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哪个地区的人均预期寿命最长?
上海!
2022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2021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居民的人均预期寿命从2020年的77.93岁提高至2021年的78.2岁。
截至2022年10月,全国31个省份中有14个超过2021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值的78.2岁。除西藏外,我国其他省份均已超过世界人均预期寿命值73.7岁。此外,还有4个省份的人均预期寿命大于80岁。
其中
上海的人均预期寿命值84.11岁最高
到底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上海人饮食较清淡
2022年,曾有媒体报道,上海是最早在全市范围开展减盐行动的城市。
上海市居民膳食健康状况监测结果显示,上海市居民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为7.5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克),不过离每日5克的理想目标还有一定差距。
高血压是引发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而减少食盐摄入是最简单的降压方法。每天少一点摄入食盐,就离心血管疾病远一点。
上海人喜欢吃水产品
上海是一座沿海城市,也是长江入海口。水产品特别丰富,上海人爱吃鱼,有着悠久的历史。在2017年举办的全国水产冻品联盟会议上公布的数据显示,上海市民年水产消费量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一,人均消费量也是名列前茅。
鱼类是优质蛋白质的主要来源,鱼类所含脂肪不同于肉类,脂肪酸组成主要为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深海鱼富含DHA和EPA,利于降低血胆固醇和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每周吃鱼300~500克,也就是约半斤到一斤。
上海严格控制吸烟
3月1日,上海市健康促进委员会发布,上海市成人吸烟率呈持续下降趋势,目前为19.4%,控烟成效全国领先,提前达到“健康中国2030”任务目标。
自2022年10月28日起,电子烟也被纳入上海市公共场所禁烟范围,即上海市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内及部分公共场所的室外区域禁止吸烟(包括电子烟)。
上海人健康意识较高
和很多地区的老人相比,上海人的健康意识是非常强的。2020年上海市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情况新闻发布会公布:2020年上海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35.57%,是2008年第一次开展监测时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5.1倍,居全国领先水平,创历史新高并且实现了13年“连升”。
其次,上海人比较重视体检。2021年一份互联网健康平台发布的《体检拥挤度报告》显示,体检订单量排名前五的城市依次是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成都。上海排名第一。定期体检,自我管理好了,就可以不得病、晚得病,甚至不用药或少用药。
此外,上海集中了我国较多的优质医疗资源,比较方便人们看病买药。这也是为了更好预防疾病发生,在出现疾病后尽早治疗。
上海业余生活丰富
上海老人退休后的生活大多非常精彩,能够看到不少老人发展自己的爱好,健身、跳舞、写字、摄影、唱歌等。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也能帮助人们改善自己的精气神,缓解退休后孤独的情绪。开心起来了,身体也会受到积极的影响。
大脑用进废退,尤其是退休后,可以每天抽出半小时到1小时看书学习、与人交流、下棋画画等都是很好的办法。不仅使得老人接受刺激,保持心智活跃,还有助于提升老年人的积极情绪。
以上这些健康经验
值得借鉴!
另外
在今天的“2023上海民生访谈”中
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闻大翔透露
上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有大动作
接下来
上海还将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
市区医疗机构将增1.1万张床位
这场直播还透露哪些重要信息
一起来看看
↓
第二波新冠疫情会来吗?
上海有什么应对措施?
目前,上海新冠病毒感染、流感等重点传染病疫情形势总体平稳,新冠病毒感染仍处于局部零星散发状态,流感流行强度呈持续下降态势。与此同时,全球新冠疫情仍在流行,病毒还在不断变异,后续存在出现下一波疫情的风险。
闻大翔说,本市坚持“遵循国家要求,立足上海实际”的总体思路,同时吸收采纳以往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制定了相应的监测预警和应对处置工作方案,组织各区、各相关部门协同落实相关措施和要求。
进一步加强疫情监测报告 市卫生健康委以及其他相关部门,各区政府协同开展疫情监测工作,聚焦相关人群、苗子事件、病原学、血清学、环境,其他影响因素等六个维度开展监测措施,及时了解跟踪国内外疫情流行趋势。
进一步加强疫情分析研判 市、区分级对监测数据汇总分析,一旦发现监测数据出现异常,立即组织发挥专家组作用开展分析研判,一旦研判达到响应标准后,立即启动指挥体系,并根据不同阶段采取相应的应对处置措施。
进一步加强应急应对准备 按照“平战结合、平急转换”原则,围绕“应对准备阶段、应对处置阶段、常态化防控阶段”三个阶段,针对不同流行强度,分类组织实施相应应对处置措施。
针对学校、托幼机构、养老机构等重点场所,加强指导落实日常预防性措施。一旦发现传染病疫情及其苗子事件,“边调查、边控制、边报告”。
闻大翔还提醒广大市民朋友,要充分认识“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如前往室内人群密接场所时,要做好个人防护,出现发生发热、咳嗽等症状时及时就诊。
鼓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开展适宜外科手术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闻大翔今天在“2023民生访谈”节目中透露:上海已建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目前全市有24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8所分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层延伸还有844个卫生服务站,1142个村卫生室,网络为社区百姓提供便捷、就近的基本诊疗、康复、护理等服务。今年上海社区家庭医生签约率目标升至39%。
疫情期间社区承担超六成工作量
闻大翔表示,新冠疫情期间,上海以最快速度将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发热诊室“紧急扩容”,治疗药物积极分配到基层。数据统计,社区发热门诊承担超过60%的工作量,有效分流了二三级医疗机构就诊压力,后者得以将更多医疗资源聚焦在疑难杂症治疗。
如何为百姓提供更优质服务?今年春节前夕,由上海市卫健委牵头联合十多个相关委办局,制定《关于提升本市社区卫生服务能力的实施方案》,方案重点强化社区卫生服务能级,并将通过一系列举措提升社区诊断治疗能力。
“我们鼓励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适宜的外科手术,比如清创缝合、切开引流等小手术,以及静脉输液治疗,同时放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药物用药比例的限制,促进社区用药目录与二、三级医院目录逐步衔接,方便居民在家门口配药,不能简单地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为只能配药的门诊。”闻大翔表示。
迄今,全市24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有50家配备了CT,其他中心至少配备DR影像设备,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社区与二三级医疗机构的联通,最终完成同质化诊疗。
目标今年常住居民家医签约率39%
作为“健康守门人”的家庭医生自2011年在上海实施至今已超10年。闻大翔介绍:目前全市累计签约达920万人,按常住人口来算,签约率在37%左右,今年目标签约率达39%。签约人群结构上仍有差异,65岁以上老人签约率近90%,许多上班族、年轻人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仍缺乏全面了解。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未来将增加服务内涵。这其中包括提供更多诊疗服务项目、开展更多适宜技术。据介绍:市卫健委将通过一套组合拳(药品目录与上级医院衔接,增加全科医生、配备家庭医生、加强培训和继续教育等),不断提升家庭医生水平。
海派中医在社区渐有名气。一些基层中医专病专科特色在百姓中有口皆碑。比如,宝山淞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治疗脱发、白癜风等,黄浦外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石氏伤科治骨伤等,成为社区“招牌特色”,也是市民愿意选择家门口问诊的理由。“在欧美国家,许多名校毕业医学生愿意选择去做全科医生、家庭医生,这也是我们今后想要做的。”闻大翔说。
今年再建20家社区康复中心
上海是一座老龄化城市。目前全市24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对接辖区内养老机构,为医养结合提供便利。数据显示,全市800余家养老机构中200余家内设门诊部、卫生站,余下没有设立医疗保障功能的,则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来对接。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担纲三大功能:康复、护理、健康管理。闻大翔介绍,全市今年目标完成20家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建设。社区将加强为重点人群康复护理的功能。比如,老年人、残疾人、失能失智人群因意外创伤导致损伤后,需要康复,可选择社区;脑卒中患者初期治疗后,肢体有运动康复功能恢复的需要,也可在社区完成。
下一步,社区还将强化以人为中心的健康管理服务能力,为有慢病、高血压、糖尿病等重点人群提供健康监管服务。家庭医生实现从疾病筛查、预防、诊疗、日常健康监测,到孕产妇关爱、儿童发育指导、晚期肿瘤患者临终关爱等多方面服务功能,让社区百姓更能感受获得感。
市区医疗机构将增1.1万张床位
大三甲争创“国字号”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闻大翔介绍:上海加大五个新城建设,扩容优质医疗资源供给,市区两级医疗机构未来几年将增加1.1万张床位。
卫生资源布局先行一步。“十四五”规划中,上海市级医疗卫生机构建设项目超过20项,建成后将增加8000余张床位。这其中,位于嘉定新城的上海市中医院嘉定院区今年竣工,设置七百张床位。瑞金医院二期扩建工程将于2025年竣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新城院区今年开工建设,设置600张床位,预计2026年竣工。此外,还有位于松江新城的第一人民医院南院区二期扩建工程,国妇婴奉贤院区,新华医院奉贤院区等,各设置500-600张床位,位于南汇新城的第六人民医院临港二期扩建工程也将于2024年竣工。以上优质医疗资源配合上海城市发展战略,实现医疗资源未雨绸缪。
区级医疗机构建设项目中,建成后也将增加3000张床位。这其中,浦东医院临港院区新建项目将增加600张床位。宝山区吴淞中心医院、徐汇区大华医院、松江区方塔中医院、青浦区中医院、嘉定区中医院等均在区委、区政府规划下,逐渐开工建设投入使用。
闻大翔说,扩容只是优质资源供给增加,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发展要求,上海将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三级大型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要争创“国字号”。目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先后入围国家医学中心建设项目,将重点打造成为国内领先、接近国际水平、匹配亚洲医学中心城市定位的综合性三甲医院。
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还要求进一步加强卫生健康领域科技创新的能力。市卫健委将从几方面重点打造:首先,加强临床研究体系布局,将成立数个研究平台,加快医学创新成果转化。其次,加强学科人才建设。上海是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地,也是高地,鼓励原研科技创新,将成果最后转化为新的药品,新的医疗器械,最终服务于临床医疗需求,这些都是上海作为科创中心需要开展的重点工作。
本文综合自:上观新闻、话匣子、健康时报
相关作者:顾泳
来源: 上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