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知名消费品牌,都是长沙制造
这些知名消费品牌,都是长沙制造
目前全市有消费品规模企业857家,覆盖衣食住行用等多个领域
朱泽寰
2023年全省40个消费品工业重点项目,长沙入围16个;获评为2022年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城市称号;19家企业登榜2022年湖南省消费品工业“三品”标杆企业名单……从能用、管用到好用、爱用,近年来,长沙消费品工业已成为全市工业经济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全市有消费品规模企业857家,10亿元规模消费品企业40家。澳优、忘不了、盐津铺子、御泥坊、梦洁、小洋人、晚安床垫……一批长沙品牌日渐走进市民生活,长沙制造的消费品正成为市民生活的必备品。
食品类
智能化产线赋能食品加工
民以食为天。早晨嗍一碗热气腾腾的米粉,成为绝大多数长沙人开启幸福一天的“仪式感”。数据统计,长沙人每天要消费约50余万公斤的鲜湿米粉,其中三分之一来自长沙银洲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洲米粉”)。
走进位于开福区佳海工业园的银洲米粉车间,12条米粉生产线马力全开。厂房前,冷藏车列队等候, 它们将把新鲜下线的米粉第一时间配送到市区各销售点。在车间二楼,银洲米粉则建设了省内首条全自动鲜湿米粉生产线。
随着市场需求的扩大以及对制作工艺要求的提升,银洲米粉正在建设一座银洲食品智能工厂。该工厂占地约25亩,智能工厂的厂房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是目前厂房的5倍,产线设计产能为9万吨鲜湿米粉,是目前产能的1倍之多。
“智能工厂建成投用后,我们在产能提升、产品开发上,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也必将推动品牌再一次腾飞升级。”银洲米粉总经理吕诗胤说,该厂房最大的特点就是深度契合鲜湿米粉生产工艺的特点和要求,在厂房设计过程中就考虑到工艺流程的需求,例如,蒸煮车间设计高度为7米,是现有蒸煮车间高度的1倍多,更有助于米粉口感的优化。
早餐后,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预制菜”作为自己的午餐和晚餐。一份关于《预制菜消费调查报告》显示,超六成的消费者对于预制菜的口味有更多期待,希望无限接近“妈妈做出来的味道”。
“20年来,我们聚焦湘菜预制菜行业,在生产技术上不断创新和突破,力争最大程度还原菜品的风味,让市民吃到方便、放心和美味的预制菜。”湖南新聪厨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聪厨”)董事长唐步聪表示,新聪厨跻身“2022中国预制菜企业TOP50榜单”前三,一个扣肉系列的单品年销售额接近亿元。
品质保真是预制菜生产过程中的最大难点。原料的选择、加热条件、冷却方式、贮藏保鲜及复热等过程,均会对菜品口味还原产生明显影响。新聪厨通过生产的标准化,实现产品的高品质,口味还原度能达到90%以上。
正餐之余,长沙也成长了一批如盐津铺子、旺旺等耳熟能详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他们在不断做优、做精产品的同时,还将智能制造融入生产环节。
盐津铺子是食品企业中较早引入智能化产线的企业,自2017年起,先后布局15条智能制造烘焙生产线,核心工艺区实现无人化作业,产线整体不仅节约90%的人工,综合效益还提升了超50%。2022年公司持续加大生产设备投入,打造浏阳基地“生态智慧工厂”,通过自研工厂APP,实现数据自动化采集,全面构建数字化生产体系、食品质量安全体系、仓储物流信息化体系,产品质量与生产效能实现双提升。
走进位于望城经开区的澳优乳业生产工厂,立刻感受到高科技带来的震撼。与其他工厂生产线不同,澳优乳业的智慧工厂采用的是单向型的生产流水线,即从最初的进料、消毒、投料、混料、填充、压盖到封口包装等均在同一条轨道上实现。据悉,这种生产模式的好处在于最大程度地节省生产空间,同时避免人流、物流的交叉造成生产进度的延缓,有利于提升生产效率。
据统计,到2022年底,全市食品产业规模工业企业达到371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09家,市企业技术中心10家,省工程研究中心4家,省企业技术中心5家,国家智能制造试点专项项目1家,省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和示范车间8个。全市拥有中华老字号10个,湖南老字号14个,中国驰名商标30个。
生物医药类
多款产品迈入高端市场
日前,位于岳麓高新区的湖南比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四款产品,成功取得由TüV南德意志集团签发的欧盟CE MDR证书(欧盟医疗器械法规),获准在欧盟市场上市销售。
“这是国内在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仪领域的首张证书,同时,今年一季度公司也已完成了去年半年的销售业绩,实现开门红。”公司总经理陈超激动地告诉记者, 此次认证范围包括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仪以及三款呼吸诊疗类耗材,这预示着比扬医疗将代表国产品牌率先登陆欧洲市场。
除了比扬医疗,长沙还有一批企业凭借领先市场的产品赢得客户青睐。
在三诺生物传感股份有限公司厂房自动化流水生产线上,细小的零部件经过几十道工序被组合成血糖监测系统,包装后这些产品将送往全球不同区域进行销售。
三诺生物的“糖尿病免疫诊断与治疗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曾获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据悉,该项目从糖尿病免疫诊断新技术到患病规律、免疫发病机制再到创新治疗策略及推广应用,突破了现有的诊治瓶颈,实现了全链条创新。目前,该项目开发的相关诊治技术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4000余家医院推广应用。
当前,包括三诺生物在内的诸多园区企业正在从供给和需求两侧协同发力,推动消费品工业全产业链条数字化转型升级。如今,融入科技创新、绿色环保、数字技术等一系列元素后的长沙消费品工业正经历一场蝶变,加“数”升级。
数据显示,目前,全市共有生物医药(含基因技术)企业1700余家,其中生物医药规模工业企业194家,高新技术企业200余家,上市企业19家,2021-2022年全国各城市医疗器械产品首次注册数量排名中,长沙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第一。
除了有良好的基础,长沙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后势同样强劲。早在去年10月,宁乡经开区与楚天科技就楚天生物医药与生命科学产业链建设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预计5年后将实现年产值500亿元;园区则充分发挥楚天科技的龙头带动作用,整合资源、创新方法、开辟路径,探索高效的招商模式。
该产业链今年被列入湖南省十大产业项目,也是目前长沙市唯一由龙头企业充当“链主”的产业链。
作为“链主”的楚天科技,现已成为世界医药装备行业领军企业,主营业务为医药装备及其整体技术解决方案,并率先推动智慧医药工厂的研究与开发,旗下拥有德国ROMACO集团、楚天华通、四川医药设计院等多家全资或控股子公司。特别是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楚天科技提供了全国85%以上的新冠疫苗生产核心装备,为国家抗疫事业贡献了“长沙力量”。
“截至目前,在多方的大力支持下,楚天科技围绕这一产业链已经引进了楚天源创、楚天思优特、楚天微球、楚天思为康等五家生物医药与生命科学前沿技术企业,以及楚天华兴、彼联楚天、楚天长兴等三家超精密制造企业,后续将有更多企业落地长沙。”楚天科技董事长兼总裁唐岳介绍。
此外,在医药物流领域,长沙拥有国控湖南、老百姓、益丰等医药流通领域龙头企业,形成了中药、原辅料药、医疗器械、基因技术、制药机械和医药流通全产业链生态。
纺织类
打造湖南茧丝绸千亿产业集群
作为工信部重点培育纺织服装百家品牌,湖南东方时装有限公司是一家始创于1989年,主营屡获全球大奖的“圣得西”高端男装品牌 、“圣澳威斯”职业装团体定制品牌、“自命题 & Label it”私人定制品牌,是集设计、研发、生产、销售一体的湖南省服装行业龙头企业。
走进圣得西西服智能生产车间,裁剪、缝制、整烫、入库等工序在智能化设备的加持下一气呵成。“该车间具有成熟的信息化和智能化生产模式,拥有柔性化生产线10条,仅需不到300人就可实现年产47万件(套)的产能。”车间负责人介绍,该车间认定专利45项,制定生产标准23个,开发智能模板158套,制定工时工艺流程102套,是企业技工培训基地,也是技术创新孵化器。
服装制作对于尺寸的把控格外严格,长一分或短一分都会影响产品品质,为此,该车间将智能制造技术融入精益化生产,对在工序工位、质量检测、生产制造过程中所产生的数据进行实时采集、监控,对从原辅料到成品的整个生产过程及生产质量进行全程跟踪和实时监控。
“系统通过事先定义好的产品工艺流程,实现关键控制工位和关键控制件之间的关联,对每道工序加工的质量情况进行严格把关,减少不合格、不安全产品出产量,防止日后召回。”车间负责人介绍。
位于浏阳经开区的雅士林长沙(国际)蚕桑丝绸智造产业园项目,仅需20人就可实现日产蚕茧25吨的产量。“我们代表了世界蚕茧生产最先进的生产方式。” 中茧新科党委书记刘丽介绍,传统蚕茧的生产模式下,70%都是劳动力的投入,而在工业化养蚕模式下,效能提高了1000倍。
在这里,蚕宝宝吃着定制化大餐,住着恒温恒湿的大宅,可吐出高品质的蚕茧。随着蚕茧丝绸产业的不断完善,刘丽表示,未来,中茧新科将着力推动长沙蚕茧、生丝、面料、服装、服饰、家纺、礼品等丝绸全产业链建设,利用蚕茧原料生产的带动效应、产业链整合的发展契机,引导和带动一批丝绸产业链下游优质企业落户湖南共同发展,推动湖南茧丝绸向千亿级产业集群目标迈进。
截至目前,长沙市共有纺织服饰企业超150家,规模以上企业近30家。
站在梦洁麓谷工业园基本款工厂,仿佛置身于一个“未来车间”,一床床大小不一、厚薄不同的乳白色被芯“悬浮”在空中,有条不紊地飘往一道道作业工序。车间主任黄红霞告诉记者,操作工人只需在控制面板上输入相应参数,智能产线便可生产尺寸范围在1.5米至2.48米区间的产品,实现柔性制造。在智能制造技术的赋能下,占地约8000平方米的工厂仅需不到30名员工,36秒便可完整下线一床被芯,相较于传统模式生产效率提升了近40%,成本降低了近30%。
梦洁有关负责人表示,将从“高端”认知出发,未来将持续对产品的原料、设计、工艺、质量、标准等方面进行优化创新,融合高端时尚趋势,持续放大品质优势。同时,整合全球优势供应链资源、设计师资源,为产品研发注入新动能。
来源 长沙晚报