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高效学习到底学什么?
经常关注我公众号的朋友,知道我除了分享自信、沟通社交等人际交往的干货外,还会经常分享学习成长方面的内容,也经常听到我说要想提高自身的能力,需要先学会“高效学习”。但对很多暂时还不擅长学习的朋友来说,很难真正理解什么是“高效学习”,以及有什么好处,这里就给大家简略讲解一下。
常见的学习误区
由于很多朋友对“学习”这件事了解信息不够,存在很多误解,才导致了没有加强自己的学习能力。而学习能力的不足,也正是阻碍你快速学会其他技能的最大绊脚石。
很多人认为那种在学校里正规教育的方式才是学习。你考了高分,读了好学校,拥有高学历,就一定是学习能力强,那最多是应试能力强,但大部分人连这样的能力都不具备。
本书定义的“学习”主要是指,懂得快速地了解一个新东西的基本规律,并能举一反三的应用到其他场景,从而很快解决某个问题,或是学会某个技能,这里是指学会,而不是精通,如何精通后面再说,也可以理解为是素质教育中的一种。
学习就是听和看
我接触过大约95%的学员和95%身边的朋友,发现他们对学习一项技能或兴趣爱好的理解,就是听和看。
而在科学的学习方法里,只用这两种方式学习的人,知识的获取效率极低,有些人甚至也天天看书,听音频,但并没有获得什么质的提升,算是一种低效率的勤奋。
后面会提到一个“学习金字塔”的理论,要想真正学会一项技能,还需要配合大量的交流,训练,甚至把学到的教给别人。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做自媒体以前,学习能力也很弱。但开始做自媒体+培训后,我个人学习能力能突飞猛进的原因,因为我会经常大量学习很多新知识,会融入到我的文章、课程中,还会通过网络分享会、微信答疑的方式教给学员,这就潜移默化地导致了,我一直在不停地输入新知识、思考内化、再输出的一个正向循环,而这样的一个过程就是“学习”的最佳路径。
我就是脑子笨
觉得自己脑子笨,本质上其实就没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思维方法,所以遇到难题时一直解决不了,带来很大的挫折感,久而久之也会选择放弃治疗。
干脆选择放弃思考和学习,要做什么重大决定,找懂的人问就好了,但有时候有些具体的问题,光问人是解决不了,比如,很多来学习我自信沟通的朋友,之前也问过一些长辈或朋友,怎么变得自信,给出的答案会有一些启发,但要离真正解决问题,还差很多具体的执行方法,学到了方法,在实践过程中还会遇到很多问题需要老师答疑解惑,如果没有深厚的专业能力和经验,这种复杂事情光问几个问题无法解决。这就像是减肥增肌,你询问喜欢健身的朋友几个问题后,你就能马上减肥成功吗?当然不可能,这需要一个系统的解决方法+一段时间的训练。
其实只要学会了高效的学习方法,以及思维方法,脑子就不会一团浆糊,就会帮助你建立起一套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会让你自己梳理清楚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有条不紊的推进这个事情。
学习很辛苦,得到成果需要下很多苦工?
这跟我们一想到工作就会想到努力一样;但是一想到玩乐,就会想到乐趣。
大部分工作本身并没有快乐,就看让我们自己是怎么评价的。你可以把学习看成是苦涩事,也可以把学习看成是一种游戏。其实只要我们主动地参与一件事,就能增加你对他的喜好。
要想靠意志力坚持是非常困难,但靠从事情本身上获得好处,快感,才能让你容易的坚持。
比如:
我能养成喜欢看书的习惯,完全就是我从看书上获得了很多好处,比如,某本书终于解答了困扰我许久的问题。
或是,我通过学习一个主题的大量相关书籍,掌握了一个复杂的问题解决方案,然后把这些知识内容重新整合,就形成了一门课程,并通过课程帮助了很多需要解决问题的朋友,同时我也获得了收入,两全其美。
或是通过学习如何高效阅读,帮助我提高了阅读效率,让我看书的速度更快,也更容易吸收理解书中的意思。
既然看书有收获、有收入,现在看书又效率很高,那就会激励我持续的继续看书,而这个学习的过程,不但不会感觉辛苦,而会感觉很快乐。就是比较花钱,我粗略估计在买书上花费应该超过1万元,参加各种培训,估计好几万。
执行力差,容易半途而废。
许多人因为学习遇到挫折,会归咎于天生的才能不足而选择放弃。事实上,专家发现,个人的表现与智力没有相关,是努力造成了成就的不同。
有些人认为能力和思想是天生的,他们会说「这个我没有天分」,有些人则认为以靠后天学习养成。
研究发现,抱着后天学习理论的小孩,更能越发努力。连成目标,反观前者则心理脆弱、轻言放弃,将成功与努力连在一起的小孩,面对挑战时会激发出热情,而那些单纯把自己划分成「有天分、没天分」的孩子,则比较容易放弃。
有些朋友总是急冲冲地报名上课,但无法持续下去,然后认为自己的意志薄弱。
学习不顺利的时候,千万不要归咎于自己意志力薄弱,只要重新去检讨自己的学习方法就好,这样你才会去改善学习计划和方式方法,才有可能解决问题。
要找回学习动力,有2条建议:
第一,把学习一开始的10%的时间,用来“复习”之前学过的内容,让自己在温习中上轨道,顺势衔接新的课程;
第二是“欢迎低潮”,低潮就是大脑的休息指令,当它来时不要害怕,趁机休息—下,反而能加速脱离低潮。但千万不要完全松懈,不然就会又变成拖延。
总之,执行力差,某种程度上也是没有掌握如何提高执行力的方法,本质也是“学习方法”的问题。
综上所述,理解并接触对学习的误解,有助于你提高学习能力。
可能还有其他的学习误区,如果你有发现,请给我发邮件935255199@qq.com,以便于我更好的完善本节内容。
我们为何而学?
学习之前先问为什么
我读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时候,一直很迷茫一件事——我什么要读书?
父母给出的答案是,好好学习,学习知识,上个好高中,然后上个好大学,学个好专业,然后找个好工作,然后安安稳稳的生活。
老师告诉我,学好这个解题方法,你就能考到好成绩,就可以上更好的高中,更好的大学,更好的专业,然后你就自由了,毕业后再找个好工作。
貌似他们说的好像完全没毛病。
但为什么我总是有迷茫感,我曾给问过自己,读个好学校,找个好工作,就是我们要的人生吗?
总之,父母老师没有给我解答疑惑,我就这样浑浑噩噩了度过学生时代,进入职场也是如此。
直到有一天我发现了“黄金圈法则”。什么是黄金圈法则?
普通人遇到问题的行为模式顺序是,先问「做什么」,「如何做」,他们从来不问「为什么」,他们对根源性问题很模糊。
一般的人要解决问题,都是先问「做什么」,「如何做」。但他们得到的会有各种各样的建议,有时不同的建议会互相矛盾。
换成聪明人遇到问题,则是先问「为什么」,再去构建「做什么」,而「如何做」就是基于前两者的结果,他们懂得先掌握事物的本质,这样会事半功倍。
聪明人,会先去了解自己要解决的问题的原因(为什么),不同的原因会对应不同的解决方法,寻找和对比哪种方式最适合他(做什么),最后才是进行改变的步骤(如何做)。
大脑的生理结构刚好符合这样的逻辑。「为什么」这么重要,因为它来自生物学。
如果你看过人类大脑的示意图就会发现,从里到外,黄金圈法则的三个逻辑层与大脑的三个皮层正好对应上。
人类大脑最外部是新皮层,他对应的是「做什么」负责理性思维,分析和语言。
中间的两层叫做边缘脑,负责我们的情感,也负责人类的决策过程,但它不具备语言能力。
这也就是为什么,有时候我们喜欢一个人时,说不出原因,然后都用「有感觉」来含糊概括。
当我们从外到内进行思考的时候,先想「做什么」,人是可以明白复杂的信息量,比如,具体做那几个步骤,可以让自己产生变化。
但你选择的这个「做什么」不一定是正确的,或是适合的。
当我们先从内再到外进行思考的时候,我们是直接对控制大脑决策的区域进行沟通,也就是想清楚了「为什么」,你就会非常确定,自己到底要不要改变性格,到底要不要付出对应的代价。
而很多人就是没想清楚自己是改变好呢,还是不改变好,看到劝说不用改变的观点,加上自己此前有尝试不成功,于是就顺应了这个做法。
而实际上,你只是被他说服或误导,但真的是一定适合你的吗?
你是否有过类似情况,在偶然经历过一些人、事情或者书籍之后,突然脑子一亮,你发觉,之前没想明白的事情,现在终于想通了,终于理解了,然后再做这件事就迎刃而解,有种「开悟」的感觉。
而用黄金圈法则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就是快速帮你「开悟」的方法。
总之,思维顺序不同,你获得的结果也会不同。
当我理解了黄金圈法则后,我就开始寻找我的学习的“为什么”,也就是我为什么而学?
虽然我已经不用再在学校里念书了。但我们都明白一个道理,活到老学到老,我们到了社会上,其实还有很多东西可以学,开启了新技能,你的工作、生活也许会更好。
比如,你会开车,就能有时候帮老板临时开,借此搞好关系。
比如,你英语口语学好了,和老外交流能为你打开更广阔的国际视野,增长你的见识。
比如,你学会了价值投资,就不再被割韭菜。
当我彻底了解了这个原则之后,马上也想明白了我为什么而学习,我就有了学习的动力,是自发性的动力,不需要父母,长辈,朋友规劝,我就会自觉去看很多书籍,学习很多课程,训练很多技能,有些技能其实就是边学边做的过程中慢慢就掌握了,比如,写作、制作课程课件、录制编辑音频视频等。
我的为何而学是什么?
以前应试教育时,其实都是为父母在读书,不是为自己,因为年纪小,根本不懂的规划未来人生,而大部分的父母也不会。
因为,我发现学习可以帮助我提高各种能力、能力提高可以帮助我提高收入、收入提高可以让我有更多的时间做喜欢的事情。
同时,高效学习可以让我的思维更加清晰,遇到难题时也能自己解决,而不是迷茫不知所措,或是盲从。
当我学习的效果累计越多,得到的成果越丰富,更加正向激励了我继续多看书多学习,形成了良性循环。
而很多朋友,就是没有找到读书的内在驱动力,以及没有获得读书学习的正面反馈,所以才越来越不喜欢学习,形成恶性循环。
学习动机
这里还是要做一些区隔,因为有些朋友学习技能并非是要获得什么实质性的利益,而只是兴趣爱好,陶冶情操。
所以,学习动机就简单分为两种。
1)兴趣爱好类
比如,你就只想在周末的时候去学画画,学插花,学乐器,那就不用太过功利的计较得失,花钱花时间就好了。
而且,如果这个兴趣爱好可以在适当的时候秀一把,也是不错的“技能”,比如,你会弹吉他。
2)实用技能类
这类一般都是从个人的需求,要解决的问题出发。
比如,你想要减肥、服饰造型更时尚得体。
这样需求获得满足后的结果,是激励你不断做下去的原因之一。
这两类的动机,有时候又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你会因为在获得某个实用价值的好处后,会越来越喜欢上这件事。反之亦然。
自我驱动
有了前面两类的铺垫,我们就需要学会如何自我激励,自我驱动。
简单来说,就是当你开始学习某个技能时,最好先从最简单最容易理解和着手方面开始,这样可以极大降低你尝试的失败风险。
比如,你想学金融投资,如果你一上来就选非常厚非常难度的专业书籍,会让你觉得很枯燥,而这时选读一些入门读物,就容易快速理解,举例,你可以买图解版的书籍,或是类似于李永乐老师的教学视频,就会比全书都是深奥难懂的专业术语要容易理解的多。
因为简单容易,所以一学就马上获得正向反馈,当大脑意识到你做出的决定获得了好的结果,就会给你释放多巴胺奖励,让你感到愉悦,这就是大脑奖赏机制。
比如,你花1,2小时就把图解图书看完了,理解了以前难懂的专业术语,你就会感到有成就感,就会激励你找相关书籍,继续学习。
如果是遇到那种不得不学的枯燥专业课程,那也可以采用学习一段时间,一个章节,就给自己精神或物质上的一点小奖励,比如让人精神愉悦的美食,来促使大脑自动实行大脑奖赏。
我在学习做自媒体的过程中,也逐步发现当我的文章、书籍、课程等给很多朋友带来帮助,并得到他们的认可和赞赏,这样的正向反馈,也激励了,让我有动力写出更多有价值的文章。为了写出更好的文章,我于是又看了很多关于写作的书籍,还顺带学习了相关的心理学。为了提高看书的效率,我有学习了如何高效看书,高效学习的相关内容,于是就在这样自我驱动下,我的学习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最后,每天看书,每个月买书,经常学习新知识,已经成为了我的自然而然的习惯,有了这样的习惯,也才让我有了越来越多的积累,才能让我可以输出更多有价值的内容。
总而言之,先解决这个“为何而学”的问题,你再去学习,就会产生自发性的动力,那你也更容易坚持,而不会轻易放弃。
这套方法适合我吗?适合每一个人吗?
可能会有朋友产生怀疑,这套方法适合我吗?适合每一个人吗?不可能存在包治百病的药吧,骗人的吧。
我这套学习方法相当于是开源安卓系统。
为什么?
有这样的疑问也是正常。
原因就在于,你还不了解规律的时候,自然会不明白高效学习方法的工作原理。
自然也会带入你过往的经验去判断此事是否靠谱。
不可否认的确存在各种各样的学习方法。
也的确存在只适合某些人使用的学习方法。
但是,我这里可以郑重的告诉大家,我这套高效学习方法,适合每一个人。
因为,这是一套基于已被验证过有效的基础方法框架,然后可根据自身情况,不断升级、调整的操作系统(学习方法)。
就有点像,你问我安卓手机适合我用吗?适合每一个人用吗?
在不较真不抬杠的情况下,我相信是适合绝大部分人使用。安卓手机系统是开源,所有的手机生产商都可以在此套系统之上,修改调整更符合自己需求的操作系统。
华为、小米、oppo都是安卓系统,但又都不太一样。
我这套学习方法就类似于这样的开源安卓系统。
这套方法,并非是一成不变,并非是要你照单全收,你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求,不断完善他。
这也有点像来自日本的一种哲学理念——守破离。
守破离源自禅宗,后成为剑道的哲学思想。后来沿用到日本不同领域里,说明这是一种学习的方法论,可以举一反三。
表示一个人修炼一门技能的水平的三个阶段。
「守」,就是模仿,遵循前人或老师的现成方法。
「破」,就是修炼到一定程度后,尝试突破老师教导的原则,可以不用再墨守成规。
「离」,就是获得更高层次的心得体会,可以不再受到老师的限制,自创新招式,可以自立门派。
我的这套高效学习方法,也暗合这样的理念。
「守」,我会先直接学习模仿大量的关于学习,以及相关主体的书籍,课程,或零散的资料。比如,脑科学类、心理学、健身类,没错,运动对学习也有帮助。
「破」,我学习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我不会只用某一本书,某一个老师的方法,我会综合起来使用。
「离」,当我有了3年的积累后,我发现我看的和学习有关系的所有资料,很多都是互相印证,有些事互相补充,再加上我自己大量的实践经验,最后就是你们现在看到的这套学习方法。我也算开始自立门派。
严格意义上来说,不算完全的原创,但是用我的经验和思维框架,把很多前人的精华,重新进行了组合和再创新。这个1.0版本的高效学习电子书,暂时勉强算是半原创吧。希望当这个系统不断升级后,会逐步脱胎换骨,成为一套更为原创性和实用性的学习方法。
总结:本方法绝对适合每一个人想要提高学习能力的朋友。
你在我的这套方法基础上学习后,可以再辅助学习其他“学习”相关的书籍课程,希望你也能根据自身情况演变出更符合你个人的方法系统。
学会“学习”是学会任何技能的最重要的基础。
很多朋友学习某个课程或技能就是比别人慢,学不进就容易产生倦怠,进而容易放弃,时间一久就会认为自己脑子笨。
这样的情况,在我们读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时候尤为明显,同样的老师、同样课本、同样的教学环境,为什么有人就学的好,有人就是成绩差呢?
你有没有发现读书时的同学里,总有那么1,2个人,你在玩,他也在玩,你在学习,他还在玩,但他的成绩就是比你好,虽然不是排名顶尖前列,但至少在中上。
我在读书的时候就有过这样的疑惑,一直以为是我智商低,对方天生聪明。
直到若干年后,学习了各种高效学习方法后发现,这些厉害的同学并不完全是天生“聪明”,而是很有可能掌握了高效的学习方法,你要学十遍,他只学一遍就能掌握,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所以不需要花太多时间。
李笑来在他的书里也提到过,他就是在读书时,被他身为教师的母亲教会他高效本质的学习方法,致使他以后学习效率非常突出。
我还认识一个清华的朋友,他母亲也是清华的教授,就反复和他说过,读书,绝对不是天天去解题,而是先学会学习方法。
可惜,这么好的东西,学校竟然不教!而只是应试教育。
学会「学习」这件事情本身,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技能。
就像你不会识字写字这样的基础技能,你就无法阅读和写作。
高效学习能力就是帮助你快速吸收知识,掌握技能,内化成才能的最底层技能。
掌握了高效学习的好处有哪些?
我自己多年体验下来的感受如下:
1)阅读速度效率提升
2)理解知识能力提升,对复杂的概念,问题可以通过类比或其他容易理解的方式习得。
3)可以把相关知识进行连接,形成新的系统或技能。
4)执行力提高
5)遇到困难问题时,不再一团浆糊,而是懂得分析与解决问题。
6)更有耐心,知道成长不是一蹴而就,不会因为急于求成而容易放弃。
7)学习新技能速度很快。
我这么多年下来,最大的感受,学习已经成我的生活习惯,也让我具备了快速学习新技能基础,你可以简单理解为,高效学习能力就是汽车发动机和燃料,缺少这个,汽车的功能设计再先进,都无法开动。
所以,当你充分理解了这个概念,思维发生了改变,也就是解决了前面说的黄金圈法则的“为什么”,那你的学习能力也会很快就此提高。
大脑变聪明的科学原理
想要成为学习高手,你还需要了解大脑变聪明的科学原理。
以下,主要从心理学、脑科学的角度去给大家解释,每个人都可以不用靠天赋,靠后天的学习和训练就能变成高手的方法是什么。
定型心态与成长心态
我发现很多不擅长学习、思考的朋友,会很羡慕那些聪明、智慧的牛人?似乎觉得自己没有那个命,天生就是如此,自己没救了,又感觉自己想学也学不会。这其实是一种错误的认知。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Carol S.Dweck,经过长年调研后提出一个理论,她将人面对人生分为两种心态,分别是「定型心态」和「成长心态」。
并认为拥有「成长心态」的人,往往表现得更为杰出,对人生更为积极正面。而「定型心态」则刚好相反。
认为自己脑子笨,学习慢,学东西学不会就是「定型心态」对常见表现,这会限制住你的自身发展,在你的思维模式里,习惯了每次遇到一个挑战、阻碍,都会本能的想要避开、放弃,因为你觉得我再怎么努力都是徒劳无功,既然没意义,那我又何必花力气呢,不如做条咸鱼好了。
其实很多成功者,之所以能逆袭,并非他们就是天赋异禀,而是他们有种「成长心态」,也就是说,他们认为,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可以通过学习,不断努力提高来获得。
他们每次碰到挫折,面对挑战困难时,首先不是想到逃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