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5年重组以来,青岛交响乐团成为岛城古典乐发展的一面旗帜,每年如约而至的音乐季,国内外知名艺术家们加盟助阵,演出曲目库日渐丰富……这支年轻却冲劲十足的交响乐团成为与深圳交响乐团、杭州爱乐乐团等齐名的一支交响劲旅,并日渐在国内外的交响乐盛事中占有一席之地:青交乐季巡演、国家大剧院演出、谭盾音乐周,以及参演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典等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关注的目光。
与此同时,青交的乐队阵容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关注青交发展的岛城乐迷们注意到,乐团稳定了10多年的演出阵容从今年开始不断“微调”,这不是每年业务考核后的例行调整,而是引入了更多新鲜血液。这是青岛交响乐团自今年年初启动“合同制”新首席招聘计划所带来的变化,这一计划堪称是乐团自重组以来在人员配置上的最大动作。名校毕业、硕士学历、海外留学经验……乐团的艺术总监张国勇抬高了招聘准入门槛,带来的最为直观的变化就是来自国内外艺术高校的优秀乐手们不断充实着青交的演出实力,使青交迈入一个“新”时代。
母女搭档 90后姑娘做首席
细心的乐迷注意到,在近两个月的多场演出中,坐在乐团首席位置上的是一个年轻的面孔,她就是25岁的姜宛书。这个刚刚从丹麦皇家音乐学院以专业满分成绩毕业的青岛姑娘,在经历了近乎严苛的选拔考试后,坐上了青交首席的位置。而她的另一个身份则是青交第一首席刘玉霞的女儿。母女搭档,在同一交响乐团分别担任第一、第二首席,在国内外的交响乐团都是极为鲜见的事情。
刘玉霞与女儿姜宛书同台
在交响乐团做首席演奏家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呢?知乎上的一条问答或许会让我们了解:首席演奏家比其他团员要累,到外地演出时,大家都可以出去观光放松,首席却必须留下认真读总谱。首席的身份虽然光鲜,也是一个最容易招来非议的位置,只要做一天首席,心情就一天不能放松,因为,每一场演出的质量都与首席息息相关。
“海归”加盟 注入了新鲜活力
年纪轻轻的姜宛书能胜任青交首席的职位吗?她能带给乐团怎样的与众不同?相信所有的人都持有这样的疑问,对此,乐团的艺术总监张国勇只淡定地说了一句:“她可以的。”与姜宛书合作演出过的著名小提琴家Joseph Silverstein评价她的演奏 “具有迷人的音色和出色的音乐感知力”,柏林爱乐乐团首任首席Leon Spierer称赞她“具备了成为乐队首席人才的优秀潜质”。
刘玉霞与女儿姜宛书
对于外界的质疑,姜宛书淡然处之,“我很清楚乐团需要我做什么,乐团的艺术总监张国勇在招聘启事中说得很明确:乐团需要我们这些曾经有过海外求学经历的人为乐团带来正统的、学院派的、比较规矩的西方古典音乐,一定要为乐团注入新气象。 ”姜宛书坦言,乐团的同事都有着多年职业乐团的演出经验,技术没问题,“他们在这个乐团里坚守了十几年,经验足,曲目量大,只不过是没有合适的机会走出去再学习。其实古典乐也在飞速发展,这也是为什么张国勇总监特别希望海归人才为乐团注入新活力。我们这些年轻人不仅仅带来了热情、动力,还有许多古典音乐演奏观念以及专业领域的新发展。”姜宛书表示,“新加盟的年轻成员可以把近些年在国外学习工作中所收获的知识和经验与大家分享,逐渐拓宽大家的国际视野,明确不同风格的西方古典音乐处理诠释方法,促进乐团更快更好地与国际接轨;老团员们向我们传授经验和磨合方式,大家互相切磋、彼此了解,从而实现更多信任与默契,这才是最正确的打开方式。 ”
“鲶鱼效应”全团呈现新风尚
与姜宛书一同入职青岛交响乐团的,还有3位新首席、4位新乐手,分别是打击乐首席孙菁晨、大提琴首席郭晓、中提琴首席张雨帆,以及双簧管兼英国管演奏员李子慕、小提琴演奏员吕睿、打击乐演奏员宋雨哲、单簧管演奏员张赫。名校毕业、海外留学经历是他们的共同特点,其中孙菁晨是第一个毕业于茱莉亚音乐学院打击乐本科专业的中国学生,并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皮博迪音乐学院拿到了硕士学位。
青交打击乐首席孙菁晨
对于未来,这些新人乐手们信心满满。大提琴首席郭晓说,“年轻代表着朝气活力。也许我们缺乏足够多的乐队工作经验,但是我们有过硬的技术,有着在工作中不断汲取知识以及经验的心。我们在工作中会把在国外学习到的知识及理念跟乐团的同事分享,这些都有利于青交更好地发展。”郭晓表示,青交每年都会举办“大提琴之夜”,自己加入后,青交的大提琴声部一共有10位演奏员,10把大提琴的重奏所带来的视听效果是很壮观的,“我希望我的到来可以为青交的大提琴重奏做出贡献。”中提琴首席张雨帆则认为,新成员给乐队带来的最直接益处,就是让乐队可以更好地与不同的指挥,特别是外籍指挥们沟通。“国外留学的背景,让我们在排练中可以更好地理解外国指挥们对乐队提出的建议和对乐曲不同的演绎,从而帮助各个声部和整个乐队更快更好地达到排练要求。 ”
青交大提琴首席郭晓
突破体制束缚招兵买马,是今年年初青交团长宋小伟的新规划,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自2005年重组以来,青岛交响乐团在国内城市乐团中的影响力不断扩大,而为乐团注入新鲜血液则是艺术发展的规律,“采用招聘模式聘任合同制声部首席,这些首席跟我们固定合作,可以补充我们的首席队伍,提高我们的演奏水平,丰富我们演奏实力和水平。 ”
青交中提琴首席张雨帆
新人乐手们为乐团带来的 “鲶鱼效应”,让这支乐团呈现出了新风尚。原先的老团员们对这批新人乐手的表现极为认可,“首先他们有年龄优势,精神面貌很好,年轻人的冲劲和干劲十足,也没有家庭负担,下了班之后经常会看到几个新人留下来练琴。其次,他们在国外非常系统地学习音乐,不仅学习乐器乐理,还学习作曲和创作背景等内容,综合素质更强。尤其国外音乐学院有专门的乐队课,所以他们一进团就跟得上乐队的节奏。 ”
遵循惯例 “引援”只是开始
现如今,这些乐手们已经入职将近3个月,参与了乐团大大小小10多场演出,青交业务副团长、首席刘玉霞用“积极稳妥,稳步推进”8个字对他们进行了评点,“新乐手需要学习老乐手的经验和精神,老乐手要学习他们新的理念。我们还是保留着原来的首席,只是增加了首席的力量,也参考了其他乐团的改革经验。 ”她表示,乐团总要有新鲜血液,“我们这次增加的新首席都是海归,而且基本都是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出去的,拥有最好的学历、最好的经历,在国外有过演出经历,还有在国内乐团担任过声部首席的经验。他们的加盟,对我们的演出水平确实有促进,对演出队伍的确有激励,也增加了竞争意识——高手来了之后,大家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 ”从业务角度来讲,刘玉霞认为,新乐手的加盟让青交的演奏理念、风格发生了变化,“他们的声音非常专业,声音上的发音训练和音乐上的处理手法都很先进,让乐团感受到了国际化的演奏方式。 ”
更换或是引进首席,对于一支职业交响乐团来说并不是什么稀罕事,据艺术总监张国勇介绍,“这在爱乐、上交、深交、广交都很常见,而且有的乐团常年招聘。国外乐团还常年备有替补乐手。青交的这次招募不过是遵循惯例的一次调整,随着新乐手们的入职,招聘暂告段落,但对优秀演奏人才的渴求是一直存在的,比如圆号,有些作品需要8支、10支甚至20支圆号,“当然,这与乐团的经济实力也有很大关系,圆号乐手在全国乐团都是稀有资源,20万元年薪都很难请到。 ”
引入外援,激发现有人员的活力,无疑是青岛交响乐团的一次求变之举,而能上能下,则是青交此次突破体制束缚招兵买马的精髓所在。对于考核问题,青交业务副团长刘玉霞表示,“未来这些聘任制首席也会接受考核,大家统一进行考试。就现在来看,这些新人的训练比较全面,系统的学习经历给他们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学院派、起点高,相信他们只要保持积极态度,应该会取得长足的进步。 ”但考核也意味着标准统一的评价体系,这对于每年都要进行业务考核的老乐手来说并不是全新的挑战,“竞争上岗,如果你考进来,但是后来自己懒惰了,被调整位置也是很正常的。新人进入乐团总有个适应期,国外也是这样,乐手与乐团融合得好,才能成为乐团成员。当然,老乐手们也同样要自我加压,毕竟考核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 ”
有理由相信,青岛交响乐团主动求变吸收新鲜血液,推进考核机制,必将使整个团队迈进 “新”时代,朝着更光明美好的未来前进。
新闻故事
最严苛的考核 最年轻的首席
90后的姜宛书坐上了青岛交响乐团最受瞩目的位置,既是乐团中最年轻的首席,也是最受全团宠爱的小姑娘。对青交独特的感情让留学归来的姜宛书义无反顾地回到家乡,因为她可以说是“在这个乐团里长大的”。
与众不同的学艺之路
父亲是制琴师,母亲是小提琴演奏家,从小就浸润在音乐氛围中的姜宛书学习小提琴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但她的学艺之路与许多“熬”出头来的小提琴演奏家不一样,她的履历中没有音乐学院附小、附中的求学经历,而是在普通公立学校学习,并且成绩非常亮眼,一路考入了青岛二中高中部。 “我能理解我爸妈的想法,他们不想因为自己的职业影响,让孩子早早规划好人生,很希望尊重我自己的意愿,于是一路走一路看,直到我能够确认自己的心意。 ”姜宛书透露,大概是在高中一年级下学期的时候,“我发现拉小提琴已经成为我骨子里的一种习惯,而且我比别人对这个乐器更为熟悉和了解,所以想试一下。妈妈帮我联系了中央音乐学院的老师,平日寄宿在学校,每个周末赶最早的火车去北京跟老师学琴两个小时,然后当天再坐火车赶回青岛。我唯一与其他普通高中生不同的,可能就是别人上自习的时间,我会跑到琴房去练琴。 ”
姜宛书顺利考入了中央音乐学院,求学期间获得国家公派硕士研究生资格,赴丹麦皇家音乐学院学习并以专业满分的成绩毕业。
一纸招聘书发出的召唤
就在姜宛书毕业时,青岛交响乐团发出了招徕海归演奏人才的招聘启事。“因为编制、体制的原因,我从来没有想过到青岛交响乐团工作,而且刚刚毕业那会儿,我更希望能够入职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交响乐团,但是青岛交响乐团发出的这一纸招聘书让我有些跃跃欲试了。毕竟是家乡的乐团,而且我从小就跟着妈妈到乐团上班,几乎是在这个乐团里长大的,有着天然的亲切感,为什么不来试一试呢? ”
不足一周的准备时间,拉幕式的闭关考试,以及秘而不宣的评委阵容……青交这一次的招募考试极为严苛,姜宛书坦言,国外求学这几年的室内乐合作,以及乐队训练为她的应聘提供了很多的帮助,“小提琴作为一个独奏乐器,国内的专业院校大多锻炼的是独奏能力,在曲目的涉猎上也是以独奏作品为主,而我在国外求学期间,老师会更注重多方面能力的训练,我有室内乐合作、乐队培训以及独奏3个专业课的老师,在大学期间,我还担任过中国青年交响乐团的乐队副首席,并参加了两个重奏组,这都是在独奏之外应该涉猎的东西。 ”此外,姜宛书还透露,在国外这几年,学校也专门进行过虚拟面试能力的培训,所以她对乐团的招聘、面试并不陌生,平日也积累了不少的曲目量。 “二轮考试前一周,是最紧张的,那几天练习也比平日多了很多,尤其是提前一周才公布的考试作品,还有随机的独奏考核,现在想来都觉得很激动。 ”回想自己参与考核的经历,姜宛书说,用一周的时间来准备一首作品肯定是不够的,不过也正是这一周的时间,能够检测初演奏员的识谱能力、演奏能力,“我相信评委的目的并不一定是要让作品被演绎得准确无误、完美无缺,而是希望找到对作品的感觉最对,对风格的理解、节奏的稳定和音准的把握最好的那个应聘者,哪怕他有失误和瑕疵。 ”
时间会给出最好的证明
从小跟着妈妈学琴,长大以后又跟妈妈在同一个乐团工作,“这着实是一件意料之外的事情。 ”姜宛书坦言,在别人眼中风风火火、气场强大的妈妈,对她而言算不得严师,“妈妈对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你再不好好练琴,我就把你送到别的老师那里去学琴’。我能理解我妈的想法,如果要求太严苛,就像是逼着我搞专业一样,所以她并不愿意那样做。 ”而跟着妈妈学琴,唯一的好处就是从未放弃过。
已经入职一段时间的姜宛书至今还是很难用准确的词汇来描述自己的感受,“乐团里的很多同事可以说是看着我长大的,对我极为了解,甚至食堂的大姐对我也格外照顾。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进入到一个新的单位,认识一些新的人,面对一些新的状况,都需要适应,但是对我来说,这里太熟悉了,就像是我的另一个家,大家彼此之间都会非常熟悉,即便是一起探讨专业问题,大家也会很自然地喊起我的小名‘晶晶’,而不是‘首席’之类的,这让我感觉很亲切。 ”姜宛书说,自己从来没有避讳过自己跟妈妈的关系,大家也觉得这是很自然的事情,反倒是外面的人会有一些想法和非议。 “当然,这都是人之常情,最终能够考量这个位置的还是演奏水准,我所要做的就是把自己的琴拉好,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时间会给出最好的证明。 ”姜宛书表示,“我妈妈身上的职务有很多,工作量也很大,她是业务副团长,还是海大艺术系的老师,相较之下,我就是单纯的乐团首席,我参与不了她的工作,对于她的工作也完全不了解,她忙她的,我干我的,我们的工作领域是不太一样的,只是有一些曲目,如果总监需要的话,我跟我妈可能会同台,我妈做首席,我坐副首席,但那时候,即便在同一个舞台上,也是同事关系,考虑的是专业演奏的事情,而不会在演出的时候闲话家常。下班后一起回家也很正常,乐团里也有很多家属关系,所以这种感觉更像是一个大家庭。 ”
来源 | 早报记者 周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