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健康宁波】
04
甬上医学之星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篇
说起耳鼻喉科,很多人对它的印象可能还比较刻板。事实上,70%-80%的头颈肿瘤属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师的诊治范围,包含了颅底外科、颌面外科、耳鼻咽喉科、颈部外科、上纵隔外科等疾病。
我们要介绍的3位医生,钻研各自学科方向十几年,心灵手巧,各有所长,是宁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未来的希望。
擅长在内镜下置换人体最小的骨头
难度堪比米粒上绣花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①
张建
41岁
主任医师
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
人体有206块骨头,最小的是耳朵里负责声音传导的3块听小骨,其中最小最轻的听小骨——镫骨,只有2.6-3.4毫米长,重量仅为2-4.3毫克。医生要想通过耳内镜置换这块微小的骨头,其难度相当于在米粒上绣花。
一位30多岁的女患者,因为听力逐渐下降、严重影响正常人际交往,慕名找到张建。她患的是一种比较少见的疾病:耳硬化症。这种疾病主要是因为耳朵里镫骨硬化,失去了传导功能,造成传导性耳聋。手术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做这个手术,耳朵上会有疤吗?”女患者很担心手术后自己的容貌会受影响,听说手术在耳内镜下进行,她放心地接受手术。
手术中,张建通过一根3毫米粗细的耳内窥镜进入患者的鼓室,用三棱锥在患者镫骨底板上钻出一个直径约0.6毫米的小孔,将一根长度约4毫米、直径约0.5毫米的钛合金听小骨的一端通过小孔进入内耳,重建了患者的听骨链。半小时后,手术成功,术后患者听力明显提高。
这手术原理说起来简单,但操作难度很高。以前还能通过显微镜小切口双手操作,现在耳内镜下无切口单手操作,更增加了手术难度。在如此狭小的空间里操作,对医生的耐心和手的稳定性要求非常高,稍有不慎就可能损伤内耳、面神经等重要结构,出现不可逆的全聋、面瘫等并发症。而且镫骨所在的位置十分隐蔽,镫骨足板直接与内耳相贴,既是中耳手术,又是内耳手术,所以镫骨手术被认为耳显微手术的“皇冠”。
从一个只做传统耳部手术的医生,成长为熟练掌握耳内镜复杂手术技术的医生,张建花了十几年时间。
张建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大学时有幸听到海归学者、耳鼻喉科孔维佳教授的授课,决定追随这位大咖把耳科作为自己的专业方向。
从医头10年,张建主要做的是传统的耳部手术。日常工作中,张建发现不少患者对术后头部包扎的疼痛、耳廓的长期麻木及耳后瘢痕非常恐惧。于是,当创伤更小、难度更大、恢复更快的耳内镜技术在国内开始起步,他便在夯实传统手术的基础上主动去学习。工作之余参加各种耳内镜相关会议及培训班,精读多本耳内镜相关书籍,大量观摩耳内镜下手术及影像资料,熟练掌握了这项微创技术。
目前张建的手术范围涵盖外耳、中耳、内耳、耳神经及侧颅底手术,他开展的耳内镜下镫骨手术,手术效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手术刀是冷的
但医生是有温度的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②
裘世杰
43岁
主任医师
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
优秀的外科医生必须要有一双灵巧的手。上大学时,每次遇到动物实验,裘世杰都凭借干净利落的操作,被分配到操刀的任务。同学和老师都认为,他就是天生的外科医生。
但裘世杰自己认为,外科医生手上的功夫少不了日复一日的基础练习。从大学实习开始,他就跟在老师身后苦练缝线、打结等基本功;参加工作后,他也比别人花更多时间在手术室里,哪怕没有机会上手,也要多学多看。
研究生阶段,裘世杰跟随甬上耳鼻喉科名医沈志森教授学习。如今,他擅长喉癌、下咽癌、甲状腺肿瘤等头颈部肿瘤的诊断与治疗,强调对头颈肿瘤术后的功能重建与修复。他说,头颈外科涉及不少重要器官,在为患者控制疾病、拯救生命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到患者日后的生活质量。
从医以来,让裘世杰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多次求医被拒的下咽癌复发患者。14年前,这位患者曾查出早期下咽癌,当时接受了放疗并做了手术切除。此次复发,肿瘤疯长,短短两个月就堵住了下咽口,使得患者连米粥都无法吞咽,呼吸困难不断加重。患者曾经到上海、杭州求医,但因为化疗后患者脖子硬化得像一截塑料管,且肿瘤不但快把整个咽喉部堵塞,还向下蔓延至食管、甲状旁腺等,侵占范围很大,被拒绝手术。
“送到我们医院的时候,患者已经两天滴水未进,呼吸十分困难。如果我们再拒绝他,他就只能回去等死。”裘世杰于是邀请胸外科、胃肠外科等专家一起会诊,接下了这位患者。先通过化疗把癌肿缩小了40%,再通过手术,为患者切除癌肿侵犯的组织,把胃提到颈部重建食管,十几位医生联手轮番上台,为患者先后做了7个手术。如今,患者逐渐康复,术后半年复查癌症指标完全正常。
“手术刀是冷的,但我们要做有温度的医生,多从患者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裘世杰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每次遇到患者有疑问,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做好解释工作,遇到特殊的患者,也会格外留心。
3年前,他曾收治过一位割喉轻生的患者。那是一个从外地来宁波打工的中年男子,因多次受伤导致生活窘迫,住进医院后一直情绪低落。裘世杰为他做了喉功能重建和气管成形手术,割断的喉咙修复了,但男子的心病没解。裘世杰发现这个情况后,一直对这位患者照顾有加,了解到他连回老家的路费都拿不出,又带头捐款,和同事们为患者凑够了路费。出院时,这位患者感激地拉着裘世杰的手,保证今后会好好生活。
提升技术和能力让病人获益
享受和学科共成长的过程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③
陈旭东
37岁
副主任医师
宁波市第一医院
头天晚上手术做到凌晨两点,上午处理些工作,中午又要进手术室了……这样的工作节奏对陈旭东来说是常态。过去的一年里,他在家休息的时间不超过5天,其他时间都在医院。
陈旭东擅长的领域是成人和儿童鼾症的外科手术治疗,每年要做400例左右这类手术,其中重度鼾症手术占很高比例。
在很多人的传统观念里,打鼾只是有些吵,并不影响身体健康。事实上,鼾症尤其是重度鼾症会大大增加心肺负担,加重心梗和脑梗的风险,影响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儿童青少年鼾症还会影响生长发育及颌面发育。
“陈医生,我现在睡觉不打鼾了。最主要的是,白天精神好很多,整个人都有劲了。不像以前,总是睡不够。”小孙一个月前接受了鼾症手术,来复查时整个人状态好多了。30岁的小孙由于垂体功能障碍,身高140厘米,体重却有90多公斤,总是精神不济,难以正常工作和生活。
呼吸暂停检测指数在30以上即可被认为是重度鼾症,而小孙的数值超过了120;且他的血氧浓度只有40,远低于90-100的正常值。
然而,以小孙的身体状况,手术风险极大,全麻苏醒后很可能呼吸不能马上跟上来,手术时间必须严格控制……陈旭东和多学科同事设计了完备的手术方案,在一个小时不到的时间里为小孙做了扁桃体切除和上气道消融手术,从根本上解决打鼾的问题。术中出血不到1毫升。术后小孙被送回普通病房,第三天就出院了,血氧浓度达到了96。
陈旭东说,传统手术方式下,重度鼾症患者术中出血往往达数十毫升,术后一般要先在重症病房过渡两天才能转回普通病房。现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都在不断刷新低值,术后绝大多数患者都能直接回普通病房。这大大改善了患者的预后,也能切实减轻患者身体和经济负担。
“医生能力和技术的提升能让直接病人获益,这也是我鞭策自己不断前行的动力。”陈旭东说,随着学科发展,他除了耳鼻咽喉的手术外,也把专业拓展到头颈外科,每年要做100例左右的甲状腺肿瘤、喉肿瘤、腮腺颌下腺肿瘤等各种头颈手术。他非常享受这样和学科共成长的过程。
End
作 者:孙美星 王颖
编 辑:曹 歆
责 编:孙美星
来 源:宁波市健康传播中心
请点击“在看”
让更多人获得健康
本文来自【健康宁波】,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