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所有技术,都是通过看得见的外形来感受内在的发力。发力如风,谁也看不到,但能通过树的摇晃而感受到。传授技术,外形容易,而内在的发力,很难用语言表达清楚,比如弧圈球,既有摩擦还要旋转。这种发力,只能通过启发式传授。因此,最佳的“教和学”,就是示范和模仿。网络上教弧圈球技术,讲动作的外形,基本一致。而讲发力,怎么样的说法都有,莫衷一是。我认为拉弧圈,就像掷铁饼的外观,内在的发力如甩鞭子。练发球、搓球,都是鞭甩发力。教和学的技术,必须是规范的。学练规范的技术,才可能进步。乒乓球从发明、发展到现在,从国际乒联到中国乒协,并没有制定技术动作的规范章程,也没法制定。每一个当教练的,都以自己的理解在传授着。有学球的孩子和成人,感觉许多教练的观点不一样,很疑惑。我建议就去模仿世界冠军的动作,去跟干过专业和大家公认的高手学习。
外观是看得见的“形”,内在的发力是凭感觉的“神”。优秀的选手会形神兼备,进而出神入化。顶级的选手:忘其形而得其神。孙颖莎,那么小巧的女子,论身高、体重和抓举的力量,她在国家队女选手里,一定排下游,但她为什么能成为奥运单打选手呢?意志、品质、智慧等等看不见的因素除外,她拉弧圈的速度就像甩鞭子一样。鞭子在空中甩起来,能发出“啪啪”声响,那是因为鞭梢的速度达到了超音速。孙影杀在启蒙阶段的弧圈训练,她的教练一定很强调鞭甩发力,而不是只看重拉弧圈的外形。速度是乒乓球技术的最高境界(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如何训练速度?这是最难的,因为难以用语言表述。启蒙阶段不重视速度,一旦形成肌肉记忆,以后很难有实质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