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说的是学习古筝的方法论,学古筝、乃至学音乐,方法都是共通的,学习的方法和顺序其实比学什么更重要。
我们从小学习过很多技能,如果一条路,开始方向就走错,那后面的无论多少努力都不能带我们走向最终的目的地。看到很多小朋友甚至是成人,初学古筝都是一开始只重视学习基本功技法和乐理知识,其实这样是有问题的,今天我们就来拨乱反正。
学古筝,正确的顺序是:先听、再弹,再录,最后演。
大家往往只重视弹和演,会有很深的无力感,付出了这么多时间,为什么自己进步缓慢?那自然是你忽略了听和录的过程咯。
为什么第一步是听?
音乐,归根结底是一种听觉艺术。对任何想进入音乐世界的人,学会听是最基本的第一步。
再说,我们的世界,我们的周遭,无时无刻不有声音响起,充满了音乐与旋律,如果你不会听,便失去了很多乐趣,那真是很遗憾的事情啊!
听觉分三个层次,看看你处在哪个层次上。
1. 听大概感觉
我们大家从小就会听很多音乐,小朋友听儿歌,听着听着很开心,会跟着哼,说明人听了之后就会跟着去走。所以我们在很多的时候听到流行音乐,流行歌,就是听着感觉很好。这就是听觉第一个层次,就听个大概的感觉,感觉好就会去多听。
2. 听,让自己舒服
第二个层次,我们知道什么时候去听什么音乐会感觉舒服,比如有的时候我们太紧张了,希望放松一点,会去听一些轻音乐纯音乐;有的时候我们太放松了,希望听一些节奏感很强的把自己带动起来,便会去迪厅。这个层次下,在一些场合放一些背景音乐,会有针对性,选择性,也就是通常说的品味的提升。
3. 听细节
最后,音乐,其实是听细节。大家是否有这种感觉,在听音乐作品,在听各种声音旋律的时候,最后打动人的,可能就是一些细节。
高水平的演奏家,往往在细节之中埋藏情感的表达,只有少部分人能够听出两个人演奏的相同曲子,在细节之处的微妙变化,这也是音乐人的追寻的乐趣所在。
回到听古筝上来,比如一个小小的泛音,同样一首《渔舟唱晚》,有人在结束的时候是会弹一个泛音,就让人感觉仿佛渔夫在一回头,看见了天边那颗星,可能这样的小细节才是打动人之所在。
听在古筝练习中如何应用?
古筝人先要让自己的听觉向“听细节”的层次努力,在弹奏一首曲子之前,要反复地听,听出细节的差异与玄妙,继而知道每个细节是怎么发声的,你的听觉记住了,你才会去想象手在琴弦上可能会是怎么弹拨,这不是刻意的,都是直觉。
然后你回过去检查它是不是跟你脑子里面想要的声音对得上。以便自己在弹奏练习时知道应该从哪里发力,从哪里着手。
在这个对比共同点完成了之后,你就知道你想要的音乐已经弹出来了,剩下的事情就是不停地循环上述过程、不停地优化自己的练习,这样做怎么会不进步呢?
所以多听会很大程度上帮助我们在音乐上往前走得越远。
录音的重要性
很简单,只有录下来单纯听的时候,才是真实的重现听到的内容!
实际上,在弹奏的时候,我们耳边实际的声音会被你想象的声音修正,所以这时候我们听到的声音其实是这两个声音合起来的,也就是听到了一些你想象中的声音,不自觉会自我感觉良好。
只有在不弹琴的时候,听觉的想象是不起作用的,那么这个时候听到的声音才是真实的,纯粹外界来的声音。
说个大家司空见惯的例子:在KTV里面有一个人唱的很high,然后所有的节奏也不对,然后音准也偏了,就是鬼哭狼嚎嘛!但唱歌的人可能并不觉得,所以这也就是歌手上台要戴耳返的原因。
所以如果真正想发现自己弹奏的问题,还是要把它录下来听。录音是学琴过程中自我查错、及时纠错不可或缺的部分。
用电子设备,手机也好,录音笔也好,更专业的录音设备也好(如果有条件的话),自己弹的曲子一定要录下来,在安静的环境再去听,在去听的时候,你就成为了自己的听众,你一定会听到与自己弹奏时不一样的声音,这是我刚才弹的曲子么?当然是,旁观者清,从听众的角度在其中找不足,再修正,有的放矢地练习,怎么会没有明显的进步呢?
最后,希望筝友们都要重视听和录音的过程,愿我们都能听出世界的万般精彩,从古筝,从音乐中找到乐趣!
(部分素材来源网络,侵删)
#古筝##音乐学习##民乐##教育那些事##古筝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