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进阶修炼课程(6)
万玉纲老师的《杨澄甫85拳架进阶修炼》系列课程开启啦!
课程由8个分课件组成,每周二会在《一极课堂》发布一个课件内容。每次课程的主题相对独立又密切关联,且都围绕着如何进阶修炼的总主题介绍研究成果及对拳架修炼的指导。该课程的整体设计和拳学体悟会让每位同学结业时云开雾散,惊喜,顶峰在望,进阶之路就在脚下!
第六节课:太极拳运动规律与人体运动关节
人体解剖学表明:正常成人骨胳有206块,光有名称的关节就有78个。从运动角度讲最常被提起的是人体的六大关节,即上肢肩、肘、腕,下肢髋、膝、踝。
我们可以把关节分别表述为“关”与“节”,就是一个关连着前后两个节,譬如肘关前后连着小臂与大臂节,膝关前后连着小腿与大腿节。就关与关之间的相对位置而言,上肢腕关为梢,肘关为根;腕、肘关为梢,肩关为根;下肢踝关为梢,膝关为根;踝、膝关为梢,髋关为根。也就是肩为上肢的总根,髋为下肢的总根,它们都不为其它节做梢。这两个上下肢的总根所组成的关就是腰骶(第五腰椎连接骶骨的第一骶椎处),它就是六大关节的总关。
武禹襄宗师拳论《十三势说略》中提出了“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的重要论断。前文已述及,此处的“主宰于腰”,更确切地讲应该是“主宰于腰骶”。也就是说腰骶这个“总关”的生理运动即腰骶纵向的仰头、点头运动和横向的左、右斜轴运动主宰着六大关节的运动。所以说腰骶是枢机,源动腰骶转股肱是太极拳运动的规律和法则。
太极拳源动腰骶转股肱的运化
上身运动是旋骶转腰,以腰带肩,以肩带肘,以肘带腕,以腕带手,手随腰转,形于手指,劲达指端;下身运动是转腰旋骶,以骶带髋,以髋带膝,以膝带踝,以踝带脚,脚随腰转,着地踏实,劲根于脚。不论是手随腰骶转还是脚随腰骶转,这一系列的传承转带动作都是以腰骶为轴带动四肢屈伸旋转的圆弧运动。
太极拳圆弧运动的两种转动形式
一是以腰骶为轴带动四肢的转动,二是四肢梢节的屈伸旋转的转动。这两种转动在太极拳运动中是一整体,缺一不可。以腰骶为轴带动四肢的转动是代表太极运动的方式,是公转;四肢梢节的屈伸旋转是代表做动作的方式,是自转。太极拳运动要求用公转带自转,自转随公转。这和天体运动中地球这颗行星边自转边围绕恒星太阳公转的道理是一样的,正所谓天地为一大太极,人身为一小太极。
太极拳的屈伸、收放、开合与六大关节的运动
太极拳的基本动作是“屈与伸”、“收与放”、“开与合”,这些基本动作与腰骶主宰下的六大关节的运动有着直接的关系。
先说屈与伸,习拳时每个关都必须弯曲,否则关的前后两节顶死了便无法转动。只有弯曲关,节才能自由伸展。拳论说:“无过不及,随曲就伸”,可能就是这个意思吧。
再说收与放,上肢关的收是向内向下沉,放是向外向上走;下肢关的收是向内向上提,放是向外向下走。不妨你做一下屈臂或屈膝动作即可领会。腰骶是总关,其他关向腰骶而来都为收,离腰骶而去都为放。
最后说开与合,有人误以为外放内收即是开合,其实两者是有差异的,开虽有外放之意,但其与合共用时则应针对有对应的关或节,要有相对应的配合,否则无法讲开合,一个关或节的动作只能讲收放。比如说当从白鹤亮翅的坐步定势向左搂膝拗步弓步定势转换时,左腿膝关内收(合)的同时,右腿膝关必须要外放(开),否则阴阳、动静、虚实不分便是“双重”,而“双重则滞”。这一合一开便是一阴一阳的配合,方能称之为“开合”。
细察太极拳招式所体现的上下、前后、左右、起落、屈伸、收放、开合、张弛、进退、顾盼、虚实、刚柔、蓄发等这些成对的基本元素无一不是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消长和阴阳转化的具体体现。
当我们从人体骨架结构的角度出发来体悟太极拳运动规律时,当我们以腰骶主宰引动骨盆(偏沉)和九弓(张弛)从而产生蓄发之势时,那真的就是一套凝神、调息、抻筋、拔骨的阴阳白骨拳啊!有学者作歌诀咏唱:脊柱顶脑壳,伸缩有变换。防守柱拉直,出击放自然。腰身重中心,余骨随之变。合则向此缩,开力由此发。手足腕踝骨,转动无闲暇。此中道出了主宰于腰骶的真意,读来真是精彩。
太极拳进阶修炼课程八讲:
1、进阶修炼的核心要素
2、太极拳的松就是松开顶劲
3、无极桩功与身法八要
4、如何在桩架中体悟轻重浮沉
5、腰为主宰的枢机是骶骨的生理运动
6、太极拳运动规律与人体运动关节
7、练拳不谙虚实理,枉费功夫终无成
8、把控内动节律,体悟呼吸之道
老师简介:
万玉纲,山东青岛人,1950年出生。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系,先后任教于南京大学、东南大学,高级工程师。从事材料和工业环境的教学科研工作,曾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和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各一项。多年来潜心修炼和研究杨氏太极拳,曾在相关公众号平台上发表文章百余篇,举办公益讲座数十次。2022年9月所著《杨澄甫85拳架-行拳走架进阶》一书由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