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赴一场冰雪之约
滑雪爱好者驰骋在高山雪场。李 征摄
赣州市花样滑冰小队员蒲郑宇在表演。
石城县大畲村小学生轮滑冰球队在训练中。本报记者洪子波摄
冰面舞翩翩,追逐风与电。
雪场疾飞驰,激起千层雪。
冰雪运动,速度与激情的体验。
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是北京携手张家口申办2022年冬奥会时,中国向国际社会做出的郑重承诺。如今,冬奥脚步越来越近,冰雪运动也早已走出山海关,南展西扩东进,形成了全国东南西北遥相呼应、冰上雪上全面开花的新格局。与此相对应,江西冰雪运动持续升温,数百万人领略到了冬季运动项目的魅力,冰雪运动逐渐成为江西群众生活的一部分。
作为一个南方省份,江西如何发展冰雪运动?如何推动冰雪运动融入群众生活?在北京冬奥会倒计时一周年之际,记者赴铜鼓、赣州、石城进行了多方采访。
李征 本报记者 张晓欣
厉兵秣马 江西队员备战冬奥
全民参与 数百万群众倾情冰雪
为备战北京冬奥会,跳台滑雪国家集训队正集结河北涞源国家雪上项目训练基地进行紧张训练。集训队里,有来自江西的倪小童和黄旭宇,即使是春节假期,他们也没有停下训练的脚步。
跳台滑雪被称为“最贴近天空的雪上项目”,但实际上在每一次训练时,空中飞行时间仅有4~6秒钟。因考虑到落地时膝盖的承受力,一天只能跳10至15次。为强化训练效果,跳台滑雪国家集训队依靠科技实现了训练手段的创新。17岁的鹰潭姑娘倪小童向记者透露了训练中的“黑科技”——风洞训练。“每天我们都要进行体能、风洞和跳台训练。风洞训练跟跳台训练相似,可以在风洞训练中找到飞跃在空中的平衡感,帮助运动员揣摩要领、纠正动作以及调整空中的姿态。”倪小童说,风洞训练时间虽然不长,但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记者从江西省球类运动管理中心解到,为培养冬奥会人才,从2018年开始我省体育部门通过跨界跨项选才,选拔了包括小将倪小童、黄旭宇等一批有潜质的运动员送往东北,与黑龙江省雪上运动管理中心以联合培养方式进行训练并初见成效。倪小童在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跳台滑草比赛中获得中等跳台金牌,开创了我省冰雪项目的先河。
我省与冬季项目强省合作,已组建滑轮、跳台滑雪、冰壶、速度滑冰、单板滑雪、越野滑雪等项目的参赛队伍。
同时,我省专业的冰上训练场馆建设也在加紧推进。据悉,已立项的江西冰上训练馆建设项目,包括近两千平方米的训练场冰面和一千多平方米的冰壶馆。
为实现“加快冰雪运动产业发展,着力发展冰雪健身休闲业,积极培育冰雪旅游业,形成‘冰雪+旅游’深度融合产业布局”的目标,我省多地统筹各方力量,已在南昌市西湖区、九江庐山、宜春铜鼓等地建有6个专业冰雪场馆并对外开放。此外,于都县已动工开建滑雪场,南昌市一家民间资本投资的可达到国际赛事标准的滑冰场也在规划中。
总之,随着北京冬奥会的临近,越来越多的冬季项目走入大众视野。冰雪场馆多地开花,江西人不再停留在“看热闹”阶段,冰雪运动已呈“小荷已露尖尖角”之势。从2017年开始,每年12月至次年3月,体育部门都会组织开展群众冬季项目推广普及活动。江西省体育局群体处负责人表示,我省已有数百万群众投身冰雪运动。
高山滑雪 点燃速度与激情
雪场金山 扶贫山村
在皑皑雪地飞驰,脚下雪花飞溅,耳旁是呼啸而过的风声,这是一种速度与激情的体验。
今年27岁的运动达人何笑,近年迷上了滑雪。“以前我喜欢潜水,但是从没想过征服大海。可是练好滑雪,我就可以凭着脚下的滑雪板做雪场里最靓的勇敢者!”停歇在茫茫雪场,何笑告诉我们,几年前铜鼓七星岭滑雪场一开业,她就驱车从南昌赶到“家门口”的雪场来“尝鲜”,在雪地上尽情地感受了一回速度与激情。对滑雪感觉“很享受”的她,还在微信上建了滑雪阵营,现在有20多人。因为经常来七星岭雪场,大家干脆办了会员卡。
“滑雪是一项可以不断突破自我的运动。每一次摔倒、爬起,每一次更好地掌握身体重心和滑雪板前后韧的切换,以及速度快慢的把握……每一次滑行都有不一样的体验,都有心得,很有成就感!”何笑深有感触地说。
头戴头盔、护目镜,手持雪杖,脚套护膝,从山顶轻盈地滑到谷底,家住宜春市的大一学生李俏滑得有模有样。已在雪场消磨了几个小时的她,头发被汗水浸透,仍乐此不疲。“我们四个同学都是第一次滑雪,但大家很快掌握了基本技巧,从山上往下滑的过程太刺激了!”第一次滑雪,李俏非常兴奋。
行走在铜鼓境内,举目皆青山。清晨推窗,群山被如纱的轻雾环绕,一栋栋农房散落山间,像一幅中国山水画。位于排埠镇的七星岭,最高峰海拔1602米,2016年冬天,一块2.6万平方米的滑雪场铺设在两面群山相抱的“U”型山谷中。如今,这个处于赣西北的高山滑雪场,吸引了众多来自湘、赣、粤、闽的滑雪爱好者,已累计接待游客近30万人次。每年,还有约两千名小朋友参加滑雪场组织的冬令营。小小滑雪场,掀起了一场冰雪运动潮。
“投入运营的第二年就开始盈利,超出我们的预期。冬奥会越来越近,冰雪运动不断升温,2020年12月雪场客流量较同期增加了20%。”2月7日,七星岭滑雪场负责人谢智平坦言,北京冬奥会只是起点,参与冰雪运动人数还会大幅增加。为留住更多的滑雪爱好者,他们计划今年在雪场附近新建宾馆,床位将超过100张。
“江西省体育产业示范项目”“江西省全民健身冰雪活动基地”,一块块“金字招牌”已在这落户。两年前,雪场还组建了青少年滑雪队,目前有10多名队员接受训练。
因为这个雪场,排埠村的容颜也在悄然改变。通往雪场的泥巴路变成了水泥路,不久还将升级为高标准的盘山公路。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排埠镇人对这句话体会尤其深刻。59岁的村民李宗元是雪场的首批员工,5年前,他“忙活”家里的五六亩地,年收入仅5000元。雪场开张后,他每年在雪场工作150天左右,一天工资150元,单此一项年收入就多了两万余元。为满足游客需求,他还种了猕猴桃、黄桃和红薯,一年销售收入达4万元。
像李宗元这样冬季在雪场工作的村民,排埠村有50多人,加上周边村庄的闲散劳力,总共有近百名村民“就职”七星岭滑雪场。据李宗元说,这些员工的月薪在3000元上下,而一些水电、维修等技术工种月收入超过6000元。
变化在山村的每个角落悄然发生。33岁的周盼,在排埠镇开了一家名为“家乡味”的农家乐,“每年雪场开放的3个月里,镇里的20多家宾馆、饭店、农家乐都忙得不可开交。每到滑雪季,我的店里还要另请4名帮工呢!”
花样滑冰 演绎力量与优美
赣州市民 冰场“尝鲜”
惊心动魄的跳跃,眼花缭乱的旋转,冰刀与冰面摩擦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洁白的冰面上,他们犹如一只只天鹅翩翩起舞。
2月19日上午,赣州华润万象城滑冰场,和着音乐,一群青少年在冰面上轻盈滑行、自如腾跃。
虽说冰龄不到两年,10岁的蒲郑宇已经能完成2A动作(在空中旋转2周半)。但当天,他却迟迟进入不了状态,空中旋转落地后一次次摔倒。“没吃饱饭吗?脚上没劲,重来!”一旁的姜薇教练对这个小男孩特别严格。
姜薇,国家级花样滑冰教练、裁判,有40多年的滑冰教学经验。在姜薇眼里,蒲郑宇极具花样滑冰天赋。因为爱之深,所以责之切。
在姜薇的调教下,蒲郑宇2019年获得中国花样滑冰俱乐部联赛深圳站及成都站大众幼儿男子组单人滑第一名。他还即将参加5级步法和6级自由滑的测试。“拿到‘双5级’(步伐、自由滑均过5级测试)就是专业水平了!”姜薇欣喜地告诉记者,蒲郑宇年纪小,提升空间大,希望他打牢基础,往专业方向走,按他现在的势头,是有机会进入国家青年队的。
“孩子特别能吃苦,每次换新冰鞋脚磨出血泡也不吭声。寒假在冰场,几乎每天都是两三小时冰上、四小时陆地训练,在家里早晚还要各做一小时的力量和柔韧等身体综合训练。”姜薇还介绍,花样滑冰是进展很慢的“爬坡型”项目,不过,对孩子的习惯养成却有极大的帮助。“孩子更懂得什么是坚持,遇到困难不会退缩,能慢慢找到自信和快乐,所以家长也愿意把孩子送过来。”自从练了花样滑冰,不爱说话的蒲郑宇更开朗更自信,也更爱动脑筋思考了,他还给自己立下目标:站上国际比赛的舞台!
花样滑冰是体育也是舞蹈,涵盖内容广、技术要领多,运动员要有舞蹈基本功,要能理解音乐、把握节奏,最终用滑行、旋转、跳跃等方式表达情感和故事。这样的选手,在裁判眼里才是合格的。为此,蒲郑宇抽出时间学习拉丁和芭蕾舞。兴趣班“压身”,并没有影响蒲郑宇的学习,他成绩一直保持在班里前十名。“每次上冰面,他的动作优雅、从容,整个人的状态都不一样,他是真的喜欢花样滑冰,我们家长无条件支持!”其父刘景冬骄傲地说。
在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读四年级的学生Ling,几个月前回了江西赣州的老家。已有两年冰龄的她在万象城滑冰场参加了花样滑冰班,每周五节课。“美国教练很‘温柔’,动作不管做得如何都会说‘不错’。这里的教练对学员要求严格,每一个动作都要仔细抠。”Ling说,在这里自己进步很快,目前已经在学习一周跳。“我很享受冰场上迎面来风的感觉。”为了让自己的冰上动作更加优雅,Ling打算再学点舞蹈。
万象城滑冰场是江西最大的室内冰场,面积达1250平方米,2015年9月开业。据悉,它开业仅仅3个月,营业收入就达到200万元,远远高出投资者的期望值。“室内冰场对南方城市的市民很有吸引力,冰场四季开放,很多人愿意体验冰上舞蹈的感觉。”滑冰场滑冰学校负责人如是分析。这里每年的客流量都保持在12万人次,最近几年年盈利均达30万元。
脚蹬冰刀,冰上滑行,对赣州人乃至江西人来说都是新鲜事。为培育市场,滑冰场成立了滑冰学校,开办了培训班,招收花样滑冰学员。“花样滑冰上演的是力与柔之美,是一项具有艺术气质的高雅体育运动,很受人们的追捧。”该负责人告诉记者,学员中既有孩子也有成年人,学员主要是赣州和周边县区的中小学生,其中小学生占70%,滑冰场四成的收入来自教学。目前,冰场已有100多名学员学习花样滑冰,由姜薇等5名专业教练带队。去年9月,该冰场还成立了冰球队,教练是国家冰球队的退役队员。
轮滑冰球 打出默契与勇敢
石城少年 全国出彩
个体与团队的配合,技术与力量的比拼,勇气和信心的碰撞,他们是冰场上最“燃”的少年。
少年强则中国强,体育强则中国强。
“把重心压低,注意配合!”冲撞、击球、回防……2月20日,赣州石城县冰球馆一群戴着头盔、身穿防护服、手持冰球杆、脚踩轮滑的少年,正在球场上迸发出他们的能量。
13岁的尹浩文很壮实,透过头盔的防护网,脸上露出几分英气。这次训练在他的带动下,琴江镇大畲村小学冰球队领先对方几个球。大畲村小学共40多名学生,去年7月组建轮滑冰球队,16名同学入选,尹浩文任球队大前锋,兼副队长。尹浩文自豪地说,他有过在一场比赛中打入5球的“壮举”,不过,他还是很佩服石城一小球队的两名队员。“罗大宝、罗小宝配合完美,一人带球,另一人做好跑位和防护,使我们多次成了他们的手下败将。”少年老成的尹浩文感慨道:“冰球重团队配合,没有配合,个人技术再好也难赢球。”
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南方地区如何实现?石城,这座赣南小县摸索出了好办法。在中小学校园培养单排轮滑陆地冰球人才,打牢基础,再转真冰。在校园里,常常看到学生们一下课就穿上轮滑,绑着护具,带上球杆,在水泥地、篮球场追着冰球击打。
2017年,石城县成立了我省第一支轮滑冰球队。目前,该县已有10所中小学组建了青少年轮滑冰球队,共有队员300多名。当地政府每年投入80万元,让这些队员得到免费的系统性训练,校园冰球已实现城区全覆盖。
尹浩文所在的琴江镇大畲村小学轮滑冰球队,是石城县两支村小队伍中的一支。冰球运动正从城区向周边乡镇辐射,小县城为助力中国冰球运动的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王利均是石城三小的体育教师,也是冰球队教练。他还有一个身份——石城冰球协会副主席。他不仅是石城第一支冰球俱乐部的教练,还积极推动石城冰球运动发展。为提升自己,让更多孩子能受益于专业训练,他多次前往北京体育大学自费学习。目前,他已获得轮滑冰球国家级教练资格,并成为冰球E级裁判员。
从事多年冰球教学的王利均发现,打冰球的孩子不仅身体得到锻炼,性格也变得刚毅、活泼。“孩子打冰球不仅不会影响学业,反而能让他们更自信,更有韧性,学习成绩也得以提高。”王利均说,冰球是一项团队运动,孩子可以通过打冰球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信任队友、默契配合是成功的关键。
轮滑冰球也称陆地冰球,轮滑换成冰鞋,这些队员在真冰赛场上比赛会不会不适应?“真冰冰面上阻力小,速度快,两者主要区别在于速度和刹车。”石城教科体局主任陈志强谈到,在2019年8月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前夕,代表江西出战的石城冰球队为让孩子们适应真冰训练,先后在赣州和比赛地河北承德进行了7小时的“轮转冰”训练,这支参赛球队在“二青会”冰球赛男女组均获得第六名的好成绩。当时,北京体育大学校长、中国冰球协会主席曹卫东称赞道:南方冰球队能取得这样的好成绩,实属不易。
据了解,石城县投资2.8亿元建设的西城体育中心,将设两块室外冰球场。届时,石城又将掀起一轮轮强烈的“冰球风暴”。
【记者手记】
感受北冰南展的“江西脚步”
随着冬奥会脚步的临近,北冰南展这个词被人们频频提及。而连日来对江西冰雪运动的采访,也让我们对北冰南展的“江西脚步”有了切身感受。
在铜鼓,县教体局负责人说,元旦假期因为去雪场的人太多,上山公路车挨着车连成了长龙,为尽快疏解交通,县城交警全员出动。在赣州,教练姜薇告诉我们,孩子们很享受训练,穿上表演服他们觉得自己“可美了”;家长们很支持,尽管一个孩子学花样滑冰一年投入多达几十万元。她手上已有两个可以往专业方向走的苗子,而以蒲郑宇的水平,拉到北方专业队都不赖。在石城,教练王利均说,孩子们的热情很高,石城三小冰球队的四年级学生邓智钦为参加周末训练,小姑娘独自一人骑行四五公里山路,训练结束,再推着自行车上山回家。
所到之处,我们见到的都是满怀热情参与冰雪运动的人们,他们在冰面上追风逐电、翩然起舞,他们从雪道上疾驰而下、激情绽放。在他们身上,我们感受到了冰雪运动带来的巨大吸引力。事实上,在铜鼓、赣州、石城三地采访,我们已清晰地看到了北冰南展的“江西脚步”,更可喜的是,我们的城市因此变得更有活力,城市发展的轨迹也更加多元多彩。有这样一种说法,冰雪运动的发展轨迹和模式,也在传递着城市发展的讯息和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
读懂北冰南展的故事,也是触摸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脉搏,感受城市生活丰富多彩的样貌。接下来,我们衷心希望看到更多北冰南展的江西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