用进行有效监管。
■市政协委员张晓慧
规划建设10大高水平医学专科
张晓慧。
我市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滞后,仅2011年至2014年间申报了25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其中省临床重点专科19个、省扶持建设临床重点专科6个。近6年来,我市没有新增省级重点专科,2017年按照标准申报24个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但都没有通过。2019年省卫健委公布全省100个高水平重点专科,惠州没有一个上榜。由于高水平专科建设滞后,导致我市重病、大病诊疗能力薄弱,患者跑到广州、北京等地看病。2019年我市市域内住院率90.6%,低于全省94.8%的平均水平,全省排名第14,珠三角排名第8。
建议我市加强规划,加大投入建设10大高水平专科。根据惠州市致死致残疾病谱和广东省有关部门的规划,规划建设发展高水平专科,如肿瘤及核医学、脑血管病、心血管病、儿童危重症、呼吸内科(特别是呼吸道传染病)、消化内科、肾病、骨科、产科及妊娠危重症、心理疾病等10类专科(专科数根据实际和发展需要调整),或者通过第三方竞争性评估,从惠州市三级医院特别是4家三甲医院评选出10个高水平专科,在每间医院各打造1~3个高水平专科,实现“大综合、精专科”,提升重病医疗服务能力。政府每年规划1000万元专科建设专项资金,连续5年每年给每个专科100万元建设资金,实施“上联下帮”的专科医联体发展模式。政府出台临床医学人才团队引进激励机制,引进一批高水平紧缺专科医疗团队,快速提升疑难重症治疗能力。
■市政协委员王鑫
加快构建普惠托育服务体系
王鑫。
据不完全统计,随着二孩政策全面实施,我市新增3岁以下婴幼儿约80多万人,家庭对婴幼儿照护服务的需求大,但价格适宜、能够提供专业安全婴幼儿照护服务的社会机构却很少。目前,全市能为0~3岁婴幼儿提供托育服务的机构总数为121家,有合格登记证的为108家,其中社区托育服务机构登记在册的仅惠城区4家。机构缺资质、服务缺标准、安全缺保障、前期投入大、日常运行成本高等问题制约着我市托育服务业发展。
在出生人口显著增加、人民群众对托育服务需求普遍较高的背景下,建议加快构建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将普惠性托育服务体系建设纳入我市“十四五”规划,同时研究制定托育服务业发展规划。对新建居住区规划建设与常住人口规模相适应的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及配套安全设施作出明确要求,将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和设施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予以保障,新增用地指标分配要适当倾斜,与幼儿园配建用地统筹安排。
同时,积极引导支持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或个人开办托育服务机构,形成多元化服务格局,如引导用人单位以独立或与相关单位、驻地社区联合等方式开办婴幼儿托育服务机构,发挥工会组织作用,为职工提供福利性婴幼儿照护服务,有条件也可向社区居民开放;通过政府提供场地、支持硬件建设、购买服务等引入专业服务机构,探索构建社区化、就近化的托育服务模式。
■市政协委员蔡敏儿
大力推进“治未病”中心建设
蔡敏儿。
中医“治未病”是当前人民群众重要的健康需求。调研发现,我市“治未病”医疗体系较为薄弱,市中医医院作为全国“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单位,与省中医院5A级“治未病”中心相比,在占地面积、功能分区、医疗设备、医护人员数量等方面差距还比较大,县区、社区力量更加薄弱。
建议建强一个“龙头”,打造省级“治未病”5A中医名院,把市中医医院东江新城院区作为我市“治未病”中心“龙头”予以升级改造,建成后分治未病门诊区、中医特色理疗区、功能康复区3个专业功能区,以及中医文化科普教育区、“治未病”产品体验区,形成集治疗、理疗、康复、宣传、展示、教育、体验于一体的“治未病”基地。
建立一个数据库,打造规范的“治未病”网络服务平台和质量控制中心。建议充分发挥市中医医院区域示范引领作用,成立惠州市治未病质量控制中心,制定全市规范统一的体质调养方案、特定健康状态的中医“治未病”方案;构建“市、县(区)、乡镇(社区)、村(站)”一条龙模式的“治未病”服务网络,探索建立融传统中医文化、健康管理、健康干预、健康教育促进、中医传统治疗等于一体的中医“治未病”服务体系,带动我市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建设发展。
文 惠州日报记者侯县军 图 惠州日报记者李松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