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必武
5月21日,《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正式落地,也就是“双减”。一夜之间,校外培训政策突变,一些在境外上市的培训机构股票大跌。“双减”政策落地,引起社会极大关注。同时,也引发人们进一步思考,校外培训机构该往何处去,如何突出重围?
这里说的校外培训机构,主要指针对义务教育学科类(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类培训)培训的机构,不包括艺术类、体育类、科技类培训机构。
“双减”政策落地以后,针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类培训机构该往何处去呢?转型势在必行。
我想可以做到“五个转型“与“五个合作“。
“五个转型”包括:
一是向艺术类培训转型。如音乐类的器乐、声乐方向;美术类的绘画、书法、篆刻等;语言类的主持、朗诵、演讲等;戏剧类的内容也很多;摄影类培训;
二是向体育类培训转型。如球类、体操、游泳、跳水、轮滑、小轮车等;
三是向科技类培训转型。如航模、机器人、创客空间、生物栽培、天文观察等;
四是向棋类培训转型。如围棋、中国象棋、国际象棋等。
五是向托付类方向转型。利用节假日为家长提供看护类服务。
“五个合作”包括:
一些党政部门如妇联、人社、老龄委、团委等部门有很多培训的项目需要落地,校外培训机构完全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与这些部门进行合作,开发适合的课程,把服务的人群从义务教育阶段拓展到成人培训、职业培训、老龄服务方面上来。
一是与妇联合作,开展妇女培训,提升广大妇女生活品味。开展家政、瑜伽、茶艺、插花等方面的培训;
二是与老龄委合作,开展老年人培训服务。这方面的市场非常大。与老年大学合作开展老年人喜爱的培训,活跃和丰富老年生活。
三是与人社部门、企业合作,开展技能类培训。技能培训永远是市场上最需要的。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每年这方面的项目、资金还是比较多的。培训机构要积极开展类似的技能培训。
四是与社区合作。社区是社会管理的最基层。工作量大、人手少。培训机构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与社区开展合作,为市民提供一些必要的服务。特别是一些直播类、视频剪辑培训是很受欢迎的。
五是与团委、学校、青少年宫合作。开展课后延时服务、寒暑假托管服务、游学旅行、夏令营、冬令营、少年军校等活动。
校外培训机构要积极主动转型,不埋怨、不等、不靠。要努力在“双减”政策落地以后,闯出一片新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