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好长沙,扎根长沙!德赛集团加码100亿元建设储能电芯项目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洪孟春 胡建红 邬伟 陈焕明 朱泽寰
春分时节,正是星城春好时。
21日,位于望城经开区的德赛电池储能电芯项目正式下料试运行,为5月实现量产做最后的准备。
当天同时进行的,是大批工程技术人员在联合厂房紧张地进行设备调试。高机平台、起吊设备往来穿梭,现场一片繁忙景象。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总投资达100亿元的德赛电池储能电芯项目主体去年8月16日才正式动工,不到一年就能完成“建设、调试、量产”的全流程,创造了长沙产业项目建设的又一个奇迹!
据悉,德赛电池储能电芯项目是德赛集团继德赛电池智能手机软包电池项目后,在长沙投资的第二个项目。是什么让德赛集团加码投资,将百亿级项目落户长沙?“长沙有着优越的营商环境和先进储能材料产业集聚的优良产业生态,我们看好长沙,将扎根长沙!”湖南德赛电池有限公司财务总监林军介绍,储能电芯项目一期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超40亿元,为刚刚突破千亿规模的长沙先进储能材料产业注入“芯”动能。
(德赛电池储能电芯项目现场,设备安装进入最后调试阶段,工程车来回穿梭,数百名工人各司其职,一派繁忙景象。)
量产前的最后冲刺
时间回到一年前,德赛电池储能电芯项目所在地还是一片黄土。如今,项目的电芯联合厂房、模组Pack车间、中试车间及综合检测中心等共计13万平方米厂房已进入量产前的最后调试阶段。
短短一年不到,德赛电池储能电芯项目建设创造了一系列奇迹:去年签约落户望城经开区后,19天内开工建设;60天内首栋厂房封顶;210天实现整体竣工交付……“为确保建设进度,工地最多有2800人同时作业。”中建五局三公司项目执行经理黄永卓说。
走进德赛电池储能电芯项目联合厂房,沿着长长的走廊一路前行,记者透过明亮的窗户看到车间干净的地板已为下一步张贴AGV(无人物流车辆)二维码预留了点位。据悉,从物料来料到电池成品下线出货,项目均采用自动化智慧物流,实现了自动检测、自动分拣和自动存放。
“我们使用了行业最先进的电池自动化生产设备,自动化率可达99%。”湖南德赛电池技术中心总监崔立丰说。
值得一提的是,产线融入了MES系统和AI检测系统,可对生产过程中的2500个因子进行实时监控,不仅产品数据可追溯,产品的一致性和可靠性也将显著提升。
前段设备班班长李庆涛带领班组成员已在车间奋战近一个月,每天的任务便是验收新装置、调试新设备、记录新数据、跟进新问题。“要让智能化设备真正发挥效能,前期调试至关重要。”李庆涛说,为保障项目早日投产,当天调试任务未完成时,设备工程师们都会加班加点,“确保事不过夜”。
优越营商环境引来持续投资
早在2019年,德赛电池智能手机软包电池项目就落户望城经开区,实现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当年盈利的喜人成绩。据介绍,2019年该项目便实现产值3.5亿元,2022年产值快速增长至9亿元。
“感受最深的就是当地政府讲担当、讲效率、讲服务,为我们创造了优越的营商环境,而且长沙拥有优良的储能生态产业生态和人才优势,让我们有机会产业快速发展的红利,这些都坚定了我们在长沙投资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林军说。
说到园区的精细服务,林军讲了一个让他特别感动的故事。“新厂开建时,望城经开区管委会为我们在附近建设了一条试验线,用于提前调试设备、研制产品。”这一前瞻性安排为企业抢抓市场机遇起到了关键作用。尽管目前新产线还未正式启用,但新产品却早已送至10多家目标客户手中开展验证工作,将新产品面世时间足足提前了一年。
林军的说法得到望城经开区投资建设集团董事长武秋生的印证。武秋生介绍,为了解决企业员工的住宿等生活问题,园区在德赛电池储能电芯项目周边配套建设了一栋人才公寓,一共提供840套公寓房,而且项目周边教育、医疗、休闲等配套服务设施齐全,能满足员工“15分钟生活圈”的需求。
纵观项目建设全过程,通过“洽谈即告知、拆迁即配套、签约即供地、承诺即开工、拿地即开工、签约即开工、竣工即办证”的“七即”审批模式,园区仅用时一个月便为德赛电池储能电芯项目办理了“五证”,按下助力项目建成投产的“快进键”。
据悉,德赛电池储能电芯项目是德赛集团除总部以外最大规模的产业项目,项目总投资100亿元,规划面积700亩,总规划产能20GWh,分三期建设,其中一期占地200亩,规划产能6GWh。项目计划明年下半年开始规划建设二、三期,扩大标准化生产的同时,配套建设20GWh产能的储能电芯封装业务。项目全面达产后,可辐射带动3000余人稳定就业。
谈及目前企业在发展中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以及如何推动长沙先进储能材料产业加速发展,林军坦言,希望政府部门进一步加大对储能产业企业的购电补贴力度,明确在用电方式、结算方式等方面的惠企细则,进一步降低企业用电成本,为企业减负;同时组织湖南本地企业采购本土电芯产品,不断培育壮大本土产业链企业。
引领打造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德赛电池是国内锂电池制造领域的先行者。除了布局储能电芯及电芯封装生产制造业务,长沙基地还将成为德赛电池储能电池板块的全球功能性总部及研发中心。在德赛电池储能电芯项目南侧,两栋研发大楼及实验大楼主体已完工,正在进行幕墙及机电安装。
随着德赛电池储能电芯项目正式量产,其高规格的制造水平、超前沿的研发水平必将带动先进储能材料产业上下游电芯封装业务加速聚集,并吸引一大批优质研发设计企业、电力设备企业和电动汽车企业等落户长沙,推动全市先进储能材料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助力长沙将储能材料产业培育为国家级先进产业集群。
在推动产能爬坡的征途中,湖南德赛电池并未停止向技术前沿探索的脚步。去年7月,公司与西安交通大学签约成立“未来电池技术研究院”,将在新型锂电池、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电池仿真模拟和人工智能电池材料等方向开展研发合作;今年,公司计划与中南大学联合成立“伏特储能技术研究院”,在新型电池材料及电池工艺等领域展开合作。
“我们成功开发出100Ah和280Ah两款储能电芯材料体系及电芯成品,产品的安全性、能量效率、循环寿命等各项性能指标达到了行业先进水平。”崔立丰透露,产品可广泛应用于基站备电、户用储能、数据中心、便携式储能和中大型工业储能等领域。
眼下,湖南德赛电池正忙着设备调试、员工培训等投产前准备工作,朝着5月实现量产的目标冲刺,企业品质中心总监马进也越来越忙。马进是湖南岳阳人,先后在福建、广东等地工作,曾就职于电池行业某头部企业。得知德赛电池储能电芯项目落户长沙后,他毅然辞职来到长沙,加入湖南德赛电池公司大家庭。
“我已申请享受‘人才购房’政策,打算在长沙安家。”马进笑呵呵地说。
企业心声
问: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有哪些困难和问题需要解决?
答:储能材料产业属于高耗能产业,尽管近期长沙出台了《〈关于支持先进储能材料产业做大做强的实施意见〉实施细则》,对储能材料企业用电成本等给予了一定补贴,但目前湖南省工业用电平均价格为0.85元/千瓦时,对比其他城市,湖南工业电价并不存在比较优势。建议省、市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大对储能产业企业的购电补贴力度,明确在用电方式、结算方式等方面的惠企细则,进一步降低企业用电成本,为企业减负。
问:对进一步推动长沙先进储能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有何建议?
答:建议政府部门进一步加强政策解读,指导企业更好地享受政策红利。同时加强先进储能材料产业链各板块之间的联动,增强产业链韧性。有计划地组织湖南本地企业采购本土电芯产品,不断培育壮大产业链本土企业,将先进储能材料产业集群尽早打造成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调查手记
来自一线的好办法创造了越来越多的奇迹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在德赛电池储能电芯项目现场,面对拔地而起的工业厂房、摆放整齐的先进设备、紧张调试的技术人员,记者深感震撼:这些成果竟然是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取得的!
对于长沙的先进储能材料产业来说,湖南德赛电池的产业引领性作用十分显著,一方面补强了长沙储能材料产业的发展,丰富了全市先进储能产业发展生态;另一方面,湖南德赛电池抢占技术创新制高点,联合高校科创资源,提前布局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等领域,锻造科创优势,形成竞争优势,为长沙储能材料产业到2025年实现产值1500亿元的目标,必将作出突出贡献。
一个投资百亿级的项目,从立项到建设,再到投产达效,其间必定会经历种种困难和问题。德赛电池储能电芯项目也不例外。但是,正如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所说:“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我们看到,因为优越的营商环境和优良的产业生态,望城经开区和德赛电池之间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创造了产业发展的奇迹。“七即”审批模式、土建与产品试验线“双向奔赴”、打造“15分钟生活圈”……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创新办法,最终让一座百亿级项目拔地而起,巍然挺立。
这样的奇迹,每天都在长沙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