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剧本杀的青少年越来越多,且年龄越低喜欢的比例越高。然而,目前不少剧本杀存在血腥、暴力、色情、恐怖等内容,并不适合未成年人接触
市场衍生出专门针对低龄儿童的“儿童剧本杀”,但很多儿童剧本来源不明,只是商家的一种营销噱头,有些剧本要求孩子们背古诗、做奥数题,有变相教培之嫌
青少年选择剧本娱乐活动有其合理性,不该一刀切地禁止,而是应该在剧本审核、分级、剧本内容开发、市场监管、行业自治等多方面着手对未成年人剧本活动进行规范
“哇……”眼前的孩子突然大哭起来,止都止不住,几近崩溃。
这是今年11月的一天,来自上海的包女士和朋友一起玩剧本杀时发生的一幕。他们玩一个叫《一点半》的微恐推理本,因为这个剧本要求游戏人数为6人,包女士一行与3位陌生人临时组队。按约定时间走进剧本杀房间时,她发现对方3人年纪都很小,一问方知,两个高中生,还有一个是其中一人的弟弟,才上小学。
开始玩本后,让包女士感到啼笑皆非的事发生了——那位小学生在阅读剧本时坚持要读出声来,剧本中还有大量他不认识的字,需要求助现场DM(游戏主持人)。因为剧本中有恐怖元素,中间还有工作人员扮鬼、用灯光音效营造气氛,结果把小学生吓哭了。最后,游戏在哭声中草草收场。
未成年人玩剧本杀的情景并不鲜见。资料显示,2021年,中国剧本杀行业市场规模已超170亿元。中国文化娱乐行业协会与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共同发布的《青少年沉浸式娱乐及权益保护研究报告(2021)》显示,超六成青少年表示喜欢、很喜欢玩密室、剧本杀类沉浸式游戏,且年龄越低喜欢的比例越高。
与此同时,剧本杀行业出现了低龄化趋势,甚至衍生出专门针对低龄儿童的“儿童剧本杀”。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不少剧本杀存在血腥、暴力、色情、恐怖等内容,并不适合未成年人接触。有关部门为此出台了针对未成年人剧本活动的限制规定,各地政府也陆续发布相关规定。
多位专家近日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提出,青少年选择剧本娱乐活动有其合理性,并不应一刀切地禁止未成年人接触剧本杀,而是应该在剧本审核、分级、剧本内容开发、市场监管、行业自治等多方面着手对未成年人剧本活动进行规范。
包含暴力恐怖元素
影响少年身心健康
“其实我能理解为啥未成年人喜欢玩剧本杀,因为新奇、刺激,但年纪太小的真不合适,一来阅读不畅也玩不太明白,影响大家的体验感,二来恐怖、暴力等元素太多,容易吓着小朋友。”包女士说。
而现实中,玩剧本杀的未成年人越来越多。“平平无奇的女高中生想找可以一起玩本的朋友”“准高一生欢迎大家组团玩剧本杀”……记者在多个社交平台上以“剧本杀”为关键词进行检索,看到不少这样的“交友”“组团”“分享”帖,且一些血腥、灵异、恐怖的内容成为他们的“兴趣点”。
今年17岁的山西省太原市某高中学生高鑫(化名)已经有2年多玩剧本杀的经历,他和几个同学是固定的“游戏搭子”。“我们最喜欢玩的就是恐怖本,尤其是有场景设计、NPC互动的,这种才刺激、有意思。”高鑫说,现在的剧本杀内容大多有凶杀案和推理环节,甚至包含连环杀手、分尸等情节,这些往往被认为是保证剧情精彩的关键。
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看来,大量未成年人选择剧本杀,是他们新的文化需求,也是未成年人社交娱乐的一种新的活动形式。然而,剧本杀新兴娱乐形式目前仍处于野蛮生长的状态,剧本中大量的血腥暴力甚至色情内容可能对未成年参与者产生多种负面影响。
“这个影响一方面体现在价值观的塑造,有的本子里会掺杂一些不适合未成年人价值观或生活方式的元素,如冥婚、宫斗、人格分裂,还有抽烟、喝酒、吸毒等,在剧本的沉浸体验中,未成年人可能会分不清虚拟与现实。另一方面,未成年人的身心承受能力较差,过于恐怖血腥的内容可能会给他们的身心带来一定伤害,导致失眠、做噩梦等。”孙宏艳说。
孙宏艳提到,还有的剧本存在歪曲历史的情况。“在一些阵营对战的剧本中,玩家会划分成不同的阵营进行对战,最后某一阵营取得胜利。这就可能导致真实历史上某场战争的获胜方,在剧本中却成了失败方,这样的剧情设定可能会使未成年人产生逻辑上的混乱,甚至扭曲其认知。”
出台规定纳入监管
有效保护任重道远
事实上,有关部门已经关注到剧本杀对未成年人的潜在影响,并出台针对性规定限制未成年人接触剧本杀的内容、场景及时间等。
今年6月,文化和旅游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等5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剧本娱乐经营场所管理的通知》,首次在全国范围将剧本杀、密室逃脱等剧本娱乐经营场所新业态纳入监管,实行备案管理。强调剧本娱乐经营场所使用的剧本脚本应当设置适龄提示,标明适龄范围;设置的场景不适宜未成年人的,应当在显著位置予以提示,并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
相关规定出台后,效果如何?
从线上情况来看,记者近日下载查阅多个剧本推理App后发现,这些App均设置了注册账号需进行身份信息验证,仅限年满18岁玩家使用,不对未成年人开放。另一方面,社交平台上有多个线上剧本杀“组局”,只需报名就会被拉入线上群聊,在群聊中进行剧本杀活动。记者咨询了多个提供线上剧本杀的组织人员,他们均未对报名人员询问身份、年龄等信息。
此外,在一些短视频平台上,不少博主正在进行剧本杀直播。为了追求“节目效果”,一些博主会涉及恐怖、三观不正甚至“打擦边球”的内容。如在一则以古代三国时期为背景的剧本杀直播中,扮演周瑜的男生同时迎娶了大乔和小乔。
从线下情况来看,记者近日通过电话、网络联系到位于北京的多家实体剧本杀店铺,以一个论坛上知名的恐怖剧本《瘆》进行咨询后发现,所有店铺均只询问了人数和预约时间,并未对参与人员的年龄限制进行提示。在记者进一步询问这个剧本是否适合未成年人体验后,部分店家称“不建议太小的人玩”,也有店家说“都可以玩”。
在受访专家看来,无论是线上App一刀切地拒绝未成年人使用,还是其他方面对未成年人限制实施的不到位,都需要进一步规范。
孙宏艳说,从尊重未成年人文化娱乐的权利和剧本娱乐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对未成年人一刀切地禁入,有待商榷。应该尊重未成年人剧本娱乐活动的准入权利。
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马丽红认为,目前剧本杀存在大量不良内容,有商家逐利的原因,也有监管不到位的因素。剧本杀行业想要良性发展,应该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即主动承担起保护未成年人的义务,从剧本的内容、游戏的情节设计,再到对未成年人参与游戏方面加强审核管理,从而形成监管、行业、社会、游戏玩家之间的良性互动,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在中国文化娱乐行业协会秘书长孔明看来,目前,相关法律法规处于逐步完善过程中,从业者的保护意识、保护能力却处在相对较低水平;从市场层面来讲,根据剧本娱乐行业特点开展的适龄评测、适龄提示、专人专岗等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方式需要实践检验,消费者也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因此,剧本娱乐行业落实未成年人保护还任重道远。
儿童剧本来源不明
警惕变成另类教培
随着剧本杀市场的不断发展,瞄准更低年龄层的“儿童剧本杀”应运而生。儿童剧本杀通常面向12岁以下儿童,宣称由家长带领孩子参加体验角色扮演、寓教于乐,家长在游戏过程中多处于旁观者位置,并不直接参与。
如今,儿童剧本杀似乎已成行业“风口”。记者查询发现,在北京、上海、成都等多个城市,已经开办多个儿童剧本杀店铺,其中不少店铺与成人剧本杀店铺同名,为店家衍生开办。
不仅如此,在多个社交平台上,“儿童剧本杀”相关词条下,不仅有店家推广介绍剧本,家长分享相关经验,还有一些儿童剧本杀的项目推广帖和创业经验帖,号称儿童剧本杀是“低门槛高收入,名副其实的蓝海项目”。在创业帖中可以看出,不少儿童剧本杀店家都是从儿童教培机构转型而来。
四川成都的何禾今年9月和一群朋友一起开办了赛小探儿童剧本乐,与传统的室内剧本杀形式不同,他们想推崇的是能让孩子们真正玩起来的户外儿童剧本杀。
何禾说,作为一个7岁半男孩的家长以及儿童剧本杀从业者,她发现儿童剧本杀作为一个新兴市场,野蛮发展之下确实存在不少问题:这个行业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什么是儿童剧本杀,导致现在好像只要是儿童+任务+游戏的形式都可以叫作“儿童剧本杀”。
剧本方面,何禾介绍,目前没有一个官方机构,或者标杆型的发行机构来专门做儿童剧本的发行,现有儿童剧本大多来源不明,有的拿名著故事做简单的改编,有的直接把成人剧本改一改就投入使用。“这些创作者几乎没有门槛,有人随便写了几个儿童剧本后,就在社交平台上招收徒弟了,如此质量怎么能保证?”
“还有的剧本有变相教培之嫌,要求参与的孩子们背古诗、做奥数题。这些美其名曰融合了学科知识的儿童剧本杀,实际上就是为了满足某些家长的执念,与儿童剧本杀让孩子们快乐、休闲的初衷相背离。”何禾说,儿童剧本杀行业内的DM也缺乏专业培训,有的是大学生、教培老师直接当DM,有的甚至毫无教育、文学等专业背景,很难保障儿童在娱乐过程中的健康体验。
“儿童剧本杀,可以成为一种传递价值观、正能量、人文观以及普及一些常识与知识的有趣方式或路径,但一定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共情他们的需求。真心希望这个市场能百花齐放。”何禾说。
据马丽红观察,目前儿童剧本杀剧本的题材大体分为三类:与课本知识相关或取材于一些课本课文,有些就是以往教培的内容;逻辑推理类,整体上比较接近成人剧本杀,适合年龄大些的孩子;财商类沙盘游戏,类似于《大富翁》。“如果剧本内容健康,参与过程规范,对启发儿童智力、增长知识是有帮助的,因此需要对行业进行必要的监管,比如进行剧本备案审查制度,并建立举报和查处机制,最大限度防止将不健康的内容向不具备甄别能力的儿童输出。”
孔明告诉记者,行业协会也注意到一些商家在宣传时使用“儿童剧本杀”这样的名称。“根据我们的调研,‘儿童剧本杀’目前更多是一种营销的噱头,市场上真正开发此类产品或面向儿童组织经营活动的数量极少。对于这部分市场探索,我们持谨慎态度,也希望有相关计划的企业务必做好市场调研,遵守政策法规,不要盲目试错。”
系列规范陆续发布
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除《关于加强剧本娱乐经营场所管理的通知》外,自2021年起,上海、天津、辽宁、重庆、成都等地陆续出台了相应的管理政策。如成都市文广旅局等7部门联合制定《促进剧本娱乐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办法(试行)》,规定剧本娱乐经营场所应向相关部门登记并领取营业执照,自经营之日起30个自然日内将经营场所地址以及场所使用的剧本脚本名称、作者、简介、适龄范围等信息进行备案。
今年3月,中国文化娱乐行业协会正式成立沉浸式剧本娱乐专业委员会。近日,该协会发布《文化娱乐活动内容自审规范》和《剧本娱乐活动适龄提示指引(试行)》,明确了禁止内容,同时从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和身心健康出发,将剧本娱乐活动适龄范围划分为“12周岁(含)及以上”和“18周岁(含)及以上”两个阶段。
在孔明看来,剧本娱乐行业在发展初期就能得到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如此重视,出台系列法规政策,这有助于行业健康发展。“从立法角度对未成年人进行保护,永远只有‘进行时’。”
孙宏艳说,在剧本娱乐市场的规范上,首先要尊重未成年人的权利,拒绝一刀切地禁止未成年人接触剧本杀。其次,仍要不断加强监管,确保行业绿色、健康、儿童友好。在年龄划分方面,可以考虑更加细分;在剧本审核评测方面,由于剧本量大,且种类五花八门,建议建立多学科多部门协作的专门审核团队。
“现有的适龄提示总体来说还是较为简单,有关部门未来应出台专门的剧本杀门店、剧本的行业标准,将未成年人保护的内容纳入其中,厘清市场监管部门、文化部门、消防部门以及商家、未成年人自身等各方主体责任。”孙宏艳说。
孔明说,剧本娱乐行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建议广大从业者要充分认识并珍惜这个机会,锁定“高质量”目标,坚定不移地做好管理部门帮助行业制定的规定动作,提升合规能力。同时也希望政府管理部门、媒体和社会各界对剧本娱乐行业进行监督,用包容审慎的态度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推动新业态不断成熟。
“对于未成年人保护这个行业必答题,我认为全行业的认识要统一,那就是积极面对,科学防护。科学的适龄评测与适龄提示一定是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和市场实际需求的保护措施,从业者要用实际行动把这两项工作做扎实,做到位,做出效果。”孔明说。
马丽红说,这些法律规范为保护未成年人健康参与剧本杀游戏奠定了制度基础,但尚需对监管和处罚措施予以细化。同时,社会和学校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增强对不良内容的甄别能力和抵制意识,加强自我管理和保护,享受健康向上的游戏乐趣。
记者 孙天骄
来源: 法治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