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一个书法家,这在几十年以前是一般人想都不敢想、甚至拼了命也不太可能达到的事情,但在当今社会就容易的多得多了。以前的人们学习书法,几乎没有老师,只能买几本帖在家临摹、苦练,有时买什么帖、是否能买得到还都是未知数。现在则不同,书法老师铺天盖地,碑帖盖地铺天,想学谁就能找到谁,此等条件前人是想都不敢想的。有了这么好的条件,是不是成书法家就容易了呢?非也!也就是说,你在家练疯了、练入魔了也不可能成书法家。
那怎么办呢?就拿找老师来说,这里面的学问就非常大,你找写得多好的老师,如果他不是书协的,或者说不是书协里面的权威人士都将白费力气。这时候,书法培训班就应运而生了。当然,这样的培训班可不是给小孩子学习书法的培训班,这样的班一般都是书协、书画院(也有打着如此名义的个人)等,宣称毕业之后可以入书法展、成书法家的培训班;培训时间短则一个礼拜、月余,长则半年;收费也不像教小孩子学书法那样的培训班以低价位多人头为主,而是以少人头高价位为主要策略。
这类培训班似乎都生意不错,主办者一般都不会少赚钱,但是从这些培训走出者,真实的水平如何呢?字写好了吗?成为书法家了吗?若以参加展览论,甚至以入得书协论,确实多数情况下应该作肯定回答,但是若以真实的水平论,则并不能作一概的肯定回答。
一般说来,书法培训,不外乎是培训者之于被培训者帮助其选帖、指导其临帖,最后启发、引导和形成其创作能力,真正自己写字和写自己的字。而这是需要有一个过程的,至少是一般培训班只月余到半年的时间(还只是课余和业余)所很难完成的。当然,苏东坡也曾说过书法学习“苟能通其意,尝谓不学可”的话,只是这一过程需要的时间会更长。那么当今书协举办的一些书法培训班又是如何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将一些本不太会写字,至少是写字不太好的人培训成写好字,甚至培训成书法家的呢?
让我们还是先看看这些书法培训班到底怎么培训的,又如何培训的吧!
先看选帖,这样的培训班所选碑帖一般说来数量都比较多,奇怪的是颜、柳、欧楷常不在其列,一般都会初选褚遂良楷书、集王字《圣教序》等开始,然后向上有魏碑、汉简、楚篆、秦隶,向下则有宋四家及元明清诸家的法帖,总之,这些碑帖多是一些知名但又名气不太大的那一些。
也就是说,一般都选那些即使写走样也轻易看不出来或者挑不出毛病的碑帖。
学书法说到底,其实主要就是临帖,培训班内的培训当然也一样,只是培训班在这么短期内是不可能让学员在临帖上走得多远、体会多深的,那么其又是如何让学员在这一点上获得立竿见影的效果的呢?一句话:照葫芦画瓢。
当然书法学习之初都有一个照葫芦画瓢的过程,但是这只是最初级的阶段,可当今书协举办的培训班,常常是将此实际上做为了终级目标,只要被培训者初具这种照葫芦画瓢的本领,其培训似乎便大功告成了。为什么这样说呢?请看事实!
只要是从培训班里走出来的人,如果让其对照着帖,一般都能“写”出与帖有几分相像的“褚遂良体”“碑体”或任何“体”的字的,但是一丢开帖,让他自己写字,笔下便立马什么“体”都没了,就又完全回到他自己的“手写体”了。其实这既是被培训者照葫芦画瓢的结果,也是培训者的所谓培训只是让学员照葫芦画瓢的最好证明。
但是这不要紧,因为被培训者既已具备了一定照葫芦画瓢的能力,就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创作”了,这时选一首唐诗,然后将诗中所有的字在一种或多种碑帖中一一找到所对应的字,再借助电脑PS技术和复印、喷绘技术等,最后照葫芦画瓢到一张宣纸上(甚至将宣纸蒙在喷绘好的灯箱塑料纸上直接“描红”),一张书法“作品”就诞生了,然后,将此送去参加各级各类书法展。
培训者一般都是因为收了被培训者不低的费用,为了自己培训的品牌,从中利用各种潜规则加以帮忙自是不在话下,最终只要参加培训者,作品入展自然也不在话下,甚至还会获奖,于是一颗又一颗书法新星便升空了,升空后自然成了“书法家”。
既成了“书法家”,对当初的培训多有不满,岂还有什么话可说!纵使自己觉得并“不会写字”,但是又岂能自打耳光!再说了,培训班赚了钱,受培训者得到了“书法家”名号,已经双赢了,双方谁还会说这种方式不好呢?
进入砚田书院书友圈,每天进步一点点: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