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8点见,多一点洞见。每天早晚8点与你准时相约,眺望更大的世界。
众所周知,吸烟有害健康,对呼吸道的危害最大。比起成年人,未成年人的身体发育尚未成熟,吸烟产生的危害更强。近几年,随着电子烟的流行,许多青少年把抽电子烟当成了一种时髦的行为,而电子烟在销售时也存在乱象,大开青少年购买电子烟方便之门。
记者从线上卖家处购买的多款违禁电子烟。资料图/新京报记者 丛之翔 摄
电子烟的使用目前在我国还处于上升趋势,特别是年轻人的使用率相对较高。同时,我国15岁-24岁青少年吸烟率也在上升。
虽然我们国家禁止未成年人吸烟,也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香烟,但在很多时候这种规定都会变成一纸空文,且随着现在网购平台的发展,未成年人拥有更多机会可以买到烟。
这其中也与电子烟的发展有关系,从疾控中心的调研中可以看出,在电子烟的正在使用率上,中学生3.6%甚至比大学生2.5%更高。2021年中学生使用过电子烟的比例为16.1%,现在使用电子烟的比例为3.6%,与2019年相比,分别上升了3.5个和0.8个百分点。
电子烟的拥趸们造就了一个百亿市场,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电子烟行业的市场规模达到了145亿元,预计2023年将达到454.3亿元。《2021电子烟产业蓝皮书》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我国共有电子烟制造及品牌相关企业超过1500家。
味道好闻、吸起来时尚帅气,电子烟对青少年的迷惑性极大,大学生或多或少能掌握一些知识,所以比起大学生,对电子烟缺少清晰认知的中学生吸烟比例更高。
电子烟自诞生以来就有人把其看作传统香烟的安全替代品,甚至有人标榜电子烟不会成瘾不会致癌,导致很多年轻人把吸电子烟看作一种时尚。实际上,据威斯康星大学开展的一项研究表明,电子烟对心脏的危害不亚于传统香烟。
电子烟销售乱象也是造成青少年吸烟比例高的一个重要原因,线上就能下单,不看身份证,这些都是青少年能轻易购买电子烟的漏洞。
2022年5月,国家正式实施《电子烟管理办法》,明确禁止销售除烟草口味外的调味电子烟和可自行添加雾化物的电子烟且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电子烟产品,但据媒体了解,禁售之后也仍有地下市场在售卖水果味电子烟,且在购买时并不需要提供身份证信息。阅读全文>>>
世界无烟日丨北京控烟调查
在海拔8000米以上的地方救人是什么感受?“氧气只有海平面的27%,呼吸变得困难。”“连打开一个水壶喝水都费劲。”54岁的谢如祥这样形容。
湖南省登山队合影,右一为范江涛,前排坐下者为谢如祥。受访者供图
5月18日深夜,在海拔8450米、距离珠穆朗玛峰峰顶仅四百米处,他和39岁的范江涛决定终止登山,救援一名倒在路边的登山者。他们及夏尔巴向导总计花费了四个小时,下撤五百米,将遇险者运送到最近的营地。
范江涛是湖南省登山队领队、湖南登山运动协会副主席、湖南省高山专业委员会主任。谢如祥曾任北大山鹰社登山队队长,现是湖南省登山队队员。从2016年起,范江涛就梦想着登顶珠峰,谢如祥则是在2018年定下这个目标。
夜晚的珠峰黑透了,只有头灯照射的地方有些能见度。晚上8点20分左右,范江涛照到前方路上卧倒着一个人,穿着火红的连体衣,蜷缩在路绳的右侧。
范江涛又看了一眼手表,显示海拔8450米。“按业内的惯例,海拔8000米以上的‘生命禁区’,是可以不救人坦然走过的。因为在这高度,救人很难,而且容易把自己也搭进去。”他与队友也决定继续前行。
倒地遇险者的锁扣仍系着路绳,范江涛等人要前进,就必须解锁安全绳,绕过遇险者,再扣上安全绳。等待队友们解锁、扣锁的时候,范江涛忍不住又看了一眼,发现遇险者脸上覆盖薄冰,身穿的连体衣已大面积破损。左手裸露,已冻得发黑,右手戴着薄抓绒手套,整个人都在颤抖。
他问遇险者,你是中国人吗?对方没有回应。又问,你叫什么名字?对方轻轻说,自己姓刘。他这才认出了她——都是登山爱好者,他在日常拉练时常与她打照面。再询问,得知她没有向所属登山队报备,自行找了登山公司及夏尔巴向导来攀登珠峰。
一旁的夏尔巴向导提醒他,此人救不了了,应该继续向上。“第一次是被说动了的。”范江涛绕过了刘女士,又随着夏尔巴往前走了二十来米。走着走着,他想起一个人。
前一天,也就是5月17日,第一批登顶成功的队友回到C4营地,带来一个消息。他们在山上看到一个登山者倒地,他们尝试急救,“但没救过来。”看他衣服上的名牌,叫陈学斌。
为确定消息,范江涛和队友们满营打听,得知“木匠”就是陈学斌,“一瞬间就特别难过。”范江涛与“木匠”没怎么说过话,但一路同行,又在一个营地生活了几天。“对那个人、那张脸都有印象。”他感慨,“一个人的生命就这样失去了。”
晚上8点45分,范江涛停在漆黑的山上,痛苦又纠结:不去救,刘女士的生命或者就像“木匠”一样转瞬即逝。去救,氧气和体能都不可能再供他冲顶。且峰顶就在眼前——一个人一生有多少次登顶珠穆朗玛峰的机会?
想着想着,他痛哭起来。哭完了,他告诉夏尔巴向导,不登顶了,他要下去救人。
多年的准备与等待后,他们决定在与终点咫尺间放弃登顶,只用了几分钟。阅读全文>>>
5月30日,记者李贤诚在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采访“水电站放水致两名教师溺亡”一事时,遭到多名不明身份人士殴打。此事一经报道,引发广泛关注。
5月30日,极目新闻一名记者前往织金县采访时,遭遇一辆面包车拦路,随后遭到车上三人殴打。
根据最新消息,5月30日晚织金县委书记带队到医院对被打记者进行了探望,并承诺将严惩打人者。5月31日,织金县公安局也已成立专案组调查此事,目前案件正在办理中。湖北、贵州两省的相关部门及记协也已过问过此事。可见,该事件已经得到相当程度的重视。
无论如何,“记者挨打”是法治社会不应该出现的一幕,这是对记者生命安全的直接威胁,也干扰了正常的舆论监督工作。记者挨打一事曝光后,迅即引发社会关注,也让涉及两个家庭的悲剧,迅速上升为全民关注的公共事件。
当然,现在事件还在调查中,打人者究竟是谁、又是出于何种目的仍不清楚。从一些信息看,当地似乎并未完全排斥记者采访。记者李贤诚到当地采访时,曾遇到陌生男子盘问并报警,警察在查验李贤诚身份后予以了放行,但之后却发生被辱骂、围殴的事件。
对于当地来说,此时最合适的应对还是迅速调查清楚事实,并向社会公开信息,澄清舆论场上的疑云。现在当地公安已立案调查,这无疑是一个好的方向。也希望当地可以深入追究,给公众一个明明白白的交代。
当然需要澄清的也不只是挨打一件事,记者采访的缘由——“水电站放水致两名教师溺亡”同样需要当地详实、公开的调查。记者因为采访该事件而受到干扰,这无论如何也加剧了人们的联想,这件事究竟怎么回事?此类疑问同样需要当地做出积极回应。
该事件也是一个启示,舆论监督是社会正常运转必不可少的一环,媒体的监督权利、记者的人身安全必须得到保障。对这件事如果认识不到位,反而可能导致事件复杂化,相关单位受到猛烈的质疑,陷入更大的舆论漩涡。阅读全文>>>
5月30日较早时候,马斯克私人专机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被人发现,随即引发轰动。几小时后,国务委员兼外长秦刚会见马斯克的新闻稿发布。马斯克上次到访中国还是2020年1月7日,当时他出席了上海特斯拉Model Y生产线项目的开幕仪式,并在台上跳舞。
2023年5月30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秦刚在北京会见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图/外交部网站
尽管外界早已流传马斯克中国之行的安排,但迄今其详细行程并未披露。有知情人表示,他将把相当一部分时间花在上海生产基地上。因为就在4月,特斯拉宣布将在上海这个特斯拉全球最大整车生产基地另建一家工厂,以生产其 Megapack 储能系统。
也有市场人士认为,他可能需要花费一些时间了解中国市场,并及时调整特斯拉在华价格和服务架构,以适应中国市场日趋白热化的竞争和价格战。
一家投资公司的分析师指出,特斯拉上海工厂“是特斯拉全球生产的心肺”,不容有失。经历疫情波折,Giga Shanghai(特斯拉在中国上海的第一家海外工厂)的月生产数好不容易突破8万辆,在中国的产能和中国市场的容量、潜力,已成为特斯拉在电动汽车领域立足的主要优势之一,因此需要“特别关照”。
值得一提的是,马斯克在来华旅程上“不孤单”。自去年12月以来,已有一系列美国著名企业高管到访,包括3月抵华的苹果CEO库克,本周抵华的摩根大通董事长兼CEO戴蒙、星巴克新任CEO纳思瀚。
正如一些华尔街分析师所指出的,尽管中美间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在加剧,但跨国企业和投资者不得不继续重视中国,平衡其在中国的生产。以特斯拉为例,未来几年内马斯克都必须千方百计确保特斯拉在中国的生产、发展不受干扰,“因为中国仍然是全球第一大电动汽车市场”。
当前,尽管一些美国政治人物热衷于对中美“脱钩”高谈阔论,而商界、投资界人士则缄默不语。而近期商界大佬密集访华,和华尔街相关指数对此的积极反应(如马斯克访华新闻见报后,特斯拉股价盘间一度大涨5%,今年累计涨幅高达57%,远高于标普500同期平均涨幅的9.5%),充分表明美国商界、投资界对中美“脱钩”的真实想法。
而要想在中国市场打出一片天地,反对“脱钩”仅仅是第一步,未来马斯克还面临来自市场竞争的不小压力。
5月27日,马斯克向特斯拉的中国竞争对手比亚迪表示了敬意。5月30日下午,网络平台流传出一张马斯克与全球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会面的照片。据业内人士分析,此次马斯克与曾毓群会面,商谈的内容可能会包括上海储能超级工厂的储能电芯供应、未来在北美合作建电池厂以及动力电池供应的事宜。
和中国企业的竞争与合作,能帮特斯拉站稳脚跟,扩大市场份额。对企业家马斯克来说,美国政界关于中美关系的杂音,听听即可,中国市场的蛋糕是不会丢的。阅读全文>>>
随着时代发展,电动汽车的未来大幕已被彻底拉开,马路上跑的电动汽车越来越多,车型也更加丰富。特斯拉、比亚迪、小鹏等等国内外品牌百花齐放。
5月31日,法拉第未来宣布新车FF 91 2.0 Futurist Alliance正式上市。图/官方微信号
5月31日,法拉第未来宣布新车FF 91 2.0 Futurist Alliance正式上市,售价30.9万美元,全球限量300台。售价一经公布,网友再度沸腾,不过并非讨论是否要买,而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态调侃:贾总不割韭菜了,这次不坑穷人。
人们想过法拉第未来会卖得贵,但未必想到会卖得这么贵。
对于定价过高以及保值问题,似乎已在公司预期之内。为了打消消费者顾虑,贾跃亭宣布,推出“极智科技顶奢Eternity(永恒)购车计划”,保证新车在购车3年后的转售价值至少为60%。这基本意味着法拉第未来保障用户以旧换新时,至少可以拿回131.7万元的价值。不过,公司称将在2023年底对该项目进行重新评估。
走到发布会台前看似距离不远,但是贾跃亭却用了9年。
早在2014年,贾跃亭创⽴法拉第未来并担任⾸席执⾏官。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贾跃亭准备造车。2017年,法拉第未来将FF 91的车型进行展出,并预计在2018年量产,但最终未能实现。到了2019年,法拉第未来表示,车型距离量产只有“一步之遥”,一年后,又称车型距离量产还有“临门一脚”。
与许多中国车企发展路径相似,贾跃亭寄希望于智能化弯道超车。法拉第未来想做最智能的超豪华车。贾跃亭认为,从行业对标和颠覆的维度看,以法拉利、迈巴赫和劳斯莱斯为代表的传统超豪华汽车文明,看似处在最辉煌的时代,但法拉第未来认为恰恰相反,“真正的颠覆马上到来。拥有强大的科技、软件和AI基因的智能电车企业将会主导这场颠覆。”
发布会上,法拉第未来也玩了不少“花活”。例如,公司的智能座舱及智能互联网技术系统,为用户打造最强出行工作场景 , 把会议室、直播间搬到车上;构建极智出行生活场景, 通过聚合搜索桌面实现无缝实时互联。
不过,造车是一条“烧钱”路。过去数年,法拉第未来持续投入,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公司累计赤字约为33亿美元。
如今新车上市,摆在法拉第未来面前的一道考题是,手持220万元购车资金的消费者,有什么理由选择这款车?阅读全文>>>
编辑 刘喆 设计 师春雷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