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们一支画笔,勾勒彩色的未来
用线条和色彩,编织自己多彩的梦
这是沙心乡中小学的一个普通的下午,上课铃声还没响起,学生们就已经早早在教室外排好队,一个个探出小脑袋雀跃地张望着、小声又兴奋地讨论着:“你猜今天的美术课会画些什么呀?”
提到和孩子们相处的点点滴滴,在这所乡村学校已经执教第五年的殷欢老师并没有描述太多有关少年马良或逆袭励志的故事,而是简简单单地分享了在每节“芭莎美育课”上课前,孩子们发自内心喜爱和期待的模样。
“每个班都会有少数几个在画画方面很有天赋的学生,他们常常会给我们带来一些惊喜。但画画不像考试,我们不会用单一的好坏来评价学生的作品。”殷老师分享道,“有的学生不一定能画得很好,但他可能会发现自己动手能力更强,或是很擅长做不同色彩的搭配。”
● 孩子们在芭莎美育课上绘制的五彩斑斓的作品
在殷老师看来,美育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在美育教育的过程中,许多学生能够找到自己擅长的领域、感兴趣的事情,这对于建立乡村孩子们的自信心很有帮助。“我认为这才是美育教育真正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在一堂以《长大后的我》为主题的课上,每个孩子都拿起画笔,大胆地勾勒出一个充满自信、阳光、微笑的“小大人”模样,沉浸在画画带给他们的纯粹的快乐之中。
“看到孩子们的作品,以及绘画给他们带来的正向变化,作为老师的我们其实是非常开心的。”殷老师从不要求每个孩子都能画得特别优秀,只希望自己能够用绘画这枚“钥匙”,为孩子们开启一扇门、一扇窗,去看见更多彩的世界。
回想起去年夏天,和其他50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乡村老师一起参加的芭莎乡村教师美育能力提升研习营,殷老师的语调明显高昂了不少:“我是第一次参加这个活动,学到了许多很先进且有趣的教学方式。”
当她的手绘卡通画被大家连连称赞时,她却有些不好意思起来:“我不是一个特别会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人,所以我就想通过画画的方式来表达我对这段经历的感受。”
● 殷欢老师在研习营期间创作的手绘卡通画
在“芭莎·课后一小时”美育公益项目入驻沙心乡中小学的两年多时间里,这位美术老师积极组织孩子们参与每学期的直播绘画课程,也鼓励更多孩子自主报名参与每周的体艺课,在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体验各种各样美术作业的过程中,她读懂了孩子们内心深处许多真实的表达。
一个二年级的小女孩,会牢牢记住在美术课上学会的各种知识——先描边、再涂色,从最外面开始,还要挑选好看的色彩进行搭配,这位小女孩还骄傲地告诉老师,她想以后成为一个真正的画家;另一个四年级的学生,忍不住跟老师分享,喜欢上绘画课之后,自己的想象力变得越来越丰富……
● 老师和孩子们在芭莎美育课上的作品留影
在乡村学校,学生和老师之间往往存在着一种特别而亲密的关系,许多学生的心里话或许不会和家人诉说,却愿意和老师分享。而画画,也成为学生们表达自己的一种方式。
殷老师就职的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沙心乡中小学,位置相对偏远,距离县城有近50公里的路程,学校的学生大多是来自周边村落的留守儿童,由隔辈的爷爷奶奶照顾。相对匮乏的家庭教育氛围、淡薄的兴趣培养意识,以及学习工具、资料的缺少,都让孩子们对美育课并没有太多的了解认知。
但相比于其他许多乡村学校而言,殷欢老师表示自己算是“很幸运的”。
自2018年于都县开始招聘专业音体美教师、大力推动学校美育教学发展以来,自己不仅以一名“稀有的”专职美术老师考试进入学校,在任教过程中也不需要面临其他乡村老师需要兼任主科教学的难题,能够全心全意地投入美术教学的工作中去。同时,校方对美育工作的支持和重视,也让他们这批年轻老师拥有更多施展才华的空间。
● 老师和孩子们在田野里写生画画
不仅如此,随着2020年“芭莎·课后一小时”公益项目在学校的落地,学校迎来了全新的美育教室、直播课、录播课,以及大量绘画教具材料,学校的老师和孩子都拥有了更多样的学习体验机会。经过两年多的改进优化,绘画课从最基础的黑白插画、彩笔、油画棒,增加了黏土、手工等课程和工具。
2022年,沙心乡中小学申请了“小红花梦想·致美计划”的公益项目,不仅为学校的美术课堂增添了毛笔、水墨水粉画等美术画材,也丰富了美育课的教学形式和方式。
“乡村学生和县里、市区、大城市里的孩子相比,因为时空限制,或许见识到的东西没有那么多,老师则需要扮演一个接力棒的角色,带给他们更多样的知识、更丰富的信息。”在殷老师的分享接近尾声时,她表达了自己在未来美育教育道路上小小的心愿:“希望孩子们能够运用这些在美育课上学习到的丰富的线条、色彩,去编织出属于自己的彩色梦想。”
* 图片来源:本期项目校老师—殷欢老师
监制:CY
责编:哲Zhe
撰文:小山
排版:Z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