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教育体系下上海企业教育的基本建设
在国家经济体制、教育体制和企业体制改革的推动下,上海企业教育经历改革、转型、发展,已进入现代企业教育。现代企业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正在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实践已经告诉我们,现代企业教育是具有强大而鲜活生命力的一种成人教育供给,它面向全体从业者,是企业职工继续教育的一个主要提供者。现代企业教育面对在改革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不同企业用工制度,在强化经营管理人员高端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技能人员的技能培训的基础上,正在向转岗等分流人员延伸、向外来务工人员特别是农民工延伸。
现代企业教育提供的教育,与终身教育体系中的院校教育、社区教育、家庭教育有着本质的不同。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以自己的商品为基本形式,走进国内市场,闯进世界市场,在残酷、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开始保护自身的核心技术与核心能力,开始重视企业文化的独特作用,逐渐认识到竞争说到底是人的竞争,保持人才优势对企业生存和发展有重大而现实的意义,深切感到要有一种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需求的教育。实际情况是这种教育不可能全部在市场上如愿得到,因而现代企业教育作为教育的提供者异军突起。它提供的是在市场竞争中,与企业生存、战略发展及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相融合的那部分教育,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核心价值观紧密相关的那部分教育。它的教学内容是由企业知识资源的积累与传承的厚度、广度所决定的。围绕企业核心业务的发展、核心知识的积累与传播,通过对员工教育培训,渗透、普及、强化企业成功的核心因素——经营模式、专业技术和企业文化优势,发挥企业教育培训的累积递进效应,促进工作场所的教学相长,推进企业知识的汇集、积累、升华、传承、传播、创新。这种本质的不同,决定了现代企业教育要教具有企业知识的书、育具有持续学习能力的人。因而要充分发挥现代企业教育的重要作用,就必须花大力气加强自身的能力建设,同承担的历史使命相适应。
一、基本建设之一:现代企业教育的育人目标
(一)学习型员工命题的提出
2010年上海铁路局首先提出培养学习型员工,这有其特定的背景。上海铁路局地处中国东部地区,已迈入高铁时代,在中国铁路发展进程中承担着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历史使命。高铁时代客观上要求企业解决面临的三大难点:面对高速铁路的大规模建设,如何既好又快地实现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型;技术装备水平的快速提升,客观要求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与之相匹配;确保安全运营的艰巨任务,促使应急处置能力不断提高和强化。为了适应高铁发展,高铁员工不仅要提高技术业务水平,同时还要注重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要了解、熟悉本岗位的基本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相关安全规章制度,并注重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职业素养、心理素质和团队精神。因而上海铁路局提出“运用学习技术打造学习引擎,推动高铁员工转变成学习的组织者、学习内容的创建者和学习氛围的营造者,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育学习型职工”。
(二)学习型员工命题的研究
2012年上海市成人教育协会开展了“上海市2010—2012年终身学习优秀学员”的评选与表彰,企业推荐了29名学员。上海市成人教育协会企业教育专业委员会课题组在对他们的事迹进行了研究之后,发现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一是这29名学员大部分来自生产第一线,所在企业都有高新技术发展的背景。
二是他们能根据现代企业对员工的要求,针对个人的短板,善于带上自己的问题,抓住各种继续学习的机会,持续地参加各类教育培训,特别是企业内的各类培训和学习活动,从而提升文化学历水平、提升职业技能、提高岗位胜任力和创新能力。
三是通过“勤问、勤学、勤收集、勤分析、勤总结”,注重实践经验的积累和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掌握,结合实际工作对企业知识进行持续的学习、总结和积累,把学习成果与工作成效紧密结合在一起,提高综合分析和解决本岗位、本工种生产实际中复杂生产技术问题的能力。
四是通过在工作场所“培训与学习—思考—实践—总结—培训与学习”的循环学习,锻炼本领,增强技能,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解决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学习是永无止境的过程,是工作提升的原动力。正如宝钢的一位优秀学员所说:“学习伴我与宝钢一起成长。懂的越多,有时却感觉不懂的也越多,这就是我长期以来不断学习的动力,虽已年过半百,但我学习与创新的脚步不会停止。”学习逐步融入到工作和生活中,将学习变成了一种习惯。
五是在努力提高自身的同时,还能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工作现场的实际经验进行总结,整理编辑成各类培训教材,将复杂工艺简单化、关键技术可视化,把知识传授给企业团队的其他人员,为培训工作提供帮助。
(三)培育学习型员工的正式提出
2013年在华东师范大学举办的上海市第六届企业教育论坛上,对学习型员工的基本内涵进行了理论概括。从学习者的视角来看,学习型员工是注重自身学习能力的形成与提高的学习者,是知识型职工的升级版。企业员工的学习重点是在工作场所以岗位能力发展为导向的学习;工作场所的教学相长,提高了员工的学习能力和转换能力,使企业员工个人的隐性知识发展为显性知识,成长为个人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在一定的条件下转化为组织的创新能力和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学习型员工的产生反映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上海三十多年经济体制、教育体制和企业体制改革的重要成果,是上海现代企业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它是企业宝贵的人力资源财富、重要的人力资本。论坛明确提出“培育数量众多的学习型员工是现代企业教育的一个重要育人目标”。
(四)培育学习型员工的再研究
2014年在上海电气集团教育中心(党校)举办了上海市第七届企业教育论坛,论坛主题为“培育学习型员工,深化现代化企业教育”,论坛专题研讨了“李斌现象”。
李斌是上海电气液压气动有限公司液压泵厂的数控机床操作工,1980年技校毕业进工厂,他从技校生、普通机床的操作工,成长为一名大学本科生,一名高级技师、高级工程师,一名数控机床调试、维修、编程等领域的专家型工人。他先后获得过五次上海市劳动模范、一次机械部劳动模范、三次全国劳动模范荣誉,也曾经被评选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上海市首届十大工人发明家、全国十大高技能人才楷模、全国“敬业奉献”模范,获得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李斌在“学习伴我成长,助我实现梦想”专题报告中提出了三个基本观点:
一是“三十多年不断学习让我从技校生、普通机床的操作工,成长为一名高级技师、高级工程师,一名数控机床调试、维修、编程等领域的专家型工人”,“既有个人的勤勉与追求,也得益于学习型企业建设的氛围,更依托于整个社会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视和共识”。
二是在回顾自己成长经历时指出“边工作、边学习,书本知识和实践知识大有长进,这是我从一个技校毕业的操作型工人向知识型工人,进而向高技能工人转变的‘原始积累’。同时因为我对企业产品的熟悉程度不是5年、8年,而是20年、30年,没有这20年、30年的工作经验积累,没有对知识、技能的传承做铺垫,怎么可能有今天的发明创造、造就了国家科学进步二等奖的诞生”。
三是“在以高新技术为主导的新一轮工业现代化发展的新时代,我们要体现出一线工人的价值和作为,就必须与时俱进,必须有知识、通技能、会创新”;“师傅带徒弟的传统方式已很难适应这种日新月异的变化,需要有系统的学习和培训”;“只有通过勤奋学习,掌握最新的技术技能,才有使梦想变为现实的可能,掌握了最新、最前沿的知识,就好像让我们站在了巨人的肩上,能让我们看得更远,行动更迅速”。
论坛主题报告“现代企业教育育人目标的研究”指出,以李斌为代表的学习型员工的产生,是企业宝贵的人力资源财富、重要的人力资本;培育李斌式学习型员工是现代企业教育的重要育人目标;培育数量众多的李斌式学习型员工是现代企业教育的历史使命。强调要重视工作场所的学习,注重边工作、边学习,发挥工作场所学习的独特优势,培育更多的李斌式学习型员工。
二、基本建设之二:现代企业教育培训中心的建设目标
(一)对企业大学的认识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现有企业大学500多家。据初步了解,上海以企业大学冠名的企业教育培训机构也有一定数量。这里就产生了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大学应该有什么样的客观标准和构成要素?
1.工作场所学习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已在大力提倡工作场所学习。对于工作场所学习的重视和相关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西方主要发达国家,是国际学界所普遍认同的重要的终身学习领域。2013年7月在北京召开的国际学习型城市大会上,联合国教科文终身学习研究所提出的学习型城市主要特征文件中,明确把“开展工作场所学习”、提升“工作场所学习的效率”作为评价学习型城市的重要指标。据对美国企业培训的研究文献总结显示美国工商业每年用于员工培训经费高达数千亿美元,其中2/3的培训由企业进行。研究还显示美国的大企业一般都设有自己的培训机构。
2.企业大学的产生与发展。
企业大学最早诞生于美国。据统计,截至2007年底,美国就有2000多家企业大学。在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也有相当数量的企业大学。
在研究企业大学发展史的过程中,学者对于历史上第一所企业大学有不同的观点,以梅斯特(Meister)为代表的学者认为1956年通用公司正式建立的克劳顿培训中心是历史上第一所企业大学。从其发展脉络来看,前身是1927创建的通用汽车技术和管理学院,1956年正式建立企业培训中心(或称克劳顿村、克劳顿管理学院),2001年更名为韦尔奇领导力发展中心。建立近六十年以来成就辉煌,被誉为“美国企业界的哈佛”。分析其理由主要有三条:名至、实归、成效显著。这对我们认识什么是企业大学有着方法论的意义。
3.企业大学的核心要素
企业知识是企业大学的核心所在,企业大学必须要有立足于企业自身的核心知识及知识管理体系。企业大学的一个基本使命,就是构建企业知识管理系统,保持和发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它不是企业培训中心的简单升级,而是在企业发展战略指导下的全新组织形态。它“是一个教育实体,作为一个策略性工具支持母公司实现其使命,即通过众多活动来推进个人和集体的学习、知识和智慧的发展”,并“根据客户的需求,为所有的客户、供应商和合作伙伴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有专家明确提出企业大学是终身教育的组成部分。
(二)上海建设企业大学的现实基础已经形成
1.形成了一批有规模、有实力、有特色的企业教育培训机构
国家教委在教育体制改革过程中,积极推进企业教育综合改革。企业教育综合改革实验使企业走上了自主办学的道路。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教育制度,使企业教育从政府行为转化为企业行为。在党和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在经济体制、教育体制和企业体制改革的推动下,上海开展的现代企业教育制度和现代企业教育培训中心试点工作,推进了企业向现代企业制度改革转型,上海企业教育朝现代企业教育的方向发展,于是为企业服务的企业自办的教育培训实体产生并发展起来。其重要标志是1979年成立宝钢教育培训中心,1980年9月建成了建筑面积近5万平方米的教育培训中心,比生产系统建成整整提前了5年。随后成立了上海汽车集团培训中心、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教育中心、上海浦发银行总行教育培训中心等现代企业教育培训中心。进入21世纪后,随着企业体制改革的深化,由上海邮电职工大学(上海邮电培训中心)、上海电话局培训中心和上海长途电信局培训中心合并组建成立上海电信培训中心,由原一百集团、华联集团、友谊集团和物资集团的教育培训机构重组而成百联集团教育培训中心,形成一批具有规模的、以服务企业内需和战略发展为主的企业教育培训机构。以它们为代表的上海企业教育培训机构正在成为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的一支重要力量。
2.在工作场所开展职工教育培训发挥了主导作用
企业教育培训机构作为企业教育的主要载体,紧密结合企业实际在工作场所自主地开展职工教育培训。据2011年对144家企业的调查统计,“十一五”期间,调查企业培训总人数为1701875人次,其中管理人员培训278223人次,技术工人培训664359人次,企业劳务工培训373617人次。其中由企业培训机构自行完成和组织完成的培训为1033091人次,经计算,其完成的培训量占调查企业培训总人数61%。据上海市教委终身教育处2013年对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系统企业和八个区国资办系统企业抽样统计调查,2012年职工教育培训机构733所,其中高等职业教育97所,中等职业教育34所,培训机构602所。参加继续教育有417498人(1901122人次),全员培训率为72.3%,与2005年的全员培训率60.89%相比提高了11.41%。2013年对宝钢集团有限公司人才开发院、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培训中心、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教育中心、百联集团有限公司教育培训中心、上海市商务教育培训中心、浦发总行培训中心教育培训中心、上海铁路局职工教育处、上海港教育培训中心、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教育培训中心、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上海有限公司培训中心进行了教材建设的专题调研(以下简称10家企业培训机构调研)。据调查统计,2012年完成培训总人次为769880人次,其完成的培训量已达本企业总人数的111%。它表明企业教育培训量已达到相当规模,企业发挥了主导作用;它表明企业教育培训机构已成为本单位职工教育培训的主渠道。
(三)上海开启了建设企业大学的进程
上海的企业大学一般是在企业培训中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007年9月10日宝钢人才开发院揭牌,下辖工程技术培训中心、管理研修中心、管理研究所、技师培训中心、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网络培训中心,宝钢领导力发展中心纳入人才开发院一体化运作,开启了建设企业大学的进程。宝钢对人才开发院的基本定位是:员工教育培训基地、公司管理研究基地和员工创新活动基地。人才开发院的发展方向是成为宝钢和宝钢人知识汇集、升华和传播的地方,成为宝钢员工事业发展的加油站。人才开发院的发展目标是,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建设成为与宝钢发展战略目标相匹配、具有宝钢特色、世界一流的企业大学,以组织的学习力支撑公司的软实力,实现员工和公司的共同发展。2008年10月在上海市第二届企业教育论坛上,上汽培训中心做了“企业大学的探索与思考”专题发言,着重分析了企业大学与培训中心的十个区别,提出了创建企业大学的设想和步骤。要把上汽培训中心建成人力资源开发,尤其是高级经营管理、高级专业技术与高级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学校;建成上汽先进管理模式和先进制造技术的培训、咨询与服务中心;创建以自主技术与知识为架构、适合员工职业发展需求的培训体系;融培训、咨询、科研和教材开发为一体的,服务于上汽及所属企业发展的,具有上汽特色、国内同行一流、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的上汽企业大学。百联教育培训中心、东方航空培训中心、上海浦发银行总行教育培训中心等多家教育培训机构也明确提出向企业大学发展。
为了推动这一进程,上海市成人教育协会企业教育专业委员在总结多年实践的基础上,在市教委终身教育处的支持下,于2012年制定了《上海市企业教育培训中心建设发展要求》,其目的就是规范、发展、引领上海企业教育培训机构的建设与发展,其中第三章第七条明确提出“培训中心在实施教育培训过程中,还承担着企业战略传导、企业文化传承和知识资产整理等职责”。
(四)建立上海企业大学群
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教育培训中心的建设发展目标是企业大学,形成具有引领力的世界一流的上海企业大学群,发挥在企业教育领域的主导作用。
上海的企业大学群应包含以下两层意思:一是所谓企业大学,它必须具有四大要素:企业的核心技术、自主的知识资源、完备的知识管理体系,以及与之相适应在工作场所进行的培训与学习体系,并在行业中处于领先的地位。二是所谓企业大学群,它是与上海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相适应的、与产业发展方向相匹配的,能创新人力资源开发,各有专长又相辅相成,有一定数量的企业大学,成为上海企业教育的领军者。
提出企业大学群这个建设发展目标就是为了使上海的企业教育适应上海改革开放的新形势,适应建设人才培养的新高地,适应人力资源开发的新需要。要推动现有的企业教育培训机构,特别是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的培训中心关注并加强内涵建设,应着重提高四方面的能力:一是认知企业战略发展、人力资源开发要求与企业知识资源的能力;二是创新企业培训项目、开发企业培训课程和推进教材建设的能力;三是聚焦、配置企业培训资源的能力;四是提高企业知识管理能力,从而充分发挥企业职工继续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承担企业教育的社会责任,推动企业教育整体、均衡、有效发展,推进上海经济社会的发展。
三、基本建设之三:现代企业教育培训的核心能力建设
(一)现代企业教育培训的核心能力
现代企业教育是一种成人教育供给,是企业职工继续教育的一个主要提供者,它必须具备能够提供满足企业生存和战略发展需求、企业员工保持和发展职业生涯需求的教学能力,它表现为企业培训项目开发能力、企业培训课程设计能力和企业培训教材建设能力。这些能力是企业教育的核心能力。加强现代企业教育培训核心能力建设就是要提升企业培训项目开发能力、企业培训课程设计能力和企业培训教材建设能力。
(二)现代企业教育作为一支教育力量客观地存在着,它正在提供教学
1.形成一支专职人员的队伍
现代企业教育培训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充分发挥教育培训的积累递进功能,要在工作场所面对全体员工开展年复一年的教育培训,它的实用性、专业性、系统性要求很突出,客观上需要有一支专门从事企业教育的专职人员队伍。
据2011年调查,26家企业培训机构总人数1419人,其中管理人员596人,专职教师350人,兼职教师522人。据2013年10家企业培训机构调研,总人数1279人,其中管理人员652人,专职教师493人,兼职教师6533人。客观上形成了一支专职人员的队伍,形成了一支以自有专职培训师为主导,行业内各级领导、专家、能工巧匠为主体的师资队伍。
2.建设了与其规模层次要求相适应的教学设施
据2011年对26家大中型企业教育培训中心(或培训机构)的调查,培训机构场所占地面积206000平方米,校舍面积132491平方米。其中,教室数量480间,面积39233平方米;实训实验场地65间,面积15303平方米。对外服务的公共实训基地或设施3个。
从2013年10家企业培训机构调研的情况来看,都有与承担教学任务相适应的教学设施。其中,宝钢已完成具有世界一流水平、占地23万平方米、具备先进教学设施的教育培训基地——宝钢力发展领导中心,其培训主体大楼能同时容纳1000人上课。上海轨道交通培训中心在集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高度重视员工实操能力,已建成张江实训基地,有城市轨道交通实训用车辆(952#车)及实训线。车站有效长186米,线路长1.645千米。实训车、实训基地和实训线构成了强有力的实训基地。上海铁路局正在建设高铁实训基地,侧重于改善实作技能演练设施设备条件,重点投入1840万元建设完成并启用上海高铁实训基地一期工程,投入500万元配置完善一期工程实训用工器具设备;还投入1400万元配置运输站段实训设备、建设普速线路工务实训基地,为员工的实际操作提供实训保障。上海电气集团在教育中心内建立了工业机器人实训室。上汽集团已完成培训基地建设,并正在原有设施的基础上建设培训中心下辖的管理学院和技术学院。百联集团已立项建设新的培训基地。
3.开发了具有企业知识的培训项目、课程和教材
据2011年对92家大中型企业的调查,“十一五”期间43家企业有内设课程,占调查企业总数的46.7%;开发课程总数1867门;其中特色课程1523门;正式出版教材20种。企业设立的培训机构有122个较稳定的培训项目,自行开发的培训课程938门,制作的音像教材4560教时,编写的培训教材97种,其中正式出版9种。
据2013年对上海10家培训机构调研数据,企业教育培训机构自成立以来实施培训项目总计17154项,形成稳定的大类培训项目140个,开设培训课程总计3465门,其中具有行业通识特点的课程1165门,具有企业特色的课程505门;组编培训教材(含读本或讲义)总计2190种,正式出版113种。2012年,实施培训项目4019项,开设培训课程2683门,编写培训教材(含读本或讲义)698种。
10家培训机构中有5家自2000年起先后开展网络教育,进行网络学习。它们是宝钢集团有限公司人才开发院、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培训中心、浦发银行总行培训中心、上海铁路局职工教育处、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上海有限公司培训中心。据调研统计,目前网络学习课程累计2575门,总计25889小时,累计参加学习2084048人次,总计3272467小时。其中,自主开发的网络学习课程1447门,总计23220小时。2012年自主开发的网络学习课程229门,总计9215小时,网络学习课程使用人数657063人次,总计1422117小时,网络学习参与率122.8%(参与率计算公式是本年网络学习参与人次除以职工数)。在多种教学资源中,除印刷教材以外,还有音像教学片(或电化教学片)103部,多媒体课件1002部,网络课件1858部,总计4945小时。其中体现企业核心能力(含企业高招绝活)的多媒体课件、网络课件和电化教学片等885部,总计2237小时。
这些企业教育的培训项目、课程和教材由于接地气、讲实效,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既满足了生产、经营和管理的需要,又促进了员工职业生涯的发展,推进了企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4.建立了大型企业培训课程体系
企业的教育培训机构从企业的发展战略、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的现实情况出发,构建了各有特色的培训课程体系。
(1)个案之一:宝钢集团有限公司。
宝钢全员培训课程体系将技术领先、服务先行、数字化宝钢、绿色产业链、产融结合等五大组织能力逐步分解,最后落实到每个员工的岗位能力要求上。它具有多系列、多维度、多层次等特点。根据管理、技术、技能三大系列,将培训内容及岗位要求逐步扩展,不断深化。管理人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