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禄堂办蒲阳拳社
1888年秋,一代宗师孙禄堂在悟出拳与道合之理以后,决定在家乡河北省宛县(今顺平县)创办拳社,拳社地址就在县城内,并以家乡的蒲阳河而命名,称“蒲阳拳社”。该社是一所以武术为手段、以教育为目的的乡村武术学校,其宗旨是要求习武者追求机体功能和人格的双重完善,即“完善人民之身心,图以黎庶之振作”。
蒲阳拳社教授学员讲究文武兼修,因材施教,以修身、防身、健身为目的。教人从修武中开发人体本能,从而明识道理,开启智慧,增益修养。教授内容以形意、八卦、太极诸门拳械以及拳理和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为主。
蒲阳拳社的发展分4个时期:
第一时期:1888年至1907年,是拳社开创发展时期,由孙禄堂亲自执教,教出了齐公博、任彦芝、陈守礼、李老丹、崔老玉、张玉峰、曹秃领、裘德元、孙振川、孙振岱、孙存周等一批著名弟子,其中以齐公博等18人最为优秀,时人称“蒲阳十八侠”。
第二时期,1907年至1932年,是拳社的全盛时期。期间孙禄堂先后迁居奉天和北京,拳社由他的第一批弟子齐公博、任彦芝、陈守礼、崔老王、李老丹等执教。孙禄堂每年回乡一次,予以指导。此时完县从县长至乡民几乎人人习武、人人知武,县人以习练太极为荣。
第三时期,1932年至1958年,为维持时期,由齐公博执教,到1958年拳社因故停办。
第四时期,1983年以后,是拳社恢复振兴时期,曾由孙禄堂之女孙剑云执教,将蒲阳拳社更名为蒲阳同学会,并创立孙式太极拳研究会,开展孙式武学的传播工作,孙剑云曾任会长。目前该会的分会已遍及国内二十个省、市、自治区,在美国、日本、加拿大英国瑞典、新加坡及澳、港、台等地区亦有分会。
1888年,孙禄堂先生创立“蒲阳拳社”的时候,就开始了文武并修的教育实践活动。在“蒲阳拳社”里,孙先生并非仅仅传授或交流武艺,而是文武并授,普及于乡民。他倡导“不以气粗力猛为勇,而以不粗不猛刚柔相济为勇也”,提出文武一理,通过习武修文,明理修身、格物致知。孙剑云大师也说:“‘蒲阳拳社’从成立那天起其宗旨就是变化气质、改善精神、修身育人。强调善养正气、文武并修、格物至知、体物不遗。这是‘蒲阳拳社’的传统和特点。”因此,历代孙氏门人中鲜有好勇斗狠、粗俗蛮野之辈,而盛行书剑合壁、武人文相之风。“蒲阳拳社”从修身育人的意义上讲,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武术学校。
附录:孙禄堂和蒲阳拳社(民间传说)
人称赛活猴,天下第一手。
形意八卦精,更兼太极功。
一生无败绩,谁人可匹敌?
艺高德亦高,处处遍桃李。
轻取东瀛寇,拒日显骨气。
神功并大作,华夏负盛名。
一代宗师去,无人逾此峰。
这是时人赞叹武林高手孙禄堂的一首打油诗,这首诗将孙禄堂誉为“天下第一手”、“一代宗师”,给与了很高的评价。
清朝同治二年冬天,蜚声海内外的著名武学一代宗师孙禄堂在完县(即顺平县,下同)东任疃村(现已划归望都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诞生。
孙禄堂天资聪颖,勤奋好学,9岁丧父,家中一贫如洗,由老母抚养成人。他自幼喜爱武术,曾拜河北省著名拳师李魁元、郭云深和北京八卦掌名师程廷华学艺,程廷华见孙禄堂悟性极高,前途无量,便诚恳地劝他离开师门去四海访艺。光绪十二年,孙禄堂只身徒步壮游南北11省,期间访少林,朝武当,上峨嵋,闻有艺高者必访之,逢人较技未曾遇到过对手。光绪十四年(1888年),孙禄堂返归故里,在完县县城创办了“蒲阳拳社”,广收门徒,教授和推广他的综合武术技艺。
在拳社中,有五里岗村一个学员名叫董老尚,此人生的身高马大,精明健壮,手脚麻利,悟性颇高,入拳社学习只有两年便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后经师父同意,开始押镖运货行走江湖,并在押镖过程中结识了不少各条“道儿上”的英雄豪杰。光绪十七年八月十三日,董老尚要喜结连理,特邀师父孙禄堂和众位师兄师弟以及山西、山东、北京、天津、口外等各路镖师前来赴宴。
八月十三日那天,董老尚家宽大的院落里高搭席棚,张灯结彩。棚外边十几口大锅冒着热气,厨师们在大锅前改刀做菜、擀面蒸馍;炒勺在炉火上飞快地晃动,发出一阵阵“呱呱”的响声;屋外窗台下武器架上的刀枪剑戟闪闪发光。外地的镖师们作为贵客昨天就已到来,他们之中有山西路的总瓢把子吴大友、口外路的大当家张二彪、京城顺丰镖局的镖头王三虎、天津卫振威镖局的武术教习张振威等各路武术高手。董老尚的关门弟子和本县的武术爱好者们也都前来贺喜,整个大院洋溢在欢快喜庆的气氛之中。临近中午,处理完拳社事务的孙禄堂也来到了董家。
根据五里岗村的待客之道,安排来宾坐席(就是在宴会桌上就坐)的位置是有讲究的:按照宾客的路程远近、身份高低和尊贵程度,分别在里屋、堂屋、和院子里就坐,因此,山西的吴大友、口外的张二彪、京城的王三虎、天津的张振威和师父孙禄堂就理所当然地安排在里屋就坐。在里屋,主人摆了一张八仙桌,八位宾客围坐周围,只等饭菜齐备便上桌开席。因为大家此前并不熟悉,所以董老尚就专门把这个桌上的来宾们一一做了介绍,并特意把师父孙禄堂介绍给各路朋友,以便让他们互相认识。
俗话说“文人相轻”,可人们哪里知道,这些“武人”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当董老尚向人们介绍孙禄堂是他的师父时,这东西南北各条道儿上的英雄便纷纷打量起他来。人们发现,眼前这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身材并不高大威猛,而且貌不出众,语不惊人,看不出有什么过人之处,凭什么做武艺高强的董老尚的师父?他们显然对孙禄堂流露出一些不服气的表情。
就在即将开席的时候,天津的张振威终于忍耐不住了。他笑嘻嘻地站起身来,冲着孙禄堂一抱拳说道:“孙师父,刚才听老尚兄弟说您是他的启蒙恩师,我和老尚情同手足,您既是他师,当然也是我师,弟子今天有幸结识于您,一定请您露一手让弟子一饱眼福。”孙禄堂是个聪明人,早已看出宴席之间的气氛有些不对。他心中暗想:“这各路英雄一个个人高马大,谈吐不俗,伸手抬足之间无不透露出习武之人所特有的豪爽气质,他们显然对我这个当师父的心有不服,今天我若不露一手,必然让他们小瞧,以后对老尚也会带来诸多不利。”想到这里,孙禄堂站起身来向大家拱手说道:“小徒夸口,言过其实,今天幸遇各路高手,在下就班门弄斧,当场献丑,还望各位高手不吝指点。”
“静候孙师父献艺。”各路英豪异口同声地说。
“天津的张振威张师父,烦请您挑选八位习武之人,手持钢枪在窗外把守,请老尚把此屋窗户打开,我想试试手无寸铁在群枪封锁之中飞出窗口去。”孙禄堂平静地说。
按照师父的吩咐,董老尚把窗户打开,只等师父表演。那时的窗户是用窗棂对接而成的木制窗户,上边的两头各有一个圆柱嵌在窗户框里,从窗户下边往外拉开,再用棍子支上就算是打开了窗户。这个窗口的宽、高都超不过四尺五寸,空间非常狭小。
张振威招呼吴大友、张二彪、王三虎和五里岗村四个习武的年轻人,他们八人各拿一杆“人抢”(就是梭镖)站在窗外,一起将枪尖儿对准这个小小的窗口,就像八条吐着信子的毒蛇,只等窗口里的猎物一旦出现,便迅速张开血盆大口争相将其生吞下去。
孙禄堂坐在屋里的太师椅子上,详细打量了一下这个窗口,经目测可知:无论横着、立着都不能通过一个人,只能与窗口平面成垂直状态飞身“顺”出去。片刻以后,他对窗外的人们高声说道:“外边的八位师父敬请注意,您们一定要握紧枪杆,用枪尖儿封住窗口的各个部位,待我往外冲时,您们千万要拼全力往死里扎我,否则恐怕对您们的身体有所伤害。”听孙禄堂这样一说,窗外的八个大汉将手中的大枪抖了几斗、晃了几晃,一个个像蛟龙出水,又似猛虎下山,八杆大枪严阵以待,把这个小小的窗口封锁的密不透风,看这阵势,简直连个麻雀都飞不出去!
孙禄堂在屋里运足一口真气,左手握拳,右手从八仙桌上抄起一双夹菜用的竹筷子,口中高声喊道:“请各位高手封住门户,孙禄堂去也!”话音未落,孙禄堂的身子早已飞到了院子里席棚柱脚杆子的顶尖儿上,正在用一只手扶着杆头,用另一只手向莫名其妙的各路高手们招手示意哩!
当时,张振威他们只觉得手中大枪被什么东西猛地碰了一下,还没弄清楚怎么回事,孙禄堂就已经从窗口里飞了出来。各路高手和所有参加喜宴的人们被眼前这一幕惊呆了,大家都张嘴瞪眼瞅着杆头上的孙禄堂,好久没人出声。沉默瞬间以后,孙禄堂飞身下杆,冲大家抱拳施礼说道:“各位英雄,这一招叫做‘仙人出洞’,使的是‘四两拨千斤’的功夫,大凡练武之人都耳熟能详,但身手精练者实在是寥寥无几,禄堂不过是牵强附会耳,还望各路高手赐教。”
满院子习武的和不习武的人们大呼开眼,掌声和喝彩声响成一片,大家都向孙禄堂投去敬佩的目光。
众英雄重新落座,饭菜一道道陆续端上桌子,喜宴正式开始,各路英雄纷纷向孙禄堂表示钦佩。孙禄堂说:“此乃雕虫小技,不足为奇••••••”正说话间,突然一只苍蝇嗡嗡地飞过桌面,众英雄甚觉反感。张振威双手一扣没有打中,它仍在桌面上嗡嗡盘旋。吴大友、张二彪、王三虎等全都站起身来合力扑捉,那受了惊的苍蝇在他们的手掌空隙里转了一个圈,绕过人们的头顶径直向房梁上飞去。这时候孙禄堂站起身来,不慌不忙地将夹菜的筷子向上一举,十分轻松地就把这只苍蝇夹在了两根筷子中间,嘴里还开玩笑说:“哎呀,你这个不速之客,既然大家都反感你,今天就不要回去啦。”说完把苍蝇往地下一扔,用脚踩了个稀巴烂,大家又是一片赞扬声。
就在大家对孙禄堂的武功佩服得五体投地的时候,山西的吴大友仍然心有不甘。他心中暗想:“仙人出洞”是武术家的必练科目,用筷子夹苍蝇也不过是轻功而已,这些虽然不能算作雕虫小技,却也并非什么惊天动地的本领,不知道这个孙禄堂的内力如何?想到这里,他站起身冲着孙禄堂抱拳说道:“孙师父轻功盖世,弟子实在佩服,我想亲手送给师父一口佳肴,以表敬意,不知师父肯赏脸否?”
孙禄堂一听,就知道吴大友心中仍然不服,还想试探自己的虚实,便一口答应道:“仁兄屈尊下就,在下受宠若惊,敢不俯首帖耳甘心承接吗?”吴大友见孙禄堂没有表示反对,便从靴子里掏出一把明晃晃的护身匕首,用桌子上的抹布将匕首的正反两面擦拭干净之后,一挥匕首就在一盘肘子上割下鸡蛋大小的一块肉来,然后用刀尖插住说道:“孙师父请张嘴,弟子孝敬您这块肘子肉!”一边说,一边用右手攥着匕首把手就往孙禄堂的嘴里插去!只见孙禄堂镇定自若,把嘴张开从容迎接匕首,等到匕首带着肉到了嘴里的时候,孙禄堂一运内功,就把匕首咬住了。任凭吴大友怎么运气加油,这匕首就是进不能进、退不能退,吴大友换成双手想把匕首拿出来,但这匕首仍然是无动于衷,吴大友只好满面堆笑地说:“孙师父好内力,在下甘拜下风。”这时候,孙禄堂猛地一用力,只听“咯叭”一声,匕首被咬下一个尖儿来。他略微咀嚼了一下肘子肉咽下肚子,然后扭头往旁边望了望,发现两间屋子的中间有个明柱,明柱上趴着一只壁虎,他猛然“叭”地一声把匕首尖儿吐了出来,正好插在那根明柱上,把趴在那里的壁虎死死地钉在那里。孙禄堂回头笑着说:“吴仁兄这块肘子肉味道不错,就是里面的骨头硬了点儿,不过还好,我的牙齿还算健壮。不知吴兄还有何指教?”吴大友顿时羞得满面通红,连连致歉说道:“弟子有眼不识泰山,吃了熊心豹子胆敢来班门弄斧,万望孙师父恕罪。”孙禄堂说:“今日前来赴宴的都是老尚的朋友,大家相识便是有缘,希望各位今后互相扶助,互相提携,共同弘扬光大‘忠厚为本,德行为先’的武林精神。”大家听后纷纷点头。接着,从吴大友开始,大家轮番向孙禄堂敬酒,每敬一杯酒,嘴里必称“师父”二字。在座的所有好汉对孙禄堂德艺双馨的表现无不佩服。
酒足饭饱之后,各路英雄不愿就此散去,总觉着孙禄堂身上有无穷的魅力,围着他问这问那,都想在他身上讨教点儿见识。这时候董老尚走过来撺掇说:“师父,您曾经给我们提起过‘以静制动’的故事,今天给我们表演一下行吗?”
“好,老尚,你挑选五个身强力壮、武功高强的壮汉,听我调遣。”
他们走到院里,孙禄堂让家人把席棚里的桌凳搬走,在席棚的地上铺开一领苇席,拉着五个壮汉进到席棚里面。他平趴在地上的苇席上,四肢分开,然后招呼五个壮汉:“你们五个人分别用双手死死按住我的四肢和头,我一用力便能够挣脱你们的压制。千万注意,你们一定要竭尽全力镇压我,如不用力,你们会有危险的。”说罢,五个壮汉一拥而上,将孙禄堂的左右两条腿、左右两只手臂和头部死死按住。孙禄堂在地下趴着问道:“压好了吗?”五个人一起回答:“压好了!”话音未落,孙禄堂一抖身子,竟把五个人全部扔出了一丈开外,其中一个人挨着席棚边界较近,在飞出去的时候还把席壁撞出了一个大窟窿。
那时候的练武之人大都崇拜佛、道两教,听说五里岗村的北边有一个道观,大家都要求董老尚引领人们前去参拜。送走其它客人以后,孙禄堂一行人直奔道观而来。
时值中秋,满地的谷子高粱有的已经收割,有的正在开镰。一阵微风吹过,遍地粮果飘香。孙禄堂、董老尚师徒二人在前面走,各路英雄紧随其后,大家谈笑风生,兴趣盎然,谈论最多的仍是孙禄堂的盖世武功。张振武提议拜孙禄堂为师,大家都表示同意。正谈论间,突然有一只野兔在刚刚收割的谷地里窜了出来,看见人群以后,便顺着割倒了谷子的田垄向北奔跑。大家刚刚酒足饭饱,兴致正浓,就都撒腿追赶这只兔子。孙禄堂一路领先,在四个垄儿地头的距离上,先后抓了这只兔子三次,放了它三次,最后把它放归了大自然(四个垄儿地头的长度约合四百来米)。
五里岗村北的道观叫“完真观”,建于南北朝时期,孙禄堂他们参拜时已经破烂不堪。各路英雄议定:待有机会,重修此观。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个夙愿未能实现。
一天下来,各路英雄对孙禄堂佩服之至,大家都有相见恨晚的感觉。尤其是京、津、晋和口外的镖家,他们真正领略了“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道理。他们回到董老尚家,燃香明烛,口称师父,集体向孙禄堂举行了拜师礼。同时,大家祈求孙禄堂赐给“蒲阳拳社”社员的名誉资格,并请求允许打出“蒲阳拳社”镖局的旗号。孙禄堂见他们都是一片诚心,就在征得董老尚同意之后,一一答应了他们的请求。自此以后,“蒲阳拳社”声威大震,让华北一带各条道儿上的响马强盗闻风丧胆,“蒲阳拳社”成为清末民初保镖业界一个响亮的名号。
后来,孙禄堂在北京遇到了太极名家郝为真,郝将自己所习太极拳之心得传于孙禄堂。孙禄堂潜心修行,终于融会贯通,他革故鼎新,创立了孙氏太极拳,卓然自成一家。后来,孙禄堂以教拳为业,足迹踏遍祖国各地。他年届七旬时应聘担任中央国术馆武当门门长,嗣后为江苏省国术馆教务长。民国时期,孙禄堂撰写了《太极拳学》、《形意拳学》、《八卦掌学》、《拳意述真》、《八卦剑学》、《论拳术内外家之别》等重要专著和文章。
民国22年冬天,孙禄堂无疾而终,享年7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