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坛复苏的征兆——新中国初期成立的书法社团
书法社团是书法活动的重要组织者,对现当代书法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新中国成立的最初几年,中国大陆几乎没有书法社团。随着人民生活的逐渐安定,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高潮的兴起,书坛开始复苏。复苏的标志之一是书法社团的成立。从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开始,在众多书家的努力和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全国陆续成立了北京中国书法研究社、上海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江苏省书法印章研究会、广东省书法篆刻研究会等书法社团。
一、北京中国书法研究社
北京中国书法研究社是新中国成立的第一个书法社团,该社成立于1956年。1956年是民族艺术得到重视的一年。1956年5月,毛泽东主席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宣布:中国共产党主张在文艺上百花齐放,在学术上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方针使一度受到冷落的国画家和书法家受到鼓舞。北京的一批从民国走过来的书家相聚筹划创建书社事宜,在周恩来总理的关心及邓拓(时任《人民日报》总编辑)、王昆仑(时任北京市副市长)、刘贯一(时任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秘书长)的支持下,北京中国书法研究社于1956年9月16日成立。
成立大会在北京中山公园召开,推举陈云诰为社长,溥雪斋、张伯驹、徐石雪为副社长,选出理事21人。陈云诰、溥雪斋、张伯驹、徐石雪、黄晏生、胡佩衡、赵枫川、董寿平、张珩9人为常务理事,郑诵先为秘书长。叶恭绰、章士钊、许宝蘅等在民国时曾任政界职务的文化名流也积极参与书社的活动。赵质伯、郭风惠、郭珍航、宁斧成、萧劳、康伯藩、魏长青、王传恭、何炎、金禹民、刘博琴等为书社的重要成员。
北京中国书法研究社属于民间社团组织,挂靠北京市文化局。与当时的美术社团相比,较为松散,仍具有文人雅集的遗风,社员之间时常诗词唱和。该社成立后曾受到政治运动的冲击,成员中有人被打成“右派”(如张伯驹、启功等),又经历了1960年前后三年自然灾害的考验,但由于社员出于对传统艺术的热爱和彼此的精诚合作,从1956年到1965年,该社开展了一系列对后来产生重大影响的活动。
首先是举办展览,用书法服务于社会。书社成立的当年,在北京北海公园举办了第一次书法展览——“北京时人书法展”,除社员的作品外,还邀请了身居上海的沈尹默的作品,并将日本书家的13件作品一起展出,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次纯粹的书法展,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当代书法作品在首都的集中展示,展出后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此后,该社又于1957年举办“明清书法展”,1962年举办“首都书法篆刻展览会”,1963年举办以毛泽东诗词为专题的笔会等。因地处首都,为配合国家外交需要,该社从1957年到1965年,积极开展书法对外交流活动,数次组织全国范围内的代表性书家作品到日本展出,经常接待日本书法代表团来访。
其次是编写书法普及读物,进行书法普及教育,为社会培养书法人才。北京中国书法研究社陆续编选了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等人的书法字帖,以供书法爱好者作为学习书法的范本。为了使初学者掌握学习书法的技巧和基本知识,还编写了由郑诵先执笔的《怎样学习书法》(1959年)和《各种书体源流浅说》(1962年)。这两本读物不仅在当时受到社会的欢迎,而且到了改革开放时期仍然拥有众多读者。该社社员还经常到文化宫、青少年宫向青少年传授书法技艺。另外,利用首都的文化中心优势,率先与新科技、新传媒合作开展书法普及工作,这也是北京中国书法研究社的一大贡献。1964年,该社与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合作举办书法临摹、用笔、结体等内容的书法学习讲座,溥雪斋主讲《谈谈用笔》,郭风惠主讲《颜字的特点和它的书写方法》,郑诵先主讲《怎样学习柳公权的书法》,刘博琴主讲《谈谈欧字》,康伯藩主讲《谈赵字的用笔和结构》。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系列电视书法讲座,也是亘古以来的第一次,开电视书法教学之先河。
1960年,北京中国书法研究社春节联欢合影
二、上海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
上海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成立于1961年。上海是国际大都市、书画家荟萃之地。清末民初成立书画社团之多为全国之最,但因日本侵华,民国后期许多书法社团灰飞烟灭。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上海经济建设的展开,组织起来举办活动进行研讨,用书法艺术为建设新上海服务,是众多书家的心愿。经沈尹默、白蕉等书家的多次呼吁和中央有关领导同意,1961年4月8日,上海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成立大会在上海市博物馆大厅举行。会议通过章程,推举沈尹默为主任委员,郭绍虞、王个簃、潘伯鹰为副主任委员,选举丰子恺、王个簃、叶潞渊、朱东润、来楚生、沈尹默、沙彦楷、伍蠡甫、周熙良、郭绍虞、曹鸿翥、汤增桐、潘伯鹰、谢稚柳、顾廷龙15人组成专业委员会,首批会员87人。该会成立后,立即在书法篆刻理论研究、创作实践和教育辅导等方面展开了扎实稳健而卓有成效的工作。会员们因有了自己的组织,有了用书法为社会服务的大本营,对研究会活动投入了极大热情。
1961年6月,该会专业委员会开会讨论专业分工,成立了三个专业组。理论组由沈尹默负责,辅导组由潘伯鹰负责,篆刻组由来楚生负责,明确了各专业组的任务和委员们各自的工作侧重。同年9月,举行学术专题座谈会,讨论执笔法,对书法艺术本体规律进行了深入探讨,开创了中国书法学术专题研讨会之先河。同年8月,在上海美术馆举办“秋季书法展”,展出沈尹默、沙彦楷、张叔通、王个簃、潘伯鹰等40余位书家的作品84件。同年10月,为了培养书法人才,与上海青年宫合办书法篆刻学习班,由沈尹默、白蕉、翁闿运、赵冷月等教授书法,方去疾、钱君匋、单晓天、高式熊等教授篆刻。沈尹默当时已近八十高龄,亲自前往授课讲解并现场示范。学习班先后参加学习的学员近400人,最小的仅14岁。这些学员通过名师指导,水平明显提高,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书法的学习,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其中的许多年轻学员,在改革开放时期成为上海乃至全国书坛的中坚力量。
1961年6月24日,上海文史研究馆书画作品评选会合影
三、江苏、广东、陕西等地的书法社团
1.江苏省书法印章研究会
经江苏省委批准,江苏省书法印章研究会于1960年4月在南京成立,推举胡小石为会长,傅抱石、黄七五为副会长,亚明任秘书长,丁吉甫任副秘书长。会员有沈子善、林散之、高二适、罗尗子、杨仲子、钱瘦竹、蒋吟秋、萧娴等30余人。从成立时间上说,江苏省书法印章研究会早于上海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江苏省书法印章研究会成立后,连续在江苏省美术馆举办了三届江苏省书法印章展览。同年,苏州市书法印章研究组在苏州成立,蒋吟秋任组长,张寒月、蔡谨士任副组长。此研究组选址优美的苏州园林“怡园”,又分设书法和印章两个小组,定期为青少年义务授课。研究组成立的当年,与苏州团市委、市青年俱乐部主办了三期书法篆刻讲习班,蒋吟秋、祝嘉、费新我等书家授课,培养学员300多人。
2.广东省书法篆刻研究会
1963年9月8日,广东省书法篆刻研究会成立。成立大会在广东省政协会议室召开,推举侯过为主任委员,苏怡、吴仲喜、胡根天、胡希明、容庚、商承祚、杨奎章为副主任委员。研究会成立后积极与有关方面特别是“文史夜学院”通力合作,举办“毛泽东诗词书法展”“王杰日记书法展”“抗美援越书法展”等活动和各种讲座。在短短两三年内,广东书坛活动频繁,与北京、上海、江苏相同步,掀起了一个小高潮。
3.陕西省书法篆刻研究会的筹备
1964年,在有关方面的支持下,成立了陕西省书法篆刻研究会筹备领导小组。组长由西安市副市长张逢伯担任,成员有长安画派代表人物赵望云(陕西省书法篆刻研究会的发起人),陕西省文史研究馆馆长张寒杉,从事碑帖鉴定的段绍嘉和篆刻家陈尧廷,秘书由在西安美协工作的康师尧担任。筹备小组成立后,就接受了北京“中日书法展览”陕西作品的征集任务。借筹备征集中国书法赴日展览之机,筹备小组于1965年春季在西安举办了“陕西省书法展”,展出作品50余件。此外,还为西安碑林碑帖赴日展览举办了一次预展。后来由于“文革”开始,陕西省书法篆刻研究会的筹备工作被迫停止。
4.沈阳书画研究会
1962年,沈阳书画研究会成立,徐志任会长,施展、沈延毅、周铁衡任副会长,成员有白文韶、邢洞川、刘秉亮、高国刚等。该会多次组织书法交流活动,如1963年举办“歌颂雷锋书画展”“迎国庆书画展”等,并增设书画展览馆,展览会员作品。会员发展到80余人。
此外,还有一些省市成立了书法组织。如1957年,呼和浩特市书法篆刻研究会成立,王裕民任会长。1959年,山西省博物馆和山西省图书馆为发起单位,在太原成立了山西省书法篆刻研究会筹备小组。
四、西泠印社与东湖印社
1.西泠印社恢复活动
西泠印社筹建于清末,正式成立于民国。1949年5月,杭州解放,西泠印社由杭州市军委会接管,一度停止了有组织的活动。1957年,在张宗祥等学者的提议下,西泠印社开始恢复活动。标志西泠印社走上新生的是1962年召开的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社员大会。此次社员大会经过严格的政治审查,推荐产生了西泠印社60年社庆筹备委员会。建社60周年纪念大会于1963年在杭州召开,会议期间举办了一系列展览和学术专题报告会。会议还酝酿协商选举了新的领导机构:张宗祥为社长,潘天寿、傅抱石、王个簃、许钦文、孙晓泉为副社长。这次会议进一步明确了西泠印社的宗旨、方向和任务。原本属于自发、松散的西泠印社,在新中国所发生的变化是从房产、土地、文物的私有变为公有,组织机构变为由政府管理,经济运作得到了政府扶持,开始纳入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轨道。
1963年,西泠印社成立60周年大会时社员合影(前排左起第三人至第五人分别为沈尹默、马一浮、张宗祥)
2.东湖印社的创立
东湖印社是新中国创立的第一个印学组织,它的规模和影响虽然无法与西泠印社相比,但西泠印社在新中国是恢复活动而不是创立。就创立时间而言,东湖印社与后来成立的300多个印社相比最早,在新中国篆刻社团中具有开创性意义。1961年,中国美术家协会武汉分会主席张肇铭和其他几位有识之士,倡议成立一个与西泠印社相类似的书法篆刻组织,这一倡议得到湖北省委宣传部的支持和书法篆刻家的积极响应。1961年9月,东湖印社在武汉成立。推举时任湖北省文史馆副馆长、西泠印社重要成员唐醉石为社长,徐松安、邓少峰为副社长,钟鸣天为秘书长,首批社员18人。该社成立后,先后举办了第一次书法篆刻展览、明清墨迹暨现代书法篆刻展等,还举办了篆刻讲座和书法篆刻巡展。东湖印社的创立,对武汉地区的书法篆刻发展和人才培养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文/李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