璀璨星河 | 张克诚:即兴抒怀,传递美好
作者 |《中华儿女》记者 王碧清
编辑 | 赵汉琪
2022年春,社交媒体一则乐团排练视频,唤起爵士乐爱好者的怀旧思绪:和煦的阳光洒进窗子,一名身着红色高领毛衣、身材瘦削的年轻人,手持泛着金色光芒的萨克斯,专注地演奏着。在灵活手指下,一首极具流行爵士风格的乐曲《Omens of Love》流淌而出,悠扬旋律如风铃般环绕……
视频里的主人公正是国家一级演奏员、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萨克斯演奏家张克诚。他不由感叹:“年轻真好!”这段视频距今已有近20年光景,眼前的张克诚,外形并没有太多变化,不同舞台上,始终自信潇洒。他眼神坚定,笑容朴实,谈起艺术之路,过往的幸福与艰辛慢慢浮现。
在爱中,走向音乐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开始的年份,张克诚出生在辽宁海城一户普通家庭。母亲曾是宣传队文艺骨干,擅长舞蹈,父亲喜欢拉二胡。四五岁时,邻居家买来一台电子琴,他听到声响后,迫不及待拽着母亲的手跑到隔壁邻家,听得痴迷,看得入神,久久不愿离去。
看到儿子对电子琴的喜爱,父母专门从鞍山市买来一台电子琴。这天晚上,张克诚一整夜都没睡,仅用从父亲那里学来的简谱知识,就练会了两首曲子。再后来到少年宫学琴,他总能快速掌握老师教的内容。他对学习音乐充满热爱,渐渐对现有学习强度有些不满足,于是父母几经辗转找到一名手风琴老师。家里扛住经济压力,为他买来一台价格不菲的成人版手风琴,张克诚从此开启手风琴的学习。
年纪小小的张克诚每次学琴,都要在邻居帮助下,晃晃悠悠把重重的手风琴绑在自行车后座,身躯几乎要被手风琴“淹没”。四年时间,他风雨无阻骑着自行车往返于家和音乐培训机构。这段学习经历,让他懂得更多音乐知识,奠定了理论基础,每当学校里有新年音乐会、联欢会,他常为大家献上一首最喜欢的曲子,同时他也十分享受舞台上的感觉。
一个偶然机会,音乐培训机构一名老师把张克诚带到萨克斯面前。他仔细看了看,觉得外形“像一个烟袋锅子”,听了听声音,也觉得颇有意思。于是,他和萨克斯的缘分就此开始。
回忆起少年时期的求艺时光,张克诚觉得幸福和自豪。萨克斯对他而言,如同一直陪伴在身边的老朋友,彼此不离不弃,充满默契和信任。“在那个东北小城,绝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萨克斯是什么,更不清楚爵士乐是什么。”张克诚娓娓道来:“萨克斯并不是很古老的乐器,由比利时人阿道夫·萨克斯在1840年设计制造。阿道夫·萨克斯擅长黑管、长笛,后来将低音单簧管的吹嘴和奥菲克莱德号(铜管乐器)管身相结合,这种新乐器在1846年获得专利,并以他本人命名。由于乐器诞生时间较晚,在1844年乔志凯·斯特纳歌剧《最后的犹太王》中首次运用了萨克斯。萨克斯是特别容易入门的乐器,最接近人声,常见的有高音、中音、次中音、上低音,分别代表人声的不同音域。萨克斯不仅可以和长笛、单簧管一样,演奏高难度乐曲,同时与木管乐器相比,在演奏滑音、颤音、吐音等方面,又有独到韵味。”
谈起自己的专业,张克诚神采飞扬。他继续兴致勃勃介绍爵士乐:“爵士乐的风格可追溯到1917年,当时芝加哥一支乐队在其唱片上明确标注‘Jazz’,被认为是爵士乐历史上第一张唱片。进入‘爵士时代’后,爵士乐又历经一系列变化发展,至20世纪70年代,融合摇滚、R&B(节奏蓝调)、放克(Funk)、电子音乐等各类音乐元素风格,可以用‘多姿多彩’形容。随着大批爵士萨克斯管演奏者涌现,每每提到爵士乐,萨克斯总与之相伴。以具有摇摆感的节奏、即兴演奏、特色器乐等特点的爵士乐,也由美国逐渐风靡全球,为越来越多人所接受。可以说,萨克斯就是为爵士乐而生,爵士乐最大魅力,是即兴演奏。每一次即兴发挥,都会带来新鲜的体会,表达演奏者的状态和当下的心境。”
目标在高山,全力以赴
在萨克斯稍显冷门的年代,想找到一位好老师不容易,甚至在张克诚学习早期,萨克斯尚未成为一门专业,但他从未放弃。在沈阳师范学院音乐教育专业读书期间,他依然坚持每天练习萨克斯,从未间断。后来在班主任引荐下,他跟随萨克斯演奏家谷兆惠进行严格系统的学习,仅短短一年时间就进步飞速。
2011年,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迎接建党90周年,张克诚(右一)在邓小平故里演出
1998年10月,张克诚在沈阳师范学院艺术分院礼堂,举办人生第一场个人萨克斯独奏会,谷兆惠评价他“是同年龄中出类拔萃的”。正是这次独奏会,让张克诚更加坚定,一定要成为一名萨克斯演奏家。目标在高山,惟有全力以赴!
带着对艺术的追求,张克诚辗转来到北京,拜师萨克斯演奏家陆廷荃。回忆起跟随陆廷荃学习的时光,张克诚说:“原本以为距离爵士乐像隔一层窗户纸,结果发现越学越不会吹,发觉过去的自己仅仅是能把萨克斯吹响而已。完整的演奏曲谱只是基本起点,如何实现作曲、编曲、现场即兴创作,这些都需要具备大量乐理知识,以及技术反应能力,绝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达成。”
在过去,张克诚觉得每天坚持练习两小时已足够,但跟随陆老师学习后,他坚持每天练琴8小时,“一开始不太适应,但因为求知欲强,也就不觉得有多累”。每次老师布置一曲作品,留给他一周时间,他总能两到三天完成。
1999年,在陆廷荃推荐下,张克诚获得在原中国歌舞团大爵士乐队帮忙的机会。面对乐团中各专业领域佼佼者,他对自己要求更加苛刻,把团里要排练的曲谱带回家“预习”,确保在排练中丝毫不错。除了对机会来之不易的珍惜,他说,“这也是对音乐要有的始终负责任的态度”。
渐渐,张克诚的能力不仅得到乐团成员认可,还获得多次领奏、独奏的机会,并正式成为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东方歌舞团一名萨克斯演奏员。谈起曾经的求学之路,张克诚说:“那个年代学音乐,想找一名好老师特别难。所以,遇到好的老师,会格外珍惜。”
回忆“北漂”之初,张克诚带着一张北京市地图、骑着自行车,踌躇满志,并没有觉得辛苦,而是感到未来一切充满光亮。虽然租住的房子只有十几平米,而且远离市中心,但他可以畅快地练琴,不必担心打扰到别人。许多个清晨,伴着鸟叫声,他一遍又一遍地吹奏。
2004年,张克诚已经成为团里独当一面的演奏员,多次随团参加“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连续四年走遍全国不同城市高校,为几十万高校生演奏,他高超的循环呼吸及即兴演奏掀起无数沸腾的场面。2009年,他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团成员,前往韩国进行出访交流,这是张克诚第一次走出国门。他选择韩国电影《我的野蛮女友》主题曲《I Believe》作为演奏曲目。这首脍炙人口的经典旋律曾被不同歌手翻唱,深受中韩青年喜爱,演出当天掌声如潮。2012年,他再次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团成员,受邀赴朝鲜文化交流,这次他特意选择朝鲜童谣《小白船》,并对其进行改编演奏。当音乐响起,朝方成员立刻开始起身舞蹈,异国他乡,他传递了爵士乐即兴的魅力,收获满堂彩。
张克诚时常说,在求学艰难的年代能遇到专业的老师,自己很幸运。这幸运背后,始终浸透着汗水与执着。这份力量,帮助他将心中的曲调奏得更远。在他不断努力下,2013年,他晋升为国家一级演奏员,也是当时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最年轻的萨克斯专业一级演奏员。
近年来,张克诚活跃在不同舞台,曾担任萨克斯社会艺术水平考级系列教材主编,参加CCTV-音乐频道《乐来乐好》新春大联欢、CCTV-综艺频道《回声嘹亮》、北京卫视《最美和声》、北京电视台《春妮的周末时光》等节目录制。他始终保持初心不变,保持对舞台的敬畏之心不变,保持对音乐的热忱之心不变。
以音乐为桥,张克诚成为更多年轻萨克斯演奏者的启蒙者和师者。他组建萨克斯多重奏乐队、爵士乐队,2015年被聘为天津音乐学院萨克斯管客座教授,在教授萨克斯同时,指导年轻学子组建爵士乐队。小学时就跟随张克诚学萨克斯的青年爵士乐手孟庆泽说:“教乐器的老师特别重要,教学方式、态度,很影响一名学生要不要继续学下去。每一首曲子,他教得很细致,课堂上很严格,生活里,我们的关系又很好。”天津音乐学院爵士乐队成员仝飞记得,乐队里部分学生之前学习古典乐,并没有接触过爵士乐,张老师就找来教材,带他们练习最基础内容。为了练好一曲爵士乐作品《On The Sunny Side Of The Street》,张老师强调抓细节,发现哪里有问题,就逐一示范给学生,确保大家将每一个音符都“律动”到位。
2012年,张克诚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团成员,受邀赴朝鲜开展文化交流并演奏朝鲜童谣《小白船》
张克诚充满希望地说:“近年来,喜欢爵士乐的人越来越多,随着互联网时代发展,学习爵士乐变得更加容易,与国外音乐家们的交流更是畅通无阻,学习爵士乐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特别是近些年有很多年轻的海归乐手,无论音乐还是技术都很前沿,也为中国爵士乐发展带来更多力量。”他也常常与自己的学生或年轻乐手交流爵士乐的最新发展,既对他们的成长十分关心,同时也始终自省,他说:“要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否则会被时代淘汰。”
如琢如磨,迎向未来
2020年,张克诚被任命为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器乐中心副主任,如今作为中层干部、党支部委员,他深切体会到肩上的责任与使命。器乐中心包含中国轻音乐团和中国东方民乐团。近两年,张克诚主要协助中心主任负责中国轻音乐团的创新发展,特别是要做好演员排练、作品选择、作品音乐性和呈现标准把关等方方面面的工作。在很短时间里,他从一名演奏家转变成一名中层干部,蜕变得愈加沉稳和成熟。现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器乐中心主任、长号演奏家李冰川还留有对张克诚的最初印象,他说:“1999年时,大家都很年轻,张克诚虽显青涩,但专业上很出色、很认真。”二十多年过去,二人合作的音乐会不胜枚举,共同参加的各卫视节目数不胜数。李冰川既是张克诚的领导,也是音乐道路上志同道合的伙伴。
2019年下半年,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演艺产品多元化发展格局不断明晰,中国轻音乐团生命力的“再度激活”考验着器乐中心的管理团队和艺术家们。虽然中国轻音乐团成员多数从事西洋音乐专业,但李冰川、张克诚更希望“我们中国人的音乐能够响彻中国大地,甚至响彻全世界”。于是,中国轻音乐团提出崭新的理念与口号:奏自己的旋律给世界听。
2021年夏,在青岛凤凰之声大剧院,中国轻音乐团推出国内首部以中国民歌为创作素材的轻音乐会《守望中国》。此次音乐会,张克诚担任音乐总监、音乐指导,与轻音乐团演奏家们在不到一个月时间,编排出了一场既具有浓浓的民族底蕴,又富有新潮气息的音乐盛会。张克诚也与电大提琴演奏家王玉,为观众带来了一首荡气回肠、层次丰富的《兰花花》改编曲。
作为音乐总监,张克诚和他的团队在中国传统民歌旋律基础上,运用摇滚、爵士、流行等音乐风格,加上现场即兴演奏等诸多元素变化,给观众带来全新体验。他说:“所有的改编和创意,使得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焕发新时代的青春活力,更加体现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在音乐会筹备阶段,为了不断打磨出精品,张克诚组建一支团队集思广益,创作组成员以李冰川、张克诚、《只此青绿》作曲人吕亮等五名成员为核心,团队人员共同参与,大家一次又一次商量、推敲,也共同经历着心理上的磨砺。在立志做“中国音乐的翻译官”明确定位下,团队成员一次次倾尽自己,努力保留作品内核,同时借鉴拉丁的节奏、爵士的风格等世界性元素,确保每一首作品精益求精,表达中国的旋律。张克诚回忆,“虽然当时排练时间紧,但大家状态都很好,许多次练习都是一遍过”。当舞台上最后一个音符完成它的使命,观众持续鼓掌近五分钟。那一刻,张克诚的心终于放下了。在观众的充分认可中,他交出了一份滚烫的“答卷”。
沉浸在音乐中的张克诚是快乐的,无论物质上经历过怎样的困窘,他说,精神上始终是富足的,这是音乐给予自己独一无二的幸福。正如一位哲学家所说,“人的真实生活不在于穿衣吃饭,而在艺术、思想和爱,在于美的创造,以及对于世界合乎科学的理解”。一首首倾注灵感与心血的音乐作品,正是在创造美、抵达美、传递美。
2021年夏,国内首部以中国民歌为创作素材的轻音乐会《守望中国》中,张克诚(左一)正在演奏
2022年春天,张克诚和中国轻音乐团的艺术家们再次出发,开启了年度全国百场巡演。受疫情影响,部分现场演出被取消或延迟,因此,他认为每次音乐会的顺利举办,都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不久前,在集团领导支持下,乐团排练厅被他和团队成员装点一新。接下来,张克诚和乐团艺术家们将会继续在这里创作精品,用艺术描绘人生,用情感点亮生命,承担起文艺工作者的责任与使命,以更加自信潇洒的姿态,立足中国大地,用艺术讲好中国故事。
[ 本文刊于《中华儿女》杂志2022年第7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