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后托管,做精做细方能圆满
新学期开始,为落实“双减”政策,杭州多数中小学正式推行学后托管。钱江晚报记者现场走访,感觉政策实行伊始相关方似乎有些忙乱。由于杭州采取的是“1+X”的学后托管方式,无论是学校、老师还是家长,都难免存在一个适应过程。
所谓“1+X”,“1”是指学校提供的晚托(晚自修)服务,“X”是指学校安排的社团活动。经选择,有些学生只上晚托班,有些学生既参加晚托又参加社团,还有一些学生不参加晚托,放学就由家里人接走。于是,有些家长忘记了准确接送时间,有的老师没有掌握哪些学生参加晚托或社团活动,甚至有学生找不到教室参加社团活动。
万事开头难。学后托管全面推行没几天,出点情况是正常的。其实,不光杭州如此,国内很多地方也是这样。这不仅是因为相关措施刚刚推行,还在于这背后涉及义务教育格局的变化,以及各种利益诉求和教育资源的调整。
别看这只是在课堂以外增加了学后托管服务,但要做好这项工作,既需要学校调动资源投入,也需要教师、家长和学生的配合。举个例子,晚托要有老师看管。在白天有教学任务的老师,还要接着参加晚托服务,工作强度自然增加不少。要把学后托管落实好,还需要进一步细则化,更加注重细节关怀,才可能取得让各方满意的结果。
这首先是要牢记“双减”的初衷,不能在政策落实过程中变形走样。学生留在校内参加晚托,不应利用这段时间增加学生的校内负担。
再者,措施越细化就越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杭州的“1+X”学后服务方式,好处是形式灵活,可以尽最大程度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这就需要学校把方案做细做精,对“1”和“X”都要有对应方案。例如,针对明确不能布置书面家庭作业的一二年级学生,总不能让他们放学后在教室里干坐着吧。
还有,既然推行学后托管是一种利益调整,就要有相应的利益补偿机制。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老师群体付出。学后托管能否坚持到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支持与否。在日常教学工作以外,不少老师会被安排参加学后托管。这对老师们来说,是非常辛苦的一件事情。那么,对于参加学后托管的老师,就应当有相应的经济补贴。这一点,杭州去年出台过相关文件,从目前来看仍然是合理和可行的。
最后要强调的是自愿原则。目前学后托管普遍采取的是自愿参加、统筹安排的原则,在实际施行过程中,要避免出现变相强制等情形。
总而言之,学后托管是落实“双减”的重要措施,能否顺利推行关系重大。因此,针对当前在学后托管措施推行开始出现的短暂不适和忙乱现象,要抓紧总结经验,及时调整和制定细则,让细节关怀的光芒照在每一位学生身上。
来源: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