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丽塔》:儿童性犯罪者的日记
《洛丽塔》
恋童癖是以未成年为对象获得性满足的一种病理性性偏好,恋童癖性欲指向的范围一般是青春期前未发育的儿童。
《洛丽塔》又译为《洛莉塔》《洛丽泰》《罗莉泰》,是俄裔美国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创作的长篇小说。
序文
《洛丽塔》或《一个白人鳏夫的自白》,这就是本文作者在撰文以前所收到的这篇奇特的记述的两个标题。这篇记述的作者,“亨伯特·亨伯特”,已于一九五二年十一月十六日在法定监禁中因冠状动脉血栓症而去世,距他的案件开庭审理的日期只有几天。他的律师,也是我的亲戚和好友,目前在哥伦比亚特区当律师的克拉伦斯.乔特.克拉克先生,根据他的委托人的遗嘱,请我编订这部手稿。他的遗嘱中有条条款,授权我那很有名望的表兄全权处理付梓出版《洛丽塔》的一切有关事宜。克拉克先生选定的这个编辑刚刚由于他的一部朴实无华的著作(《理性有意义吗?》)而获得波林奖,其中论述了若干病理状态和性变态行为。克拉克先生的决定可能受了这桩事的影响。
正文
亨伯特出生于巴黎一个富裕的家庭,三岁母亲在野餐会上遭到电击去世,父亲三十岁再娶。他十三岁的时候遇见初恋安娜贝尔,两人度过了难忘的暑假,可惜四个月后,安娜贝尔在科孚死于斑疹伤寒。从此亨伯特迷恋上了九岁至十四岁这个年龄段女童。
1935年,25岁的亨伯特找到一个安慰自己的人,28岁的瓦莱丽亚,一盆受到赞美的蔬菜牛肉浓汤,一个充满生气的人造女性阴部,都是他逃避现实生活的利器。瓦莱丽亚模仿小女孩的那种神态尤其吸引他。新婚之夜不久,他便对瓦莱丽亚成年人的身躯失去兴趣,开始偷窥对面杂货铺老板娘的小女儿。两人的婚姻只维持了四年,最后以瓦莱里亚的出轨告终。
1939年夏天,亨伯特的美国舅舅去世了,留给他每年几千美元的收入,条件是移居美国。几经波折到了美国接受命运馈赠的遗产,上任轻松的工作:花费心思编写香水广告。另一方面,兼职编写法国文学比较史。身处成人的世界,亨伯特很快健康就垮了,几次住进了疗养院。
1947年,亨伯特来到一个小镇度假,暂住在寡妇夏洛特·黑兹家里。在这里,37岁的亨伯特遇见了12岁的洛丽塔——同样较弱的、蜜黄色的肩膀,同样柔软光滑、袒露着的脊背,同样的一头栗色头发。他深陷洛丽塔无法自拔,他每日窥视着洛丽塔,故意从洛丽塔身边经过,一遍遍幻想着洛丽塔幼小的身体;他不动声色地接近着洛丽塔,暗自亲吻她的头发,时而像长辈一样搂住她。夏洛特却毫不知情,沉浸在对这个欧洲绅士的爱慕之中,鼓起勇气向他告白。为了合法得留在洛丽塔身边,亨伯特答应了夏洛特的求婚。这段婚姻持续了一个多月,夏洛特发现亨伯特藏在抽屉里的日记本,她终于明白了亨伯特的龌龊意图。情绪失控的她想要带着女儿远离,在邮寄信件的路上,遭遇车祸去世。办理完夏洛特的葬礼,他以继父的身份迅速跑去夏令营接走了洛丽塔,欺骗洛丽塔她母亲生病住院,沿途开车去看望她母亲。
亨伯特带着洛丽塔开启了一段长达一年的公路之旅,住进了一家一家的汽车旅馆,为自己的欲望编制了一个又一个谎言,以爱为名对洛丽塔进行威胁。洛丽塔逐渐成长中开始厌恶亨伯特,她意识到“即使是最可悲的家庭生活也比这种乱伦状况好”。于是她开始跟年纪相仿的男孩子交往,并借着第二次公路之旅逃离了亨伯特的掌控。洛丽塔逃离后亨伯特回忆过去的点滴,沿途疯狂寻找。
三年后,亨伯特收到洛丽塔的来信,信上说她已结婚怀孕,询问她母亲的遗产分配,给予她金钱援助。亨伯特根据寄信的地址终于找到了洛丽塔,给了她一个信封,里面有四百美元现款,还有一张三千六百美元的支票,相当于她母亲那所房子的实际租金。他要求洛丽塔说出当初拐走她的人,洛丽塔告诉他那人正是奎尔蒂(黄赌毒均沾的恋童癖),她和奎尔蒂出走后,因为拒绝了奎尔蒂要她和其他男孩子拍摄色情影片的要求,而被奎尔蒂赶了出来。亨伯特请求洛丽塔离开丈夫和他走,洛丽塔说宁愿回到奎尔蒂的身边也不愿意跟他在一起,拒绝了他。亨伯特伤心欲绝,决定找到破坏自己甜蜜美梦的罪犯奎尔蒂,杀死了他。最终,亨伯特因血栓病死于狱中,而17岁的洛丽塔则因难产死于1952年圣诞。
阅读贴士:这本书的正文完全是以亨伯特第一人称的视角来写,典型的自我感动,自我美化。给自己一个初恋的故事进行铺垫,用谎言包裹引诱12岁女童性交,却写是由女童主导诱惑,女童还不是初尝人事。不爱女童的母亲,却因自己的私欲毁了女童一家。一切都是那么恰如其分的按照亨伯特的愿景发展。直到女童的自我意识觉醒,被另一名恋童癖拐走,他却化身正义使者终结了另一名恋童癖。其实只是对方戳破了自己的谎言,破坏了自己编制的美梦——把女童带到无人认识的地方,等长大失去女童的身体后再让对方生养另一名女童进行侵害。
一本经典的男凝小说,被很多幼童犯罪者拿来洗白。本书某种层面来说是很残忍的,能不能教育世人也有待商榷,有自我识别能力的成人可以认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