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舞班,学员们在镜子环绕下忙着热身;皮具班,老师拿出了之前的作品,进行基础知识的讲解;香道班同样一派繁忙景象。晚上7点,办公楼渐渐熄灯,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却灯火通明,原来这是2019年市民艺术夜校春季班开班的日子。4月10日、11日晚,器乐、舞蹈、表演、书画、香道等24门艺术课程先后开启,迎来600多位中青年市民学员。“希望在工作和柴米油盐之外,能拥有一点艺术爱好,为生活增色。”就职于一家培训公司的顾帅说,这是不少上班族来到这里的目的。
24门艺术课程“秒光”
“两周的报名时间,24门艺术课程,一经推出反响热烈,课程基本都报满了,在报名学员强烈要求下,有几门课程还增加了名额,‘被迫’换了大教室。”艺术夜校项目负责人杨玲芝介绍。此次开设的24门课程,针对18至50岁的中青年上班族,内容涵盖器乐、舞蹈、表演、书画、生活时尚五大门类。除了保留往年的国画、美妆、街舞等热门课程,还新增了香道、西点、漫画等学员呼声很高的8门课程。市民艺术夜校是市群艺馆继老年艺术大学、暑期“走进艺术之门”之后,推出的专门针对上班族的艺术普及培训项目。
今年开始,学员的优秀作品将在市群艺馆内拥有专属展示空间。开班当天,优秀作品展拉开帷幕。惟妙惟肖的汉堡包、鲜花为角的鹿、瞪大眼睛的小狐狸、远山近水之中的小木屋、被霞光染红的树林和草原……学员们的彩铅画、国画、水彩画、摄影等优秀静态作品挂在新馆三楼A区走廊墙壁,令这里更具艺术气息。“学员们基础参差不齐,技法不一定比那些长期学习的青少年或老年人好,但是他们的作品里融入了自己对生活、对人生的体验和感悟,别有一番新趣。”彩铅老师赵骏评论道。
市群艺馆副馆长吴榕美表示,这是一种激励,也意味着市民艺术夜校从初期的探索阶段,进入一个成熟的长线系统普及发展期。
填补中青年培训市场空白
在市场化艺术培训中,青少年占大头,中青年培训份额较少,培训机构也未形成规模,不仅门槛较高而且价格较为昂贵。公益性艺术培训则以老年艺术教育为主流,辅以青少年艺术培训,适合中青年的本就少,更遑论成系统、成规模。针对此现状,市群艺馆市民艺术夜校“查漏补缺”,推出为中青年上班族量身定制的艺术课程。以零门槛、公益收费、高品质为特色,至今已开办三年,在上班族中形成口碑,共吸引16800余人次参与。“我们尽可能降低普通市民迈入艺术大门的门槛,吸引更多上班族在工作之余,培养兴趣爱好,接受美育熏陶,享受丰富多彩的生活。”市群艺馆培训部主任徐皓说。
三年来,艺术夜校课程由6门增至24门,课时也由8次升为12次。除了周边白领外,浦东、普陀等各区上班族也“远道而来”。上海市少儿图书馆员工何奇已经是老学员了,开班仪式上,他回忆起初次接触艺术夜校时的情景。“当时正好有个综艺节目《这就是街舞》,没想到群艺馆的课程中居然也有街舞课。对于从没有跳过一场舞的我来说,像是触了电一般。”报名了街舞班后,何奇非常感慨,“如果不去学,永远不知道原来我也可以跳街舞!”后来,他又先后报了配音和声乐入门课,今年则选了新增课程中式点心制作,向艺术生活发起挑战。
新增的香道课也备受欢迎,开课两小时,名额就被抢光了,咨询电话也不停歇,只好又增加了几个名额。学员王佳文和同事一起选择了香道课,期待用中国传统文化之道去感悟“闻香识女人”。据介绍,这门课程由合作机构推荐,其背后则是艺术夜校办学方式的转变:从一开始自己找老师、自己管理,到现在与机构合作扩大规模、规范策划管理,经过三年摸索,艺术夜校形成了一套成熟有效的模式,而且为下一步的拓展预留了空间。
有不少市民反馈,由于工作忙、负担重、离家远等原因,导致抽不出时间来上课。相关调查表明,在中青年艺术培训领域,灵活的网络艺术教育具有更广阔的前景。为此,市民文化节正在打造“市民美育行动计划”,将分三年推进,立体构建线上线下同步的上海市民大美育学习平台。预计开发“城市”“科普”“人文”“艺术”等不同系列千门美育课程,评选百项美育活动,发掘百家美育主体,指导各区开展本区美育教育。未来,受益最大的将是享受艺术教育最困难的中青年群体。
栏目主编:施晨露 文字编辑:施晨露 图片编辑:笪曦
本文图片由蒋迪雯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