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吉他弦儿
中国到底有多少个吉他爱好者?
不计其数!
每天都有吉他爱好者加入学习行列,每天也有人收起吉他,准备离开。
有数据表明,在中国这片吉他如此流行的土壤上,零基础学吉他弹唱的人,竟然有85%在学习三个月左右就放弃了。
排除初学者意志不坚定、手疼等个人原因,他们想要在中国吉他教育环境下登上乐手巅峰,赢取光明前途实属不易。
尽管你有天分无师自通熬过小白阶段的艰辛,也很难保证在进阶的路上就能顺风顺水,将吉他爱好进行到底。
我总结了中国吉他爱好者及其从业者的N种死法,以及他们在学吉他路上的死因。
吉他教育行业、家长、音乐环境等多方构成的成因,也是中国吉他行业环境图鉴,供大家思考借鉴。
自断前路式死亡
最为脆弱的初级吉他爱好者,也是最不受家长重视的群体。
正如Tim老师所说:“不会有家长觉得我要随便买台钢琴,让小孩随便弹弹,看看能不能学会。但吉他往往是:我随便买来一把弹弹,看看能不能学会。”
就连他自己潜意识里也觉得吉他就是一个不入流的玩物,跟高雅幽深的音乐不沾边,报个班上几节课学会几首弹唱作品就大功告成了。
至于乐理知识他可能学了几年吉他依旧一无所知。
此时,以利益为首的辅导班恰好为他们量身定制了烧火棍、几个月就通的教材、包教会课程。
几个月下来,这类吉他爱好者通常以聚会饭局上来几首固定曲目结束了吉他前程,得到吉他并不是谁想学就学半明半暗的悔悟,或是陷入考级的应付式循环。
由此你将看到,吉他教学者、初学者、利益既得者组成了一个自欺欺人的骗局。这种环境下难免会出生一批又一批前赴后继的吉他废材。
这种死法归根结底要追溯于国内整个大环境在音乐教育上起步较晚,国人普遍对音乐认知较为肤浅,玩的意识也比较落伍。
家长在美育教育的投入的时间和成本较少,整个社会对艺术领域的追求趋于的功利化,导致群体性浮躁,更谈不上整体审美的提升。
也许我们缺的不是美育教育,而是音乐审美。蒋勋就曾说过:“审美产生创造力”,这也解释了我们的艺术创造力为何消失了。
被误导式死亡
比伪吉他爱好者上心的忠实吉他爱好者,除了面临徒有一腔热情的尴尬,还要面临一个更为严峻的问题,那就是很难找到靠谱的吉他老师。
这类吉他爱好者是抱着成为乐手的远大前程,甚至终身修行式的心态入手弹吉他的,由于对吉他行业一无所知,误拜师父梦想很容易就被带跑路。
尽管他们避开了烧火棍、速成指南,也很难避开鱼龙混杂的吉他教育从业者,他们之中很多是半桶水乱撞的状态,就被赶鸭子上架册封为吉他老师。
在他们的带领下,你可能连握琴姿势也是错的。至于乐理知识,有的老师自己也不知道该何去何从。
你只能面对着不懂的乐器一天天消磨热情。当你好不容易有了进步,遇到上升瓶颈时,得到的回答就是:多练习就好了!
遇师不淑的后果可能就是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练得时间越多,就越难回头修正。当然肯定也有很多吉他爱好者摸索到了防入坑指南。
在当下混乱的吉他教育环境中,如何选择一个靠谱的吉他老师也成为了吉他求学者的一门必修课(有机会的话,我将为大家普及如何找到靠谱的吉他老师这一知识点。)
当然,这也不能全部怪罪他们,基层吉他老师似乎也只是一颗利益链上的螺丝钉,没钱、没名、没时间。
眼看越来越多的教学者加入教育行业但很少有真正的教学者,那么国内是否需要一个吉他教育者筛选机制、准入门槛呢?
被生存打败式死亡
对于部分高阶吉他爱好者而言,过五关斩六将走到这一步,握紧一门终身的爱好实属不易,但他们真的可以靠吉他这门艺术吃饭吗?
并不是每个吉他爱好者都有机会组乐队,巡演、成为一名乐手远赴世界的舞台。
乐手的就业现实是残酷的,那些往返于酒吧演唱的乐手才能真正代表音乐圈的真实图鉴。
在生存和艺术梦想之间,他们最终选择能够活得更好的路,至于吉他演奏则成为了成人世界的一个精神寄托,午夜梦回时,他们才想起来弹奏曾经的梦想之音。
有时候,那些以生存为借口的吉他爱好者放弃了弹吉他的人,并非死于现实困境,而是一颗永远保持年轻、永远进取的心。
所以,每当看到那些没有靠音乐生存的人,依旧潜伏在各大学习交流社群,没有观众的舞台,坚持更新吉他技能,甚至把这种弹奏的纯粹快乐传递给身边人的高阶吉他爱好者,就会让人发自内心感慨:他们才是真正的吉他贵族吧。
蹚浑水式死亡
提到这个吉他英雄已死的时代,论调其实不该是感伤的,因为这意味着每个人都能成为吉他英雄,我们对英雄的想象也不再是整齐划一的。
国内永远不缺造化过人的吉他爱好者,他们既没有挤破头登上舞台,也没有成为一呼百应的网红大师,或是站在风口浪尖圈钱的创业者,而是热衷于蹚浑水的逆流者,为吉他爱好者写教材,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也是这个时代的幕后英雄。
戴育廷Tim老师就是一个热衷于“蹚浑水”行内从业者,他从美国伯克利音乐学院归来后却将吉他基础教学作为自己的理想职业。
尽管,他看到了国内吉他教师教学素养过低,没有任何准入门槛,吉他和音乐被强行分开、教学方法问题百出。
这样的教育环境并没有阻止他在自己中意事情上花时间和精力。
他写了吉他教材,希望以此弥补国内吉他基础教育理念的缺失,但他显然是天真的,紧靠自己是无法扭转现状的。
几年过去了,他和部分专业吉他教育者依旧面临着同一个问题:整个教育市场很混乱、吉他教学内容误导性很强。哗众取宠者大放异彩,认真打磨教学理念的教育者却沦为边缘。
从众式死亡
这也导致很多吉他教学从业者为了生存利益哗众取宠。
但依旧有极少数热衷于修仙的吉他教学者不肯向市场投降,他们将“学无用的吉他,做自由的灵魂”,升级为他们的教学方针。
Tim老师作为“极少数”中的一员,常常传达给新学员的是:学习吉他的路上没有任何捷径,相信无用的力量。已知无用,仍旧学习,这样的学习才是纯粹的。也只有这样的学习能产生超出“有用”边界的束缚,进入到自由境界。
一直以来,Tim老师都坚持挑选他的学员,他希望选择学过他的作品《音乐人吉他课》的人能成为真正的音乐人,而不是弹唱几首曲子,而后荒废。
也许他的学生中能够为大师的寥寥无几,但他们通过《音乐人吉他课》了解音乐是什么?能判断什么样的吉他课程是好的,什么样的作品是美的。
做教材还应该有匠人精神,在课程的大纲上,他啥都想讲、啥都不想放过,将基础进行到底。基础到什么程度呢?就是弹一个音怎么弹能够把吉他的音色发挥到极致。
再一个就是选曲时,他会反复地挑,光是这个调还不行、还要包含这个乐理现象、那个经典套路,所以大家看到目录上看似漫不经心的那些曲子,其实选得特别费力。
我想,在吉他教学领域最终溺亡的不是逆流者,而是从众者。那些成天给学员提供练琴速成指南的人,无异于人人喊打的当代成功学大师,而跟在他们身后复制这种模式的吉他教育者,无疑也会被市场淘汰。
谁能活到最后?
未来的吉他教育市场一定是往精细化方向发展,生于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的整体音乐素养在跟世界接轨,他们的辨别能力也会变强,眼光会更独到。
紧靠一篇文章、一本良心课程是无法改变整个吉他教育行业现状的,但可以提醒更多的同行:用匠人精神输出优质内容的平台才能活到最后,并且有尊严的活着。
这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我们应该对未来的音乐教育环境充满希望,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成功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我私以为吉他行业未来的方向盘最终是掌握在吉他爱好者的手中。
每个吉他爱好者都在无形中做着净化行业的事情,也可能做着拖行业后腿的事。
你选择的教材、老师,你学吉他的态度,你加入了什么社群不仅决定你能走多远,某种程度上决定吉他行业未来几十年的面貌。请用你的每一个选择为吉他行业投票。
如果你是真正热爱音乐、热爱吉他的一份子,可以和Tim老师学习、交流,《音乐人吉他课》的大家庭一直都很热情,很赤诚。
加入前,请空出学习时间。因为,你进去之后可能就会被几万字干货砸中,例如吉他学习路上的常见问题与解答。
渐渐地,你会发现,这个群好像和其他群不太一样,没人开车,没人互喷,没有红包雨,没有铺天盖地的广告,只有学习与讨论,温暖与鼓励。
也可以直接添加客服微信:18918002480 咨询哦~
很多人问:一套30课时的吉他基础教材课程,才卖99块钱,为什么还要坚持给大家录800分钟 视频详解外加社群答疑呢?
因为,Tim老师考虑到,答疑群里遍布各个段位的吉他爱好者,有初学的小白,有已经在线下给别人教课的老师来学习教学方法,也有曾经自学很久但觉得不系统,想来回炉重造的同学,而基础教学细节对他们来说至关重要。
从《音乐人吉他课》一、二、三、四、五群和答疑数量的递增,也证明了他在教学细节上的坚持是能够一点点改变吉他爱好者的教学理念的。
有吉他爱好者的地方就有改变吉他爱好者的人,这个群体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告诉你:学习吉他的意义,早已超越了学一个特长的范畴,更像是一种精神陪伴和性格磨练。
提醒你在你成长的过程中,学会成长,学会去克服,学会沉下心来打磨一件事。
这也是一门学习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