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内蒙古日报
每天上午9点,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67岁的贺祥老人,准时来到小区旁的阿拉善盟文化馆上萨克斯课,这是他学习萨克斯的第二个年头了。“盟文化馆免费开设培训班,让我们老年人能够老有所学、老有所乐。除了学萨克斯,我参加的合唱团还拿了好几次奖呢!”贺祥老人高兴地说。
贺祥老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的公共文化服务只是阿拉善盟覆盖城乡“10分钟文化圈”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阿拉善盟通过着力打造城乡“10分钟文化圈”,形成了覆盖盟市、旗区、苏木镇、嘎查四级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随着该盟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供给空前丰富。“10分钟文化圈”让阿拉善广大居民的生活因文化而更有质感和温度,大大提升了城乡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据了解,阿拉善盟文化馆每周对外开放112个小时,为群众免费提供排练场所、演出服装,年均开展500人以上的大型文化活动、演出70次,每年为特殊群体服务10次,开办成人钢琴、书法、蒙古象棋、合唱、声乐、器乐等11个门类的艺术培训班……一系列多彩的文化惠民活动,打造出一道覆盖城乡的亮丽文化风景线。
“群众有需求,我们有回应。”阿拉善盟文化馆馆长赛娜说,近年来,该馆通过“送文化”和“种文化”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精准化,满足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群众的文化需求,并结合“我们的节日”“文化进万家”等主题活动,着力打造“百日消夏”、全盟广场舞大赛、新年音乐会等7个文化品牌。零门槛、均等化、普惠制的公共文化服务,进一步提升了群众的参与度和获得感。
今年以来,阿拉善盟文化馆文艺辅导部持续开展“订单式”公共文化服务,促进“供需”有效对接。“我们根据‘订单’需求,为阿吉奈艺术团成员、老年大学学员、广场舞大赛参赛选手辅导上百次,编排舞蹈《萨吾尔登》《辉煌中国梦》和《舞韵阿拉善》等,培训700余人次。”阿拉善盟文化馆文艺辅导部舞蹈教师傲云说。
占地6400平方米的阿拉善盟图书馆不仅外观大气,而且馆内藏书丰富,各种创意活动轮番举行,成为阿拉善盟名副其实的文化地标和“网红打卡点”之一。
“今年图书馆推出‘信用阅+’服务,读者可凭借书信誉换取积分,积分越多能借的书越多,以前我能借4本,现在能借6本啦。”读者白宇新说。多年来,阿拉善盟图书馆坚持开展外借、阅览、电子图书、多媒体视听、参考咨询、文献检索等多类型、多层次服务,并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阅读推广活动,不断丰富以阅读为核心的综合性文化服务,“阿拉善文化讲堂”“我们的节日”“4·23世界读书日”等品牌文化活动效果显著,广受群众欢迎。
今年,该盟图书馆上线了手机图书馆小程序,推出馆藏检索、一键续借、数字阅听等多种个性定制服务。据统计,该盟图书馆馆藏图书从2009年的7.3万余册增至现在的28万余册,年平均服务读者10万人次。
与阿拉善盟图书馆相隔约300米的阿拉善博物馆,每到周末或寒暑假都会门庭若市。“我经常带孩子到博物馆参观学习,还不定期参加馆内活动,收获很大。”居民斯琴说。
阿拉善博物馆馆区占地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8万平方米,展厅面积5000平方米,馆藏文物32724件(套),是一座历史与艺术并重,集收藏、展览、研究、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先后被评为国家二级博物馆、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近年来,我们用好线上线下平台,不仅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中华文明优秀成果,还不断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并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功能作用,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共文化的需求,如今博物馆已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阿拉善博物馆馆长张震州介绍说。
据了解,近年来,阿拉善盟通过打造“10分钟文化圈”,各级公共文化场馆年均开展线上线下群众文化活动2700余场次,惠及群众80余万人次。“我盟将进一步优化公共文化资源配置,加强各级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打造新型城乡公共文化空间;统筹推进公共文化资源整合,提高公共文化资源利用率,扩大优质文化供给,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阿拉善盟文旅广电局副局长曼德尔娃说。(记者 刘宏章 通讯员 闫琛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