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正发生在儿童之中
高血压作为一种老人易发的常见病,其低龄化趋势正向儿童蔓延。近年来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儿童期高血压的发病率有逐渐上升趋势。我国学龄前儿童高血压的发病率为2%~4%,学龄期儿童则为4%~9%。近日,首都儿科研究所心血管内科专家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就儿童高血压发病率、高危因素、治疗策略等进行解析。
北京学龄期儿童50万 存在高血压筛查需求
高血压的低龄化已成为影响我国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健康问题。
首都儿科研究所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林瑶介绍,儿童高血压首次测压检出率高达19.2%,通过非同日3次血压测量最终确诊为儿童高血压的患者达4%~5%,如无规范管理,成人期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将增加1.4~1.6倍。目前北京学龄期儿童约有50余万,存在着巨大的筛查需求。
老人易发的高血压,为何“盯上”了儿童?林瑶表示,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儿童肥胖发生率正在提高,学习压力大,户外活动变少,高脂肪、高蛋白的饮食结构等问题,都提高了儿童高血压的发生风险。
儿童症状隐匿 多通过体检发现
儿童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年龄越小,继发性高血压越多,如先天肾脏问题导致高血压;年龄越大,原发性高血压越多。从门诊和病房收治经验看,以前确诊病例多为继发性高血压,现在原发性高血压病例已经超过了继发性高血压。
相较成人高血压,儿童高血压诊断的一个不利因素在于,儿童的症状更加隐匿。成年患者患高血压会伴随头疼、心慌等症状,儿童出现症状的几率较小,很多是通过体检筛出,有些筛出时已出现亚临床的靶器官损害,如左心室肥厚、肾脏早期损伤等。
不过,成人高血压有明确单一的诊断标准,儿童却是因个体而异的,不同年龄段、不同身高、不同性别的儿童,诊断高血压的标准均不一样,这也导致儿童高血压的筛查难度较大。
此外,儿童高血压治疗不能光靠服药控制,首先要进行生活方式管理,然后才是根据指征进行尽量单一、低剂量、耐受有效的药物治疗。如能控制好,孩子可以停药,不必终身服药,但这考验孩子的毅力和家庭整体配合度,有的能迅速控制下来,有的则不降反增。首都儿科研究所心血管内科诊断治疗的高血压儿童中,能控制血压到减药的病例,大概在30%左右。
基层慢病托底能力有待提高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慢病管理的主力军。但对于儿童高血压,基层尚存在认识不足、经验匮乏的问题,基层首诊“接不住”“接不好”。林瑶告诉新京报记者,这一难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国内缺乏规范的基层儿童高血压诊疗管理方案。
首都儿科研究所石琳主任带领团队,结合多年临床实践和广泛调研,制定了一整套操作性强、适于基层推广的儿童高血压规范诊疗“COME方案”。其良好运行的管理机制是,首先依托基层辖区儿童健康体检,应用简易筛查公式快速筛查儿童高血压的潜在人群,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第二次、第三次血压的检测,提高高血压的筛查率;其次,对明确了高血压诊断的儿童进行心肾靶器官损害评估并分级管理,1级患儿在社区建档复查,2级患儿向上转诊、治疗后纳入社区管理,实现上下联动。基层医师需要接受培训考核,发放《基层儿童高血压诊治手册》,提升他们的诊疗技术水平。
首都儿科研究所对此模式进行了有近2年的推广,在北京不同城区的4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了普及性培训,并在其辖区进行儿童高血压的筛查诊断,初步建立了上下联动的儿童高血压管理新模式,已完成8064例中小学生的健康体检、血压检测。截至目前,初筛血压升高儿童1403例,实现了社区与专科医院的联动管理,并纳入社区规范化管理。
新京报记者 戴轩
编辑 陈静 校对 付春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