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武术乡 劲吹三国风
新华社兰州7月15日电(记者贾钊、郎兵兵)年近八旬的康忠保一袭白衣,满头华发,一杆2米多的长枪在手中舞动,婉若游龙。场下观众掌声雷动。
6月24日,康忠保在武山县第二届武林大会上表演“姜维黄龙带把枪”。 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康忠保是首批“全国武术之乡”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的一位武林高手。他表演的武术套路叫“姜维黄龙带把枪”。
“相传三国名将姜维善使一杆黄龙带把枪,驰骋疆场,建立赫赫战功。”康忠保自豪地说,家乡天水是姜维故里,他是“姜维黄龙带把枪”的第21代传人。
史料记载,两汉、三国时期,武山县所在的陇山以西、渭河上游战将辈出,如西汉名将李广、赵充国,三国名将姜维、庞德均是此地人。
这是6月24日拍摄的武山县高楼镇铁笼山一角。 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如今,武山县一带依然习武之风浓郁,八营村、斗底 、曳兵村等村名依然保留着古代营盘的色彩,几乎每个乡镇都有武术协会指导村民习武。“三国风”“武术风”在这里经久不衰,姜维、庞德等历史人物依然备受敬仰。
“姜维大战铁笼山”是当地民间广为流传的三国故事。铁笼山位于武山县西南,相传姜维与邓艾曾鏖战于此。盛夏时节,走进武山,窗外景观从平畴沃野过渡到悬崖峭壁,一座座铁青色的山峰立了起来。
武山县文物保护中心主任裴应东说,1975年至1999年,铁笼山附近的几个村落修建梯田时,多次出土箭镞、残枪、短剑、矛头、盔甲、五铢钱等文物。
“崇文尚武”的中华武术传统在当地已化为许多人的两大爱好:品三国、习武艺。康忠保就是因为自小喜爱读《三国演义》,产生了对姜维、庞德等“老乡”的崇敬,进而研习“姜维黄龙带把枪”的。
“我12岁习武,师从平凉崆峒山道士杨俊明。他教了我很多功夫,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姜维黄龙带把枪’。”康忠保说,他自1983年收徒传艺,如今培养的第22代传人也已经有7个了,他希望这套武术代代相传。
不久前,武山老、中、青三代武术名家率弟子齐聚县体育馆,举行了一场“武林大会”。“武林大会”现场华灯璀璨,音乐激昂,一群稚气未脱的孩子站在舞台中央拜师学艺。
“我的梦想是当一名武术教练,有时做梦会梦到和一个高手过招,很刺激!”11岁的李疆辉说。
6月24日,周亿琴在武山县第二届武林大会上表演少林刀法。 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中国武术学院的周亿琴凭借一手少林刀法斩获本届“武林大会”一等奖。这个酷爱武术的重庆女孩今年刚嫁到武山,她和丈夫在武山弘武堂武术培训学校担任教练。
“武山县男女老少中皆有习武的人,这里还有女掌门人,4岁多的小娃娃看到武馆宣传片就走不动道儿了。”周亿琴说,在习武蔚然成风的地方任教很有成就感。
武山县委书记王新强说,多年来,武山县将弘扬传统武术与全民健身相结合,连续举办了39届武林之春武术表演大会和两届武林大会,常年习武人数7万多人,组建武术队65个,在国家级比赛中获得奖牌300多枚,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武术后备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