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换 ]
热门城市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杭州南京武汉天津西安重庆青岛沈阳长沙大连厦门无锡福州济南宁波昆明苏州郑州长春合肥南昌哈尔滨常州烟台南宁温州石家庄太原珠海南通扬州贵阳东莞徐州大庆佛山威海洛阳淮安呼和浩特镇江潍坊桂林中山临沂咸阳包头嘉兴惠州泉州三亚赣州九江金华泰安榆林许昌新乡舟山慈溪南阳聊城海口东营淄博漳州保定沧州丹东宜兴绍兴唐山湖州揭阳江阴营口衡阳郴州鄂尔多斯泰州义乌汕头宜昌大同鞍山湘潭盐城马鞍山襄樊长治日照常熟安庆吉林乌鲁木齐兰州秦皇岛肇庆西宁介休滨州台州廊坊邢台株洲德阳绵阳双流平顶山龙岩银川芜湖晋江连云港张家港锦州岳阳长沙县济宁邯郸江门齐齐哈尔昆山柳州绍兴县运城齐河衢州太仓张家口湛江眉山常德盘锦枣庄资阳宜宾赤峰余姚清远蚌埠宁德德州宝鸡牡丹江阜阳莆田诸暨黄石吉安延安拉萨海宁通辽黄山长乐安阳增城桐乡上虞辽阳遵义韶关泸州南平滁州温岭南充景德镇抚顺乌海荆门阳江曲靖邵阳宿迁荆州焦作丹阳丽水延吉茂名梅州渭南葫芦岛娄底滕州上饶富阳内江三明淮南孝感溧阳乐山临汾攀枝花阳泉长葛汉中四平六盘水安顺新余晋城自贡三门峡本溪防城港铁岭随州广安广元天水遂宁萍乡西双版纳绥化鹤壁湘西松原阜新酒泉张家界黔西南保山昭通河池来宾玉溪梧州鹰潭钦州云浮佳木斯克拉玛依呼伦贝尔贺州通化朝阳百色毕节贵港丽江安康德宏朔州伊犁文山楚雄嘉峪关凉山雅安西藏四川广东河北山西辽宁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海南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台湾内蒙古广西宁夏香港澳门
培训资讯网 - 为兴趣爱好者提供专业的职业培训资讯知识

当“情商课”进入校园:情感真的能被教会吗?

入校 校园

提起情商,大多数人并不陌生。这个与智商相对的概念最早在心理学界引发热议,如今已然进入人们的人际交往与日常生活中。不过,与智商有所不同的是,情商一度被认为可以通过后天学习有所提升。在西方教育界,基于情商训练的“社会情感学习”是近年来颇受关注的话题。它还被引入全球多所学校的课堂,自2011年起,也在国内部分中小学试点推进。人际交往的技巧或许可以习得,但背后的情感真的能够被“教会”吗?

这一现象也引起教育学者刘湘燕的注意。2015年,她在美国获得教育学博士学位。此前在与华人家长的访谈中,她逐步接触到社会情感学习这一概念。这些父母普遍冀望以此提升孩子们在应试之外的其他素质,但情感教育又如何突破以“言传”为主的应试培养模式?说到底,情感不只是一种知识,沦为说教的“言传”未必比“身教”效果更好。从这个角度而言,刘湘燕觉得,教育是“做”出来的,社会情感教育更是如此。

此外,作为一种可被量化的指标,围绕社会情感能力的一连串数据结果也牵动起家长的焦虑。“班干部的社会情感能力高于非班干部”、“与老师关系更好的学生社会情感能力更强”甚至“社会情感能力对孩子人生幸福有决定性意义”等话语不时见诸媒体报道。这些都引起了刘湘燕的担忧:“诸多结论的得出究竟是为了说明什么呢?”

在为期一年的对话与实践中,刘湘燕曾与三位母亲一起,基于社会情感学习回溯各自的育儿故事,关注情感学习背后的育儿焦虑、母职妥协以及更为结构性的教育困境。这些在其最近出版的新书《让我听见你:社会情感学习的叙事探究》中有较为完整的呈现。我们借此机会采访了刘湘燕,从社会情感聊起,也谈到如今青少年的情感荒芜,以及先前新东方培训父母滋生出的焦虑,从中一窥社会情感学习在中国的十余年实践中留给我们怎样的经验与思考。

社会情感学习为何逐渐受到关注?其实,这与当今人们对个体心理状况的重视不无关系。2021年末,《校园心理老师自述:成绩、霸凌、24.6%的抑郁检出率》一文将青少年面临的一连串心理困境带入公众视野。文中援引中科院的最新统计数据,我国近四分之一的中小学生可能存在抑郁倾向。参加心理咨询的学生中,有的曾出现严重自伤、有的成为校园霸凌中的施暴者,更多孩子则希望来此得到情感支持。

类似的青少年社会情感荒芜现象并非只发生在中国,自1990年代起,它也一直困扰着美国社会,且加剧着早先存在的校园危机。酗酒、逃学、暴力甚至自杀等现象在当时的美国校园蔓延,这些都对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部分教育界人士开始思考,我们是否能够变革既有教育方式,让学生自小就意识到如何应对个人情绪,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又是什么样的。由此,社会情感学习作为一种从教育出发应对青少年心理危机的尝试被提出。

如上文所提及,社会情感学习也与“情商”渊源颇深。上世纪9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彼得·萨洛维和约翰·梅耶将个体加工情绪信息的能力命名为“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但在当时并未引起关注。不久后,曾为《纽约时报》撰写大脑及行为科学类文章的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丹尼尔·戈尔曼将其细化为五个维度,这也是随后流于商业化的名词“情商”的概念源头。在这一基础上,1997年,美国非营利组织“学术、社会和情感学习联合会”正式提出“社会情感学习”(Social-Emotional Learning, SEL)的概念。

当“情商课”进入校园:情感真的能被教会吗?

社会情感(情绪)学习结构示意图。

据该机构介绍,“社会情感学习”简言之是帮助学生掌握特定的知识与技能,以合理管理自我情绪、能够对他人境遇保持同理心,建立和维护人际关系,做出负责任的决定,进而实现个人和集体目标。此前我们提到的“用心倾听”、“学会共情”也都是社会情感下的细分项。相关积极表述使得这一概念自提出起似乎就不会招致反对意见。同时,对于传统意义上偏重核心课程而忽视学生性格发展的教育系统而言,它也以一种修正的姿态出现。因此,这一概念成为美国教育界近几年最关注的话题之一,它还搭乘20世纪末全球范围内的教育转向之风逐渐在多国落地发芽。

情感真的能被“教会”吗?多国教育界人士至今仍在探寻这一问题的答案。在课堂实践中,刘湘燕也曾针对“引导学生用心倾听”的教学目标设计过一堂倾听课。学生们围坐成半圆,手中拿着预先发放的白纸,老师将根据固定图形给予学生统一的指令描述,希望他们通过用心倾听领会其间传达的信息。结果,同样的指令下,几乎每个人折出的形状都是不同的。

按照指令却没能折出预设的形状,这就说明没有“用心倾听”吗?刘湘燕觉得这样的判断多少有些武断,但我们如今的许多课程似乎都是这样的逻辑。她在随后与学生们的沟通中了解到,在部分学生看来,这是因为老师给出的指令不够清晰。而学生们的解读也侧面提醒着刘湘燕去反思,或许在这样的情感教育中,学生并不一定就是那个想当然的教育对象。当老师甚至家长本身对“倾听”存在误解,时常做不到真正倾听孩子们的想法时,又如何教会他们去倾听呢?于是,她逐渐将注意力更多转向教师情感的研究。

相比于简单地提倡或批判社会情感学习,她更在意由此揭开的那些一度被忽视的教育现实,希望厘清它内在的逻辑,而这样的尝试在如今国家间筑起高墙、学术走向自说自话的时代显得格外必要。

以下是新京报记者对刘湘燕的采访。

当“情商课”进入校园:情感真的能被教会吗?

刘湘燕,美国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教育学博士,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博士后。现为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研究领域包括:教师情感,女性主义与批判教育学,跨国迁移、社会性别与教育。著有《让我听见你》。

从社会情感聊起:

情感能被“教会”吗?

新京报:第一次听到社会情感学习这个概念的读者或许会好奇,“社会情感”指的是什么?它是能被“教会”的吗?

刘湘燕:这首先涉及到引入时的翻译问题,而翻译和文化又息息相关。社会情感学习的英文是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或者Social Emotional Learning,如果只从中文来看,社会似乎是在修饰情感,但从英文看,社会和情感是并列的概念,共同修饰“学习”。情感学习很容易理解,但是什么是社会学习?有研究者把它翻译成社交学习,似乎看上去更为直观。但是社会情感并不仅仅局限在个体社交这个层面,还指个体如何参与到社会中。费孝通老先生也提到过Social Skills是不是可以翻译成“礼”。这些都意味着社会情感不仅是个人层面的,它还牵扯到很多社会文化层面,乃至权力关系层面。

至于社会情感是否能“教会”这个问题,其实不论是在美国还是国内,这都是正在被探讨的。现阶段,它的实践主要分两种,一种是体系化的社会情感学习课程,包括一系列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分级教材,会逐步讲解什么是情绪,如何交友等;另一种是与其他课程或者主题相融合,比如我们熟悉的职业生涯规划课,在美国就被视为与社会情感学习中“自我意识”、“负责任的决策”相结合的尝试,另外还有比如“同理心”主题,老师带着学生们围坐在一起讲述各自的故事,这也是一种融合。

当“情商课”进入校园:情感真的能被教会吗?

《让我听见你:社会情感学习的叙事探究》,刘湘燕著,商务出版社2022年4月。

新京报:它和我们比较熟悉的心理咨询的区别是什么?

刘湘燕: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目前社会情感学习主要是基于心理学的理论,在教育领域中被应用。但和心理咨询还是有些不同。当然,我不是心理咨询师,也不是这方面的专业人士,只是基于自己的经验来理解二者间的区别。心理咨询这个领域目前有些混乱,听说国内已经取消了二级心理咨询师的认证,不知道社会情感学习是否将来也会面临这一问题。

在我看来,它们的受众不同。不管是在美国还是在中国,社会情感学习主要是在学校实施的课程,针对的是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学生,而心理咨询的受众更广。它们背后的理论支持也不同。社会情感学习基于教育心理学的多元智能和情绪智能,也就是情商的理论,而心理咨询是基于另一些理论流派的。还有,它们的目标也不同,因为社会情感学习是基于学校的课程,因而有明确或者说具体的课程目标。

这个问题的另一个维度或许是,心理咨询师可以进行社会情感教学吗?又或者社会情感学习老师可以做心理咨询师吗?我之前查阅过一些在美国使用的社会情感学习量表,在筛查和评估量表中,有一栏是“组织管理者”,其中细分了父母(监护人)、教师,其中还有个别处注明有心理学资格认证的专业人员,而有的要求只能是心理医生。这也说明了两者的区别。

新京报:如今,我们的学校中并没有一门叫作“社会情感学习”的课程,但是一直以来有德育课的传统,包括自小学阶段就设有《品德与社会》、《道德与法治》这类课程,“社会情感学习”和这些传统的课程设置有什么不同?

刘湘燕:我还没有机会深入了解目前小学阶段开设的这类课程,也不好进行比较。不过我小学也上过《思想品德》课,就是政治课。不知道今天的《品德与社会》等是否也承担着类似的功能。我认识一位老师在学校讲《道德与法治》,他正在做一个把戏剧表演和课程相结合的课题。这就是我们的社会情感学习。在美国,社会情感学习会通过活动和游戏的方式,向学生传递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从某种程度上来看,我们的《品德与社会》、《道德与法治》,其实也承载着传递主流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功能。

但正如我们之前聊起的,教育其实可以发生在任何地方,指的不仅仅是学习,它对我们每个人的意义也不同。我们怎么去理解这种不同,或许可以帮我们思考,到底可以怎么去做教育。我其实不太认同单独开设“社会情感学习”课程,它更像是贯穿在教育之中的,毕竟,我们不太需要另一种形式的德育课。

当“情商课”进入校园:情感真的能被教会吗?

《头脑特工队》剧照。

倾听课无人倾听:

社会情感学习的多重困境

新京报:结合你的观察来看,目前社会情感学习在国内的具体实践中是以什么形式,或者说都做了哪些尝试?有比较成熟的经验吗?

刘湘燕:它在国内的实践大抵是之前提到的两种形式,如果说去总结一种范式或经验,其实在实践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更值得我们思考。首先,我感觉目的性还是太强了。在美国的推广中,很喜欢引用一个数据,就是参与过社会情感学习的孩子,在成绩方面比没有参与的孩子高出11个百分点。然后很直接地说,社会情感学习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这就又落到了应试教育的逻辑里。在我们的实践中也有这个趋势。

其次,它容易流于形式。在西部省份的试点中,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情感问题引发关注。有关机构就花了很多钱做了一个社会情感学习APP,但实际上这个APP的使用率很低。这些孩子平常很少和父母打电话,更何况微信之类的应用也很普及。为什么还需要一个“社会情感学习APP”呢?如果我们能把开发APP的钱用到实处,会不会更好呢?

此外,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也很容易陷入一种悖论。记得之前我们给孩子上过一次课,之后再也没上了。当时,我们预先设计了这节课的主题是“用心倾听”。我们让他们围坐成半圆,发给每人一张纸,让他们根据我们的指令折纸。希望通过倾听,能够领会我们传达的信息。结果同样的指令下,几乎每个人折出的形状都是不同的。孩子们觉得是因为我们给出的指令不够清晰,这样的解读并没有错。按照指令却没能折出预设的形状,这就说明没有“用心倾听”吗?

包括我在搜索国外的一些案例时也有同感。其中一个讲“倾听”的视频在社交媒体上点击量很高,那位老师在视频中滔滔不绝讲了近一个小时,一直试图传达如何倾听,但从头到尾他都在讲,并没有“倾听”过。这简直太“魔怔”了。所以后来,我也逐渐转向了教师情感研究,当我们觉得任何地方都是教育发生的时刻,就不会特别在意是不是要专门教孩子什么了。

当“情商课”进入校园:情感真的能被教会吗?

在一个点击量超过300万次的“倾听课”视频中,教师正在教授学生如何提高“倾听”能力。图源:美国长滩城市大学社交媒体账号。

新京报:南方科技大学袁长庚老师曾开设“死亡课”,帮助学生“理解死亡”,这是否也是广义上社会情感学习的一种实践尝试?生死议题作为情感教育的一部分,中小学有课堂也在尝试引入,但也有家长会担心类似的主题对于中小学生而言是否较难理解,我们又该如何界定什么年龄段的学生适合接受什么程度的社会情感教育呢?

刘湘燕:前阵子一位学生也给我看了袁老师的“死亡课”的介绍,她说从中获得了心灵的安慰,那时她的外公刚刚去世。袁老师的课在我看来是生命教育的一种尝试,而且是很特别、富有创意的尝试。我也从他的课程设计中获得不少灵感。

其实我觉得,生死是很重要的教育议题,只不过从我目前的观察来看,国内的生死教育观,传递的更多是对生命偶然性、不确定性以及脆弱性的一种回绝。最近我正在写一个关于教师恐惧感的故事,故事中的这位教师提到学校不断强化的安全教育反而给她带来一种恐惧感。安全教育为什么会令人生出恐惧感呢?这个问题听上去似乎很魔幻。但她确实说:“只要学生出现在了这个学校,我就得在他们身边。”这句话让我印象很深,我们对生命是这样的在意,这种过度“在意”的背后还有从上至下,各个层面的那种结构性的“追责”压力。另外,这种“在意”本身是不是也折射出对死亡的回绝,而这种回绝会不会反向带来恐惧感呢?

有时候,我们很容易忽视自身的经验,总觉得开设一门“死亡课”才是教孩子们理解死亡的方式。其实,生死这样的问题几乎每天都在生活中发生。自然界中花草的生长凋零;动物的繁衍生息;新冠疫情每天在全世界夺去了多少人的生命;长沙前几天坍塌的那栋楼房背后,又有多少家庭不得不面对生离死别……这些都是生死教育的时刻。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我们的确可以界定什么年龄段的学生适合接受什么程度的社会情感教育,特别是在美国,具体的年龄段甚至都有对应的社会情感学习内容。但是,如果年龄段的划分与阐释本身就是历史的产物,那我们又该怎么办?

我个人倾向于从实践社区(Community of Practice)的角度理解学习。教育者是有经验的参与者,而新加入的参与者通过实践转变为学习者,这种学习可以发生在任何地方。这又回到我不建议单独开设社会情感学习课程这个立场,因为我们不是去教孩子,而是和孩子一起倾听、观察、理解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在这个过程中听见并看见彼此。这个过程就是我理解的教育。很多时候,被视而不见的其实是我们自己。但是,我也对自己所做的尝试保持一种“警惕”。我很认同福柯所说的“Everything is dangerous”(任何事物都是危险的)。我们必须保持开放,但同时也意识到我们是有局限的。这是挺难的事情。

当“情商课”进入校园:情感真的能被教会吗?

“耶鲁大学公开课:死亡”。图源:耶鲁大学官网。

实在的分数面前,

作为教育者的反思“微不足道”?

新京报:说到情绪和情感问题,我们很难绕过“抑郁”这个话题,尤其是青少年的抑郁等心理危机近来备受关注。根据中科院最新的统计数据(《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我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不等于抑郁症)近四分之一。为什么如今有抑郁倾向的在整个青少年群体中占比如此高?

刘湘燕:确实,这几年围绕这个现象有很多讨论。我接触的老师也会提到学生有抑郁倾向。我想先谈谈,这样一个心理学议题为何会受到教育领域的关注。起初,孩子们的抑郁、焦虑,乃至校园霸凌等现象往往以个体问题被提出来,更多是从认知和行为层面探讨怎么会出现这些问题。此后逐渐开始有学者提出是否能在从小的教育中,就让孩子们意识到什么是比较好的关系,如何去应对个人的情绪等。上世纪90年代的美国,社会情感学习的提出可以被看成是一种从教育角度出发,对学生的此类问题进行预防和干预的尝试。

当然,个体的情绪状况受到重视不失为积极的回应,但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警惕它可能存在过度“病理化”的倾向,进而沦为推广某些理念的“借口”。我看到过围绕社会情感学习的介绍有这样的表述,“世卫组织预测,到2030年,全球第一大疾病负担就是抑郁症……所以我们要推进社会情感学习”。这是不是在为了做某件事,而夸大了某一问题的严重性呢?包括有些社会情感能力的测量结果称,“女生的社会情感能力高于男生;班干部的社会情感能力高于非班干部”,且不论此类调查是从哪些维度测量的,单就这些结论的得出而言,究竟是为了说明什么?它背后的话语逻辑又是什么?这是我更加感兴趣的问题。

当“情商课”进入校园:情感真的能被教会吗?

《侧耳倾听》剧照。

新京报:其实,孩子的心理状况也引起许多家长的担忧。当家长们不知道如何应对孩子的情绪危机时,就会寻求一些外部引导或支持。去年,“新东方转型培养父母”一度被推上热搜,声称帮助父母掌握“科学的育儿方法”。然而,从育儿日记、教养手册到培训父母,这些指南在引导父母关注儿童情感,培养“全人”的同时,却也成为父母焦虑的另一个来源。你如何看待这一矛盾现象?

刘湘燕:我听说新东方现在开始做家长教育了。之前我在博士期间研究美国华人移民家庭时,就注意到了“科学育儿”的问题。我当时关注了一些爸爸在国内工作赚钱,妈妈和孩子在美国生活的家庭。其中有一位妈妈移民美国之前,在国内是律师。我认识她时,她正好在美国当地一所社区大学听一门“早期儿童发展”的课程,她说这门课让她重新去思考做妈妈这件事,特别是如何做一个好妈妈。在和我分享感受时,她很自责以前在国内工作太忙,没时间陪孩子,来了美国后就做了全职妈妈。美国主流社会的这种母职意识形态要求母亲无私付出,时刻以孩子为中心,鼓励母亲从时间到情感都全部投入到整个育儿过程。其实不难发现,她听的这门课程所宣称的就是一种“科学育儿”的观念,而这种育儿方式其实是母职意识形态的体现。所以,转型全职妈妈的她在这类课程中能够收获到一种认同感。

母职并不是一个天然的概念,你生了孩子,就是妈妈?没错,这是生理层面的妈妈。但是,母职和这个妈妈所处的社会文化情境以及她每天的日常生活是不能分开的。我们会发现大部分“科学育儿”观念都基于发展心理学,是受到文化制约的。我们不能说,北上广深的妈妈就比县城的妈妈更会带孩子,带孩子的方式就更“科学”,当我们说“科学育儿”的时候,需要先想一想,“科学”到底是什么意思,什么又是“不科学”的。

这些都导向你所提到的这种矛盾,以引导之名的“科学育儿”同时也在制造焦虑。我们不能脱离具体的情境,简单地倡导“科学育儿”,需要想想这背后的主张到底是什么。我身边有很多这样焦虑的妈妈——自己有很好的工作,就会自责没时间陪孩子,在家当全职妈妈,又会自责没赚钱。如果我们意识到母职和育儿观都受到社会、文化、历史、制度等因素共同影响,那我们在提出建议或是推行政策时,是不是可以多考虑一下事情的复杂性,也就会变得更慎重一些。

新京报:早上5:30起床,6:30洗漱、整理一天的活动规划,上午安排看京剧,下午分别送儿子和女儿去学绘画和舞蹈,晚上还要报名测试、带孩子学滑板……书中母亲若水的日程表几乎精确到了分钟,现实生活中,不乏有像若水一样的母亲,背后实则是女性、母亲与教育者三种角色的集合,她们的焦虑与社会对这些角色的不同期待有关吗?

刘湘燕:我认为是有关的。在我和她们一起探究的这一年中,我们都在回应不同社会角色带来的期待,以及由此产生的焦虑和怀疑,可能还有更多的情感体验。我更愿意把这种情感体验看作结构性的,而不是个体所有的。我不是母亲,在这个维度上,她们的感触比我更丰富。我能感受到她们作为母亲,不得不面对的“双重压力”。一方面来自正面管教课程中传递的“科学育儿”或者说美国主流社会的那种母职意识形态。另一方面,则来自国内主流家庭叙事中,母亲要参与和谐家庭建设的期待,这也是基于儒家文化的理念。但稍微追问一下,为什么想要了解社会情感学习的是她们?为什么想要改善家庭关系的是她们?那爸爸呢?男性呢?我们还可以问更多类似的问题。

此外,当这些角色在个体身上汇聚后,那种“拧巴”甚至分裂的感觉就很明显。特别是当孩子实际经历的教育和她们理解的教育之间有差异时,会面临很多挣扎和妥协。比如,从教育出发,她们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只会考试”,但作为母亲,她们又担心缺乏应试技巧是否会影响孩子升入好一些的学校,毕竟普通学校的师资无法与重点学校相提并论。在实实在在的分数面前,作为教育者的反思似乎显得那么“微不足道”。在不同角色的博弈中,她们只能选择在有限的时间和情境中暂时做自己。

当“情商课”进入校园:情感真的能被教会吗?

《青春变形记》剧照。

突然闯入教室的小鸟:

课堂,不应只是教师的精心安排

新京报:类似的育儿纠结时刻在你的新书《让我听见你》中还有很多呈现。此外,你在书中提到,“教育常常发生在视而不见的时刻”,而很多年轻父母或者教师,可能无意间错过了“教育”的发生,可以具体谈谈这一观点吗?

刘湘燕:是的,教育无处不在,关键是如何让那些被忽视的教育时刻变得可见。我给你分享一个具体的故事吧。记得有一次,我在一所乡村公立小学调研,旁听了一节美术课。当时教室里突然飞进来一只小鸟,学生们的反应很直接,有的立马就很兴奋,胆子大的甚至起身想要驱赶它,而有的则有些害怕,趴在桌上静静等它飞出教室,但当时大家的注意力几乎都被这只突然闯入的小鸟所吸引。我赶紧用手机拍下了这一幕,大概不到十秒钟的时间,小鸟就躲到窗帘里去了。而在这期间,美术老师表现出一种近乎克制的“镇静”,没有多说就继续上课了。我十分好奇那几秒的时间里,这位美术老师都想了

相关内容

怎么学?如何干?西藏7市(地)委书记在西藏日报发表文章

启航新征程 开创新局面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拉萨努力奋斗自治区党委常委、拉萨市委书记 普布顿珠党的二十大大笔擘画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区党委十届三次全会全面铺开建设美丽幸福西藏、共圆伟大复兴梦想的壮阔实践···

2023年全区智慧旅游专业人才培训班圆满结业

6月2日,自治区旅游发展厅主办的全区智慧旅游专业人才培训班在拉萨圆满结业。培训共历时三天,累计完成全区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及涉旅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培训100人。本次培训是区旅发厅深入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重要···

徐汇萨迦共同举办大美西藏首届口腔学习班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口腔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提高西藏地区口腔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近日,徐汇区牙病防治所和萨迦县中心医院远程连线共同举办首届口腔学习班开班仪式。徐汇区卫生健康委副主任胡强,上海援藏干部、萨迦县委常务副书记、常务副县长沈···

自觉抵制“一对一”“一对多”等学科类培训!哈尔滨中小学生暑期预警来了

17日,记者从哈尔滨市各区教育局获悉,2023年暑假将至,南岗区、道里区、香坊区教育局向家长发出预警,自觉抵制违规培训,各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已经全部注销,暑假期间以任何形式开展的学科类培训均属于违规培训。家长要自觉抵制任何机构或个···

哈尔滨市道里区企投局举办“招商大讲堂”专题培训

黑龙江网讯(记者 王惠婷)10月24日,哈尔滨市道里区企投局组织开展“招商大讲堂”专题培训班,全区各招商专班负责同志及业务骨干参加培训。本次培训从实际需求出发,紧紧围绕当前招商工作中的热点、难点,对“什么是招商引资”“道里区的产业结构和主导···

团黑龙江省委举办全省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培训交流会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李海涛)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充分发挥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示范引领作用,在全省职业青年中掀起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11月22日,团黑龙江省委举办全省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培训交流会···

辽宁葫芦岛举办外贸政策培训会推动外贸保稳增量

辽宁省葫芦岛市外贸政策培训会4月3日举办。 辽宁省贸促会供图中新网葫芦岛4月3日电 (李晛)辽宁省葫芦岛市外贸政策培训会4月3日举办。本次活动由辽宁省贸促会支持、葫芦岛市商务局主办,葫芦岛市贸促会、葫芦岛海关、中国出口信用保险辽宁分公司和辽···

山西运城:严查无证校外培训机构 查封9家警告2家

新华社太原8月5日电(记者王飞航)记者从山西省运城市政府了解到,运城市教育局近日联合市公安局等多家单位,对中心城区无证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了一次突击检查,共检查了13家校外培训机构,查封9家,警告2家,发放整改通知书4份。今年7月,运城市教育局···

山西开展培训筑牢森林“防火墙”

山西新闻网3月30日讯(记者 卢奕如)今日,记者从山西省应急管理厅获悉,全省举办森林草原防灭火业务培训,邀请专家以视频会议形式,围绕森林扑火指挥实操、森林草原火灾防控经验做法、火灾现场各级各类指挥员具体操作中遇到的问题等内容进行授课。培训内···

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工作取得进展 山西停办近1300所

资料图:小学生排队等待进入校园。中新社记者 刘文华 摄中新网5月11日电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按照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工作整体安排,教育部、民政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启动了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专项督查工作。5月9日至10日,督查组率先在北京市开展华···

山西综改区举办省技术创新中心申报培训

  8月18日,山西综改区科技金融部举办2023年度省技术创新中心申报培训会,来自区内企业、科研院所及有关单位代表160余人参加了培训。  山西省技术创新中心是以产业前沿引领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为核心的产业技术创新平台,承担着为区域和产业···

山西汾阳医院开展健康教育与控烟知识培训

来源:【吕梁日报-吕梁新闻网】本报讯 (记者 刘少伟) 5月18日,在“世界无烟日”到来之际,山西汾阳医院组织开展健康教育与控烟知识培训。近年来,山西汾阳医院全面落实健康中国战略,根据国家卫健委《关于2011年起全国医疗卫生系统全面禁烟的决···

山西省文物局年度田野考古技术培训班开班

10月10日,山西省文物局在运城闻喜上郭城址、邱家庄墓群举办2023年度田野考古技术培训班开班仪式。该次培训为期三个月,通过理论和实践两部分教学,旨在推进山西考古工作高质量发展,提升考古业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本次培训由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和山西···

最低每课时9元!全省学科类校外培训课时长和收费标准出台

近日,山西省发改委、省教育厅下发《关于中小学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标准及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全省中小学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标准,从12月17日起执行。《通知》对全省线上线下学科类校外培训基准收费标准和浮动幅度制定了科学标准。其中,义务教育阶段线···

山西天镇 阳光职业培训学校培养乡村“新农人”乡村振兴添动能

(记者 贺文生) 山西天镇县阳光职业培训学校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按照“政府引导、农民自愿、立足产业、突出重点”的原则,创新高素质农民技能培训方式方法,采取以“授人以渔”的方式,让人才振兴成为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内生动力,以高素质农民引领现···

山西:建立全过程 全链条 无缝隙安全培训制度

黄河新闻网讯(记者杨江涛)日前,山西省应急管理厅下发了《山西省安全培训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我省将进一步抓好安全生产这个基本盘、基本面,推动全省安全培训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促进安全培训工作高质量发展。山西省应急管理厅厅···

山西:艺考培训机构纳入全国监管平台管理

央广网太原10月6日消息(记者郎麒) 日前,山西省教育厅、省发改委、省公安厅等部门联合制定《加强面向高中阶段学生艺考培训规范管理工作方案》,针对艺考培训的突出特点和实际情况,全面规范艺考培训行为,将艺考培训机构统一纳入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

太平财险阳泉中支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和有限空间作业培训

为强化员工安全意识,进一步提升员工消防和有限空间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9月14日,太平财险阳泉中支邀请北京市卫民安消防教育咨询中心山西分中心讲师向全体员工开展了一次消防安全教育和有限空间作业课程培训。按照防消结合、预防为主的原则,本次讲座通···

山西省数字化转型贯标试点工作宣贯培训会在太原举行

  10月20日消息,山西省数字化转型贯标试点工作宣贯培训会在太原举行。省工信厅介绍,作为国家数字化转型贯标试点省份,试点启动后将引导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助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今年,工信部启动数字化转型贯标试点工作,我省···

山西马兰花创业培训讲师大赛收官 太原市获多个奖项

山西新闻网8月31日讯(记者 冯耿姝)8月29日,山西省第四届马兰花创业培训讲师大赛圆满收官,太原市代表队在比赛中分获多个二、三等奖和优秀奖。本届大赛以“启迪创新思维·激发创业梦想”为主题,全省共有56名教师晋级复赛,其中,太原市有7名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