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边摆摊边练球,身高1米68职业梦碎,却被马布里邀请一起训练
这是《自拍》第310个真实故事
如果你有故事,请私信我
石学念/口述
孔宁婧/撰文
呱呱/编辑
计时器跑到还剩不到两秒,计分牌此刻停留在75比76,接球、转身、跳投,随之而来的是快要淹没过我的尖叫和欢呼,我兴奋地满场奔跑,完成了这个三分球的绝杀后,比分定格在78比76,反超,我们赢了。
这是贵州师范学院“地区杯”篮球赛半决赛的比赛现场,场上这个身穿蓝色球衣、完成绝杀球,上演热血一幕的男生是我。我叫石学念(@石学念),也是新闻中被大家拍到,穿着围裙打篮球的摆摊少年。
在大学举办的“地区杯”半决赛中,最后时刻三分绝杀。
2001年,我出生在贵州镇远县江古镇大岭村。在我出生之前,老家发生了一次火灾,所有的东西都烧没了。老家所在的那个村,大家都一个姓,说白了一个祖先下来的,大火后爷爷奶奶家集全村帮助,重建了房子,爸爸妈妈就带着哥哥搬到了现在的大岭村。我哥大我六岁,那个时候他已经出生了。
我爸是个退伍军人,他的一些证件、退伍的衣服也在那场大火中烧没了。到了大岭村后,一家人租了一个很小的房间,大概几平米,我爸我妈我哥三个人住。我爸退伍后还在求学,读医务的专科卫校,学护理,他以前在部队的时候也学医。学校在凯里市区,每次上课都要从农村走路到县城去。他还去干过扛水泥这样的苦力活,边上学边挣钱。
我听我哥说过一件事,当时老爸在卫校念书的时候,冬天天气非常冷,他担心我妈和我哥会冻着,从学校跑到县城,差不多17公里,为的就是送一盒火柴取暖,怕他们冷到。
从我出生到慢慢记事起,就能感受到周围环境不是很好,条件差,村子里通车的地方一到下雨、下雪,路上就会滑坡。我妈当时在村里的学校门口卖早餐和杂货给学生,那个时候家里还是比较贫困的。我们家的家风是为人善良、勤俭节约,我爷爷将这种观念灌输给我爸妈,爸妈又延续到我,我和我哥到现在都有不自觉地去帮助别人的习惯。
我小时候一家四口的合影。
村子里通车后,修了大马路,也陆续有人在我家附近修建了很多房子,房子里住着的都是村子里的小学老师,算是我们那里的知识分子。小时候跟我一起玩的孩子爸妈基本都是老师,他们父母的教育观念也影响到了我,让我想走到外面的世界去看一看。
我爸从卫校毕业后做了很多年乡村医生,骑一个摩托车就下乡去,给别人看病输液。但他也是特别励志的一个人,这些年通过努力考上了执业医师资格证,现在去附近的一个镇上当医生。我妈一直开杂货店,有时我爸也辅助着她。爸妈做生意特别辛苦,挣钱也不像老师领工资那么稳定,又不用干什么重活,我暗下决心长大后要让父母过得更好,不让他们这么累。
我们那边的教育相对落后,小学一个班70多个人,三个人坐一张桌子。从学前班到小学一年级,我的成绩还挺好,可以考全班前三,一年级过后,我就慢慢不喜欢学习了,生性好动,也好玩。开始在外面打架、闹事、惹麻烦,去山上采菌子。
我是孩子王,日常带着一伙小弟跑到山上玩闹。家里开杂货店,我总拿方便面、棒棒糖这些零食给他们,他们很听我话。四年级开始,我接触到了篮球,从此,那股子好玩的劲儿全都撒在了这件事上。
我家的杂货铺。
那时邻村办了一个农民运动会,每个村子要组一个队去打篮球赛。我年龄还小,村子里的哥哥们就会组代表自己村子的队伍,比赛的时候也带着我去了,我站在旁边给他们加油。很多村民也去观赛,包括一些老人也坐车去了,很热闹,现场氛围特别好,能感受到一股很强的凝聚力。我当时就想,我长大了也要站在场中央,成为主角,成为篮球场上最闪耀的人。
那次活动后,我一发不可收拾,开始酷爱篮球,几乎天天上学回来就抱着球玩。村里一个在外面读专科后来回到村里的哥哥,住在我家对面,他当时特别喜欢打篮球。他家里有台电脑,经常带我看一些NBA比赛,认识里面的球星,也是那个时候我认识了我一直以来的偶像科比。
这个哥哥没有系统性的教过我,只是经常让我们陪他去篮球场,帮他捡球,他练习投篮。他平时打的是后卫的位置,运球特别牛,这也影响到我了,我也天天拿着个球,天天运。在学校中午饭后休息要去打球,一直打到下午两点上课前,五点下课后第一时间奔到操场,又继续打。
我从教我打篮球的哥哥家的电脑里认识了很多篮球明星。他给我讲过之后,我每天中午放学一到家,就把电视打开,CCTV5会直播NBA的比赛,我就端着饭碗看比赛。
小学爱上打篮球后,我练成了一身肌肉,后来长不高可能是因为练力量过早了。
所有球星里面,我最喜欢的就是科比。当时他的确是NBA的顶级球星,他在我们口中已经幻化成一个常规性的表达了,要是形容某个人厉害、状态好,就说“他怎么今天跟科比一样”,去打球之前给自己打气,就说“我今天一定要科比附体”、“我要有科比的手感”。
那时候我喜欢起得特别早,我家的屋子在店铺里,我爸和我妈睡里面,我睡外面。凌晨四点我就偷摸爬起来,把店门口的卷帘门悄悄往上提,再悄悄地放下,生怕爸妈听见动静,然后一个人去篮球场练球。等到早上我爸妈去喊我起床上学的时候,我早已经不在了,他们问起来,我就说六点多早起上学去了,你们还在睡。
科比有一句很经典的话:“你见过凌晨四点的洛杉矶吗?”我想模仿他,我也起这么早练球。好几次太阳还没出来,月光特别亮,照下来给人感觉不像是黑夜,那种感觉特别好,心里有一道光。有时候还会不自觉地幻想,科比会不会看见我在练球呢?我以后一定会打得更好。
早起去打球,路灯还亮着,这是当时的一张记录,还有起得更早的时候。
我让我爸在家里装了一个小篮筐,绑在树枝上,高度是我的个子,跳起来伸手能扣到的地方,每天在那跳投。我还叫我爸给我买了沙袋,绑在腿上练弹跳力,就这么在家里搭建的“球场”训练起来。
虽然起得早,但学生时代好像就是有花不完的力气,上课也不困,但我就是不爱学习。老师站在上面讲课,我在下面思绪就飞走了,脑子里闪过的都是自己怎么过人、怎么扣篮,怎么怎么厉害,嘴角就不自觉地上扬。
我的学习成绩很差,每天想着玩球,根本没时间顾及学习。我的发小父母都是老师,他们学习都比我厉害,每学期期末考试都能拿奖状,我们家在的那一条街,就我拿不了。这种时候我很失落的,我们在农村,发成绩单的时候全校都集合在一片水泥地里,按班级坐。然后发奖,宣布第五名是谁、第四名是谁、第三名是谁......我的发小都上去拿奖状了。
结束散场了,我就抱着一个球坐在篮球场,他们都拿着奖状高高兴兴地回家了,只有我一个人抱着球回去。
我在家里练篮球,身上穿着科比同号的球服。
他们的父母觉得成绩就是一切,在他们眼里,我可能就是一个成天喜欢玩,读书不行的孩子。偶尔,我心里也会担心,我是不是给爸妈丢脸了?别人会不会看不起他们?但这种想法持续时间不长,玩一会儿玩开心了,我就把这些东西忘了。
平日里,我是不在乎考试分数的。但如果是输球,我会哭的,比赛输了哭,平时打球输了也哭,我就觉得我接受不了。我父母不反对我打球,对我的要求就是学习要搞好,球也要打,从没因为我成绩差骂过我。我们那里民风淳朴,邻里相处得也很和睦,他们知道我爱打篮球,见到我爸妈就会说,你家孩子很乖很听话,打篮球也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我对篮球的悟性特别高,进步比同龄人快很多,除了身高方面,算是比较有天赋的吧。别人问起我多高,我总说自己1米7左右,确切身高是1米68,在场上打后卫的位置。我爸妈也不是很高,我爸1米65,我妈1米58,和遗传可能有点关系,也和我从小训练不科学有关系,过度地练习力量。
我要是有一个很强壮的身体,可能有些在球场上的事就不必去动脑筋了,天生就有碾压性的优势,但我从小没有身体上的天赋,不能靠身体冲撞,得都靠大脑里的思考和想象,想着怎么去赢得比赛。
很多人看到我这么一点点高,都不看好,我从小就是在质疑声中长大的。我记得念初三的时候,有个村子找到我,让我去帮他们去参加镇上的比赛。我一去,那个村子里的人就小声嘀咕说,怎么请了这么一个小个子来打球,会不会请人啊?我听着很不舒服,但也没说啥,就想着用自己的球技去征服别人。那天我一个人拿了30多分,赢了这场比赛。
我第一次代表村里参加篮球比赛。
初中老师觉得我跑得特别快,运球球感好,就跟我父母说,是不是可以把孩子送去好好培养一下。我妈当时很犹豫,觉得我年龄太小了,担心我出去培训没办法照顾自己的生活,我爸比较坚持,万一孩子真的有这方面天赋呢?不要耽误了,最终还是把我送去训练营了。我一直觉得我爸妈的教育眼光挺开放的,我爸高中毕业,后来自考了成人本科,我妈小学毕业,但他们都同意把我送出去。
听了我老师的建议,我爸立马打了两个电话。当时的场景我现在还有印象,我爸也不知道有什么途径,就在电脑上查“篮球培训”,查到两个电话,第一个电话打到广州,那边的培训学校一是费用太高,二是距离太远;第二个电话打到湖南,接电话的是腾龙篮球俱乐部的教练,我老爸问培训营在湖南哪里,怀化。他们下货经常去怀化,算是一个相对熟悉的地方,那就送去这里吧。
报名费是1200元,除了每天早上教练会发5块钱的早餐,其他吃住费用是额外承担的。我爸怕我把钱搞丢,送我去培训学校时,直接把钱交给了学校里小饭馆的老板,每天到点自己去吃饭,签个名字,最后再汇总。
爸妈还送了我一双篮球鞋,300多块,国产的,之前打球穿的连运动鞋都算不上,顶多算是休闲鞋吧。这是我人生中第一双真正意义上的篮球鞋,接到手之后使命感特别强,当时想着,我一定要搞出点名堂,不要愧对父母的心。
2013年,初一暑假刚去培训营的时候,我还挺不习惯的,吃住条件都不好,前面一周,我每天都哭。睡觉是通铺,三四个人可以睡在一起,环境形容不出来的差,只能睡觉而已,从住宿的地方走很久才能到训练场地。夏天的湖南特别热,房间里只有一个小电风扇在悠着,我不知道当时怎么熬过来的。
吃的只有湖南的煲仔饭,训练期二十多天,天天吃,直到现在我看见煲仔饭,都想吐。有点像上高中或者大学的时候,被拉到某个地方军训的那种感受差不多,和去之前想象的不一样。
去湖南怀化参加篮球培训营,这也是我第一次独自出远门。
在培训营里,我不再是孩子王了,没有人在围着我转。参加训练的总共有二十多个人,有初中生、高中生,最高的人身高已经冲到一米八了,我是里面最矮的。除了我是农村出身,其他都是市区里的孩子。我当时用的是五百多块钱的智能手机,他们都是一两千块的手机,训练一结束,他们就跑去旁边的商店买零食。落差感和好胜心同时涌上来。
我感受到他们来这的目的或许跟我不一样,有可能只是来玩一玩,练得很随意,但我是一定要把这个东西做好。每天训练两次,早上一次、下午一次,每次两小时,时间不够,我就再加练。教练让我们左手拍球500次,我可能会自己拍到1000次、1500次,不断地重复,直到最后一个人做完,我才停下来。
训练结束,我就到处和别人打单挑,一对一,其他人才开始渐渐认识我,觉得我是一个很有特色的球员,虽然身高不高,但很多时候能投得进球,在场上做到一些我这个身高做不到的事。培训营的教练也很欣赏我,集训结束临走的时候,他跟我说你要保持初心,只有继续这样热爱下去,热爱训练,才会越来越有进步。
初中时期我打篮球获得的荣誉证书。
这次培训营的经历,是我人生中很大的转折点,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努力走出我们那个地方,到更大的城市中发展。回去后正好遇到了学校里新来的一个特岗老师,教体育,他也是我第一个正式的体育老师。他就跟我说了一句话,“如果你想打篮球,只有不断读书,考高中、考大学,才能一直有球打,才能有机会打进CUBA(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我一想,确实是这样。
意识到学习的重要后,我变得不再爱惹事了。打球的时候好好打,该学习的时候也专注不分神,提高做每件事的效率。我给自己制定了“奖励方案”,完成多少规定的学习任务,就奖励自己打多久的球,打球变成了我学习的动力。学起来之后才发现,我好像不笨,吸收知识挺快的,成绩进步得很明显,又变成了初中班上的前三名。
高中时期,在学校和老师们打篮球比赛。
初中三年,寒暑假一有机会,我就会去参加这种训练营。初二暑假我又去腾龙篮球训练营参加了一期培训,这次住到了一个有30层的商品房楼里,条件依旧艰苦。10楼一下是住人的,10楼以上都还是毛胚,我一个人住在28层的一个小房间,房间门一开,满地都是水泥和沙子,垫了块木板,在上面铺上自己的铺盖就是床。剩下还有的就是一个小电风扇,和简单的洗漱用品
当时长沙地质中学来培训营选拔人才,这是一个篮球文化很好的学校,因为我在训练营水平比较突出,那边的老师挺关注我的,觉得我有机会好好培养一下。没想到前一天晚上,我吃虾食物中毒了,拉肚子拉到脱水,一点力气都没有。我不敢跟教练说,就硬撑着上场了,脸色都是白花花的,后来自己也没表现好,没有选上。不过我当时对升学没概念,没为这件事遗憾惋惜。
初三时的一场比赛,当时我们落后一分,我投了一个两分绝杀,这是我第一次有记录的绝杀。
高中时,我迎来了人生的另一个转折点。我们市区里的凯里一中是黔东南地区最好的一所高中,我通过了体育特长生考试,被招到凯里一中,但我只在那里读了四五天,就回到了县里的高中。
作为特长生,去的是凯里一中的老校区,那里就特别在意你的特长,重视训练,在文化课方面基本不怎么管你。学校对你的要求就是努力训练,获得国家级证书,通过单招来考大学,这跟我之前想的不一样。突然去到城市里,好像感受不到小地方上,人与人之间热络的情感,人情冷漠,没有老师和同学来关心你、在意你,这种滋味非常难熬。
我记得刚去凯里一中,只有一个同学天天拉着我出去吃饭,下馆子,让我买单,太费钱了。没办法,我不知道学校食堂在哪里,也没交到什么朋友,只能跟他一起。我爸怕我到市里上学天天玩手机,管不到我,就给我配了个老人机,我也不怎么能和以前的同学联系,很孤独,觉得一个人生活好难。
我就跟我爸说,我不想在这里读了,求着我爸把我接回县里。县里高中的老师对我特别好,因为我特长突出,文化课成绩也不错,回去就被调到了一个比较好的班级里。
班主任从高一一直把我带到高三,抓我文化课抓得很紧,找我谈话的次数数不清的,过段时间就来问一下,“你最近怎么样”、“现在有什么想法”,受到关注的生活很美好。我和身边的朋友开玩笑说,回来县里对我是一个最好的归属,在市区里读书我可能会“武艺高强”,但在这里就是“文武双全”。
上了高中我训练更加刻苦,每天锻炼雷打不动,当时还怀抱着一个职业梦。
我在高中班级,最开始成绩不算名列前茅。因为我在的是县城中学的重点班,是按成绩排名筛选出来,县城里最优秀的学生,我也就只能排到中等偏下。重点班的学习氛围浓厚,我上课也不怎么走神了,喜欢跟老师交流。性格中那部分好胜心,也让我很有勇气面对学习上的困难,对付数学的证明题,我就很有斗志,一定要证明出来。慢慢地,没花太多时间,成绩也冲到了全班前五。
上课的时候认认真真听,考试自然而然不太费力,下课的时候该打球就打球,高中生活里学习和打球都没落下。初中的时候打球,每次都迫使自己尽全力训练,也没有太多方法,高中之后,我有了手机,就会到网上查一些资料,看一些视频,记下来之后就模仿。
下午下课了和同学打个半场,晚上下了晚自习就一个人去大操场锻炼,九点半到十一点,一个半小时雷打不动。跑步、运球、做俯卧撑、仰卧起坐,自己给自己定训练计划,更全面、更科学了。
读高二时,父母开着皮卡车送我去怀化参加篮球比赛。
但走职业道路的梦没能一直做下去,高一暑假的一次夏令营,让我的篮球职业梦彻底破碎。高一之前,我一直幻想自己能打CBA,家里花了6000块,送我去广东参加比较职业的训练。我从贵州坐火车到了湖南怀化,从怀化坐硬卧到广东广州,到了广州后又转车到了惠州,几经周折才去到这个封闭式的训练基地。
从贵州到惠州,我转了两次火车,去参加篮球训练营。
带我们训练的都是一些职业运动员,主教练是曲绍斌,现任广东省青少年篮球队主教练。训练期间也看到了很多CBA运动员,算是离职业篮球最近的一次了。在营里,我打球的技术意识、体能体测,都是最优秀的,全营20多个人,我排前三。训练营结束后,会给三个去广东省三队试训的名额。
广东三队什么水平呢?CBA里易建联在的队伍叫广东东莞银行,他们的训练基地叫宏远,是广东一队;二队是一些接近成年的球员;三队就属于青少年篮球培养体系,从青少年培养起,如果能在三队脱颖而出就进入二队,在二队再发挥出色就能去一队。
在结营教练宣布被选上的学员之前,营里有传闻说我能被选上。等要离开之前,最后一场比赛打完,宣布考核结果时,我没等到我的名字。我去问教练为什么没读到我,他很委婉地说,我训练很刻苦,各方面也很优秀,但职业看的是未来的发展,技术可以后期改变,先天条件是无法弥补的,我这个身高体型,走职业会很辛苦。
这个结果我没办法改变,只能接受。我能想到的就是给我爸打电话,他听到这些后非常担心我,怕我压力太大,想不通。我不会的,虽然心里很难过,但我不会让父母多担心我,我知道他们的不容易。
临走的时候,训练营举办了一个送别会,负责人会给每个学员送几句话,轮到我的时候,他说小石同学是从贵州的一个小山村过来的,父母特别不容易,为了支持我的篮球梦,把我送到这里,我很有感触。当时训练营里其他学员的家庭条件,包括成长环境,显而易见都是比较好的,但6000块对我的家庭来说不是一笔小数目。我只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他们过得更好。
高中时期,因为爱打篮球,参加了不少比赛也获得了很多荣誉。
回到家之后,我的情绪低落了一段时间,想不到其他能令我开心的办法,还是去打球。虽然没选上,但特训之后我的水平,比身边一起打球的小伙伴厉害很多了。不过相比起目标丢失的迷茫,我反而更清楚自己要走怎样一条路了——好好读书,考上大学,不能发展成职业,就在学校里继续发展这个爱好吧。
市里的教练知道我打球好,就破例让我代表泉州市去参加贵州省青少年篮球锦标赛,通过这次比赛,我获得了国家二级运动员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