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以后,校门口的培训班纸飞飞又变多了,“培训大军”也再度集结。以至于最近两天,网上又开始冒出“一对硕士父母竟教不了一个小学生”的调侃与无奈——
刚一开学,南京一所名校二年级的小安就开始了密集的英语培训课程,他的父母虽是分别毕业于国内985与211大学的硕士,但为了让孩子受到“专业”的培训,还是坚定地给小安报了班。
妈妈说:“苦虽苦,孩子的语言敏感期没几年,不能偷懒。”
于是,网上便又掀起了一轮关于教育焦虑的讨论。
1
一对硕士父母教不了一个小学生孩子
房产中介成了“教育专家”
和小安父母一样,对孩子学习无比焦虑的家长显然不在少数。新华社昨天便有这样一篇文章火了《两个硕士竟教不了一个小学生——谁在靠你的教育焦虑“吃饭”》。
硕士父母教不了孩子,家长不惜成本择校……文章中分析的教育焦虑及培训机构套路可谓扎心——
1、培训机构成“心理专家”,百般套路引诱家长“上钩”
“要专挑孩子不会的提问”“一定要让家长感觉自己孩子真的不太行”……培训机构的“攻心计”阵地甚至还直接移到了手机上。
一位刚刚幼升小的家长发现,自从孩子确定要上家附近一所著名小学后,就被拉进了“某小学入学群”。刚开始,大家交流孩子和家长信息,相谈甚欢。随着人数增多,广告出现了——暑期游学团、游泳教练等等,而最多的还是各种培训班的推荐。
“真是聊着天就把你给‘套路’了。”家长说,每次都是他家孩子学什么了,感觉很好给大家推荐,然后几个固定的托儿开始跟帖。“我孩子也在这家学的,真不错。”
摸透了家长攀比、盲从的心理,培训机构就会利用各种群圈定目标受众,打着分享升学信息、提供升学指导的旗号,散播报名紧张等信息,制造焦虑气氛,“吹风”中就把生意给做了。
2、房产中介成了“教育专家”
开学后,虽然家长对学区房的追求暂时降温,但租房陪读的市场却又火爆了起来。房产中介往往用着“学区房=优质教育资源=孩子的美好未来”的逻辑,来煽动家长。
有调查发现,一些在网络上、在微信朋友圈里被炒得火热、看起来出自资深教育人士的文章,背后的写手却是房产中介机构:
“学区房”中介开始做自媒体,自己给自己写软文。一边炒作着小学、中学的排名,一边在群里鼓动家长一定要买学区房,更新学区房房源。房产中介俨然变身“教育专家”。
3、商业中心变成“超级学校”
尽管家长、学校都不断在呼吁着减负,但是校外的“烧钱”并没有停止,而嗅到这一“商机”的商业综合体便迎来了新生。
无论是在成都还是在其他城市,都经常能看到一些商业中心正在变身“超级学校”。许多商业体每一层楼都至少有两家培训机构入驻,甚至有些商业中心外围已经布满了培训机构的招牌及宣传语。
每到周末、假期,背着书包的中小学生频繁进出,孩子们的身影从一楼的英语班出来,又进入二楼的奥数班,匆匆吃完午饭,再进入三楼的舞蹈班。
门外等候的家长中不乏硕士、博士,他们一边焦虑地在刷着手机,吐槽起步阶段的数学、拼音、图形这么简单收费却不低,但又很庆幸自己第一时间“秒杀”到了课程。
这样的百态,作为家长的你,一定都不陌生。
2
培训班不是洪水猛兽
但在给孩子报名前先问自己三个问题
如今家长孩子们面临的选择越来越多,但在孩子的教育问题面前,每一种选择似乎也意味着放弃——
我们曾经尊崇“快乐至上”,可是又怕宽松教育不过是个伪命题;
我们将孩子送入一个个培训班,却又怕这会扼杀孩子的创造力……
这样的教育焦虑能瞬间缓解么?恐怕不能。尽管有研究证明,不上辅导班的孩子后劲更足。但在“要不要给孩子报辅导班”这个问题面前,很多家长依然在纠结一番之后,选择了“报”,甚至有的是越多越好。
培训班到底该不该给孩子报?当然不是不可以,但是在报名之前,你需要先想清楚下面这些问题,毕竟指望把孩子丢给培训班是不现实的。
1、孩子是否感兴趣?
比如奥数,如果它只不过是加重了孩子对数学的反感,何必强求?所有的培训班都应该是基于孩子的兴趣基础之上,这才是他们向前的驱动力。
2、你是否有时间陪伴?
一般的家长指望培训班培养孩子兴趣,但聪明的父母一定是和孩子一起发展兴趣。如果给孩子报了培训班,家长也一定要抽出时间亲子陪伴,陪孩子练习,关心孩子的进度。
上课不过是给孩子一个基础,真正的训练都是在课后。如果家长做不到课后的亲子陪伴,指望培训班包办一切,那你给孩子的压力,不过是给自己的心理安慰。
3、你能否调节好自己的心态?
你是否认为孩子报了班就能迅速进步?是否对他们抱以很大的期许,比如要提高XX分,要考到全班前X名?
如果你是用这样的心态看待孩子的学习,那只会加重你的焦虑,加大孩子的压力,严重起来甚至会破坏亲子关系。
3
焦虑或许难以消除
但你至少可以做些努力
家长们倾其所能不过是希望把孩子送入名校,拥有更好的未来,但是,进入名校之后呢?
斯坦福大学新生部的主任Julie Haims,在新生部待了10年,每年都能遇到无数初入名校的新生:他们中有太多人,要么被迫顺着父母规划好的路径走,要么事无巨细地需要父母帮助。但要让他们真正成人,不至于对世界束手无策的家伙,父母的焦虑显然是没有用的。
因此,她给了焦虑的父母们这样8个建议。
1、给孩子自由玩耍的时间
没有目的性的玩耍对孩子而言非常重要。在确保基本安全的前提下,家长该为孩子创造独立思考、冒险和个性养成的机会。在玩耍过程中有点磕碰很正常,准备好拥抱和邦迪,但不要时时刻刻在他们耳边唠叨“小心”、“慢点”。
2、传授基本生活技能
不要为孩子代劳一切事情。比如早上叫醒他们、帮他们收拾书包、准备午餐等等,这些事情孩子完全有能力独立完成。
3、教会孩子如何思考
未来,很多工作都会被机器所取代,而许多新产生的工种都需要思考。为了让孩子学会思考,家长要试着与他们对话,同时抑制住自己想直接给出答案的冲动。
4、为努力工作做好准备
要培养孩子努力工作的意识,家长要率先垂范,可以从让孩子帮忙做家务开始。下达任务时要给出明确的指令,如果孩子是第一次做,要讲清楚详细步骤,说完以后就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摸索。
5、让孩子自己规划人生
你长大后想干什么?你想学什么专业?这是大人们经常问孩子的问题。但是,其实家长心里早已有了对孩子未来职业的刻板想法。
你为何不愿意真正接受孩子内心的想法?不再期望他们成为某一种特定的人,比如医生、律师、科学家……
6、培养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
抗挫折能力只能从真正的困难中获得,恰如其分地夸奖孩子,而不要老是把“你真棒”“聪明”“做得真好”等挂在嘴上。避免以下假象:
你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你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应该上大学;你现在就可以拥有;你一旦参与就已经成功了;你能得到所有想得到的东西……
这些善意的谎言会让孩子在真正遭遇困难时情绪波动。家长应该如实告知孩子事情的真相。
7、选择学校时不要只盯着那几所顶尖名校
很多家长其实无法判断什么样的学校适合孩子,只是迷信于一些流传的学校排行榜。但,那并不能说明学校和孩子的匹配度有多高。
不妨多参考一些榜单,多了解了解学校的真实情况,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8、倾听孩子的心声
在与孩子聊天时,他们经常会先说一个开头,试探家长的反应。如果你认真听,鼓励他们继续讲,才有可能听到一个完整的故事。你可以说出自己的想法,但不要因此驳斥他们的观点,交流时无需争论对错。
我们或许无法一下子就改变孩子的教育模式,焦虑说到底也难以消除,但至少可以给孩子更多的机会和“试错”的可能。即便术业有专攻,一对数学专业的硕士父母或许教不了孩子英语,但是一定还有比英语更重要的能力,等着你传递给孩子。
文 | 默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