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业余围棋发展史》1970年~2020年 (十)
第一章 第九节~ 王朝晔、王朝旭、王朝宇
王朝晔、王朝旭、王朝宇兄弟三人的围棋活动。
王申味老师辅导我们学围棋。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围棋在社会上还很少有人认知。
由于竹林巷八号浓郁的围棋活动氛围,我们兄弟三人的围棋认知启蒙比较早。
尤其是到了“文革”时期,我们当时都处于求知识成长阶段。
王申味老师为了让我们多方面开发兴趣爱好,就引导我们在家开展一些文化
娱乐活动,并定期给我们讲解历史知识典故,还带着我们背诵诗词古文,
习练书法。
由于家里经常会有围棋棋友来切磋交流,我们出于好奇,由围观,到逐渐被
这黑白世界所吸引,以致产生兴趣。
现在回想起来,王申味老师引导我们兄弟学围棋很讲究方式方法。
他对于我们围棋的启蒙教学是循循善诱,是先培养我们兴趣,逐步发展为爱好,
再进一步提升我们的技术水平。
开始时王申味老师并不急于教我们学围棋,而是用围棋棋具教我们学习
“五子棋”(他本人也是“五子棋”的高手)。
当他看到我们“五子棋”已经登堂入室,下得难解难分时,他看到我们的
兴奋点和专注力都能维持较长时间了,他开始引导我们下围棋。
记得他在引导我们转移兴趣时说:“你们现在会下“五子棋”了,觉得好玩,
有兴趣,你们一旦学会了围棋,就会觉得“五子棋”太简单了。
围棋的兴趣兴奋点是人类智力活动指数最高的,没有任何一项人类文化
活动能超过围棋给人在精神愉悦,智慧提高,娱乐身心带来的影响力。”
他绘声绘色地给我们讲解“烂柯山”、“木野狐”等围棋故事,使我们对围棋
充满了神秘的憧憬和向往。
为了强调围棋对人的行为成长的影响力,他还给我们讲解“尧造围棋,
以教丹朱”的围棋典故。
王申味老师带我们学习围棋不仅有耐心,还注重方法。
他怕我们有畏难情绪,一开始就告诫我们说,围棋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
懂得“死活”就入门懂棋了。
接下来他就给我们讲解怎样“两眼”做活,又给我们讲解下棋为什么要从角上
开始,因为角上做活用的手数(子)最少,六子便可做活,而边上要八子,
中腹要翻倍、因此围棋界流行“金角银边,草肚皮”的说法。
随着我们对围棋的理解和掌握,他定期让我们解答“死活题”,记定式以及
不同场合的应用,并在实战中让我们记住“手筋”。
在我们都能四平八稳地下棋后,他就把“定式”,“手筋”怎样结合全盘大局应
用由浅入深地逐一分析讲解,以至于怎样取舍,如何转换以获取全局利益
的最大化。
王申味老师带我们学习围棋时是以练代学,初始他为了让我们快速认知胜负,
让我们在棋盘上先摆上十三颗子,逐渐减为九子,随着我们水平的提高,
棋盘上先摆上的子逐渐减少。
所以我们的棋是在实战中摸爬滚打历练出来的,欺着,骗着是我们围棋提
高成长路上的重要养分,也养成了我们围棋敢打敢拼的棋风。
我们兄弟三人,笔者(王朝晔)是1956年生人,比朝旭、朝宇大四岁。
可学围棋却比他二人迟钝。三人中成绩水平最好的始终是年龄最小的堂弟
朝宇,他比朝旭小三个月。
随着我们兄弟围棋水平的不断提高当棋友到来没对手落单时,我们有时也
能交替上场,随后来竹林巷八号下棋的棋友再也没有落单的现象了。
1972年,笔者(王朝晔)参加工作了,看棋下棋的机会就很少了。
而此后,朝宇,朝旭的围棋水平却突飞猛进,在哈尔滨市同龄棋手中已经
崭露头角。
1973年?哈尔滨市在青年宫举办围棋比赛,王朝宇参加了成人比赛,
王朝旭获得少年组第二名,第一名是高宇航。
1975年,黑龙江省组建围棋集训队,由聂卫平负责组建,1976年开始集训。
在王申味老师推荐下,王朝宇参加了省围棋集训队。
同年六月份,全国围棋比赛在合肥举办。
少年组要求一男一女参赛,当时集训队进行了内部选拔赛。
当时集训队的成员有陈兆峰(参加成人比赛,没参加选拔赛)、鲁健、
牛力力、高宇航、李书等。王朝宇经选拔赛打了第一名。
但因年龄稍有超过(16岁以下),由鲁健,牛力力参加了少年组比赛,
王朝宇参加了成人个人比赛。
1976年底,省围棋集训队解散,1977年初又进行了组建围棋集训队的
选拔赛,王朝宇落选,与王明德一起担任裁判工作。
不久,高考恢复了。王朝宇开始备考。
1978年应届考入黑龙江中医学院(现中医药大学)。
1982年,王朝宇与王明德(哈工大)、王宝林(船舶工程学院)组建的
高校围棋队参加了省运会,取得围棋比赛第三名;
同年,王朝宇参加了哈尔滨市围棋名手赛,王朝宇获得冠军。
王朝旭于1978年参军入伍,三年后复员到市商委工作,由于工作环
境原因,从此淡出围棋活动。
笔者(王朝晔)恢复高考后,于1979年考入哈尔滨师范学院(次年改为哈
尔滨师范大学)历史系就学。
毕业后分配到黑龙江省直机关党校任教。省委机关每年都要举办围棋象棋
比赛,笔者既负责两棋的裁判工作。
同时也参加围棋比赛。围棋比赛取前10名,笔者从1983年到省委工作,
直至1994年比赛停办,每年都进前十。
笔者(王朝晔)恢复高考后于1979年考入哈尔滨师范学院(翌年改为哈尔滨
师范大学)历史系就学,毕业后分配到黑龙江省直机关党校任教。
机关工会组织每年都举办围棋象棋比赛。笔者既负责两棋裁判工作,同时也
参加围棋比赛。
从1983年到1994年停办比赛,笔者年年比赛都进入前10名(比赛取前10名),
最好成绩第三名(第一是李吉文,第二是王光宇)。
1993年,全国围棋“满山红”杯段位赛在哈尔滨市冰上基地举办。
笔者作为裁判员兼赛程轮次记录员(因为当时每轮比赛成绩要登录在赛场大
表上,我的毛笔字还算工整,所有运动员的名单由我抄录在大表上,每轮成
绩抄录在名单下)全程参加了比赛。
那次比赛,我有幸为多位国手担任过裁判员。王元、杨晖、刘菁、常昊等。
记得王元烟瘾特大,每当对手长考时他都起身出去抽烟,因此他常常率先进
入读秒。
当时裁判手握秒表到40秒时要报表。有一次我看棋过于投入,等看表时已到
50秒,便慌忙报了50秒。
只见王元怒目圆睁地瞪着我!我当时心想,王元是我的偶像,我怎么反应这
么慢啊!直接报40秒给他10秒他就不用这么瞪着我了吗。
可是这就是我,性情使然,天生就不会掩盖事实而逢场作戏,哪怕面对不可
回避的错误尴尬。好在那盘棋王元赢了下来,我也长长地出了口气,不然
我真不知道怎样面对。
1995年夏季,省棋院主持举办了“围棋名手邀请赛”,笔者获得第二名,并
获得了围棋业余四段证书。
输掉的唯一一盘棋至今记忆犹新,对手是的吴国安。这盘棋进入到小官子
阶段时,我执白盘面已经领先六七目。
这时观战的裁判长陈兆峰站了起来,往外走时轻轻地说了一句,王朝晔
冠军了。
这句话一下子就让我放松并急躁起来。
我当时剩余的时间还很多,但也把表停了下来。目光已经由棋盘转移到了
老吴的脸上。
看着他毫无表情地在长考,心想这棋你还不交,想什么呢!还靠得住吗?
只见他长考后轻轻地拿起一颗子收了一个两目强的官子,我随即毫不思索
地落子收了个三目的官子。刚一落子,我便倒吸了一口凉气,愣住了!
原来他收的是一个先手官子,黑棋可以接回一颗残子接下来可以断掉白棋
三颗子。
我当时不由自主地冷汗沿后背而下,呆呆愣愣地看着冰冷无情的棋盘,脑子
里一片空白。
只见老吴由轻轻地落子断下我三颗白子。
这时的我又在不冷静的驱使下,在被断下的三子里面又冲了一下,又损了
两目。
结果我执白177子(当时规则是黑贴5目半),以最小的差距输掉了关键一局。
局后陈兆峰裁判长说,输的不可思议,整盘棋白棋一直领先,就是被断掉
三子后如不冲,不损两目仍然是白胜!
局后我与老吴又拍了两盘快棋,我连下两城,但却于事无补 。
老吴略带歉意的对我说,“谢谢承让,你年轻还有机会,可5段对我来
说这是最后的机会了,年龄不饶人啊!”如今回首,这盘棋也是我与
5段失之交臂的唯一机会呀!
每当提起段位时,我都会想起这刻骨铭心的一局。
1996年,笔者调入出版社工作。下棋的时间相对减少了。
但随之而来的是互联网进入到工作和生活中,工作之余,网络围棋也
就自然成为我新的对弈场所。
网上下棋随意性较强,拍快棋不假思索,但可以接触各种棋风的棋手,
虽然眼前是咫尺屏幕,对手却可能远隔重洋。
随着网络围棋盘数的增加,棋艺水平却每况愈下。
省棋院每年都要举办一次“老小棋手”围棋交流会,陈兆峰总教练年年
邀我参加。
交流会气氛很好,其乐融融,期间可以和小棋童下指导棋。
开始时是我指导下棋童,后来就是棋童指导我,最
典型的就是赵守洵和宋荣慧。第一次和赵守洵下棋觉得这个孩子
稳稳当当,言语不多,却不失礼仪。
下了两盘,一胜一负。心下暗惊,这么小的孩子,真是难得,不由
留下深刻印象。
第二年再和他下毫无机会的连输两盘!
再过年,我问起来赵守洵怎么没来呀?人家定段了!
我和宋荣慧父女都下过棋。开始时,我把她父女都赢了。
千禧年初时,宋荣慧还站在棋桌前下棋,坐着够不到棋盘。
随后两年,她已经能坐着下棋了,我也就渐渐地招架不住了。
她定段后,很快就进入国家队。当她为国争光,拿下世界冠军时,
高光返乡省亲。
适逢哈尔滨在举办一项围棋比赛,她和国手刘晓光等接待棋迷下指导棋。
我当时坐在她面前恭敬地摆上四子接受指导,结果其他几位摆四子的棋
手都输了,唯独我赢了。
兴奋之余我对她说,“你刚得了世界冠军我就把你赢了!总算起来,你从
小到大还是输给我的时候多吧!”
2009年,出版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笔者提前退休赋闲在家。
老同学老棋友李云增刚好要组建省学生棋牌协会,让我过去义务帮忙,
给我挂了个副秘书长的闲差。
2012年,全国小学生电视围棋比赛决赛在北京举办,由笔者和平房区
围棋学校赵峰校长带队赴京参赛。
这次比赛,黑龙江省学生选手表现神勇,近30名小棋手参赛,共拿了
12个冠军,7个亚军。
那次比赛参赛的棋手有公彦宇、张子豪,赵晔等随后不久就陆续入段
成为围棋职业棋手。
退休后每年都参加“劲松杯”全国老同志围棋比赛。
第一次参加比赛在山东潍坊(当时还不到60岁),前两天连赢四盘,座位
打到了第二台,当时就有人提出要查看我的身份。
随后就连输三盘,也就无人计较了。第一次参加全国比赛九轮6胜3负,
取得第18名的成绩(当年取前16名)。此后参赛,再也没有突破这个成绩。
笔者从小就在浓郁的围棋中浸淫和熏陶,围棋已经伴随着我从学生时代到
工作岗位以致退休至今。
围棋活动及文化对我的工作生活影响至深及远,已经成为我生活中不可
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看着如今围棋活动潮起云涌,一浪高过一浪,欣喜之余每每想起哈尔滨
市围棋活动的蛮荒时代,那些为围棋活动和文化的拓荒和发展先人们的
无私奉献!
他们可以问心无愧地含笑九泉,他们才是真正的围棋活动和事业发展的
热心人、呵护者。
今天,笔者谨以回忆的文字记述,以窥当时的管豹,难免挂一漏 万,
权作对哈尔滨市早期围棋活动先人们的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