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陈可辛、赵晓时监制、张冀编剧并执导的电影《长沙夜生活》登陆全国大银幕,将镜头聚焦在长沙一众平凡温暖的普通人身上,通过温情细腻的叙事方式,带观众走进长沙一夜的人生百态。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每个人都能从电影中看到自己。而在导演、编剧、演员的背后,一个鲜为人知的职业——表演指导,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中。本期新华网《文娱印象馆》邀请中央戏剧学院音乐剧系副教授、嘉映春天影业特约表演指导李雅菂,一起聊聊“什么是表演指导”。
李雅菂,中央戏剧学院音乐剧系副教授、戏剧戏曲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曾在电影《流浪地球》中协助吴京完成角色创作,担任嘉映春天影业特约表演指导。在电影《夺冠》《妈妈的神奇小子》《长沙夜生活》等影片中,协助白浪、吴君如、张婧仪等演员拍摄。
■我们了解到您在《流浪地球》《夺冠》《妈妈的神奇小子》等多部电影中担任“表演指导”,这个称谓在国内电影行业很少听到,能不能简单给我们介绍一下?
李雅菂:表演指导并非是传统意义上的“教演员演戏”,它更像是一面镜子、一种催化剂,能够帮助演员阅读、理解剧本,给演员提供更多的演绎空间,从而保证角色鲜活和剧情的连贯。我认为表演指导是距离导演和演员最近的角色。
在拍戏的时候,我们更多的作用其实也是给演员们提供精神支持,特别是在演员遇到困难和挑战时给予鼓励,帮助他们进行角色的体验和体现。
李雅菂(右)与著名导演陈可辛。受访者供图
■在指导多部电影的过程中,有哪个印象特别深刻的角色?有没有难忘的故事?
李雅菂:能让我一下就能想到的是目前新上的这部电影《长沙夜生活》中的一场戏。《长沙夜生活》是一个文艺片,是一个由父亲、母亲、孩子三条线索相互交织起来的一个很有烟火气的故事。
有一场戏,是演员张婧仪饰演的何西西,需要去表达告别长沙的感觉。告别的场景是在晚上,但那场戏其实是在白天拍,并没有真实的月亮和夜空。但在开拍前,我和张婧仪有过一些沟通,她对我很坦诚地说她对父亲的需要。在我们的沟通中,她曾不经意间地抬起眼睛。我就告诉婧仪,一会儿演的时候就保持这个感觉,照着对父亲的这种思念演。拍完当天,晚上导演给我打了个电话,说何西西那场戏拍得特别棒,能从她的眼睛里看到星光,看到对家庭、对长沙的需要。
其实这就是表演指导通过经验和技术,帮助演员拿到了镜头前的表达。
电影《长沙夜生活》海报。
■2020年电影《夺冠》给人的印象非常深刻,特别是演员白浪饰演自己妈妈,青年郎平的这个角色,也是您担任表演指导,指导非专业演员表演,难度大吗?
李雅菂:《夺冠》里面有一场戏:年三十,女排姑娘们先跟男队打了一场比赛,打完后加练,之后教练瞒着女排姑娘把她们的家长请来一起吃年夜饭。这一场女排姑娘和自己家人见面的戏,所有演员都完成得特别好,至少我觉得非常好。但陈可辛导演觉得白浪不够,觉得她作为青年铁榔头,在见到自己亲人的感觉应该比别人再多一点,让我想办法。
作为表演指导,我最核心的工作其实是跟演员沟通,了解演员。我用了两周的时间,几乎天天和白浪呆在一起。我们在前期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和白浪一起看她妈妈早年的比赛视频、生活录像、日记相册等等。陈可辛导演把这个任务给我之后,没过多久我就忽然想起来,有一次我和白浪在观摩郎指导执教录像的时候,我们讨论过郎指导特别爱学习,也特别爱写日记,所以无论是她做队员,还是做教练的时候,有一样东西她始终就没有离开过,就是笔。
再次开机之前,我偷偷准备了一支笔,让演青年郎平妈妈的演员在见到自己女儿的时候,找个合适的机会把笔给她(白浪)。因为我和白浪都太熟悉这支笔了,太了解这只笔背后的故事了,所以正式开拍的时候白浪一见到那只笔就崩溃了,一下子趴到妈妈的肩膀上放声大哭。
李雅菂(右)与白浪。受访者供图
■我了解到您还指导过儿童真人秀?指导儿童表演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李雅菂:对。其实我们经常会说要向孩子们学习,应该向孩子们学习。尤其是演员一定要向孩子学习,要有一颗婴孩般纯净的心。孩子们很真实,心里想表达的东西也是一直都有的,而且非常直接,也非常自然。
一切表演技术的目的其实都是为了去传达人的真情实感。对成年人来讲,有时候我们可能需要各种各样的方法,但孩子们不需要。我很愿意跟孩子们一起工作。
■作为表演指导,除了让角色变得更立体、更丰满、更有温度,在这个过程中,您觉得自己能有哪些收获?
李雅菂:首先是收获了信任。因为本身我接触的这些项目都是国内最顶尖团队的片子,无论是陈可辛导演、郭帆导演,还是与吴君如一起拍《妈妈的神奇小子》等等,他们要么是我小的时候的偶像,要么是特别志同道合的创作者,可以和他们在一起共事,得到他们的信任,我觉得是一种需要和被需要的幸福。
做表演指导其实是和演员们彼此分享,相互疗愈的过程。能通过一部戏,让我知道我与合作的演员在生活和艺术上的认知达成了同步、契合,或者让我受到了更多的启迪和思考,这是一种很难得的体验。我们一步步磨合,一步步探索,直到大家共同的努力最终变成一个作品,我感觉非常幸福。
工作中的李雅菂(右)。受访者供图
■除了在片场里担任表演指导,您还带了很多研究生。教室和片场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环境,您更喜欢哪一个?
李雅菂:我们研究表演的创作理论,其实是方法论,是梳理和总结我们创作过程中的规律,更像一个指导手册或者指南。但在实际演艺过程中,表演的操作性远远大于纯理论性,我们在课堂上对学生讲授的是基础,这些基础的东西需要进入片场进行检验。
无论是老师还是表演指导其实都是别人给的标签。对于电影、对于舞台或者对于艺术创作来讲,我觉得我更像一个创作者。艺术来源于生活,而生活总在不断变化,只有不断去感受生活,才能创作出有趣的作品。
比如当老师的时候,学生在一届一届变化,同一届的学生从大一到大四也在变化,我们面对的永远是一个个有思想、有情感、有态度、不断变化的个体。所以我的创作和教育方法绝不可能只是照本宣科,而是要不断尝试新的东西,实现自我突破。罗曼·罗兰曾说,有些人过了二三十岁就渐渐活成了自己的影子,日复一日重复昨天的生活,此后的余生都在模仿自己中度过。所以我在课上经常鼓励我的学生保持好奇、不断试新、用于挑战,即使失败了也没关系,因为对于创作来讲这太重要了。如果只是凭经验、凭技术在做东西,终有一天会失去生命力。
李雅菂表示,目前,他即将进入陈可辛导演的剧组和新的角色见面。同时还一直在做音乐剧创作的一些事情,希望能够用李宗盛的音乐做一个点唱机似的音乐电影,讲讲大学生的故事。“因为我这20多年一直在学校里跟一代一代的学生打交道,尽管时代变了,风格变了,潮流变了,但是有一样是不变的,就是那种少年时代才有的青春朝气,无论是获得还是遗憾,它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这个主题是我特别感兴趣的,我就想把它做出来。”李雅菂说。
来源: 新华网
上一篇:青春派艺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