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好春光,大棚育秧忙。3月27日,在湘潭县春静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育秧大棚内,排头乡排头岭村左家组村民刘冬香正在流水线上忙着给育秧盘上营养土。自3月1日开始,她和另外6名村民就被合作社负责人彭水平请来这里做工。
“我今年62岁了,还能在家门口工作,并有一笔不小的收入,这是多么幸运的事情!”每天120元的工资,且可持续干到农历10月左右,刘冬香打心眼里觉得这份工作十分宝贵。和她一样,合作社成立13年来,已有200多名留守妇女在这里实现就业。
湘潭春耕播种育秧(资料图)。摄影/李新辉
留守妇女是我国农村社会的一个独特群体,也是当前农村重要的劳动力资源。如何让更多留守妇女像刘冬香一样获得就业机会,不断提升幸福感与获得感?这是湘潭市委、市政府,特别是湘潭市妇联一直以来重点关注和着力思考的问题。
近年来,湘潭市妇联以“为政府分忧、为妇女解难”为宗旨,持续加大技能培训力度、深挖特色资源、优化发展环境,千方百计拓宽留守妇女就业之路,让众多留守妇女因就业改善了生活,改写了人生。
湘潭市妇联开展各项技能知识培训班。(资料图)
在地处偏远的湘乡市龙洞镇界牌村,张元兰曾经也是一名留守妇女,现在却是远近闻名的企业家。2015年,在接受创业培训后,她在村里创办了内秀服饰有限公司。
通过“公司+农户”的模式,内秀服饰有限公司对当地赋闲在家的农村妇女进行统一培训,帮助她们提高劳动技能,再到企业上班。8年来,这里共解决65名留守妇女就近就业,月平均收入在4000元以上。
湘潭市妇联开展各项技能知识培训班。(资料图)
“掌握技能、练强本领,这是留守妇女实现就业的重要前提。”针对留守妇女无职业技能或职业素养不高等问题,湘潭市妇联始终把加强培训当作助力留守妇女实现就业的重要一环来抓。
湘潭市妇联开展各项技能知识培训班。(资料图)
特色培训“增技能”,知识培训“扩眼界”。三年来,湘潭成功探索出了“人社出资、妇联领办、妇女受益”模式,提供“培训—考证—就业”一条龙服务,发动全市各级妇联开展育婴员、面点师、美容师、电商直播等“订单式”技能培训,共吸引6882名留守妇女参加,帮助5483名妇女解决就业问题,培训再就业率达到80%。
湘潭市妇联开展各项技能知识培训班。(资料图)
能力有了,还得有施展本领的舞台。湘潭市妇联有关负责人认为,让留守妇女真正从“能就业”到“实现就业”,最为重要的是要为她们搭建量多且质优的就业平台。
为此,湘潭积极整合资源,推荐培育全国级、省级巾帼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巾帼脱贫示范基地5个,通过“企业+基地+农户”模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见习等活动,为妇女创业就业提供更多支持。同时,争取市人社局支持,三年共举办女性人才专场招聘会21场次,累计组织1200多家入场单位和女企协会员单位参加,提供岗位2万多个,8000余人达成就业意向。
同时,湘潭充分发挥协会积聚功能,为留守妇女争取更多就业机会。其中,拥有会员175名的湘潭市女企协,企业年生产总值近200亿,提供就业岗位5万多个,其中留守妇女近2万;市农产品女经纪人协会700多名会员都是农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种养殖大户和家庭农场负责人,现已带动15万农村常住人口在家门口就业。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近三年来,湘潭累计建设了14.36万户“美丽庭院”,通过“庭院+产业”模式催生了一批农家乐、研学基地和巾帼民宿等业态,不仅实现了从创建“美丽庭院”到发展庭院经济的重要转变,也为留守妇女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在湘潭县乌石峰村,当地构建起了“美丽庭院+农庄+研学基地+巾帼民宿”模式,打造了“三十六坊”研学旅游基地,村里参与接待的留守妇女就达81户,户均年增收7000余元。
下一篇:新员工入职培训的内容及其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