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女孩江陵仪一手好字上“热搜”
前不久,一条“9岁女孩练字3年写出印刷体”的话题冲上微博热搜,阅读次数达到1.1亿次。而这个9岁的女孩,就是来自昆明的江陵仪小朋友。
“我很喜欢书法,我练书法已经3年了,每天要练3个小时的字,大概练三四百个。我在学校写得比我的同学好,老师也经常表扬我。我在家里写字也比爸爸妈妈写得好了。我觉得不辛苦,很快乐,我想把字练得美美的,字也好看,人也好看。”在热搜的视频中,江陵仪小朋友展示了自己的书法和练习状态,很多网友看了直呼:“别人家的孩子”“很多成年人都写不出来这样的字”。
然而这条热搜在赞美之下也引起了一些争议,有网友认为:“那么小就写得这样一手好字,不会是来自父母的压力吧!”还有的网友说:“对于学书法的人而言,字被说成印刷体是件不太好的事”。鉴于种种声音,晚报记者联系到江陵仪小朋友的书法老师杨世堂,进一步走近江陵仪,这个热爱书法的9岁女孩。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江陵仪开始学书法是小学前的暑假,那时候她只有6岁(2017年),到现在已经整整3年了。她自己就很喜欢书法。”杨老师介绍,刚开始江陵仪学的是硬笔,二年级下学期开始学毛笔,如今已经拥有两年的硬笔和一年的毛笔功底。
江陵仪开始接触书法的时候,只是因为希望上小学后,在书写方面能有一个好的基础和塑形,能够帮助她在学校的学习中获得更多的兴趣。然而在学习书法的过程当中,她发现进步了之后会得到肯定,也没有人逼她去学去练,她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就越来越强。
“其实书法的学习对于小朋友是相对枯燥的,特别在书写技巧方面,控笔能力和观察能力都很重要,要有自己的个性,可是学习的过程中也有很多规则,一横一竖、一撇一捺,是非常需要毅力的,并不是很有乐趣的事情。”作为教授孩子们书法课多年的杨老师说。
“但是江陵仪是一个很特别的孩子。”江陵仪在这个过程中却很静得下心,也有自己的目标和意志力,养成了一些很好的习惯,从来不会写完就把笔一扔走了,而是收得工工整整。并且她坚持练习,暑假每天至少来书院练习两个小时,回到家还会自己练习一个小时,持之以恒的精神让江陵仪在现在这个年纪就写得一手好字。
用心呵护孩子的兴趣
“江陵仪平和的状态与对书法强烈的兴趣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来自于她的父母。”据杨世堂了解,江陵仪父母教育孩子的心态和方法很好,家庭氛围也特别轻松,她的父母认为,孩子应该自己去做,自己去学,自己定目标,所以江陵仪的心里也没有太大的压力。
“她明白她是为了自己在学,而不是为了父母,也不会觉得自己是被要求的。把字练好是她自己的事情,甚至是上课之前或者上课之后,工具材料的准备,像学毛笔字,笔墨纸砚,对于小朋友来说是很复杂的一件事,写完了还要去洗,一不小心就会弄得到处都是,但是江陵仪都会自己去做,她知道这些是她应该做的事。所以每次她妈妈都是把她送到书法班就走了,也不会进来盯着她,说你应该这样做那样做,哪里又做的不对之类的。”
在谈到教授书法的过程,杨世堂表示:“教育当中,一定要保护孩子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首先应该看到孩子的优点,帮助、鼓励她保持和放大优点,然后缩小她的缺点和不足。”他说,江陵仪学习书法,并不是为了完成什么任务,而是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己,让内心获得一种真正的满足感,尤其是进步之后获得的自信,就是对自己最好的鼓励。“哪个小孩没有缺点,但在我教她的时候,不会告诉她,她哪里做的不好,而是告诉她,做的很好,再改进一点就更好了。”
她写的不是“印刷体”
对于网友们的质疑评论和“印刷体”的热搜标签,杨老师解释,从书法专业的角度来说,印刷体的确并不是一件好事,而小陵仪写的其实并不是“印刷体”。
“‘印刷体’这个标签对于江陵仪和学书法的小朋友来说,更应该解释为‘工整、规范、美观’这三个属性,而并非说她写的字就和书上印刷的一模一样。每个书写的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性格和审美标准。汉字最大的特点和魅力就在于它是一种美学符号,所以中国的书法可以作为一种艺术存在于世,对中国人的人格塑造也有一定的帮助,它可以抒发一个人审美的感受。所以网友的评论是非常可以理解的,在书法圈看来,‘印刷体’确实是磨灭个性的,没有艺术的属性。但是这个标签背后真正携带的属性,与教育部对中小学生的书写要求是没有冲突的。”
江陵仪在学前便来到书法班学习,接触书法,杨世堂认为这对她今后上学也是一件好事,许多书写上的问题一开始就得到了规范和纠正。初学时把字写对、写好,对她在以后的学习和提高中打下了一个好的基础,进步也会很快。“在她这个年龄,能写到这个程度已经很好了。虽然书院也有其他写得不错的小朋友,但是没有江陵仪这么全面,硬笔和毛笔都写得好。”
实习记者 费丹艺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