澴圆太极功法
太极拳所强调的“慢”“静”“柔”无非是为“松”创造条件,而“松”是虚实变换,是产生整体劲的根本,而仅凭“慢”“静”“柔”的运动很难掌握“松”的奥妙,还需要行之有效的方法。
第一部分 揭秘太极拳
第三章 太极拳的三个时期以及理论、拳法发展过程
五、被太极拳历史冷落的人
苌乃周(1724—1783 年),苌家拳创始人,字洛臣,号纯诚,河南省荥阳市人。
苌乃周出生于书香门第,天生聪颖,醉心武学,从小就接受到很好的教育,二十岁考中秀才,他将传统文化融入武学,自成一家。
少时参加武科会考,荣获隽杰士第三名,成年后又研习张八枪法、拳法。又随梁道习棍法,从阎圣道习罗汉拳法,以他博学多才的文化底蕴,将周易、吐纳、导引、阴阳哲理、经络气象等融入于拳理,终于集各派武术之精华,编写了诸如《苌氏武技书》《武备参考》一系列武学著作,其中包括“青龙拳、白虎拳、大小罗汉拳、猿猴三十六棒、三十六枪术、双剑谱、双棒”等等,太多了。创造了自成一家的苌家拳法,并为太极拳理论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元素,是中国武术史罕见之通才。
他的家乡汜水,在今天荥阳市的西部,是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在这里发生过有名的“楚汉之争”,“虎牢关三英战吕布”,关羽在这个地方温酒斩华雄,李世民曾在这里与窦建德生死决战。历史上所发生的大小规模战事更是不计其数。真刀真枪、马上马下历练出来的高深而又实用的武艺,也在这里发芽、生下根来,和那些可泣可歌的英雄传奇故事经久不衰,陶冶着这里一代又一代的民风,“武”顽强地植根于人民的心中,在他们的血液中流淌。
也许是由于这些原因,也许是与生俱来的天生资质,苌乃周在十五岁时迷上了武艺,从而酷爱一生。
虎牢关神手张八的传奇,是他孩提的时候最爱听的故事。据说当时有个名叫刘黑子,外号“牛魔王”的山东巨寇,纵横陕西、山东、河南、河北等地,好多次对阵官军,竟能破阵逃脱。官军聚集了许多高手,跟踪追到了河南。“牛魔王”察觉到情况异常,面无半点惧色, 拎一柄虎头刀撞上前去,几下就剁翻了好几个人。刚好碰到张八从这里经过,一看官军无人可敌,也算是“见义勇为”,迎面挡住牛魔王,指着他说:“让我来见识下你的能耐”。杀人如儿戏,杀红了眼的“牛魔王”根本就没有把他放在眼里,也不答话,提刀上来,当头就劈,张八手提短枪战到了一起。那枪法可是张八的成名绝技,传自三国英雄张飞,恒侯枪法凌厉多变,有如鬼出神没。也就是三四个照面,“噗刺”一枪刺穿了“牛魔王”拿刀的手臂,在“牛魔王”“啊”的叫声刚吐出来时,张八身形微变,抽枪划圆如蛇,直抵牛魔王的嗓子咽喉,把枪稳住。即便是不惧生死的“牛魔王”,在这样的高手面前无心、也无力再战了,只有俯首就擒。
苌乃周被这些百听不厌的故事所深深吸引,有了一点基本功以后, 并拜到虎牢关张八传人门下。由于他对张八的敬仰,肯吃苦,悟性又强,深得师傅和门中师长的喜爱,很快就熟悟了武学之劲、气、身形、步法的一些原理,刀、枪、剑、棍习练得更是样样精熟。
他全身心喜爱着武术,如平常人所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何况他还不是一般的普通人,经过一段时间磨练,并拥有了一身精湛的武功。之后他游历中原各地,寻师访友,切磋武艺。后来从梁道习棍法,从阎圣道习罗汉拳、洪拳、字门拳四十法、猿猴三十二棒各门绝技,为日后创造苌家拳,形成独到的武术见解,为撰写大量的拳谱和理论著作积累了雄厚的资本。
苌乃周《论武技书》有六卷七十四篇,有很多武学论点与太极拳原理相符,书中用语许多与太极拳理论相应相承。
如“拳技主于养气,务使气藏于腹,精神合一,气力乃成。气力者, 即精神能胜物之谓。言应敌,则重在虚实相济。言运功,则谓两膊宜柔而活,不可使着力。言仆人,则必前脚速进敌之身后,而不拘在人脚之内外。言练法,则须因势之自然,务使外形一家,再令圆熟,将筋节松开”。
苌乃周关于以拳养气,拳法柔活,不可使拙力,和虚实相济在太极理论中被广泛采用。
再看打法“彼不动,我不动;彼欲动,我先动”“内固精神,外示安逸”。
在这里,苌乃周更重地强调:“调气、意、神与形——手足百骸的统一,拳要和内气运行一致,触而即发,感而随适。”
如《阴阴转结论》:“天地之道,不外阴阳,阴阳转结,出于天然。故静极而动,阳继乎阴也。动极而静,阴承乎阳也”。
“阴必转阳,阳必转阴,乃造化之生成,故能生生不穷,无有止息”。“人禀天地之气以生,乃一小天地。其势一阴一阳,转结承接, 顾可不论哉。故高者为阳,低者为阴;仰者为阳,俯者为阴;伸者为阳,屈者为阴;动者为阳,静者为阴;正者为阳,侧者为阴。势高者必落之低,阳转乎阴也。若高而更高,无可高也,势必不连,气必不续。势低者,必起之以高,阴转乎阳也。若低而更低,无可低也,势必不连,气必不续。俯仰屈伸,动静侧正,无不皆然”。
在这里强调人受天地之气孕育,也属于一个小天地,要懂得阴阳平衡、过犹不及的道理,世上万物都得遵循这个规律。刚柔相济,阴阳调和才是健康的真理。
“间有阴复转阴,阳复转阳者,此一气不尽,复催一气以足之也。非阴尽转乎阴,阳尽转乎阳也。明乎此,转关有一定之势,接落有一定之气。无悖谬,无牵扯矣。盖势之滑快,气之流利,中间无间断也。一有间断,则必另起炉灶,是求快而反迟,求利而返钝也。”
在太极拳中所强调的“一气呵成”“勿使间断尔”,与在拳法“转关”中的转接一样,劲一间断,必局部再起,亦为“拙力”。
“练形不外乎动静,动则气擎不散,静如山岳难摇,方能来去无着。”“练形合气,练气归神,练神还虚。形者,手足官骸也;气者,阴阳周流也;神者,心之灵妙,触而及发,感而随通也;虚者,阴阳本太极,太极本无极。至无而含天地之至有,至虚而含天地之至实。不参色相,不着蹄筌,以迹求之,则失矣。始不着力,方能引出自然之力,且可便于转换,不发至难”。
“先无而含天地之至有,至虚而含天地之至实”。此为老子《道德经》基本哲学原理,说白了一个道理:太极拳不是不用力,而是始不着力,方能引出自然之力。《阴阳入扶论》中言“练形不外阴阳,阴阳不明,从何练起”,这些理论影响着后来的太极拳理论。
苌乃周以他丰富渊博的知识,独到的视野,结合他精湛的武艺书写了大量的武术专著,为后来的太极拳理论所借鉴。特别是他对气、意、神的理解和阐述,对太极拳理论的发展影响至深。遗憾的是聪明如斯的他,却没有陈鑫大师那么幸运,终究游离于太极圈外,这正应了那句古谚“逢时独为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